养生健康

泳池游泳会不会传染乙肝

泳池游泳会不会传染乙肝

乙肝是性传播疾病

让我们先从大家最担心的病毒开始说起。最常见的经体液传播的病毒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

乙肝病毒(HBV)对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强,一般的消毒方法,比如低温和医用酒精都杀不死它,但含氯的消毒剂以及常见氧化剂可以破坏其传染性。泳池所用的水至少经过了两次以上的氯系消毒剂(主要是次氯酸盐)处理,也有的泳池是采用双氧水消毒,经过这样处理的池水通常已不必担心HBV病毒感染。另外,即使泳池内还有少量活性HBV,在大量水的稀释下,其经由泳者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的几率也非常非常低。再退一步说,即便有极其微量的HBV碰巧进入人体,也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打过疫苗的人就更不必担心了),因此,在游泳中感染HBV的可能性接近于0。

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型肝炎病毒不会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或水传播,通常不可能在工作场所传播。主要传播途径如下:

a)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包括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是指怀孕期间胎儿在子宫内被传染乙肝,水平传播是围生期或出生后通过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乙肝。垂直传播约占母婴传播的10%,更多的母婴传播是水平传播。

b)医源性传染。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所引起的感染。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另外,在刮痧、修脚、纹身、纹眉、打耳洞等过程中,如果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也可以引起乙肝的传播。

c)输血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如全血、血浆、血清等,可引起乙肝传染。

d)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等。生活当中如果皮肤黏膜受到损害,再沾染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就可能感染乙肝。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均有可能因划破皮肤,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e)性传播。性传播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液或阴道的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因此,乙肝病毒可通过性生活传播。

f)不安全注射。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新发乙肝病例中,约32%是由不安全注射引起。不安全注射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注射毒品者(IDUs)中,随着毒品注射年限的增加,慢性HBV感染率也随之增高,除了共用注射器外,还与频繁注射和共用准备毒品的器皿有关。我国的安全注射问题令人担忧,不安全注射因素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存在。

其他疾病会传染吗

艾滋病病毒(HIV)和丙肝病毒(HCV)比HBV脆弱很多,在体外存活时间更短,且同样对上述消毒剂敏感,所以也无需担心游泳会感染艾滋病和丙肝。

性传播疾病里较常见的是淋病、梅毒和生殖器疣(主要指尖锐湿疣等疣样病损)。

生殖器疣的病原是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经性行为、母婴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在公共浴室或泳池共用毛巾、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可能导致感染,但未见在泳池中经池水感染的报告。

淋病奈瑟菌和梅毒螺旋体对干燥、寒冷、热以及常见消毒剂均敏感,因此只要泳池和水进行过必要的消毒处理,一般是不必担心经游泳传播的,不过,如果卫生条件不合格,池水也有可能导致淋病或梅毒传播。

警惕皮肤病、消化道疾病、眼病

尽管乙肝和大部分性病都不会经消毒过的泳池传播,但某些皮肤病却会,所以正规的游泳馆都会明确规定,患有皮肤病者不得进入泳池。

患有脚癣、体癣等真菌感染皮肤病的人在游泳时有可能将疾病传给他人;脓疱疮等细菌感染造成的皮肤脓痂也很容易在水中播散。疥螨、阴虱等寄生虫一般不会在池水中传播,但容易经共用物品传染。

消毒不合格的池水还会成为细菌和真菌的温床。游泳时难免吞进少许池水,初学者和儿童吞进的池水会更多。调查显示,未成年人游泳45分钟时吞进的池水体积大约在37毫升,成年人则在16毫升左右。儿童缺乏经验,再加上咽鼓管位置比成人更接近水平,吞进池水后细菌很容易经咽鼓管进入耳内,引起中耳炎。当池水中致病菌数目较多时,吞入池水还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表现为腹泻等症状。

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是常见的胃肠道寄生虫,国外资料显示,在游泳池内感染这两种腹泻型寄生虫的几率大约在万分之五和万分之一以下,国内的泳池卫生与国外尚有差距,因此这两种疾病虽不多见,但也不能忽视。此外,在泳池中因“吞入“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而引起的腹泻就更常见了。

沙眼衣原体(能引起包涵体结膜炎)在严格消毒的池水中可被杀死,但如果池水被污染,则有可能造成游泳者感染,引起游泳池结膜炎。

不过,公共泳池虽有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但我们也不必因噎废食,谨慎行动即能帮我们远离风险。关于如何最大限度地确保游泳卫生,这里有几点建议:

1.选择信誉好,管理规范的游泳馆,其消毒措施比较严格,卫生情况相对有保障;

2.不要在人多的时候去游泳。游泳的人越少,潜在的传染源也就越少;

3.游泳时间不要过长,游泳结束后立即洗澡,可有效防止皮肤病的感染;

4.个人物品独立存放,任何时候都不要与他人共用;不用游泳场所提供的泳衣等贴身物件。

游泳池能传染什么疾病

皮肤浸泡在水中的时间越久,感染皮肤病的机会就会增高,因为泡水太久,作为皮肤屏障的角质层越容易出现松懈,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而大多数公共泳池并不会很经常地换水,因此很容易感染真菌性皮肤病,如体癣、足癣、水猴子等。

游泳池里的水常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有轻度刺激性,游泳后双眼容易出现轻微的发红症状,往往在数十分钟后会自行消失。但很多游泳池不需要健康证即可入场,如果和一些患上沙眼、红眼病的人一池游泳,病原体会通过池水传染,健康的人也可能会然上此类疾病。

游泳时,若耳道里有耵聍(即平时所说的耳屎),耵聍遇水泡胀后就会腐蚀耳道皮肤,或耳道有湿疹也易引发中耳炎。

游泳的水中可能潜伏一些会引起腹泻的细菌,包括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志贺氏菌属和大肠杆菌等。游泳时如果不小心喝了泳池的水,则可能会发生腹泻,但腹泻不一定会在游泳当天马上出现,有时甚至在游泳1-2周后出现。

游泳对眼睛有伤害吗 游泳性结膜炎

游泳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主要是由滤泡性病毒入侵眼部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患有结膜炎及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人进入泳池游泳,将病毒带入水中,然后随水入侵健康人的眼中。游泳性结膜炎的传播速度快,来势猛,几天内即可传染区域内的游泳者。

游泳性结膜炎的症状主要是,眼睛发红,发痒,结膜充血加剧,并持续不消,有水样和粘液状的分泌物和明显刺激症状,早期无视力障碍,结膜炎消退的几天内,可出现点状角膜炎,并伴随怕光,眼酸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防治措施:在天然水域中游泳应该选择清洁水域,不要在污染的水域中游泳;在游泳池中游泳最好戴泳镜,选择有循环过滤和吸尘消毒等卫生设备和水质较好的游泳池游泳;每次游泳后用清水冲洗眼睛,并滴少许氯霉素眼药水;如果感染了眼疾,应该立刻停止游泳,涂抹金霉素眼膏,滴注氯霉素眼药水。

夏季游泳谨防丙肝

1.选择合格的游泳场所

游泳池成为各丙肝病毒的聚集地,如果不进行合理消毒,就会造成游泳者交叉感染。因此,建议游泳者选择正规的室内或室外游泳池。游泳者不应随性下水,尤其是在野外。野外的河水、溪水由于没有进行消毒,游泳者很有可能沾染丙肝病毒。

2.做好自我保护

游泳者的自我保护很重要,禁止与他人共用毛巾、泳镜、泳帽或耳塞等,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有感冒、外伤或身体不适者不应游泳,游泳时也应小心,谨防腿部或脚部划伤,沾染丙肝病毒。另外,公共游泳池的更衣室客流量较大,凳子、马桶、储物柜都是公用的,尽管游泳馆会定期清洁,但很难保证没有丙肝残留。所以游泳者在换衣服的时候,尽量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凳子,或者在坐前铺上干净毛巾,自己的物品要用干净的袋子装好,尤其是毛巾,最好裹在外衣里面装好,或者单独分装。

游泳池游泳 洗桑拿会不会得性病

一般来说通过在游泳池游泳感染性病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游泳池的水温较低,并含有漂白粉等消毒剂,不适合淋球菌、梅毒螺旋体等性病病原体存活,即使在游泳池水中含有病原体,也被大量的池水稀释,很难达到感染所需的数量。但是,使用公用浴巾、浴盆、游泳衣等有传染性病的可能。此外,有的游泳池消毒制度不严格或根本不消毒,也可能会传染其他疾病。外出游泳应到卫生条件和管理较好的游泳池去,并注意个人卫生,自带毛巾、游泳衣裤等以防止传染。

桑拿房中的温度很高,大部分性病病原体很快失活,但是在桑拿房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少数病原菌可以存活一段时间,桑拿者赤身裸体坐在木条上,就有可能染上性病,我们临床就可见到洗桑拿后出现肛周尖锐湿疣的病人,另外现在有些桑拿屋为顾客提供内裤及毛巾。如果提供的这些物品并非一次性使用,且不进行消毒或消毒不严格,也有传染性病的危险。

游泳后皮肤发痒怎么办

游泳后皮肤过敏起红疙瘩发痒是很常见的,一定不要用手抓,抓破皮后细菌、真菌更容易侵入皮肤,加重过敏症状。如果每次游泳时能按下面的建议做,就能轻松解决游泳后皮肤过敏发痒的问题。

泳池不卫生主要会导致真菌性皮肤病、传染性软疣、跖疣等三大类皮肤。其中,真菌性皮肤病多是在泳池里直接传染。除了皮肤病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耳道感染、肠道传染病等都可能在游泳池中传染。

医生建议,游泳时间不宜太长,游泳后一定要用清水彻底清洗全身,从而降低感染皮肤疾病的风险。

汗蒸的时候会大量排汗,可以帮助清除皮肤毛孔中残留的泳池脏水,还能促进身体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毒素。每次游泳后汗蒸20分钟,能预防皮肤过敏起红疙瘩。

注意!汗蒸时一定要大量喝热水,这样排毒会更快。

如果皮肤发痒起红疙瘩比较严重,可以购买消炎抗过敏的外涂药物,一般涂2-3天就能好转。

游泳后怎么应对消毒水过敏

一: 消毒水过敏怎么办

1: 第一步清洗皮肤。游泳池的水成分很多,所以首先得用好的洗面奶清洗皮肤。第二步然后做个修复清凉补水型的面膜。第三步抹上爽肤水,护肤霜。

2: 如果身体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可以服食开瑞坦治疗。或者服用氯雷他定片分散片。

二: 游泳后怎么预防过敏

1: 要选择到那些有资质、信誉好的游泳池游泳。

2: 游泳时间最好选择在人相对较少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每天下午或晚上去泳池游泳较好,因为这时游泳的人少,泳池的水质也就相对人多时要好一些。

3: 要注意防晒。因为如果是在户外的游泳场游泳,应提前做好全身防晒准备,选择SPF值在30以上(最好不要超过40)的防晒霜,每隔60分钟重复涂抹一次,以免紫外线晒伤而引发皮肤病。

4: 尽量远离疾病传染源。不要共用浴巾、毛巾、拖鞋,以防止交叉感染。应该自带毛巾、衣物、拖鞋、救生圈等。公用的扶梯、水龙头、躺椅等都是皮肤病传播的媒介,应减少接触。

5: 泳后及时冲洗。皮肤病等病菌要在身体停留一段时间才能传染到体内,所以,游泳时间最好不要太长,应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游泳完毕后应马上冲洗。游泳后用清水彻底清洗全身,也可冲洗掉皮肤上可能污染的致病微生物,确保皮肤干净、卫生、健康。

三: 到游泳池游泳确有传染

肤病的可能,但传染的几率还是不大,绝大多数皮肤病是不会通过游泳传染的。所以,游泳爱好者也不必过分紧张,只要注意平时的卫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完全可以放心去享受游泳的快乐

游泳减肥的注意事项

游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带走身体里多余的脂肪。但是,游泳减肥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身体检查

因为在游泳的时候,人所消耗的体力比平时要多上八倍,所以,患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肝病、肾病的人,不宜参加游泳。患红眼病、传染性皮肤病的人,也不要游泳,以免互相传染。

二、热身运动

下水前要先在岸上做准备活动,否则,突然进行较剧烈的活动,容易使肌肉受伤或发生其他意外。可采用高抬腿、蹲下起立等四肢运动。

三、预防措施

跳水时一定要摸清水深及水下的情况,防止碰伤等意外,同时要避免腹部和睾丸直接受到水面的强烈打击。还要保护好耳朵,因为耳朵遭到水而强烈的打击,能使鼓膜往里凹陷,甚至破裂,造成耳聋。如果鼻子里进去水,不要捏紧鼻子用力擤,这样容易把水从鼻咽腔通过耳咽管挤到中耳里去,发生中耳炎。游泳后,要用干净水把全身再冲洗一遍,以免传染疾病。一般泳池都有淋浴器。

预防:在江河湖海里游泳和风平浪静的游泳池完全不一样,所以,去海里游泳一定要注意风浪,避免过度疲劳。另外,在游泳池里人多,不小心也容易被其他人踢到,手忙脚乱,引起紧张情绪,也容易发生呛水。

尿路感染患者能游泳吗

游泳池是一个环境复杂的地方,人员过度噪杂,各种病原菌可以通过池水污染人体,所以夏季游泳导致患者尿道感染的情况很多,尤其是女性和儿童,所以凡是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都不适宜游泳,即使不考虑自己是否感染,也容易造成他人感染,以免交叉感染。

为大家提示几点避免感染的基本常识:

1、应去清洁的游泳场所游泳。标准的游泳池一般都经过消毒和水处理,可有效地防止传染病传播。一定不要在不清洁甚至污浊的水中游泳。

2、宜自备游泳衣,租借游泳衣容易引起性病传染,当然也容易导致尿路感染。

3、月经期妇女抵抗力偏低,游泳、受凉易引起尿路感染或导致尿路感染复发。因此,应避免在此期间游泳。

4、游泳后宜淋浴冲洗。

通过上文的介绍,您对相关的知识已经有多了解了吧,因此,建议时刻注意卫生,要时刻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

夏季宝宝游泳注意事项

【夏季宝宝游泳注意事项】——游泳可能致中耳炎

不少孩子游泳时容易呛水,呛水后含有细菌的脏水可能经过鼻窦开口倒吸侵入鼻窦,因局部刺激和污染、以及窦口的通气引流受阻,可能引起鼻炎和鼻窦炎。小孩子的咽鼓管具有短、平、粗的特点,如果孩子患上鼻炎和鼻窦炎,细菌沿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就会导致中耳炎。中耳炎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容易影响听力。

红眼病也会找上门

因为很多游泳池不需要健康证即可入场,所以存在很大的隐患。孩子如果和一些患上沙眼、红眼病的人一池游泳,病原体会通过池水传染,健康的孩子就会患上此类疾病。因此,家长在孩子游泳完后,可以为孩子滴几滴眼药水。

另外医生还说,池水中可能含有一些尿液、汗液等,小女孩的外阴发育不健全,尿道短而宽,细菌很容易侵入,也需要游泳后冲洗全身。

池水脏易引起皮炎

目前市内大部分泳池由于换水成本较高,所以换水频率都不快。皮肤科医生告诉记者,如果游泳池内水很脏,孩子游泳之后很容易患上皮炎。因为孩子皮肤特别娇嫩,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医生建议,要想使孩子远离皮炎,可以在游泳之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全身。如果患上皮炎,最好去医院治疗。

小提示:

游泳时最好到正规的游泳馆。游泳池水质应该清澈透明,一般来说,站在泳池边应该能够看到泳道的分隔线。水中不含藻类,没有虫类等杂质;也可以用鼻子闻一下水的味道,余氯添加过多会产生刺鼻的味道,过少则闻不到氯味,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闻到淡淡的氯味。

大家还要注意,某些人不宜游泳。有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者、高血压、癫痫、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皮肤病、开放性创伤者不宜游泳;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应暂停游泳,以免因呼吸不畅发生意外;中耳炎患者不宜游泳;饱食、疲劳不能游泳。

宝宝游泳要注意什么 预防传染

露天泳池游泳要给宝宝选配合适的防紫外线的泳镜,身上涂抹好防晒油,避开阳光强烈时段游泳,以免伤害眼睛和皮肤。选择卫生标准合格的公共泳池,以免传染红眼病、上呼吸道感染、外耳道感染、真菌病、肠道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等传染病。

游泳越久易得皮肤病

游泳时间越久,越容易得皮肤病?YES!

对于“游泳时间越久,得皮肤病风险越高”的传言,专家表示,皮肤浸泡在水中的时间越久,作为皮肤屏障的角质层越容 易出现松懈,从而降低对外来病原的屏障作用,理论上感染皮肤病的机会就会增高。如果游泳时发现手脚皮肤泡得发软起皱,甚至发白,说明皮肤屏障功能已经下降,这时最保险的选择是上岸。

在游泳池最容易感染的皮肤病主要是手足癣。此外,细菌感染引发的毛囊炎、疥疮,也有可能在 游泳池里传播。他建议,皮肤病患者应讲究公德,不要到公共泳池游泳。手足癣患者特别是手脚正在脱皮、起疱的人,最好不要到公共泳池游泳,普通人游泳前一定 要去洗脚池浸脚消毒。

泳者应尽量去水质合格的游泳池,有些泳池氯超标,或者尿碱超标,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尤其是皮肤敏感的人、老人和小孩,应慎选游泳池。

游泳时可传染性病?NO!

“游泳时究竟会不会感染性病?”这个传言在公众中已经流传了很久。专家表示,没有证据显示正常情况下游泳会感染性病。

绝大部分性病病原体离体几个小时就会自然死亡。游泳池水通常采用加氯的方法消毒,氯的浓度高,会加速病原体的死亡。常见的性病主要有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液、精液传播,淋病还可通过尿液传播。皮肤黏膜没有破损的普通人,接触病人的汗液、唾液等,是不会有感染风险的。

如果去泡温泉,或者去温泉泳池,需要警惕尖锐湿疣的传播可能。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以肛门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约有三成病人属于非性途径的间接传染。有病人反映,发病前没有性行为,也没有去游泳,但是曾经泡过温泉。HPV病毒在温湿环境下有一定传播力,在泡温泉时如果皮肤破损,或者刚好和尖锐湿疣患者同时下水,就有感染的风险。有些酒店游泳池和温 泉会提供拖鞋和浴巾,如果消毒不过关,也可为病毒和真菌传播制造条件。如果皮肤擦伤、破损、过敏等状态下,最好不要下水畅游,尽量不要使用公用的浴巾擦身,尤其不能用其擦拭私处。

滴眼药水防红眼病没用?YES!

每年夏天,医院眼科门诊红眼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都会增加,一是因为夏季气温高,病菌最活跃;二是游泳 的人多了,受污染的泳池水直接接触眼部会快速传播,增加感染机会。滴眼药水可以起到“洗眼睛”的效果,可以稀释病菌,但对预防红眼病的效果不大。

有时候游泳时眼睛觉得涩痛,有可能是泳池的水余氯过高。杨为中说,余氯过高有可能使角膜上皮损伤。戴游泳镜隔绝眼睛和池水直接接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几率或受余氯刺激,但难以100%避免。

常常游泳对防治骨质疏松有很好的作用,但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建议游泳。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则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做好充分的运动前准备再下水,如果自己对病情评估不准,不妨听听医生的建议。

游泳体检都检查哪些项

伏天来临了,游泳是让人兴奋的一点,很多人喜欢在这个时候去游泳,但是游泳时需要检查什么呢?具体检查内容,还是小编来告知你吧!

体检必检项目包括内科、皮肤科、眼科及耳鼻喉科。游泳禁忌症病种有如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等。

内科:主要查心脏病和高血压。对于心脏病人来说,在水中的猝死率是非常高的,因为心脏病人本身心脏功能很弱,在游泳尤其是潜泳的时候,心脏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轻度心脏病患者最好在游泳前做一下运动平台试验(医学上也称心电图跑台试验)。

皮肤科:各个类型的癣,过敏性的皮肤病等,不仅诱发荨麻疹、接触皮炎,而且易加重病情。

眼科:急性眼结膜炎,特别是在游泳池里传染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吃惊。在该病流行季节即使是健康人,也应避免到游泳池内游泳。

耳鼻喉科:不论是慢性还是急性中耳炎,因水进入发炎的中耳,使病情加重,甚至影响听力甚至可能蔓延导致脑炎。

此外,需要检查有无感染肺结核、皮肤病、红眼病等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

相关推荐

游泳的注意事项

游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带走身体里多余的脂肪。但是,游泳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身体检查 因为在游泳的时候,人所消耗的体力比平时要多上八倍,所以,患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肝病、肾病的人,不宜参加游泳。患红眼病、传染性皮肤病的人,也不要游泳,以免互相传染。 二、热身运动 下水前要先在岸上做准备活动,否则,突然进行较剧烈的活动,容易使肌肉受伤或发生其他意外。可采用高抬腿、蹲下起立等四肢运动。 三、预防措施 跳水时一定要摸清水深及水下的情况,防止碰伤等意外,同时要避免腹部和睾丸直接受到水面的强烈打击。还要保

女性游泳可能得阴道炎

夏季是阴道炎的高发期 专家表示,夏季是婴幼儿阴道炎的高发期。女童之所以会感染阴道炎,很可能是在游泳游泳时,因泳池的水质不干净,水中的致病细菌透过泳衣接触到阴道所致。 近几年来,每到夏季,因感染阴道炎而来就诊的女性就会呈季节性增长,其病因多是在公共泳池游泳所致。感染病人主要以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为主。如果阴道炎患者将病原体带入池水中,就很容易传染给健康的游泳者。

游泳后皮肤瘙痒怎么办 游泳后皮肤痒怎么回事

一般的游泳池中,并不会进行比较严格的消毒杀菌,并且在泳池游泳的人,有时候也会有一些不卫生的行为出现,如汗水、鼻涕甚至小便等,难免会造成水质不干净,所以很容易造成游泳后皮肤瘙痒。 如果游泳池中的消毒液过量,其中的有毒物质增多,对于某些皮肤比较娇嫩或者属于过敏性皮肤的人,也有可能在游泳后造成皮肤瘙痒的情况。 对于某些患有鱼鳞病或特应性皮炎的人来说,其本身的皮肤比较干燥,游泳池中的次氯酸钠很容易刺激皮肤,就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在某些时候,一些患有传染性皮肤病的人群如果到游泳池游泳,也有可能会造成感染,从而

谨防游泳带来的5种病

游泳谨防五种病 皮肤瘙痒 游泳池里的水含氯等化学消毒成分,如果氯浓度过高,而你又刚好对消毒剂过敏,就容易皮肤过敏,出现潮红等。如果游泳池水消毒不到位,有的人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首先要选择卫生达标的正规泳池游泳时间不要过长、过于频繁。如果你身上有皮肤破损,也不要去游泳,因为在水中长时间的浸泡,会使得角质层软化,皮肤破损加重,细菌容易入侵,会诱发一些皮肤病。同时,本身有皮肤病如足癣、皮疹、湿疹等,去游泳会加重病情。此外,每次游泳后,要用清水洗头、洗脸,浴巾及毛巾专人专用,有条件的话,最好自己带毛巾拖鞋。

经常游泳会导致鼻炎吗

经常游泳反倒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问题不是出在游泳本身,而是在于游泳池的水质问题。 为了防止通过游泳池传染疾病,泳池的经营者们频繁地向泳池投放消毒剂(俗称“漂白粉”)。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化学物质是常见的过敏原,不少患者对次氯酸钠容易产生过敏现象,从而引发鼻炎、哮喘以及丘疹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等。

游泳后皮肤痒怎么回事

水质不干净 一般的游泳池中,并不会进行比较严格的消毒杀菌,并且在泳池游泳的人,有时候也会有一些不卫生的行为出现,如汗水、鼻涕甚至小便等,难免会造成水质不干净,所以很容易造成游泳后皮肤瘙痒。 消毒液影响 如果游泳池中的消毒液过量,其中的有毒物质增多,对于某些皮肤比较娇嫩或者属于过敏性皮肤的人,也有可能在游泳后造成皮肤瘙痒的情况。 皮肤干燥 对于某些患有鱼鳞病或特应性皮炎的人来说,其本身的皮肤比较干燥,游泳池中的次氯酸钠很容易刺激皮肤,就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真菌或细菌感染 在某些时候,一些患有传染性皮肤

​夏季游泳 小心疾病找上门!

Top1、结膜炎 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游泳时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可通过公共器具、洗漱用品、水等介质传染。多发生于游泳池消毒不严格的情况,同时在游泳池中又有人患结膜炎,那么这时感染结膜炎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临床表现多为双眼红肿、结膜充血、流泪、分泌物增多、不敢睁眼等症状,一般潜伏期为1~3天。 防治秘籍:游泳的池水常常用氯来消毒,所以不免水中的氯气含量容易超标,一旦超标,就会对皮肤和眼睛产生刺激,有些人游泳之后会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就是这个原因。但这样做是不对的,游泳后最好不要揉眼睛。所以,游泳最好能佩戴一副

夏天游泳注意事项 游泳前注意保护眼睛

公共游泳池的水如果消毒制度不够完善,水质不达标,就容易为一些传染性疾病传播埋下隐患,其中常见的就是眼部疾病,比如急性结膜炎,沙眼衣原体,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游泳池水,毛巾,沾染病毒的手传播的眼部疾病,因此在游泳前可以先点一两滴咽炎水预防感染,另外最好戴上游泳眼镜。

哪些人不适合游泳

1、患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红眼病、性病、体癣等传染性皮肤病患者,不可参加游泳,以防止传染病传播。 2、患有肺结核、肺气肿、肾炎、沙眼、急性结膜炎、角膜溃疡、高度近视、急性鼻窦炎的人不宜游泳,剧烈活动后的人和酗酒者,不要马上进行游泳。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和精神失常的女性,下水容易突然晕倒或失去知觉。 4、患有癫痫病的易抽搐的人不宜游泳,以防因突然发病而失去游泳技能发生危险。 5、耳聋者 不宜参加游泳,因耳聋者中耳内调节平衡的器官也会受到损伤,从而削弱了身体平衡能力,常因失去平衡而发生溺水事故。

游泳后皮肤瘙痒解决方法

游泳后皮肤瘙痒解决方法 泳后一定要洗澡 泳池不卫生主要会导致真菌性皮肤病、传染性软疣、跖疣等三大类皮肤。其中,真菌性皮肤病多是在泳池里直接传染。除了皮肤病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耳道感染、肠道传染病等都可能在游泳池传染。医生建议,游泳时间不宜太长,游泳后一定要用清水彻底清洗全身,从而降低感染皮肤疾病的风险。 游泳后汗蒸20分钟 汗蒸的时候会大量排汗,可以帮助清除皮肤毛孔中残留的泳池脏水,还能促进身体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毒素。每次游泳后汗蒸20分钟,能预防皮肤过敏起红疙瘩。注意!汗蒸时一定要大量喝热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