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实表散邪,滋阴和阳。
主治:
外感风寒,汗出恶风,头痛发热,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杂病、病后、妊娠、产后等见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属营卫不和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
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桂枝功效与作用
当然了桂枝和其它中医一种用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功效与作用,因此中医常把桂枝当成一种引经药,可以说桂枝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是相当的广泛的。
性味辛温,有散寒解表的作用
常配合麻黄治疗无汗的风寒感冒,有助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配合白芍治疗有汗的风寒感冒,有调和营卫,解肌止汗的作用。桂枝还能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可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后错或经闭不潮以及行经腹痛、腹部症块等证;配合片姜黄、防风治疗因风寒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肩臂疼痛;配合赤芍、红花、伸筋草等治疗骨节拘挛难伸、肢体疼痛等;合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当归、附片等,可治疗风、寒、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四肢疼痛,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桂枝还有助心阳和温化水饮的效能。常配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苏子、桑皮、炙甘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等;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而致的胸痹心痛。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但要注意辨证论治,不可用于有热证的病例。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特殊情况下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治疗中年妇女痤疮:中年妇女一般生活负担较重,精神、工作压力也大,所患痤疮一症,大多与情绪抑郁、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有关,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活血祛瘀、散积化症之功,还可以调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加自身抵抗力,因而对治疗中年妇女痤疮而言,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治疗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给老年男性带来很大痛苦。桂枝茯苓胶囊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的功效,可以温通血脉,活血化瘀,抑制病灶组织增生,改善前列腺肥大的症状,因而对治疗前列腺肥大有很好疗效。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桂枝茯苓胶囊有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行气止痛的功效,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去风痹骨节挛痛,除肢节间痰凝血滞,同时其具有良好的肌体免疫调节功能,它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异常增高的体液免疫反应下降或恢复止常,因而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疗效
治疗酒精肝硬化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主要是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损害,健脾、祛湿、化痰、活血通络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桂枝茯苓胶囊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桂枝茯苓胶囊为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的有效药物,因而治疗酒精肝硬化代偿期有很好疗效。
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
葛根桂枝汤的禁忌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紧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病人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汤加减证
桂枝加葛根汤证
葛根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证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 ......
川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区别
麻黄汤与桂枝汤最大的区别是有汗和无汗。无汗是因为风寒束肺,腠理紧闭;有汗是因为毛皮司开阖的功能被破坏,所以汗若有若无。如果比喻城门,麻黄汤证就像有敌入侵时,城门紧闭死守,密不透风。桂枝汤证却像城池本就无人管理,内政紊乱,贼爱入不入。
当敌人退去的时候,麻黄汤证,如果城门被尸体堵住,不能打开,会导致想出城的百姓哗变,暴乱,强行把城门打开一条缝,于是就变成了麻杏石甘汤证。如果城被哗变的百姓完全占领,并有足够的时间把城门完全清理打开,那就变成白虎汤证了。
当敌人退去的时候,桂枝汤证,反而没那么大的反应,敌人在时,按照想象,城门肯定大开,风直吹入城池,产生鸣叫声,故叫“鼻鸣”,被风吹,风克脾胃,故 “干呕”。这就说得通了。桂枝汤的作用相当于清理内务,将无人管理的城池有效管理起来,故对绝大多数的毛病,应该都是有效的。
但是总有些情况,桂枝汤是无效的。“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若是城门紧闭,士兵百姓已经哗变,派文官去清理内务会怎么样?文官进入,会被哗变的百姓士兵杀掉……所以麻黄汤系列的证,忌讳用桂枝汤。还有一种情况,里面的百姓本身就体弱,但不至于关城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是有闭表的症状。这个时候,麻黄和桂枝就可以一起上了。现在的人吃得好,身体壮,所以只要不是身体极弱之人,大多数人伤寒都不适合用桂枝汤——现在百姓强悍着呢
肌肉粘连的偏方
据《光明中医》报道,冷水江市预防保健所李正贵,观察天甲黄芪桂枝汤为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用具有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功效的天甲黄芪桂枝汤,并且配合推拿、按摩,或做自我功能锻炼,摇肩、伸臂,旋转肩关节,摸墙,搭肩或引体向上等运动。天甲黄芪桂枝汤组成:黄芪60g,当归20g,桂枝12g,白芍20g,白芥子12g,威灵仙12g,蜈蚣去头足2条,穿山甲10g,炙甘草10g,防风12g,羌活12g。加减:寒痛者加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痰湿者加法夏12g,胆南星10g;血瘀者加丹参20g,川芎12g,三棱10g;血虚者加何首乌20g;筋挛者加木瓜15g;阴虚有热象者去桂枝,加桑枝30g,地龙10g,粉葛15g;病久三角肌萎缩者加制马钱子0.3g(冲服)。
治疗同时用湿敷方(伸筋草15g,威灵仙15g,续断15g,麻黄15g,桂枝15g,当归12g,红花12g,川乌12g,草乌12g,木鳖子12g,乳香12g,没药12g,川芎12g),水煎,用毛巾浸药液热湿敷,日2次,每次约30分钟。
吃桂花粉上火吗
说到桂花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也有不少朋友都吃过,但是说到桂花的功效与作用,大家就不是很清楚了。桂花其实是一种天然药材,对人体是有很大益处的,特别是去除口臭、食欲不振、治痰多咳嗽有很好的效果,为此也被应用到医药中来。
相信生活中不少朋友都有喝过桂花茶、桂花糕点、糖果、蜜饯等食品,其实从桂花的功效与作用来看,桂花也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特别是近些年来,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了,桂花被广泛的应用到医药中来。
桂花的功效作用
在功效作用方面,桂花气味辛温,元毒,具有生津健胃、助消化、活血益气、化痰、止咳等功效,并且可以消除沮丧、平衡身心情绪、缓和精神压力。长期饮用桂花茶,对皮肤干裂、声音沙哑、口腔炎、牙周炎有一定疗效。
早在汉代桂花酒就是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晚辈会在祭祀后向长辈敬用桂花酒,长辈们喝下之后则象征延年益寿。桂花茶还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是极适合女性饮用的茶品,被誉为“妇女幸福酒”。
桂花是一种天然药材。桂花性温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能治痰多咳嗽、牙痛口臭、食欲不振、经闭腹痛。由桂花蒸馏而得的“桂花露”,具有舒肝理气、醒脾开胃的功效,能治口臭、咽干等病,是上等的饮料。桂枝、桂籽、桂根皆可入药,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配制的桂枝汤,专治外感风邪、肾虚等症。桂根则可治疗筋骨疼痛、风湿麻木等病症。
桂花对人体有很好的益处,所以生活中我们大家可以经常吃一些含有桂花的食物。说到桂花的功效与作用后,桂花香气宜人,所以在舒缓人体紧张情绪也有很好的效果。桂花的益处虽然有很多,但是在这里提醒大家,对于过敏性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尽量少食用。
黄芪桂枝汤怎么泡
由于黄芪桂枝汤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现在很多人自己在家里泡制茶汤在家喝,上面介绍到了具体什么是黄芪桂枝汤,但是应该还不知道是怎么泡制的吧,那么如此养生的黄芪枸杞茶要怎么泡制呢?
黄芪桂枝汤治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头痛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等证,及杂证,自汗盗汗,虚损虚疟,亦可用,若脉浮紧汗不出者,酒客病风寒而汗出者禁用。
黄芪、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以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覆令微汗,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服一升,汗出病痊,不必尽剂,以助药力。加用黄芪和党参,主要是加强补气的功效。手汗过多可能与气虚不能摄津液有关。中药的组成由辩症而来。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有哪些
天甲黄芪可以有效的疏通我们的经络,活血。结合了推拿疗法,效果增倍。天甲黄芪桂枝汤的组成成分有:黄芪、当归、穿山甲以及防风和羌活等一系列对身体保健好处很多的药材。
【出处】 《金匮要略》古本
【功效】祛风散黄。
【组成】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三两。
【用法及用量】如桂枝汤。
【与原方关系】桂枝汤加黄芪三两。
【方证】黄汗发热,两胫自冷,身体疼重,汗出而渴,从腰以上有汗,腰下无汗,汗沾衣色呈黄如柏汁,腰髋弛痛,如有物于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重而烦躁,小便不利,宜此主之。并治诸病黄家脉浮者。
【主治】黄汗症。
而另外一方“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比此方少掉一味“甘草”,所以方名也变得不一样。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血痹,去掉甘草的“缓”就是为了让整个药性的力量更猛烈走向四肢末梢。
黄芪桂枝汤对于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治愈还是有一定功效的,凡事只要坚持了就一定会有成效,养生亦是如此。通过我们对黄芪桂枝汤的深入了解,会加强我们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力度,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巨大好处。
黄芪桂枝汤能长期喝吗
对于黄芪桂枝汤食用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建议,有的用来泡茶,有的则用来和食物一起熬制食用,介于两者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在饮用黄芪桂枝汤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为妙,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征求医生的建议,以免不当的饮用黄芪桂枝汤,反而伤害到身体。
服用黄芪桂枝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不同体质适量服用。黄芪不宜大量服用,否则会导致腹胀和食欲减退。咳嗽痰多、食积胸闷、感冒发热、阴虚内热、热毒疮疡等均不宜服用。
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由于其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不管食用效果多么好的东西都要适量饮食,因此也不要过量,不要长期用来饮用,适量就是最好。
风寒感冒宜喝葛根桂枝汤
中医治疗疼痛类疾病有很多方剂,像人们常用的桂枝汤,它可以治疗风寒头痛,如果经过加减后,可以治疗多种疼痛。如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治疗项背疼痛;桂枝新加汤治疗周身疼痛;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治疗腹痛等等。综观《伤寒论》及临床实践,桂枝汤类方剂主要用于头项、背部疼痛及腹痛,现主要谈谈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
两方的药物组成及主治
《伤寒论》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金匮要略》中也有对此病的描述,前者叫“柔痉”,后者称作“刚痉”。
桂枝汤加上葛根就叫桂枝加葛根汤,如果再加上麻黄就是葛根汤,这两个方子都是用于感受风寒引起的项背拘急不舒、疼痛。
项,是后脖子,头与后脖子、背部、甚至腰部连在一起痛,在现今的许多病中都能见到,如颈椎病、肩周炎、颈肩综合症、腰椎病、落枕、痉挛性斜颈、僵人综合症等,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都是常用方剂。
有汗无汗是两方应用的区别
葛根汤由七味药物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后五味是桂枝汤,所以葛根汤等于是桂枝汤加上葛根、麻黄。前面我们已说过,桂枝汤是调理太阳经营卫之气的,能够调畅太阳经脉的气血运行。葛根是这个方子里的主要药物,用量也最大,它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能发散太阳经的风寒之邪,邪气去则经脉自安;二是具有显著的缓急解痉作用,尤其能够缓解太阳经脉的拘急状态,是治疗背痛、头项痛、肩周痛的良药;三是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使太阳经脉更加柔顺、疏通。至于麻黄,在本方中主要是散寒止痛,对于无汗的筋脉拘急比较适用。如果项背痛有明显出汗的症状,则宜去掉麻黄,成为《伤寒论》的另外一个方子——桂枝加葛根汤。所以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的主证相同,只是无汗和有汗的区别,两个方子的区别在于伴有汗出的用桂枝加葛根汤,不出汗的用葛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