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发热是怎么回事 产热散热异常

发热是怎么回事 产热散热异常

产热过多,主要见于强烈运动后,癫痛持续状态和甲亢危象时;机体散热减少,可见于广泛性皮肤病,阿托品中毒,出汗功能障碍等。

新生儿发由什么引起的

1、感染性

新生儿感染性发热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由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霉菌等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等,都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

2、非感染性

产热、散热异常:如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由于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导致散热困难;或者由于家长包裹过多衣物导致散热系统异常等。

大量失血或失水:若受到外伤宝宝大量失血时,可使有效血循环量减少而致散热障碍,因而体温升高,但如发生循环衰竭,则正常代谢停滞,而产热过少,反而体温不升。

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多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出现,如使用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等)后过敏。

中枢调节失调:新生儿神经发育不完全,会发生某些功能性低热及体温中枢调节失调,夏天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散热差,易导致发热。

无菌组织被破坏或坏死:如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

其他原因:如脱水热。脱水热是由于喂水不够导致宝宝严重缺水,发热现象会持续数小时后逐渐退热,也可以1天内数次发热,但很少有连续发热数十天以上者。另外,如果新生儿出现核黄疸、颅内出血等均可引起发热。

发烧的原因

(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 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机理

近年研究证明,发热是由外致热原引起,其发生机理主要是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外致热原是使体内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激活物(包括各种病原体、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淋巴因子、类固醇产物和一些炎性物质),进人人体后,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之产生并释放内生致热原(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其致发热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是通过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E(PGE)、单胺(去甲基肾上腺素、5-羟色胺)、环磷酸腺苷(cAMP)、钙/钠比值改变、内啡肽等作为中介,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对体温重新调节,发出调节冲动,作用于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另一方面作用于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而发生寒战,使产热增加。因皮肤血管收缩使皮温下降,刺激了冷感受器向丘脑下部发出传人冲动,也参与寒战的发生。因此调节的结果是产热大于散热,以致体温升高,上升到与体温调定点相适应的新水平。这是感染性发热时体温升高的基本机理。关于内生致热原作用的部位,近年有学者认为在第三脑室壁的视上隐窝处,有一特殊部位为下丘脑终板血管器,内生致热原作用于巨噬细胞后,释放的介质作用于此处而引起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组织损伤(心肌梗死、肺栓塞、术后发热、胸腔或腹腔积血等)变态反应、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热、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结缔组织病等,致体温升高的机理主要为抗原抗体复合物对产生致热原细胞有特殊的激活作用,使之产生并释放内生致热原。恶性肿瘤引起发热,部分患者合并感染,单纯肿瘤而致发热者约近半数,多数学者认为由恶性肿瘤破坏的炎性病灶和肌瘤本身的免疫反应所致。常见有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尤其霍奇金病)、前列腺癌、肾癌、结肠癌、胰腺癌、肝癌、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由于产热散热异常引起的发热,产热大于散热者,有甲状腺危象、癫痫持续状态和嗜铬细胞瘤等。因散热减少所致者有阿托品中毒、大量失水、失血等。脑部有广泛慢性退行性病变或脑出血、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损害丘脑下部,可有超高热。交感神经受抑制,皮肤干而无汗,散热减少。

心火旺的症状及原因 五心烦热

五心烦热是指自觉两手心、脚心发热,并且心胸烦闷。这是是由于机体阴虚亏损,心血不足,阴虚生内热,产热多了,来不及散热,就会导致手脚心发热易出汗,心情烦躁易怒等症状。

孕妇发烧的症状

许多发热疾病可无此期症状。此期症状持续时间,根据发热疾病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疲倦乏力、腰背及四肢痛、头痛、食欲减退、情绪不稳定、低热。

体温上升期特点是产热多而散热少,因此产热占优势,故体温升高。

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鸡皮疙瘩”,触摸皮肤有冷感;如发生寒战,预示将发生高热。

此时体温已达高峰,本期的特点是散热过程开始增强,但产热并未降低,所以此期产热和散热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相对的平衡,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

临床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出汗等。

本期特点是散热过程占优势,产热减少,同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散热仍处于较高水平,病人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散热加强,于是体温开始下降,产热和散热终于恢复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

表现为:体温逐渐恢复症状,食欲好转,精神状态佳。

新生儿发热常见原因

发热其实并不是一种病,只是人体对于身体异常状况的一种抵御反应。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与散热易失去平衡、故体温容易波动,而且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而且新生儿抵抗力差,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袭。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感染性

新生儿感染性发热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由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霉菌等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等,都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

2、非感染性

产热、散热异常:如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由于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导致散热困难;或者由于家长包裹过多衣物导致散热系统异常等。

大量失血或失水:若受到外伤宝宝大量失血时,可使有效血循环量减少而致散热障碍,因而体温升高,但如发生循环衰竭,则正常代谢停滞,而产热过少,反而体温不升。

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多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出现,如使用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等)后过敏。

中枢调节失调:新生儿神经发育不完全,会发生某些功能性低热及体温中枢调节失调,夏天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散热差,易导致发热。

无菌组织被破坏或坏死:如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

其他原因:如脱水热。脱水热是由于喂水不够导致宝宝严重缺水,发热现象会持续数小时后逐渐退热,也可以1天内数次发热,但很少有连续发热数十天以上者。另外,如果新生儿出现核黄疸、颅内出血等均可引起发热。

几种产后异常发热

1、乳腺炎引起发烧

乳腺炎是新妈妈产后常见病。急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产后2—6周左右。常会引起发烧,有时还伴有寒战;患病的乳房会有局部的红、肿、热、痛、并有硬结,触痛明显。如果及时用青霉素治疗,炎症很快消退,体温也会很快随之下降。

2、自然产伤口发炎引起发烧

自然生产伤口,通常一星期左右就会愈合,自然产伤口发炎的处理方法:

伤口发炎可以使用消炎药膏,涂抹在会阴部。

若伤口有红肿就要到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红肿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如果有小血管破裂,可以用冰敷方式治疗;若没有小血管破裂就属于不太严重的情况,也许只要涂抹药膏就可以了。

若伤口疼痛,可以使用止痛药、冰敷。但若伤口感染较严重,如有红肿、疼痛甚至化脓,可以口服抗生素,严重时还需要切开化脓组织引流。3、泌尿系统感染引起发烧

3、泌尿系统感染

也是产后发烧的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是外阴的细菌经过尿道进入泌尿系统,约80%—90%是大肠杆菌引起的;水喝得少或者憋尿也容易造成尿道感染,原因是子宫压迫到输尿管,容易造成尿频、憋尿等障碍。

分娩过程中难产、产程很久,或采取半身麻醉时,膀胱没有感觉,也会产生排尿困难。

生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压迫到膀胱,使得膀胱神经传导较弱,常会造成排尿障碍,通常发生在生产速度太快或太慢。为避免排尿障碍导致产后发烧,新妈妈应该多喝开水,让体温下降,小便稀释,不一定马上使用抗生素。若仍无法排尿,也建议留置导尿管约2—3天。

为了解决泌尿系统感染,新妈妈一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的水。如果水喝得少,还容易导致膀胱发炎。此外,卧床休息也是很必要的。通常3—5天后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心火的原因有哪些

人体的散热体系,除了皮肤、汗腺、呼吸对热量的散发外,体内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元阴对热量的吸收和储纳也是使体温恒定不至于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到一定程度,人体也会出现产热散热平衡的失调,从而出现各种发热性疾病,这就是产热相对过多的情况,在中医上把这种相对的热量过多引起的“内火(热)”称为“虚火(热)”。

“虚火(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自觉发热,测量体温往往无升高或有轻微升高(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 ,热度往往在午后或夜间明显,劳累后症状会加重。

辛辣食物有哪些危害 加重发热病情

发热是由于外邪和内伤引起体内产热,散热失去平衡而使体温增高的一种病症,辛辣食物如辣椒,生葱,生 蒜,花椒,茴香辛温燥热,助火伤阴,发热病人吃这类食物容易加重病情。

宝宝高烧不退怎么处理

宝宝高烧不退怎么处理

1、减少衣被: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

2、多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

3、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5、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放在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不能直接用酒精擦拭,此法不适于1岁以内的婴儿。

宝宝发烧的原因

1、感染性:

包括由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霉菌等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等,都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

2、非感染性:

(1)无菌组织被破坏或坏死:如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

(2)大量失血或失水:可使有效血循环量减少而致散热障碍,因而体温升高,但如发生循环衰竭,则正常代谢停滞,而产热过少,反而体温不升。

(3)产热、散热异常:如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由于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或包盖太严过厚所致的散热障碍等。

(4)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如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等)过敏。

(5)中枢调节失调:如某些功能性低热及体温中枢调节失调,夏天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散热差,易导致发热。

家长们在日常一定要注意做好宝宝的护理工作,避免宝宝因为发烧等疾病让身体受到永久的伤害

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

1.无菌性组织损伤及坏死产物性发热:如大手术后、骨折、大面积烧伤、X线照射后的机械、物理性损伤;脾破裂、消化道出血、血管阻塞引起的心、肝、脾等内脏梗塞或肢体坏死;溶血性贫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组织坏死等。

2.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引起的发热:主要见于异种蛋白性发热,如注射马血清等;药物热,如磺胺类、巴比妥类、青霉素、碘酊等药物过敏;输血或输液的热原反应,以及各种预防接种疫苗等。

3.产热、散热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因广泛性疤痕、广泛性皮炎、先天性汗腺缺乏症、鱼鳞癣或包盖过严( 多见于小婴儿)所致的散热障碍及大量失血、失水引起脱水热等。

4.中枢性发热:如中暑、安眠药中毒、脑溢血、颅骨骨折、脑震荡等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某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低热,以及婴儿体位中枢调节功能失常等。

5.致热类固醇性发热:如周期热、肾上腺癌、慢性肝炎、肝硬化、原胆烷醇酮治疗肿瘤时的发热。

孩子高烧不退怎么办 宝宝发烧的原因

包括由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霉菌等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等,都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

1.无菌组织被破坏或坏死:如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

2.大量失血或失水:可使有效血循环量减少而致散热障碍,因而体温升高,但如发生循环衰竭,则正常代谢停滞,而产热过少,反而体温不升。

3.产热、散热异常:如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由于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或包盖太严过厚所致的散热障碍等。

4.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如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等)过敏。

5.中枢调节失调:如某些功能性低热及体温中枢调节失调,夏天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散热差,易导致发热。

相关推荐

发烧好还

发烧,医学上称为发热指人体口腔温度(口温)高于37.3℃,腋下温度(腋温)高于37℃,或者直肠温度(肛温)高于37.6℃。 一般来讲,正确测量体温后,最高温度在37.4℃~38℃的,称为低热;而高于39℃ 的,就高热了。如果一天之内温差大于1℃~1.2℃,也算发烧的。如果烧到41℃ 以上了,就超高热了。据说人类记载的最高体温49℃,要还能活着,真要感谢上苍。 人类的骨骼肌和肝脏主要的热器官,而皮肤主要的散热器官。人的大脑有个体温调节中枢,不断发出指令协调两种器官热和散热,把体温保持在3

褥期的异常情况 褥热

后由致病菌经阴道进入子宫、输卵管至腹腔引起感染,称为褥热。多在后3~5天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伴有全身不适、下腹痛、脓性恶露。 处理方法: 后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内衣内裤,避免用盆浴。褥热处理时用抗生素治疗,最好根据细菌培养种类和敏感度对症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宝宝有点咳嗽但没有发烧怎么回事

发烧也就发热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出现紊乱,或者各种原因引起的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一般发热临床比较常见的症状,疾病进展过程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如果小儿出现有咳嗽,伴有发烧,一般警惕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如果小儿咳嗽没有发烧,说明有可能病原体相清除,或者病毒作用于机体,他的病情还没有进展那么快,或者咳嗽不因为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像呛咳或者过敏性咳嗽或者其他异物的一个刺激,或者咽炎的一

小孩反复发烧的原因

发热俗称发烧,指体温异常升高,宝宝体温超过37.5度时称为发烧,其中37.5--38度为低烧,39度以上为高烧,宝宝年龄愈小体温调节愈差。 1、非感染性发热:非各种传染病引起的,无菌性物质或各种炎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2、不明原因发热: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 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

宝宝后脑勺热额头不热 原因一: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单纯后脑勺发热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如果孩子后脑勺刚离开枕头应该热的,人体的体温应该以身体的中心温度为准,如果宝宝后脑勺热额头不热,可用的测体温方法腋下测温法,可以测测孩子的体温,如果体温不超过37.3度,就没有问题。 1、因为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热快,散热也快。 2、宝宝额头不热,因为额头暴露着,的热很快就散掉了;后脑勺和身体热,因为身体穿衣服或者盖被子,导致这几个地方的热量不容易散出去的原因。 1、所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和外界环境温度高低适当为宝宝增减衣物就

耳朵发烧什么原因 发烧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烧本身就症状,多见于感冒,扁桃体发炎,肺炎,肾盂肾炎,传染性疾病等,可导致头晕头痛,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情况,小儿高热可出现高热惊厥。明确发热病因,对因治疗,尽早康复,通常可以选择退热药物口服,外用退热贴,物理降温等办法。 2、发热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3、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体温在36.3~37.2℃;肛门内体温36.5~37.7℃;腋窝体温36~37℃。

小孩反复发烧的原因

小孩反复发烧的原因 1、非感染性发热:非各种传染病引起的,无菌性物质或各种炎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2、不明原因发热: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 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3、中枢性发热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生的发热。对其诊断之前应严格除外全身性或局部性

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小儿发烧的原因一:非疾病性因素 很多情况下小儿发烧的原因并不身体出现了病症,而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 对于小宝宝而言,最常见的原因有室温过高、衣着过厚。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出了婴儿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差,会使体温上升。这时应让婴儿躺在凉爽通风的地方,扇一扇风,多喝些清凉、稀薄的水果汁,过几个小时就会退烧。有时婴儿包裹得太多或穿得太厚也会致使体温升高,这时应酌

​宝宝后脑勺发热怎么办

单纯后脑勺发热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如果孩子后脑勺刚离开枕头应该热的,人体的体温应该以身体的中心温度为准,常用的测体温方法腋下测温法,可以测测孩子的体温,如果体温不超过37.3度,就没有问题。 如果宝宝精神、食欲、大小便等一般情况好,不发烧,也无大碍。因为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热快,散热也快。宝宝额头不热,因为额头暴露着,的热很快就散掉了;后脑勺和身体热,因为身体穿衣服或者盖被子,导致这几个地方的热量不容易散出去的原因。所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和外界环境温度高低适当为

37.8度算发烧吗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发热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一般为36~37℃,判定发热,最好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低热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