擤鼻涕方式为什么会导致慢性鼻炎
擤鼻涕方式为什么会导致慢性鼻炎
专家表示,日常擤鼻涕方式不当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它会让含有病菌的鼻膜黏液再度跑回鼻窦之中,不但会使感冒病情恶化,还会导致鼻窦感染。据“美国微生物学会”学术研讨会的最新研究报告,美国及丹麦研究人员针对14个感冒病人进行研究,测量鼻窦中的压力,同时对鼻腔染色,以了解擤鼻涕的时候,鼻部会发生哪些变化。结果显示,咳嗽和打喷嚏不会使鼻膜黏液跑到鼻窦中,但是擤鼻涕却会使鼻膜黏液充满鼻窦,使得鼻窦变成病原菌滋生的温床。
所以我们一定要形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1、轻轻地擤鼻涕,一次一边一个鼻孔。同时擤两个鼻孔,容易造成头颅内压力不平衡,影响听力。2、擤鼻涕之后的卫生纸,最好马上用马桶冲走,不然就要丢弃在密闭垃圾桶内,以免病菌散布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增加其他人传染感冒的风险。3、不要在孩童面前擤鼻涕,以免小孩子有样学样,反而造成身体伤害。
所以,擤鼻涕虽然只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日操作不当,它却会给你的健康道来大大的隐患,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不要因小问题而引发患上鼻炎的严重后果。
如何有效解决流鼻涕打喷嚏
1.多涕
鼻炎患者的鼻涕多呈粘液性。小儿因不会擤鼻涕而使鼻前庭及上唇长期受到鼻涕刺激,造成局部的皮肤发生变红,湿疹或毛囊炎。若鼻涕向后流进患者的咽部,会导致咽喉不适、多痰等的鼻炎的症状。
2.鼻塞
鼻塞是最为常见的鼻炎的症状之一,一般而言,慢性单纯性鼻炎鼻塞多表现为间歇性、交替性,多在运动或是吸入潮湿空气后减轻,吸入冷空气时加重。侧卧时,位于下方的鼻腔阻塞严重,上方的鼻腔通气良好;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大多是持续性的。
3.血管收缩
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的鼻粘膜相对来说是比较光滑、有弹性的,且血管收缩非常敏感。
一般见于慢性鼻炎的症状多表现为嗅觉失灵、头痛、记忆力下降等。
感冒分两种,流鼻涕的一般是风寒感冒,如果不流鼻涕,一般是风热感冒。
长期流鼻涕小心中耳炎
小儿长期流鼻涕引发中耳炎的原因
专家解释到:耳可以分为内、中、外三个部分,中耳通过耳咽管跟鼻咽部相通。小孩子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而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所以当小孩子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时,细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再加上有些小孩喜欢回吸鼻腔分泌物,就更容易引起中耳炎。所以,说吸鼻涕吸出中耳炎并不为过。这种中耳炎起初是分泌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可进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伴有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等全身症状。
小儿长期流鼻涕会引发的耳鼻喉疾病
1、长期留黄脓鼻涕,可能会患有鼻窦炎。
2、长时间流白色粘稠鼻涕,可能是慢性鼻炎,可以适量的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B。
3、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很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
4、还有鼻腔内有异物,也会常流鼻涕。
5、有些患有鼻咽部淋巴腺增大症的小孩,也经常流鼻涕,还伴有严重打鼾、面容呆滞、鼻子扁小等征象,这对孩子的发育和健康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6、若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或用力过猛,还会导致鼓膜穿孔。
小儿鼻炎如何预防
1.平时注意鼻腔卫生。
2. 注意擤鼻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压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
4. 有牙痛者,要彻底治疗。
7. 慢性鼻炎者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以防感冒。
8. 保持性情开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时注意不要过劳。
9. 严禁油腻辛辣食物,多饮水,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10. 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
小儿长期流鼻涕会引发的耳鼻喉疾病
1、长期留黄脓鼻涕,可能会患有鼻窦炎。
2、长时间流白色粘稠鼻涕,可能是慢性鼻炎,可以适量的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B。
3、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很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
4、还有鼻腔内有异物,也会常流鼻涕。
5、有些患有鼻咽部淋巴腺增大症的小孩,也经常流鼻涕,还伴有严重打鼾、面容呆滞、鼻子扁小等征象,这对孩子的发育和健康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6、若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或用力过猛,还会导致鼓膜穿孔。
中耳炎的预防常识
中耳炎可分为:慢性中耳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航空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
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鼻窦炎的病因有哪些
1、感冒久治不愈导致鼻窦炎:感冒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传染病,从而导致鼻部炎症出现,如若感冒久治不愈,就会导致慢性鼻炎,从而继发鼻窦炎。
2、鼻腔粘膜肿胀,鼻部防御力下降:当人处于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等情况下,会直接导致全身抵抗力下降,一旦感染,鼻部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极易阻塞窦口,引起鼻窦通气和引流障碍。
3、咽部疾病引发鼻窦炎:耳鼻喉处于一种相通状态,如果患者患有扁桃体炎或者腺样体肥大而不及时治疗,或者是上颌第二双尖牙及第一,第二磨牙根部的感染,拔牙时损伤上颌窦壁或龋齿残根坠入上颌窦内等都可导致鼻窦炎。
4、鼻腔疾病引发鼻窦炎:鼻腔疾病包括鼻息肉、过敏性鼻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腔囊肿,如果不及时治疗,都会引起鼻窦炎。原理在于鼻部粘膜受损,没有得到及时的鼻粘膜修复,从而并发鼻窦炎。
5、自身变态反应体质引发鼻窦炎:一些全身性疾病(例如贫血)、内分泌功能不足(例如甲状腺,脑垂体和性腺等功能减退),急性传染病(例如流感,麻疹,猩红热,白喉)等都可以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6、其它的一些原因:譬如鼻窦外伤,或者擤鼻涕方式不当,又或者是游泳时污水进入鼻窦内;另外,因鼻腔手术鼻腔内填塞物在鼻窦内停留时间过长,以及将鼻腔分泌物吸入鼻窦内都可以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鼻炎的症状对自己的鼻子好点吧
是不是有很多人喜欢抠鼻子呀,是不是有很多人不会不会正确的撸鼻涕呀?这些不正确的方法对鼻子的伤害是很大的,你知道吗?鼻炎是会很容易缠上你的,鼻炎是很痛苦的,相信很多人对深有体会吧,接下来三九养生堂小编就为您讲解一下正确的撸鼻涕吧!
在每一年的四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全国爱鼻日”—— 全国性的鼻科疾病宣传日。
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可别以为过敏性鼻炎只有这些常见的鼻部症状,但是你知道吗?鼻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让你容颜变丑。
过敏性鼻炎虽然看似常见病、小毛病,但是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它产生的危害非常多,除了引起鼻部的各种不适,由于患者经常鼻塞,会造成鼻梁两侧下眼睑的部位长期充血,再加上睡眠不好,可能导致顽固的黑眼圈;长期擤鼻涕、皱鼻子,会影响处于生长发育期孩子的面部发育。
我国大概有百分之十的过敏性鼻炎发病率,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的患者选择去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
很多患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患上了过敏性鼻炎,一直当感冒等治疗,或者认为鼻炎“没什么大不了”,延误了治疗时机。过敏性鼻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嗅觉障碍,无法辨别有害气味,还可能引起支气管哮喘等严重并发症。
一年之计在于春,防范、治疗过敏性鼻炎最关键的季节也是春天,患者首先要揪出引发过敏性鼻炎的“罪魁祸首”,到医院做个过敏原点刺试验,非常简单,20分钟就可以出结果,生活中注意躲避尘螨、宠物皮毛、花粉等过敏原,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过敏性鼻炎发作。
此外就是坚持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脱敏治疗等。
多数人不会正确擤鼻涕
在生活中 一些不经意的抠鼻子、撸鼻涕的动作也会给我们的鼻子造成很大的伤害,一旦处理不好那就会有很大的麻烦。日常生活中我们抠鼻子、擤鼻涕等不经意的小动作如果处理不好,将可能给小鼻子带来大麻烦。
日常中大多数人擤鼻涕习惯用手指把两侧鼻孔都捏住后再用力擤;还有人喜欢抠鼻子,感觉鼻子脏了,不“动手”就浑身难受。其实,这些方法都是不正确的。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李红副教授提醒大家,把两侧鼻孔都捏住,鼻涕容易被挤进鼻后孔,如果到达咽鼓管或进入了鼻旁窦各腔,就会引发中耳炎或鼻窦炎。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是,用手捏住一侧鼻孔后用力出气擤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外一侧。如果鼻子不通气,鼻涕擤不出来,可以借助滴麻黄素滴鼻液等,等鼻腔通气之后再擤。
喂奶方式不当有哪些后果
喂奶、擤鼻涕方式不对致孩子患上中耳炎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是引发中耳炎最常见的因素,但孙主任提醒说,喂奶姿势不当也可引起婴儿的中耳炎。这是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而宽,又比较平,奶汁流到鼻咽腔后,容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症。所以抱着给宝宝喂奶时,最好让他的头稍微比身体高点,让身体保持一个坡度。
此外,擤鼻涕方式不对也可能引发中耳炎,比如用手指紧捏 双侧鼻孔,这样可能会将炎性鼻涕挤入咽鼓管。
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用手指轻轻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将鼻涕向外“呼”出;或把鼻涕吸到咽部,从口中吐出;或在两鼻孔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轻轻用力向下擤出。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不要用力过猛,用力程度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
中耳炎病因是什么
中耳炎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是对于它的病因,了解得并不多。想要预防中耳炎的发生,了解它的病因很重要。那么中耳炎病因是什么?专家指出,引起中耳炎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它,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下:
1、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2、细菌感染引发中耳炎。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3、耳鼻喉疾病引发中耳炎。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所致。
4、患有过敏性疾病引发中耳炎。如上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
5、慢性疾病引发中耳炎。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极易引起中耳炎。
温馨提醒:中耳炎的病因,错综复杂,所以引起慎重对待。想要早点治疗中耳炎,需要及时去医院了解它的病因,才能针对性地治疗。千万一知道自己患了中耳炎之后,就胡乱地治疗,这样只会导致病情的加重,从而更加难以治疗。
鼻炎的症状
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可别以为过敏性鼻炎只有这些常见的鼻部症状,但是你知道吗?鼻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让你容颜变丑。
过敏性鼻炎虽然看似常见病、小毛病,但是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它产生的危害非常多,除了引起鼻部的各种不适,由于患者经常鼻塞,会造成鼻梁两侧下眼睑的部位长期充血,再加上睡眠不好,可能导致顽固的黑眼圈;长期擤鼻涕、皱鼻子,会影响处于生长发育期孩子的面部发育。
我国大概有百分之十的过敏性鼻炎发病率,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的患者选择去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
很多患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患上了过敏性鼻炎,一直当感冒等治疗,或者认为鼻炎“没什么大不了”,延误了治疗时机。过敏性鼻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嗅觉障碍,无法辨别有害气味,还可能引起支气管哮喘等严重并发症。
一年之计在于春,防范、治疗过敏性鼻炎最关键的季节也是春天,患者首先要揪出引发过敏性鼻炎的“罪魁祸首”,到医院做个过敏原点刺试验,非常简单,20分钟就可以出结果,生活中注意躲避尘螨、宠物皮毛、花粉等过敏原,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过敏性鼻炎发作。
此外就是坚持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脱敏治疗等。
多数人不会正确擤鼻涕
在生活中 一些不经意的抠鼻子、撸鼻涕的动作也会给我们的鼻子造成很大的伤害,一旦处理不好那就会有很大的麻烦。日常生活中我们抠鼻子、擤鼻涕等不经意的小动作如果处理不好,将可能给小鼻子带来大麻烦。
日常中大多数人擤鼻涕习惯用手指把两侧鼻孔都捏住后再用力擤;还有人喜欢抠鼻子,感觉鼻子脏了,不“动手”就浑身难受。其实,这些方法都是不正确的。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李红副教授提醒大家,把两侧鼻孔都捏住,鼻涕容易被挤进鼻后孔,如果到达咽鼓管或进入了鼻旁窦各腔,就会引发中耳炎或鼻窦炎。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是,用手捏住一侧鼻孔后用力出气擤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外一侧。如果鼻子不通气,鼻涕擤不出来,可以借助滴麻黄素滴鼻液等,等鼻腔通气之后再擤。
擤鼻涕也要讲方法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有时候过于用力擤鼻涕,耳朵会嗡嗡作响,而且会感觉疼痛。这是由于过强的气压透过连接鼻咽部和中耳腔的咽鼓管,影响了耳内的压力引起的。事实上,如果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确,就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比如说,用手指紧捏双侧鼻孔,过于用力擤鼻涕时,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当然,鼻腔内一直积存着分泌物的状态也确实令人不舒服。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正确的擤鼻方法,这对于保护鼻子或耳朵等器官的健康,都有很大帮助。先擤一侧的鼻涕:如果同时擤两侧的鼻涕,容易增加鼻腔的气压,加重耳朵的负担。因此应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切勿用力过猛,轻轻地擤鼻涕是保护鼻子和耳朵的一条重要原则,用力程度的标准是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采用上身向前倾的姿势擤鼻涕:由于上颌窦的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引流,而容易引起鼻窦炎。采用身体略向前倾的姿势,有利于将上颌窦内积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在患感冒或变应性鼻炎时,即使擤鼻涕,可能还是会有鼻涕不断地流出来。有的人认为必须将鼻涕全部擤出来才感觉干净舒服。于是使劲擤,弄得整个鼻子红红的。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鼻腔粘膜的性质,就是越受到刺激越会分泌液体,结果就会导致陷入越擤越多的恶性循环状态。有时由于过度擤鼻涕,还可能损伤鼻腔粘膜而引起鼻出血。因此,为了避免过度擤鼻涕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自己要学会克制,另一方面则要及早治疗鼻病,使症状得以控制。同样的道理,感冒时,不要因为咽喉疼痛,而过度漱口,千万记住,过度刺激发炎的粘膜是非常有害的。过度擤鼻涕当然不好,但如果有鼻涕不擤,将鼻涕吸入也一样有害。这不仅仅是一个礼貌的问题,更要紧的是,吸入鼻涕会通过咽鼓管流到中耳腔,导致中耳炎。
慢性鼻窦炎或感冒引起急性鼻窦炎患者,会流出黄色粘性的鼻涕。由于鼻涕过于粘稠,所以不容易擤出。这时,不要过于勉强,使用不正确的方法拼命地擤鼻涕,而应及时前往耳鼻喉科求诊。医生会指导病人使用一些麻黄素或鼻眼剂滴入鼻腔。这些鼻管收缩类药物,可使鼻腔粘膜血管收缩,鼻道增宽,促进鼻腔与周围的鼻窦畅通,更容易排出积在鼻窦里浓稠鼻涕。此外,还可使用一种称为蛋白分解酵素的药物,它可把浓稠的鼻涕分解成水样的鼻涕,然后再擤,就容易将鼻涕擤出。然而,在空气比较干燥时,鼻粘膜也会有变干燥的倾向。人体的粘膜组织,必须在有一定温度的情况下,才能维护正常的功能。如果皮肤或粘膜处于干燥状态,就容易感受到刺激,也无法抵御外来的“敌人”。因此,对人体来说,过度干燥并不是好事。暖气的过度使用就有可能会导致鼻塞并且鼻腔干燥,这时,使用加湿器会有较好的.虽然使用加湿器并不能确保治愈鼻塞,但空气湿润一点,至少呼吸时会感觉舒服得多。所以,鼻腔粘膜敏感,或容易患感冒者,在空气干燥的季节都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另外,在空气干燥的天气外出时,也可以带上口罩,对于保持鼻腔的湿度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可预防感冒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