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癌做哪些检查
睑板腺癌做哪些检查
一、病史
病程较长,年龄较大,女性较多,上睑多发。
二、临床典型表现
1.多见于老年人上睑,为原发于睑板腺的恶性肿瘤。
2.早期表现颇似睑板腺囊肿,在眼睑皮下可摸到质地硬、无疼、与皮肤不粘连的结节,生长缓慢,以后较快并穿透睑结膜,呈黄白色菜花样结节,随后形成溃疡,基底硬而不平。
3.晚期继发感染可有反复出血,也可向眶内、局部淋巴结和内脏转移。
三、病理组织检查
如霞粒肿手术后多次复发,可行局部刮片,经细胞学检查确诊。如证实为睑板腺癌,则应手术切除。
麦粒肿发病的原因概述
麦粒肿为细菌(常见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根据受累腺组织的不同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 (Zeiss腺)受感染,俗称“偷针眼”。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亦随之减轻。
内麦粒肿为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因睑板腺被牢固的脸板组织包围,病变较深,故眼睑红肿不很明显。腺体化脓后在充血的结膜面可隐见灰黄色的脓头,多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也有的从睑板腺开口处排出,个别的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早期治疗可于眼结膜囊滴抗生素眼药水;局部湿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应用超短波也有较好疗效。脓肿形成后,如未溃破或虽溃破但排脓不畅,应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作切开引流。无论内、外睑腺炎,切开切忌过早或挤压排脓,以免炎症扩散,引起海绵窦静脉炎或眼睑蜂窝织炎。炎症广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大便勿秘结,及早全身使用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解毒剂。顽固复发病例除考虑用自身疫苗注射外,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的可能。
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缓慢,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小型者可自行吸收,较大的很难吸收,一般结节长期不变,偶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后在结膜面上形成肉芽组织。小而无症状的可以不必治疗,任其自行吸收消散,大而伴有自觉症状的或发生肉芽者,应作手术切除。老年复发患者应注意与睑板腺癌鉴别,手术时应送活检以排除睑板腺癌。
麦粒肿要做哪些检查
睑腺组织出现了化脓性炎症,一般的情况就叫做麦粒肿。根据不同部位,有着内外的区分。其中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或外麦粒肿;如系睑板腺受累,则称为内睑腺炎即内麦粒肿。另外,主要由于腺组织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腺组织肿大则称为睑板腺囊肿,即通常叫做霰粒肿。
诊断
1、睑板腺上小肿物,病程较长、无红肿、无痛,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即可作出诊断。
2、应注意与下列病鉴别
(1)睑板腺癌:睑板上肿物发生在老年人,或手术刮除后在原处复发。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2)霰粒肿继发感染与内麦粒肿的鉴别:前者先有无痛不肿的结节或肿块,口后才有红肿痛的症状。而后者起病急,红肿痛结节同时出现。
麦粒肿的发病原因
内麦粒肿为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因睑板腺被牢固的脸板组织包围,病变较深,故眼睑红肿不很明显。腺体化脓后在充血的结膜面可隐见灰黄色的脓头,多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也有的从睑板腺开口处排出,个别的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早期治疗可于眼结膜囊滴抗生素眼药水;局部湿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应用超短波也有较好疗效。脓肿形成后,如未溃破或虽溃破但排脓不畅,应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作切开引流。无论内、外睑腺炎,切开切忌过早或挤压排脓,以免炎症扩散,引起海绵窦静脉炎或眼睑蜂窝织炎。炎症广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大便勿秘结,及早全身使用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解毒剂。顽固复发病例除考虑用自身疫苗注射外,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的可能。
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缓慢,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
从眼睛看疾病 眼皮上出现赘生物
赘生物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①良性肿瘤。常见于黑痣、黄色瘤、眼皮血管瘤、表皮样和皮样囊肿、眼皮乳头状瘤等,其中眼皮乳头状瘤部分会发生恶变。
②恶性肿瘤。如眼皮恶性黑色素瘤、眼皮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等。值得一提的是,睑板腺癌多见于老年人,老人如发现硬质的霰粒肿,应提高警惕。
睑板腺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睑板腺癌是一种皮脂腺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眼睑肿瘤的33%左右,居眼睑肿瘤的第二位。上睑为好发部位,这可能与上睑的睑板腺较丰富有关。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女性较多,男:女-1:2,初发时易被误诊。
睑板腺癌早期症状?睑板腺癌症状有什么表现?
睑板腺癌的症状:
1、多见于老年人上睑,为原发于睑板腺的恶性肿瘤。睑板腺癌多数病程缓慢,初发时无明显自觉症状,偶尔发现眼睑有肿块,边界清楚,无压痛,肿块与表面皮肤无粘连。结膜表面粗糙,其表面常有黄白色斑点。
2、早期与霞粒肿相似,难以区分。当癌肿发展到睑板腺以外时,局部可扣及皮下有分叶状硬块。此时睑板腺呈弥漫性增厚。局部皮肤血管扩张,睑结膜面粗糙充血。有斑点状物附着。如肿块继续发展,睑结膜及睑缘可出现溃疡面,呈黄白色分叶状结节,刺激角膜造成溃疡。如癌肿转移,可沿着弯窿部结膜向眼眶转移,使眼球突出,活动受限、癌肿亦可通过淋巴转移至耳前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3、晚期继发感染可有反复出血,也可向眶内、局部淋巴结和内脏转移。
睑板腺癌诊断标准&睑板腺癌做哪些检查?
睑板腺癌的诊断:
一、病史
病程较长,年龄较大,女性较多,上睑多发。
二、临床典型表现
1、多见于老年人上睑,为原发于睑板腺的恶性肿瘤。
2、早期表现颇似睑板腺囊肿,在眼睑皮下可摸到质地硬、无疼、与皮肤不粘连的结节,生长缓慢,以后较快并穿透睑结膜,呈黄白色菜花样结节,随后形成溃疡,基底硬而不平。
3、晚期继发感染可有反复出血,也可向眶内、局部淋巴结和内脏转移。
三、病理组织检查
如霞粒肿手术后多次复发,可行局部刮片,经细胞学检查确诊。如证实为睑板腺癌,则应手术切除。
麦粒肿和霰粒肿有哪些区别
粒肿为细菌(常见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根据受累腺组织的不同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s腺)受感染,俗称“偷针眼”。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亦随之减轻。
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缓慢,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小型者可自行吸收,较大的很难吸收,一般结节长期不变,偶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后在结膜面上形成肉芽组织。小而无症状的可以不必治疗,任其自行吸收消散,大而伴有自觉症状的或发生肉芽者,应作手术切除。老年复发患者应注意与睑板腺癌鉴别,手术时应送活检以排除睑板腺癌。
麦粒肿的治疗早期治疗可于眼结膜囊滴抗生素眼药水;局部湿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应用超短波也有较好疗效。脓肿形成后,如未溃破或虽溃破但排脓不畅,应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作切开引流。无论内、外睑腺炎,切开切忌过早或挤压排脓,以免炎症扩散,引起海绵窦静脉炎或眼睑蜂窝织炎。炎症广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大便勿秘结,及早全身使用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解毒剂。顽固复发病例除考虑用自身疫苗注射外,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的可能。
眼睑红肿是长麦粒肿吗
睑腺炎即麦粒肿,又可分为外睑腺炎和内睑腺炎,其中外睑腺炎俗称偷针眼,是Zeiss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内睑腺炎为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内外睑腺炎均表现为眼睑红肿、疼痛、局部硬节,有时可发生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因睑板腺比Zeiss腺大,所以内睑腺炎炎症比较剧烈,痛感比较明显,但因其病变深在,眼睑红肿没有外睑腺炎那样明显。
睑板腺囊肿即霰粒肿,是因睑板腺排出受阻和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慢性炎性肉芽肿。表现为眼睑无痛性包块,可单发或多发,眼睑皮肤正常或稍被包块顶起,隐约可见皮下之包块。因无急性炎症,常于囊肿较大时才被注意。
睑板腺癌它是原发于睑板腺的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它的早期表现为睑板腺内无痛性包块,不与皮肤粘连,酷似睑板腺囊肿。当包块变大时,睑结膜面或皮下可见黄色结节,触之表面不平。晚期癌组织破溃,可发生全身转移而危及生命。
其他原因引起的眼睑包块如眼睑的海绵状血管瘤、脂肪瘤、粉瘤或眼睑结核等。
上述这些原因中,以麦粒肿和睑板腺囊肿最为常见。睑板腺癌的预后最差,其他原因引起的眼睑包块相对少见一些。这些病的临床表现除眼睑长包块之外,还有各自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方面也随病因不同而不尽相同。所以,当出现眼睑包块时,应尽早明确病因,及时治疗,特别是老年病人则更应该警惕有睑板腺癌的可能。
睑板腺癌怎样治疗
一、西医
不治可因溃疡出血,感染或衰竭致死。放疗对此类癌肿不甚敏感,故只能把放疗作为辅助。手术治疗尚较有效,对分化型者,如病变较小,未超出眼睑本身,仅作局部切除即可。
二、中医
中医治疗睑板腺癌的偏方
①樟乳散:樟丹30g,乳香10g。研末以小麻油制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1次。
②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黄芪30g,蚤休15g,穿曲甲10g,甘草10g。水煎服,日服2次。
中医治疗睑板腺癌的验方
①板兰根120g,银花9g,连翘9g,皂刺9g。每日1剂,煎2次分眼。
疗效:按本方f台疗多例,疗效显著,1例服药2.5个月治愈。
②蟾酥软膏: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加磺胺软膏40g,配成20%蟾酥软膏外敷,一般用药3天,癌组织开始脱落,约18天基本愈合。
麦粒肿和霰粒肿的小知识
麦粒肿为细菌(常见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根据受累腺组织的不同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s腺)受感染,俗称“偷针眼”。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亦随之减轻。
内麦粒肿为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因睑板腺被牢固的脸板组织包围,病变较深,故眼睑红肿不很明显。腺体化脓后在充血的结膜面可隐见灰黄色的脓头,多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也有的从睑板腺开口处排出,个别的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早期治疗可于眼结膜囊滴抗生素眼药水;局部湿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应用超短波也有较好疗效。脓肿形成后,如未溃破或虽溃破但排脓不畅,应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作切开引流。无论内、外睑腺炎,切开切忌过早或挤压排脓,以免炎症扩散,引起海绵窦静脉炎或眼睑蜂窝织炎。炎症广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大便勿秘结,及早全身使用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解毒剂。顽固复发病例除考虑用自身疫苗注射外,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的可能。
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缓慢,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小型者可自行吸收,较大的很难吸收,一般结节长期不变,偶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后在结膜面上形成肉芽组织。小而无症状的可以不必治疗,任其自行吸收消散,大而伴有自觉症状的或发生肉芽者,应作手术切除。老年复发患者应注意与睑板腺癌鉴别,手术时应送活检以排除睑板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