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伤食腹泻推拿方法有哪些
小儿伤食腹泻推拿方法有哪些
小儿伤食泻推拿治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推拿处方:补脾土,推板门,揉中脘,揉天枢,揉足三里,平肝木,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清大肠,运土入水,清天河水,退六腑。
推拿方解:脾土能调理脾胃功能,板门能开启脾胃之门,消积导滞,顺应升降;中脘,天枢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和中消滞,调理大肠;顺运内八卦,能行能散,善开胸利气,化积消导;四横纹为治小儿伤食的经验要穴;另外,食积多有郁热,故配以清大肠,清河水,退六腑等。
伤食呕吐小儿推拿 小儿伤食呕吐病因
小儿脾胃薄弱,凡饥饱节,伤乳伤食,或恣食生冷,或六淫之邪侵扰,以致乳食停滞不化,胃气受伤,失于和降,胃气上逆,而成呕吐。
小儿伤食腹泻怎么办
1、山楂炭米粥组成:干山楂50克,米汤适量。功用:消食化积。用于小儿腹泻,伴腹胀厌食,大便气味酸臭,可见脂肪珠,舌苔厚腻。用法:将山楂洗净放在布瓦上,置于文火上加热,直到山楂焙成焦黄褐色止,研末备用。服法:每次用米汤调服5—10克(视患儿食量而定)。每日3次,连服数天。
2、焦馒头粥组成:馒头或面包20—50克,糖适量。功用:用于小儿长期反复发作的腹泻,大便呈稀水样。用法:把馒头或面包切成薄片,烤黄至焦,研成细末,加水适量,煮成糊状或直接拌人热粥内即可。趁热让患儿食用。每日2次,连服3日。
3、鸡内金脆饼组成:鸡内金(干品)20克,面粉100克,细盐少许。功用:消食,开胃。用于脾虚不运,饮食积滞所致腹痛腹泻、腹胀肠鸣,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用法:将鸡内金置文火上焙黄研末,与面粉细盐一起加水和成面团,做成薄饼10个,用小火烤熟至脆,即成脆饼。1日1次,分10次吃完。注:如婴儿服用,可将鸡内金20克,文火焙黄研末,分为10份,每日1次,每次1份,用白开水或红糖水冲服。作用同上。
4、莱菔子焦馒头散组成:莱菔子(即萝卜籽)5—10克,熟馒头半个。功用:理气,消食,止泻。适用于小儿积食不化,腹胀腹痛,大便溏稀,内含不消化食物。用法:将莱菔子置文火少熟香,馒头烤焦,共研末,混于米汤或开水内服用。1次或分次服完,连服5天。
5、苹果泥组成:苹果1个(最好是存放一段时间的苹果)。功用: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表现为大便呈糊状,含不消化食物,患儿食欲欠佳。用法:将苹果洗净,用开水烫5分钟,取出剥皮,然后用小勺刮成泥状,即可给患儿食用。每日喂患儿2次,食量视患儿年龄大小而定。连续数日,病好为止。
6、脱脂奶组成:牛奶或羊奶100毫升。功用:健脾开胃。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腹泻伴食欲下降。脱脂奶含脂肪少,易消化,可做治疗用,但若长期服用,营养则不够。用法:取牛奶或羊奶加热煮开,自然冷却,除去浮在上面的脂肪,即成脱脂牛奶或羊奶。羊奶或牛奶100毫升,煮沸,冷却,加乳酸或橘子汁6毫升,边加边搅拌均匀,即成酸奶。婴儿应在每次喂奶的时间喂给。少儿可随意服用,但2次之间应间隔一定时间。每次服用前均应加热。
小儿伤食呕吐怎么按摩 小儿伤食呕吐推拿注意
呕吐的推拿主要是以调理胃气,缓解呕吐为主,为加强止吐作用,手法操作时可以用生姜汁做为推拿介质。推拿操作每日1次,严重者可一日2次,3日为一个疗程。
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泻 小儿伤食泻主证
多有较明显的伤食史,大便次数增多,泻下酸臭,夹有乳食,样如豆渣;因脘腹胀痛而多啼,泻后痛减而暂安;不思乳食,嗳腐吞酸,或有呕吐,手心发热,夜卧不安,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指纹紫滞。
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泻 小儿伤食泻推拿处方
治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推拿处方:补脾土,推板门,揉中脘,揉天枢,揉足三里,平肝木,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清大肠,运土入水,清天河水,退六腑。
小儿伤食腹泻推拿 小儿伤食泻症状分析
脾伤失运,食积不化,故泻下酸臭,或有食物残渣,食滞气阻,故脘腹胀痛;泻后腐浊暂下,气机得畅,故胀痛可减;胃伤不纳,气失和降,故不思乳食,嗳腐吞酸,或有呕吐;脾主四肢,食积化热,故手心发热;胃络通心,热扰心神,故夜卧不安;舌脉,指纹均为食积之象。
小儿推拿腹痛法 伤食腹痛
主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矢气频作,腹泻或便秘,苔厚腻,脉滑。
操作方法:清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掐揉一窝风,运内八卦,揉中脘,分阴阳,分腹阴阳,按弦走搓摩,拿肚角,天门入虎口法,推下七节骨
1.清补脾经:一手持患儿拇指伸直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在患儿指根和之间指尖往返推100-500次。
2.清大肠:一手持患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由患儿虎口推向指尖100-500次。
3.揉板门:一手持患儿右手,使其掌心朝上,用拇指指端揉大鱼际平面200-300次。
4.掐揉一窝风:一手托患儿手掌,使其手背向上,以另一手拇指指甲掐一窝风2-5次,再以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一窝风50-100次。
5.运内八卦:一手持患儿四指以固定,掌心向上,拇指按定离宫,另一手拇指自乾宫运至兑宫,运100-500次。
6.揉中脘: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揉中脘穴2-3分钟。
7.分阴阳:以两手食指按于患儿掌根的两侧,中指托患儿手背,无名指,小指固定其四指,用两手拇指由总筋分别向两侧分推50-100次。
8.分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两手拇指自腹剑突部沿肋弓向两侧分推50-100次。
9.按弦走搓摩:两手五指并拢,由上而下自患儿两胁来回搓摩至肚角处,手掌要紧贴皮肤,如按弦状,搓摩50-100次。
10.拿肚角:患儿仰卧位,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向肚角深处拿3-5次。
11.天门入虎口法:以左手握持患儿手,以右手拇指桡侧面自患儿的食指尖沿桡侧缘赤白肉际侧推入虎口20-30次,然后揉板门30-50次。
12.推下七节骨:患儿俯卧位,以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二指指腹,自第4腰椎棘突向为古剑推50-100次。
婴幼儿腹泻推拿手法 婴幼儿伤食泻推拿手法
主证: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擦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方义: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小儿腹泻推拿
一、手法
(1)补脾经:取患儿左手拇指末节桡(ráo)侧面(以下手部操作均取患儿左手),医者一手握住患儿四指,同时以拇、食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另一手拇指指腹由指端向指根直推300下。
(2)推大肠:取患儿食指桡侧面,医者用拇指侧面自指端至虎口直推300下。
(3)补肾经:取患儿小指,左手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至阴池穴,用拇指腹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300下。
(4)运土入水:自患儿拇指桡侧沿掌边缘斜转到小指端的尺侧,推运100遍。
(5)拿肚角:患儿仰卧,卧平卧正,在肚脐两旁,两肋直下处,医者用三指拿法拿肚角3~5次。
(6)摩腹揉脐:患儿仰卧,医者用手掌心按患儿肚脐逆时针方向摩100下,再用掌根揉肚脐100下。
(7)擦上七节:患儿俯卧,取长强至命门的连线,医者用掌根向上擦之,以透热为度。
(8)擦后承山:患儿俯卧,自下向上擦双侧后承山,以透热为度。
(9)捏脊法:患儿俯卧,卧平卧正,医者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抵于脊背皮肤上,拳眼与手垂直,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自龟尾起沿督脉向上推捏至大椎连续5次,然后用拇指揉两侧肾俞(shù)穴三、四下即可。
以上手法操作3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二、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要柔和适宜、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力求着力均匀、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快而不乱、慢而不涩。切勿擦伤患儿皮肤。其次,强刺激手法要最后操作,以免患儿哭闹影响后面的治疗。
三、治疗标准
1)痊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
2)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3)无效:经6次治疗大便次数及症状无改善。
小儿推拿止腹泻
时值夏季,婴幼儿腹泻明显增多。从中医角度来看,婴幼儿,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出现腹泻多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所致,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对父母来说,小儿推拿是种操作简单、治疗方便的选择。
在此介绍马娅给女儿采用的按摩治疗方式——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是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手法有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等四种。
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见图1)。先逆时针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摩一分钟。
注意事项:
①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宜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背部,以顺气止呕。
②动作沉稳,即摩腹时能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揉脐:用食、中、无名三指的指端螺纹面在脐部按揉,力量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1~2分钟。注意揉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揉龟尾:龟尾位于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龟尾穴处按揉,力度同揉脐,约2~3分钟(见图2)。揉按时力量可比揉脐稍大些,若患儿感觉不适而哭闹,可减轻揉按之力。
推上七节骨: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用食中二指从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动作轻快,每分钟100次左右,约推擦100~300次(见图3)。行推擦手法前,一定要在局部涂抹介质,如润滑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儿的幼嫩皮肤。
上述方法,可反复交替进行,每次治疗总时间约20分钟。一般每日按摩1~2次,腹泻较重者可每日3~4次。期间应给患儿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应少食多餐。若患儿腹泻十分严重,大便为青绿色,多由外源性感染所致,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