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试试推拿
小儿腹泻试试推拿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全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揉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脐及天枢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捏脊3~5遍,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
(2)湿热泄:补脾土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50次,退六腑1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揉龟尾3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宝宝胃口差试试推拿
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先找到髌骨,它的下缘是髌韧带。在两侧有个凹陷,外侧(足小趾那侧)的是“外膝眼”,内侧(足拇指那侧)的是“内膝眼”。外膝眼下3寸(小儿四指并拢的长度),下方找到胫骨,胫骨外侧旁开一横指(小儿中指的宽度)处为足三里。宝宝仰卧位,令宝宝屈曲其膝部,双手拇指分别按放在足三里处,用指腹着力按压,一按一松,连续做50次。
揉中脘 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家长用中指指腹贴在体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带动肌肤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连续做50次。
揉丹田 脐下一寸五分。方法同上。
捏脊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注意捏时要用力拎起肌肤,每捏3次提一下。每日做1次即可。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著名的“长寿穴”,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胃气盛则他经皆赖以相安;揉中脘穴和丹田穴,可补大肠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捏脊则能益气健脾,化湿助运。
家长可以每晚在临睡前,一边与宝宝交谈,让其保持愉快安静的情绪,一边以轻柔的动作推拿按摩,每晚约15~20分钟左右,长时间坚持,可收到不错的疗效。
小儿推拿的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推拿按库手法于小儿腹部,能直接调节内脏神经。一般推拿按摩可使内脏神经兴奋,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增加,消化腺的分泌活跃,胃肠煽动增强,消化功能显著改善。消化系统的分泌功能降低时,在腹部用较重推拿按摩法治疗较为适宜,分泌功能升高时用中、轻度推拿按摩手法较为适宜。对于小儿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溶积等都可采用推拿按摩治疗。
亚健康请试试推拿
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用于治疗亚健康的推拿手法:
拿头顶按揉颞部(太阳)、视神经交叉点(风池),摩面、梳头数次。
拿颈项(肩井)脑为元神之府,颈项上承头面,下续躯干,活动多而易劳损,头面颈项按摩具有祛风通络,宁神开窍的作用。
滚揉脊柱(督脉)按揉夹脊(膀胱经线),重点按揉腰骶部(肾俞、命门、腰阳关、腰俞)——督脉主一身之阳,夹脊属太阳膀胱经,腰为肾之府,肾藏先天之精,故腰背部保健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防衰老的作用。
擦胸揉腹顺时或逆时针方向摩腹,揉胃脘,摩脐,揉天枢,摩丹田——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尤其是腹部推拿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肠腑,导积滞之功用。
牵拉上下肢按揉曲池、合谷、环跳、委中、承山、足三里、三阴交。因手足四肢与脏腑相关联,所以按揉这些穴位同样可以防治相应脏腑病变以及相关骨关节病。
小儿推拿止腹泻
马娅的女儿快满周岁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筹划着要好好为这个惟一的小宝宝庆祝一下。可距女儿周岁还有两天,马娅夫妇却变得愁眉苦脸:小家伙又拉肚子了!
有过多次上医院的经验,马娅知道女儿还是消化不良引起腹泻。但这次,马娅不愿看到女儿过周岁时还在吃药,于是带着女儿来到中医院。
医生告诉马娅,宝宝的症状,按中医理论解释,就是由喂养不当或饮食不洁所致的内伤乳食,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马娅学会了这种按摩治疗方法。
那几天,每隔几小时,马娅都会把女儿抱在怀里,用手轻轻地触摸女儿的腹部,轻柔地画圈,然后用手指在女儿的脐部稍稍用力地按揉……两天后,效果逐渐显现,女儿的腹泻次数少了,继续按摩几天后,腹泻症状消失,食欲与精神也明显好转。
时值夏季,婴幼儿腹泻明显增多。从中医角度来看,婴幼儿,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出现腹泻多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所致,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对父母来说,小儿推拿是种操作简单、治疗方便的选择。
在此介绍马娅给女儿采用的按摩治疗方式——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是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手法有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等四种。
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见图1)。先逆时针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摩一分钟。
注意事项:
①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宜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背部,以顺气止呕。
②动作沉稳,即摩腹时能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揉脐:用食、中、无名三指的指端螺纹面在脐部按揉,力量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1~2分钟。注意揉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揉龟尾:龟尾位于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龟尾穴处按揉,力度同揉脐,约2~3分钟(见图2)。揉按时力量可比揉脐稍大些,若患儿感觉不适而哭闹,可减轻揉按之力。
推上七节骨: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用食中二指从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动作轻快,每分钟100次左右,约推擦100~300次(见图3)。行推擦手法前,一定要在局部涂抹介质,如润滑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儿的幼嫩皮肤。
小儿腹泻可以试试食疗方
孩子小的时候,脾胃较虚,吃东西稍有不慎就会拉肚子。因此,家里经常备些治疗腹泻的药。一次,孩子不知是着凉了,还是吃的不对劲,又开始拉肚子,可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吃药,当时,正是午饭时间,我便将刚蒸好的小土豆蘸白糖给孩子吃,没想到孩子非常爱吃,且当天下午腹泻就好了,当时我还以为纯属巧合,也就没太在意。
几个月后,孩子又一次腹泻,我便尝试着又蒸了一些大小均匀,且外皮麻点较多的小土豆给孩子吃,没想到又吃好了,惊喜之余,我便牢记下了这个偏方。此后,每当街坊邻居家有腹泻病人时,我就将此方推荐给他们,用后都说效果不错。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既然吃蒸土豆能适当缓解腹泻症状,那么药还是少吃为好。当然了,治腹泻的具体效果还是要因人而异,就像有些药物,其效果也会因人而异,而土豆纯属食物类,且没有任何毒性,容易腹泻的人,不妨尝试一下。
孩子的脾胃是很脆弱的,所以发生腹泻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每次一腹泻就给孩子吃药,那么对于孩子的健康多少也会有所不利。因此妈妈们可以试试上面的食疗方法,蒸土豆可以有效的缓解小儿腹泻,又不会给孩子身体带来伤害。
小儿健脾胃不妨试试推拿按摩
1 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小孩子来说的话,脾胃不好是不能吃药的,因为吃一些药物的话是会影响到孩子的一些身体方面的发育情况的,这个时候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按摩方式让宝宝在安摩的同时能够对食欲更加的感兴趣。
2 如果说每天推拿按摩的话三个月以上,小孩子的这个健脾胃的症状会慢慢的改变的,可以按摩一下肚脐的位置,因为肚脐的位置来说的话是可以对小孩子消化方面有一些帮助的,而且对于小孩健脾胃来说的话也是有好处的。
3 但是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的按摩手法应该温柔一些,不要那么重,因为这样子的话才会让宝宝觉得舒服。如果说按摩的手法太重的话,是会让宝宝有一些哭闹的现象发生的,按摩的手法最好不在饭前空腹或者饭后应该在吃了饭后一个小时进行。
虽然说按摩的手法能够给小孩子健脾胃,但是最好能去正规的一些按摩的地方,因为父母在不知道的情况之下乱按摩会对小孩造成一些影响的,专业人士的话,不仅能对健脾胃这方面有好处,而且对于小儿来说的话也不会造成一些皮肤的伤害。
宝宝发热试试推拿
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多端,儿科发热的门诊病人渐渐多了起来。除药物治疗外,还可试试推拿按摩。
外感发热的宝宝,怕冷畏寒,发热而无汗或汗少,鼻塞,咳嗽,流清涕,舌苔薄白。这时候我们可以帮宝宝试试推拿。
沿患儿前臂内侧正中线,从下往上推按;按揉风池(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弯横纹尽头处)、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十宣(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等穴。
食积发热:午后发热,上午热低,下午热高,患儿啼哭不安,并见嗳腐吞酸,肚胀腹泻,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物,舌苔厚腻。
治疗时除用外感发热手法外,另外加用捏背脊消食积,按揉劳宫(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等穴位。同时,还须卧床休息,多饮水,一般2~3天可退热。
小儿推拿止腹泻
时值夏季,婴幼儿腹泻明显增多。从中医角度来看,婴幼儿,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出现腹泻多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所致,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对父母来说,小儿推拿是种操作简单、治疗方便的选择。
在此介绍马娅给女儿采用的按摩治疗方式——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是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手法有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等四种。
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见图1)。先逆时针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摩一分钟。
注意事项:
①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宜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背部,以顺气止呕。
②动作沉稳,即摩腹时能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揉脐:用食、中、无名三指的指端螺纹面在脐部按揉,力量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1~2分钟。注意揉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揉龟尾:龟尾位于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龟尾穴处按揉,力度同揉脐,约2~3分钟(见图2)。揉按时力量可比揉脐稍大些,若患儿感觉不适而哭闹,可减轻揉按之力。
推上七节骨: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用食中二指从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动作轻快,每分钟100次左右,约推擦100~300次(见图3)。行推擦手法前,一定要在局部涂抹介质,如润滑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儿的幼嫩皮肤。
上述方法,可反复交替进行,每次治疗总时间约20分钟。一般每日按摩1~2次,腹泻较重者可每日3~4次。期间应给患儿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应少食多餐。若患儿腹泻十分严重,大便为青绿色,多由外源性感染所致,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小儿营养不良试试中医推拿
中医推拿中有三种简单的手法,可以防治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一是推拿四横纹
四横纹是在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从指尖方向数第二条横纹。家长可以让宝宝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这样操作1~2分钟。
二是按揉板门穴
板门穴在手掌面大鱼际平面。家长可以用拇指按揉此穴位,操作持续1~2分钟。
三是摩腹
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面绕肚脐顺时针按揉50下,再逆时针按揉50下。家长如果能每周给宝宝做三次上述治疗并长期坚持,会帮助宝宝健健康康地成长。
小儿腹泻推拿治疗
补脾经:小儿正坐或仰卧,用食、中指夹住小儿拇指,在拇指末节的螺纹面处进行环行推摩约3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螺旋形,动作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补大肠:从小儿食指尖沿其食指桡侧向食指根直线推动约200次;
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整个腹部做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5分钟。动作应和缓轻柔,协调放松,在体表着力;
揉龟尾:小儿俯卧,用一手中指指端着力,尾椎骨端斜向上方向揉200次。指甲应剪去,动作柔和,避开肛门;
推上七节骨:用拇指桡侧从小儿尾椎骨端沿脊柱向上直线推至第4腰椎下2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直线单方向,动作要快;
捏脊:捏拿小儿脊背部皮肤,从龟尾向上沿脊柱中线直捏到颈部,边捏边向上移动,每捏拿三次再向上提捏一次,重复操作9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