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天气怎样安全抗湿热
湿热天气怎样安全抗湿热
湿热天气怎样安全抗湿热?专家建议:穿鞋一定要宽松,尤其前脚掌既不能紧,也不能晃荡,且透气性要好;每天检查鞋内有没有异物、趾甲或鞋垫是否平整;天天换洗袜子、把鞋袜经常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不和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等。
持续湿热天气,对健康人的影响尚且如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该如何应对?
心血管疾病患者 为避免发病,心脑血管患者除了要比健康人更严格地遵循“高温天气少外出,合理使用空调、多喝水”的原则外,还要坚持监测血压、按时服药控制疾病。同时,饮食上少食多餐,不饮白酒,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不过,心衰患者不仅不能多喝水,即使口渴了,也得少喝一点,因为喝水太多,只会让他们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
除做好预防,心脑血管患者更要留意身体变化,一过性头晕、站立不稳、看东西重影、一侧肢体麻木、一段时间记忆丧失、胸闷气短等,都可能是中风或冠心病发作的信号,请尽快就医。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 对部分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来说,湿热本身就是一种过敏原。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要做好如下防护:长时间使用空调后,注意清洁消毒;每天给房间开窗通风,必要时使用一些能进行室内除湿、干燥的设备;少吃海鲜、芒果等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适当吃一些薏米、山药粥等健脾去湿的食物;出现荨麻疹,除口服抗过敏药外,可外涂炉甘石洗剂。
此外,每到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日光性皮炎患者也很容易受伤,暴露的皮肤经常被太阳晒得发红、肿胀甚至出水疱。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的任何一个小破损,都可能让糖尿病患者因细菌感染引发久治不愈的慢性溃疡。那么,此类患者如何防范夏季足癣发作?
湿热体质口臭怎么办呢
体内湿热,有哪些症状?
“从中医角度讲,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湿热天气,这类人还会出现浑身黏糊糊的感觉。”武月萍博士说,长期遭受湿热侵袭,体湿的人就会出现倦怠、不想动弹、脸上出油多、头发容易脏、舌苔腻等症状。还有不少人早上起来后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觉得胃胀,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发黄等现象,也可能受湿热侵袭了。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
饮食调理,多吃芳香食物
湿热天气,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调理呢?武月萍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小方法,不妨试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湿气重的人不要吃这些水果
湿气重的人不要吃这些水果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一旦体内湿热较重,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造成消化吸收障碍,因此暑热天气尤其要注意健脾化湿。目前西瓜、香瓜、黄瓜等大量上市,但它们都是驻湿的瓜果,容易造成体内湿气淤积,加重湿热症状。
尤其是儿童无节制地吃瓜果,容易造成脾胃阳虚。一旦阳气受损,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出现便溏、厌食、困乏等症状。
为防内湿,脾虚的人尤其要注意不可过量食用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冬瓜可以排水除湿,苦瓜能养脾开胃。当季比较适宜的食物还有芹菜、蕹菜、马兰头、茭白、萝卜、荸荠、藕、茄子、丝瓜、海带、紫菜等。
暑热天气常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当出现舌苔厚腻、脉濡滑、四肢沉重、嗜睡等症状时,可适当服用藿香正气水,以抵御湿热的侵袭。
需要提醒的是,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进而在体内形成湿邪。
夏季如何祛湿毒
时下正是夏季湿热天气盛行时,天气闷热,引起强降雨,湿热天气容易引起湿毒滋生,那么夏季如何祛湿毒?你知道湿热吃什么好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10款药膳方去夏季湿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泥瞅豆腐汤
鲜豆腐100克、泥瞅数条。
将泥瞅放盆中养1—2日后取出,宰洗干净,切成3.3—厘米长段,与豆腐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吃泥锹豆腐喝汤,每日1次,每次1小碗。用于急慢性黄疽型肝炎,对转氨酶高者有降低作用。
2、老黄瓜云苓煲乌蛇
老黄瓜云苓煲乌蛇有解湿毒、利关节之功,且气味清香、味道鲜美,男女老少皆宜,为闷热湿困日的养生调理汤品。
老黄瓜500克、云苓50克、乌蛇500克、猪脊骨500克、生姜4片。
老黄瓜洗净,切块状;云苓稍浸泡,洗净;乌蛇宰洗净,切段状,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即“飞水”);猪脊骨洗净,用刀背敲裂,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3、四红汤
赤小豆60克、花生仁带衣30克、红枣10个、红糖2匙。
先将赤小豆、花生仁洗净放人锅内,加水500毫升,用小火慢炖如分钟,再放人洗净的红枣,继续炖30分钟,至食物酥烂为止。
每日l剂,服时加红糖,分早晚两次吃完。具有补益肝血、健脾利湿、清热消肿、行水解毒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
4、田基黄蜜枣猪肝煲
田基黄30克蜜枣7—8枚猪肝100克。
将猪肝切成片,用清水适量煎煮,加食盐少量,去渣饮汤食猪肝,有清热去湿,散淤解毒,扶正护肝之功。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湿热证明显者。
5、茅根猪肉
瘦猪肉250克、茅根250克,将茅根洗净放在锅中。
加水煮沸,去渣,然后放入切成片的瘦猪肉,煮汤。肉煮熟后加入调味品,吃肉喝汤,每日2次,每次1小碗。适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湿热和湿气一样吗
湿热和湿气二者都是湿邪,但是湿气和湿热的程度不同。
湿热是体内有湿气,而且机体内部还有较重热气的状况,而湿气只有湿这一个方面;湿气重的常见症状是机体比较畏寒,并且伴有腹痛、浮肿等常见的表现,而湿热主要是体内存在热气,常见症状是:大便干燥,并且经常出现口苦的现象;同时湿热和湿气的治疗方式不同,湿热需要先解热之后祛湿,而湿气只要祛湿即可。
黄芪泡水喝的功效与禁忌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
用黄芪泡水养生的时候要注意,三种肾虚现象慎用黄芪: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人群用黄芪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应该禁用。黄芪性温味甘,阴虚人群服用之后助热会伤阴动血;湿热,热毒炽盛人群服用易滞邪,加重病情。
湿热体质的调养
“从中医角度讲,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湿热天气,这类人还会出现浑身黏糊糊的感觉。”武月萍博士说,长期遭受湿热侵袭,体湿的人就会出现倦怠、不想动弹、脸上出油多、头发容易脏、舌苔腻等症状。还有不少人早上起来后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觉得胃胀,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发黄等现象,也可能受湿热侵袭了。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
饮食调理,多吃芳香食物
湿热天气,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调理呢?武月萍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小方法,不妨试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湿气重的人少碰这几样
暑天潮湿闷热,有些人会出现厌食、困乏、大便不成形等症状,这些都是脾虚湿盛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更要注意少吃西瓜、黄瓜、香瓜这些“驻湿”的瓜果,以免伤及脾阳,加重不适。另外,啤酒也是“驻湿”之品,应少喝。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一旦体内湿热较重,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造成消化吸收障碍,因此暑热天气尤其要注意健脾化湿。目前西瓜、香瓜、黄瓜等大量上市,但它们都是驻湿的瓜果,容易造成体内湿气淤积,加重湿热症状。
尤其是儿童无节制地吃瓜果,容易造成脾胃阳虚。一旦阳气受损,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出现便溏、厌食、困乏等症状。
为防内湿,脾虚的人尤其要注意不可过量食用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冬瓜可以排水除湿,苦瓜能养脾开胃。当季比较适宜的食物还有芹菜、蕹菜、马兰头、茭白、萝卜、荸荠、藕、茄子、丝瓜、海带、紫菜等。
暑热天气常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当出现舌苔厚腻、脉濡滑、四肢沉重、嗜睡等症状时,可适当服用藿香正气水,以抵御湿热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