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至节气的习俗

冬至节气的习俗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清代,有的旗人为了消灾祈福。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杀猪祭天。顺便祭“祖宗杆子”(系两、三丈高的旗杆,顶端为葫芦形,稍下为“刁斗”,斗下悬旗,代表祖先)。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游的,亦有设筵祭祀祖先的。同时也邀请同僚或挚友在一起聚餐、餐饮。燕俗则不重冬祭。老北京人向无此举。

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湿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九九消寒图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哪些节气不能回娘家

在传统习俗中立春节气和冬至节气是不宜回娘家的。

古代的中国是农耕社会,很重视农业生产,立春和冬至一个代表耕种,一个代表收获,是两个重要的节气,家庭需要全心竭力一起劳作,女性回娘家会带走家庭的生产力,因此,在古代,立春节气和冬至节气出嫁女一般不回娘家。

冬至为什么要吃水饺

庆祝冬节

冬至节气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称为冬节”“长至节”或“亚岁”,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气之一,也是冬天最盛大的一个节日,吃饺子有庆祝冬节的含义在里面,以前物资匮乏,吃饺子是过节才能吃的食物,久而久之,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传承至今。

冬至放假吗 冬至是节日吗

冬至是节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可以理解为传统节日,是自上古时期起便存在的节令习俗,有指导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含义在里面,冬至,又称冬至节、冬节、亚岁、长至节等,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冬至节气时,温度还比较的寒冷,可以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冬至节。

冬至后就开始数九了吗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2021

12月21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时值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此时正对应每年公历时间12月21-23日,今年冬至的具体时间是12月21日。

冬至节气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而北方地区有在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大雪节气是哪一天 大雪过后是什么节气

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节气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冬至节气时有吃饺子、喝羊肉汤等饮食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节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过后还要冷多久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2021

12月21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时值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此时正对应每年公历时间12月21-23日,而今年冬至的具体时间是12月21日。

冬至节气兼具了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所以冬至是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而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吃什么馅的饺子 冬至为什么要吃水饺

庆祝冬节。

冬至节气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称为冬节”“长至节”或“亚岁”,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气之一,也是冬天最盛大的一个节日,吃饺子有庆祝冬节的含义在里面,以前物资匮乏,吃饺子是过节才能吃的食物,久而久之,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传承至今。

冬至是几月几日2019 冬至吃什么

北方人过冬至,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食物。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北方人认为在冬至节气吃饺子的习俗,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这天吃的饺子,一般是羊肉馅的,羊肉是温性食物,冬至天寒,吃了羊肉可以帮助身体驱寒,还有滋养身体的作用。

北方人会在冬至节气时吃饺子,南方人的口味和北方人不一样,人们常常在冬至节气时吃汤圆,冬至吃的汤圆叫“冬至团”。寓意团圆。

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节气后就要开始数九了,数九寒天是全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人们会准备一些羊肉熬汤,做成美味的羊肉汤招待家人和朋友,帮助身体驱寒。

广东人的饮食文化一向很丰盛,烧腊就是广东人很喜欢吃的食物之一,冬至节气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广东人会在这一天围在一起吃饭,吃烧腊,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立冬和冬至是一天吗 冬至吃什么

在传统习俗中,有冬至节气吃羊肉等滋补食品“进补”的习惯。人们一般会在晚上吃羊肉、喝羊肉汤来暖身驱寒,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吃饺子传承千年,最早关于冬至吃饺子是纪念医圣张仲景的。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从从汉代开始。人们在冬至节气时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和立冬哪个是冬天的开始 冬至和立冬有区别吗

有区别,立冬节气和冬至节气的日期、节气意义、太阳公转位置、饮食风俗等都有所不同。

冬至节气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标志着寒冬正式降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到来,此时太阳公转到黄经270°位置,冬至节气后我国除了偏南的海南和广东等地比较暖和以外,其他地方都非常冷,而且冬至美食也特别多,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

立冬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建立,在每年公历的11月8日左右到来,此时太阳公转到黄经225°位置,立冬节气后,北方是霜露天气,南方还是小阳春气象,在立冬时节有吃饺子、喝草根汤、吃鸡鸭鱼肉、羊肉汤补冬等习俗。

相关推荐

过了冬至是不是天越来越长了

过了冬至节气后,白天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夜晚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四个节气是非常特别是,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节气和秋分节气时昼夜等长;夏至节气时是全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但是夏至节气后就开始了昼短夜长现象;冬至节气是全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但是冬至节气后就开始了昼长夜短现象。

数九是从哪个节气开始

冬至节气开始。 冬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气,到了冬至节气,标志着凌冽寒冬的到来,冬至节气后是小寒、大寒节气,到了此时节,温度也会变得比较寒冷起来,大寒节气时温度会到达全年的最低值,此时,也就是数九寒天阶段,数九是二十四节气之外的一个杂节气,因此,数九没有固定的日期,是从冬至开始算,然后进行确立的,到了冬至节气,也就差不多要到数九了。

数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数九有几个九

数九有九个九。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里面,“九”是一个最大的数,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因此将冬至节气后这段寒冷的天气命名为“数九”。 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冬至后还要冷多久 冬至冷还是大寒冷

根据往年的经验来说,大寒节气冬至节气的温度要更冷一些,冬至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天气正式到来,大寒节气则是表面寒气已经到达了顶峰,因此,大寒节气是比冬至节气要冷得多的。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源于纪念医圣张仲景,每年冬至节气时,家家户户都会煮饺子食用,饺子里面可以包多种多样的馅料,风味独特,谚语云:好吃不如饺子,饺子即做即吃,冬至吃饺子还可以温暖身体,更有吃了饺子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冻耳朵的说法,可见吃饺子有驱寒之意。

冬至吃饺子还是立冬吃饺子 冬至除了吃饺子还吃啥

在江南地区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尤为盛行,可以说汤圆是冬至必备食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因此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在宁波地区有冬至吃番薯汤果的传统习俗,“番”和“翻”同音,宁波人认为冬至吃番薯汤果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这种果子比汤团小,里面没有馅。 在南方两广地区冬至节气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的烧腊就成为两广人民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其寓意着加菜添岁,此外,冬至时吴川人也有冬至吃姜饭的习俗

冬至最冷还是大寒最冷

通常来说,大寒节气的温度比冬至节气的温度要低。 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以“寒”字命名的节气,表示了天气的寒冷程度,冬至节气,又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到了冬至节气,寒冷的冬天也就来临了,冬至节气时开始频繁出现降雪、气温也开始降低。

冬至白天最短几个小时 每年冬至都是同一天吗

不是。 冬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气,通常表示季节变迁,冬至节气后气温会进一步降低,而每年的冬至的时间日期都是不一样的,冬至冬至节气的日期主要是公历12月21-23日之间,虽然有时候年份之间冬至日期是会重叠,但并不是说每年都一样,具体的日期都要以每年的实际日期为准。

立冬和冬至哪个早

先立冬,后冬至。 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公转到黄经225°,到了立冬节气,也就标志着冬天的开始。 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并不会一起入冬,寒冷的天气从立冬节气开始,从北方开始逐渐过渡向南方转移。 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到了冬至节气后,基本上全国都处于寒冷的冬季气候中,并且冬至节气过后温度还会持续下降。 冬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一个节气,又称“冬节”、“长至节”、“亚岁节”等。

冬至是一九吗 冬至到底是什么意思

冬至有寒冷冬天来临的意思。 冬至节气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到了冬至节气也就标志着寒冷的天气正式到来,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正式到来,但此时温度还不会很低,到了冬至节气后,温度开始逐渐变得寒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