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多了胃疼怎么办 指按胃俞穴
吃多了胃疼怎么办 指按胃俞穴
拇指按揉胃俞穴(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1-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胃俞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痉挛、恶心呕吐等。
胃俞怎么找最简单 按摩胃俞的功效作用
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为胃腑之气输注之所,按摩胃俞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当寒邪犯胃,引起胃疼,腹泻等症时,刺激胃俞可以调节脏腑功能,缓解上述症状。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
肾阴虚拔罐治疗的方法是什么
[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肓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
治疗肾阴虚的办法是有很多种的,拔罐的方法是其中一种,及时的按照正规方法拔罐治疗,是能有效的让肾阳虚症状得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让病人的肾阴虚症状得到很好的改善。对于预防一些其他的身体疾病,也是很有好处的。但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萎缩胃炎伴肠化的治疗方法
按揉阳明清热法用拇指或小鱼际肌分别揉手足阳明经前臂及小腿段,以按揉手、足三里穴为主。 胃痛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1.按揉背腰镇痛法在单掌推背部膀胱经路线的基础上,叠掌揉,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膈俞至三焦俞一段膀胱经内侧线,注意局部重点取穴。
2.晃拨俞穴行气法单掌根着力,依靠脘关节作手掌晃动动作,带动掌根晃拨,分别刺激肝、脾、胃、三焦俞等穴,手下压力要适度,晃拨频率均匀。
3.提拿捏脊健运法双手拇、食指沿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大椎穴至命门穴一段),施术捏脊法自下而上10次。
4.捏拿背腰肌理气法在肩胛内移的基础上,拇、食指捏拿骶棘肌上段(肩胛间区段,轻拿轻放),亦可加用中指作捻转动作。
5.搓擦胃俞温中法单掌根或小鱼际肌快搓两侧胃俞穴,搓后缓缓揉动,使热感渗透。
6.推揉腹部和中法两拇指开三门、运三脘,单掌或双掌于左胁肋部快速推抚,称之推胃法;掌推腹部任脉路线;掌根轮状顺时针推脘腹;叠掌揉上腹部,以左上腹为主。
7.擦摩上腹散寒法用单掌反复擦上腹部,频率要快以温热为度;改用掌摩以上部位。
8.按揉腹部消积法双拇指交替按压腹部任脉及两侧胃经路线,双掌重叠自上而下揉以上部位;双掌扣脐轮状揉腹部。
9.拿揉抖颤导滞法在两掌波形揉脘腹的基础上,多指捏拿腹肌作抖颤动作。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胃疼经验选穴治疗
主穴:足三里,中脘。
配穴:肝气犯胃加内关,公孙;脾胃虚寒加膈俞,肝俞,脾俞,胃俞。
针法:亳针直刺,留针20分钟,肝气犯胃证用泻法;脾胃虚寒证用补法;隔日治疗1次,2周为一个疗程。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脾胃虚弱,气滞胃痛。
主穴:胃俞,中脘,梁丘。
配穴:胁痛加阳陵泉;急性胃炎加公孙。
针法:快速进针,用泻法,每隔五分钟捻针1次,以增强针感。
作用:止痛止呕,适宜于各种类型的胃疼。
取穴:合谷,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
针法:患者取平卧位,操作者利于患者1侧,按上述先后顺序揉按,逐渐加压,使有酸麻胀痛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然后针刺合谷,足三里,中脘穴,得气后留针40分钟,并加艾条温和灸,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嘱咐患者取侧卧位,在脾俞,胃俞穴拔罐15-20分钟,除罐后按揉脾俞,胃俞穴片刻。
作用:缓急止痛,用于胃寒或脾胃虚之胃痛。
取穴:内庭,足三里,中脘,行间。
针法:快速进针,用泻法,每隔5分钟捻针1次,以增强针感。
作用:疏肝泄热,和胃止痛,适宜于肝胃郁热型的胃疼。
取穴:足三里,中脘,内关,期门,太冲。
针法:快速进针,用泻法,每隔5分钟捻针1次,以增强针感。
作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适用于肝胃气滞型的胃疼。
胃痛拔火罐好吗
胃痛又称胃脘痛,其病因较为复杂,可由外受寒邪、过食生冷、气郁伤肝、劳倦过度导致胃痛。常见的病症有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神经官能症等。拔火罐不但能解中散寒、解郁泄热、疏肝理气,还能补脾健胃、益胃养阴,对胃痛的治疗起速效。
胃痛初起,多因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气滞日久,由气滞导致血瘀,如络脉受损,亦出现吐血便血。急性胃炎起病较急,疼痛剧烈。慢性胃炎起病较慢,疼痛隐隐。溃疡病疼痛有节律性,多在食后0.5~1小时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食后3小时发作,进食后可获暂时缓解。胃神经官能症多在神经受刺激时发病。慢性胃炎和溃疡病有出血倾向。
中医辨证胃痛,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寒邪犯胃可见胃脘剧烈疼痛,患者有畏寒喜暖的症状;而湿热内郁者多见胃脘胀满;肝气犯胃疼痛多连膺胁;脾胃虚寒往往是隐隐作痛。拔火罐可以循经取穴,整体调节人体阴阳,在除湿导滞的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实证常取胃之募穴、合穴及手足厥阴和足太阴经穴,适用于寒邪、郁热、肝气上逆的胃痛者。虚证常取俞募穴及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适用于胃痛虚证。
治疗方法
实证选取穴位: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行间、梁丘、阳陵泉。虚证选取穴位: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太溪、血海、膈俞。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5~15分钟。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有关拔火罐治疗胃疼的相关知识了。其实拔火罐对身体好处很多,有需要的朋友能不妨尝试一下。另外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病情。在日常饮食要多吃清淡养胃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更忌暴饮暴食。
胃疼怎么快速缓解
1、精神胜利法
胃疼在发作的时后一定要稳住。只要你努力忍住疼痛,然后镇定地坐在椅子上,接着缓慢地调息,慢慢吸气知道把气吸到不能再吸,然后再慢慢吐气,这样反复10到20分钟左右,疼痛就会减轻或停止了。
2、放松腹部
胃疼的时候,尽量把皮带松开,这样可以保障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经常胃疼的人,平常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压。
3、吃点东西
胃疼常常是因为饥饿产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软质食物的话,吃一点,比如面包、饼干等是很管用的,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东西。平时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办公桌里,以备不时之需。
4、给点温暖
胃寒的人大多是因为吃了比较冷的食物,由冷食物刺激而发作的,这个时候你需要喝点热水,或是用热水袋敷一会儿胃部,它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5、中医拔火罐巧治胃疼
拔火罐可以循经取穴,整体调节人体阴阳,在除湿导滞的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实证常取胃之募穴、合穴及手足厥阴和足太阴经穴,适用于寒邪、郁热、肝气上逆的胃疼者。虚证常取俞募穴及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适用于胃疼虚证。
治疗方法:实证选取穴位: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行间、梁丘、阳陵泉。虚证选取穴位: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太溪、血海、膈俞。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5~15分钟。
6、运动疗法
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教你按摩治疗胃痉挛
按摩治疗以止痛解痉,和胃降逆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嘱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曲。施术者站于患者右侧,以拇指指腹逆时针按揉中脘、内关10-15分钟,以患者微热为度;之后嘱患者取俯卧位,以拇指指腹按揉胃俞、脾俞、肝俞5-10分钟,稍用力,以患者皮肤潮红为度。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内关、胃俞、脾俞、肝俞时,应向头部方向用力;按摩中脘穴时,用力方向应向足部。
中脘为任脉穴位,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脉交会穴之腑会,具有降逆利水、和胃健脾之功用。内关穴是为手厥阴心包经俞穴,又为手少阴心经之络穴,手少阴与手厥阴之脉循行胸膈,能开胸膈之逆气,具有疏利三焦,清泄包络,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功。配以督脉胃俞、脾俞、肝俞,使气机调畅,脾胃健而疼痛止。对胃痉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小儿胃疼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推拿方法: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作轻推,重点推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运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胃痛。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肝胃不和之胃疼。
3.取穴:至阳,脾俞,胃俞,足三里。
推拿方法:在督脉至阳穴上下找压痛点,找到压痛后,用拇指按压压点3-5分钟,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然后用重手法弹拨左侧膀胱经第一侧线脾俞至胃俞穴端5分钟;再用㨰法按摩压痛点及双侧脾俞,胃俞2-3,最后弹拨足三里2-3分钟。
作用:通经络,止疼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胃疼,止痛效果较好。
中医治胃炎的方式是什么
1、拔罐治疗
(1)取中脘、期门、内关、足三里穴,用真空罐吸拔上述穴位,留罐10~20min,每日1次。此法适用于急性胃炎胃痛。
(2)取中脘、关元、脾俞、胃俞、大肠俞、内关、足三里、解溪穴,每次选2~3个穴位,用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5min,每日1次。此法可改善急性胃炎之症状。
2、针灸治疗
(1)取中脘、气海、脾俞、内关、足三里、公孙穴,采用针灸并用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法适用于寒邪犯胃之急性胃炎。
(2)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行间穴,用泻法进行针刺治疗。此法适用于急性胃炎出现脘腹胀满不适者。
(3)取建里、内关、足三里、内庭穴,用泻法进行针刺治疗。此法适用于饮食积滞之急性胃炎。
(4)取期门、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穴,用泻法进行针刺治疗。此法适用于肝郁气滞之急性胃炎。
(5)取耳穴脾、胃、肝、交感、神门、皮质下,每次选用2~3个穴位,疼痛剧烈时用强刺激,疼痛缓解时用轻刺激,每日1次或隔日1次进行耳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此法可缓解急性胃炎之腹胀恶心、纳呆脘痞等症状。
3、按摩治疗
(1)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腹重压于阿是穴、中脘穴或膻中穴。此方法可达到缓急止痛之目的,用以治疗急性胃痉挛、胃脘部疼痛等。
(2)用手掌在上腹部轻轻按摩,然后在脐周拧摩并进行节律性的轻压,自上而下,从右而左,由轻渐重。此法可缓解急性胃炎之剧烈疼痛。
(3)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膏肓、脾俞、胃俞、足三里、合谷、内关穴。首先患者取仰卧位,用揉摩法施于中脘部,循序往下至天枢、气海、关元等穴,并配合按足三里,时间约15min;之后患者取正坐位,用按法施于膏肓、脾俞、胃俞,接着循序推上述各穴,最后按内关、合谷穴,时间约10~15min。此法有助于促进急性胃炎的康复。
按摩治疗胃溃疡的方法
由于天气和工作的原因吧,患胃溃疡的人越来越多,胃痛的时候很难让人忍受啊,一到这个时候朋友们都会想到用吃药来缓解自己的疼痛,除了吃药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这时专家来讲解一下按摩有效治疗胃溃疡的这种方法。
临床实践证明,用下面这3种按摩手法治疗胃溃疡便捷而有效:
1.消除疼痛按摩法
按摩部位: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各穴。
按摩方法:让患者仰卧,操作者坐在患者身体的右侧,先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或大鱼际揉法,自患者的剑突下至中脘向左沿着肋弓推按,往返按摩5~10遍,然后按揉其中脘、气海、天枢等穴,同时配合按揉患者的足三里穴。最后用手掌轻拍患者的胃脘部3~5分钟。
2.消除腹胀按摩法
按摩部位:膈俞、三焦俞、肝俞、脾俞、胃俞、大椎、命门、肩井、肾俞各穴。
按摩方法:(1)操作者将双手掌重叠,然后分别对患者的膈俞和三焦俞穴进行按揉,也可用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患者的膈俞至三焦俞穴一段的膀胱经内侧线。(2)操作者用单手掌根部用力按揉患者的肝俞、脾俞和胃俞穴,并依靠腕关节做手掌晃拨动作,以刺激这三个穴位。(3)操作者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沿患者的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其大椎和命门穴。(4)操作者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掌根分别捏拿患者双侧的肩井穴至肾俞穴之间的腰背肌,同时可做适当的捻转动作。
3.止呕按摩法
按摩部位:肩井、手三里、内关、合谷各穴及两胁部。
按摩方法: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操作者分别对其肩井、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进行用力的按揉,然后用双手揉搓患者的肩臂和两胁,以使其局部的经络通畅。
本文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按摩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大家应该对这些方法有所了解了吧,知道了按摩有效治疗胃溃疡这种方法,大家不妨试试,对身体也没有坏处,相信可以有效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