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不该上学前班
孩子该不该上学前班
学前班居然留家庭作业
今天记者走访海口机关幼儿园、海口立才幼儿园、置地花园英文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学前班的教学内容除了儿歌、诗歌、写字、游戏等,都在进行十以内的加减法教育,有一处“育才学前班”,老师对记者说,教的全是一年级内容:不仅教20以内加减法,还教写字。
另据调查,我省幼儿园开设“幼儿识字班”的现象相当普遍,有些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一本正经地做起作业来,学前班孩子将作业带回家做的现象根本不鲜见。
令人注目的一个现象是,一些学前班不重视学生写字姿势的培养,也没有适合儿童写字使用的桌椅,家长们担忧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会造成孩子视力衰退。而且,有的老师发音不准,不重视写字笔顺,到小学重新纠正起来非常麻烦。此外,目前一些幼儿园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经过幼教培训,因此教育活动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符合幼儿心理及生理特点。
家长观点:
上学前班有利有弊
家长们看待学前班观点不一而足。有的家长说,上学前班很有用。孩子对校园生活节奏很适应,另外孩子因在学前班学习过一年,学习基础好,学习不吃力。
但也有学生家长说,因为学前班与一年级的教材很相似,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结果学习虽不吃力,但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二年级学生家长徐女士说,她的孩子在学前班学过汉语拼音和千位以内的加减法,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孩子常说,“那些拼音都学过了,没兴趣。”在一年级养成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后来花了很大力气才纠正过来。多亏二年级开始学乘法和除法这些新知识,这孩子才重新对学习感兴趣。
学生家长邝女士正是因为注意到这一现象,去年直接把女儿从幼儿园大班送进小学一年级,她的理由是,在学前班学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一年级的内容,重复学习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金钱。令邝女士满意的是,她的女儿上小学后成绩很突出,完全跟得上老师的脚步。
学生家长李先生说,现在孩子们接受义务教育不用交什么学杂费,只交作业本费就可以上学,幼儿园的收费却比小学收费高出很多,一般幼儿园每学期收费都在千元以上。如果不上学前班,可省下不少钱。
专家意见:
幼儿园小学化不可取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识字越多、数数越多智力开发就越好,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幼儿园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动手、动脑,比简单地识字、算题要科学得多,而学习知识的任务应该是从小学才开始的。
海南省幼儿教育学会会长、幼儿高级教师刘书真说,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这是由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身心特点所决定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原则是: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以“玩”的形式,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得到动手、动口、动脑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在玩卖东西、送信件等角色游戏中,孩子在快快乐乐的游戏中,他们的平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都能得到训练。[p17]
令人遗憾的是,不仅是学前班,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要,从小班就开始教写字了。很多家长在思想上陷入了一种误区,他们把早期教育生硬地理解为提早教育。殊不知,对于发育不够完善的幼儿来说,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对孩子的骨骼、肌肉的发展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培养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
专家认为,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只要注重以下意识的培养就成:时间意识,让孩子知道上下课的时间;任务意识,让孩子知道如何完成一项工作;规则意识,因为小学是课堂教育,有时间限制,因此要遵守纪律。
部门观点:
不允许城区小学办学前班
记者从我省教育部门了解到,学前班是城乡幼儿园数量不足时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国家教委根据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已对举办学前班作了明确决定:在农村幼儿教育欠缺的情况下,学前班是农村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凡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5%的大中城市一律不得举办学前班。
按规定,海口市一年级新生要满6周岁才能入学,每年开学前,海口教育局都会强调,因为公办学校资源有限,城区小学不得使用学校教室和在编教师办学前班。
还不到入学年龄的孩子们到底该在幼儿园学些什么呢?教育界人士认为,随着独生子女的日渐增多,家长不仅希望孩子获得科学知识,还希望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教育。在国内一些城市,“艺术学前班”格外受到家长的青睐,除了常规的手工、美术、体育等课程外,还有培训孩子兴趣的故事课和棋类课,以及舞蹈、京昆(京剧和昆曲)、琵琶等艺术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玩中学”的方式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他山之石,可以给我省幼儿教育带来启发。
BB不爱上学 或因爸妈缘故
1.孩子贪玩
孩子们都爱玩乐,如果说他们平时把心思全放在这上面,自然没有心情去上学了。所以爸妈们在孩子上学前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疯,不然孩子们就容易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去上学。
2.爸妈的遗传因素
别以为孩子不喜欢学习,那是孩子们自己出了问题。其实孩子们不喜欢学习和爸妈的遗传有关。如果说爸妈不喜欢学习,那么孩子们就有可能遗传爸妈不喜欢学习的特质。所以爸妈们要想孩子好好学习,那么自己也要做个爱学习的人,这样孩子们才有可能学习爸妈们爱学习的好习惯。
3.孩子不喜欢学校的老师
孩子们是否喜欢某一学科受不少因素的影响,其中老师如何也是重要一点。孩子喜不喜欢学习和老师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说老师人长的难看,老师人脾气不好,老师喜欢打人或骂人,那么孩子们就会不喜欢老师,进而不喜欢上学;如果说老师人非常漂亮,老师脾气好,老师爱笑,那么学生就会喜欢老师。所以当幼稚园的老师应该要和蔼可亲,要亲切可人,这样孩子们才可能喜欢上学哦。
4.学校没有朋友
有些小朋友不喜欢上学,是因为性格孤僻或过于任性,这样子的孩子在学校很难有朋友。当孩子们在学校没有朋友时,便会感觉非常孤独,这样孩子们可能就不喜欢上学了。所以爸妈们在孩子上学前就应该教会孩子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去交朋友。
5.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孩子们不喜欢学习一个最致命的因素是孩子们学习成绩不好。一个孩子如果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差,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就不喜欢上学了。所以爸妈们应该在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时要及时给孩子解决。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一定有原因。爸妈们首先要让孩子端正学习状态。 孩子不喜欢学习原因有上面几种。孩子们如果出现了不喜欢上学的苗头,爸妈们要找准原因哦。
孩子该不该打
打屁股
责打是父母纠正孩子行为的一种方式。就像很多事情一样,打孩子也能被误用、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责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1、 生气时绝对不要打孩子,那样会有危险。
2、 一般而言,打屁股的对象是学走路的娃娃和学龄前的孩童,有时候读小学的孩子也包括在内。到8岁或11岁之后就不应该再打孩子。青少年则绝不要用责打的方式。
3、 小孩子如果公开反抗,这时就应责打。如你吩咐学龄前孩子过来他反而跑掉了,就是公开地反抗。
4、 打屁股是纠正的方法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种方式可用。一遇到状况就要慎选纠正的方式。
5、 打孩子屁股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不要用手揍孩子,那样表示你不尊重他。要把孩子带没有第三者的地方,依步骤而行。但如果孩子只是9—18个月,而且才刚刚开始学习什么是“不可以”,这时就要一边说“不可以”,一边打他的手背,让小孩把痛和“不可以”联想在一起。
(1) 找没有第三者的地方,不要让孩子在别人面前难堪。
(2) 问他:“我们的约定是什么?”或“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在纠正他以前,先确定他是否了解你以前对他的教导。
(3) 问“你做了什么?”,使他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并且要他学会承认自己做的事。这点非常重要。
(4) 告诉他你爱他,向他解释是因为爱他才打他。对他说:“我爱你,而且我要帮助你下一次不再犯错。”
(5) 打他。很快地打几下屁股,并且打痛。孩子愤怒的哭叫声会变为软化、让步的哭声。
(6) 打过以后,立即安慰他,抱住他,再向他保证你是爱他的。父母之中谁打孩子,谁就要负责安慰,不要由另一个人来安慰。
(7) 如果有必要,让孩子做恢复补偿的工作。
妈妈到幼儿园去接梅梅回家,梅梅不愿穿上雨衣。她一面跺脚,一面坚决地说:“不要!”妈妈答应如果她乖乖合作就给她买棒棒糖,但梅梅还是坚持不 穿雨衣。妈妈就威胁说不带她回家,而且还假装往外走。梅梅还是无动于衷。
妈妈最后只好回头把她抱到车上,雨衣还是没有穿上。到了车上,妈妈已经火冒三丈,直骂梅梅是个坏小孩。
妈妈想让孩子听话的方式是贿赂地(棒棒糖),还威胁孩子,而事实上她是不会照做的,这样妈妈就输了;同时妈妈不应该口头上攻击孩子的人格,应批评的是孩子的行为本身。
小明与小君在屋里捉迷藏。他们跳上窗台,一不小心就把妈妈最喜欢的一盆栽芦荟碰到地上打碎了。妈妈很心痛她的盆栽芦荟被完全摔坏了,火冒三丈,抓住孩子又打又骂。过后妈妈在客厅里掉眼泪,小明与小君在整个下午都躲得远远的。
盆栽是孩子无意中打碎的,应告诉孩子怎么做(训练),而不应该发怒。孩子学会怎么做以后就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因此需要的是教导训练而非纠正,更不该是惩罚。孩子已会当妈妈生气的时候躲得远远的,能学会因此不在屋子里乱跑。
上班族都应该学的脖子操
一、“米字形”弯曲
脖子向四面做环绕动作,轻易造成颈椎扭伤,他建议做“米字形”颈部弯曲动作。
先做“十字形”弯曲,即头部依次向前弯—复位—向左弯—复位—向后弯—复位—向右弯—复位;然后依次做“左前弯—复位—左后弯—复位—右后弯—复位—右前弯—复位”。
二、低头伸拉颈部肌肉,持续30秒
假如已经有颈椎病了,往后仰头会不舒适,杨宏建教练说,除了提高颈部肌肉的柔韧性外,颈部肌肉的力量也要加强。他推荐了3个练习斜方肌的方案:
1、竖立划船
手握哑铃,两脚开立,身体站直,挺胸抬头,肩后展同时提肘,将哑铃提至胸前,缓缓放下,如此反复,第一组做20次,第二组做14~15次即可。注重保持身体正直,不要用腰发力。提起时(发力时)呼气,放下时吸气。
2、耸肩
把肩使劲往上耸,争取去碰耳朵,然后放下,做2组,每组十几次。
3、肩绕环
上身正直,两臂下垂,让双肩后展,做以肩关节为中心的绕环动作,做2组,每组十几次。
4、单杠悬垂
双手握住单杠,将身体悬吊在杠下,由于重力作用,脊椎等关节得到拉伸。
素质教育方法有哪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素质教育必须先从家庭做起。现在国际上,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家庭育儿。很多国家都提出来,对家庭教育的作用要认识它的重要性。现在,许多家长就愿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或是学前班受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寄托在幼儿园及学前班老师的身上。
这种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幼儿园对孩子的成长或许有有利的方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据调查表明,一个孩子的成长,受三大环境影响,即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三大环境的影响量呈现一种动态消长的影响趋势。
对一个大学生来讲,社会环境的影响量最大;对一个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来说,学校环境的影响量最大,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家庭的影响量便是最大的,在孩子已经上幼儿园的情况下,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量占到三大环境影响量的百分之七十。换句话说,对年龄小的孩子,即使他进入教养机构,其家庭对他的发展影响量依然占首位。而且经研究表明,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个性发展分别为两种:情感、对事情的态度等。
意外怀孕怎么办 镇静心态
发现自己出现了停经、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排尿次数增多等等身体变化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怀孕了。如果是意外怀孕一定要注意保持镇静,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意外得来的孩子该不该留下来。
宝宝7岁前必做的N件事
今年9月,骏骏就该上小学了,在上小学前,他很自由,基本上是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不会强迫孩子去画画、学琴,如果一定要说几件孩子7岁之前要做的事情,那就是:
1.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理由:每天晚上,儿子总不肯早睡,怎么都要拖到22:00之后,第二起天起床都快7点了,每回上幼儿园都像打仗一样。
2.从现在起,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理由:上学后,就不允许看电视了。这样一来,骏骏就不能看动画片了。不过,他说上学后一定不看电视,具体如何表现,现在还不得而知,走着瞧吧!
左撇子宝宝更加聪明吗
到底“左撇子”该不该纠正?专家认为,大部分的左撇子都是天生的,如果惯用左手,最好让顺其自然,不要硬性修改。可是,宝宝是左撇子跟智能有关系吗,左撇子会更聪明吗?
1岁以前的幼儿,还不太会有明显的方向分化,“等孩子过了1岁,行为自主能力逐渐生成的同时,左右手的惯用特征就会明显出现。”
自由发展勿强行纠正
到底“左撇子”该不该纠正?专家认为,大部分的左撇子都是天生的,如果惯用左手,最好让顺其自然,不要硬性修改。如果刻意改成右撇子,容易破坏孩子的肢体协调性,陷入认知混淆。“性格较为敏感的小孩,容易因此受挫;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因为心理压力引发口吃问题。”
左撇子聪明?无直接证据
据近日有趣报导指出,历届的美国总统,从里根、福特、老布什到柯林顿,通通都是“左撇子”。看起来,“左派人士”似乎较常人优秀,但到目前为止,左撇子宝宝是不是真的比较聪明?目前尚无可靠的实验证明。专家认为,惯用左手或右手,纯粹是天性使然,与智能表现无直接关联,大家不必过度解读。
大脑构造复杂精密
从受精卵着床起,大脑细胞建构就已开始。当宝宝出生时,脑神经细胞数量就已大致固定,也就是说,婴儿出生时,早已具备成人般的智慧潜能。一般人一生的脑力运用,只占小部份,大脑中多数部份,都是尚待开发。
脑部组成部分
人类的脑部,是由大脑、小脑及脑干所组成,小脑负责维系人体平衡功能;脑干掌控人类呼吸、心跳及意识,有“生命中枢”之称;而所占面积最大的大脑,主要负责情感调节与感觉表达等较高层次的心智运作。
错误观念
先前许多关于左右脑功能的假设,有些已被证明是错的。如右脑利于学美术和音乐,后来发现,有很多音乐家是用左脑来处理音乐;以往说左脑善逻辑思考,有利学习语言和数学,其实当数学家在解数学题时右脑较活跃。
左右开攻有助协调
专家提醒在以右撇子为主轴的世界中,左撇子宝宝在生活上难免会碰到一些困扰,“父母要把这样的不便告诉宝宝,让他有心理准备,不需过度矫正。”孩子运用自己头脑解决事情的能力,远超出我们想象,无须担心。不管孩子惯用哪只手,经常活动四肢有助于左右脑的协调及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