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哺乳期有哪些益处
母亲在哺乳期有哪些益处
一、 防病作用
哺乳使母亲体内催产素分泌增加,雌激素分泌水平降低,因而减少了雌激素对子宫的刺激,有利于预防妇科疾病,尤其是妇科肿瘤,如子宫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及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民间有这样一句话形容子宫:不长孩子就长瘤子。妇女不妊娠哺乳使得子宫长期受雌激素的刺激,没有“休整”时间,因而易长肿瘤。
二、 治疗作用
当妇女妊娠、哺乳时,雌激素分泌减少,对子宫刺激也减少,卵巢不再排出卵子,子宫内膜不再周期性剥落即生理性停经,有利于女性生殖系统器官如子宫、卵巢的“休养”,这对部分妇科疾病“疗效”显著.催产素还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对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母亲也有治疗作用。
三、 健身作用
哺乳期妇女为了给孩子哺乳,一是增加了食物摄入量,二是由于催产素的作用增加了食欲,可使瘦弱的女性变得丰满;此外通过哺乳,还可改善睡眠,加之哺乳能防病治病,这些都可起到一定的健身作用;再次,哺乳可使母亲精神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有利于母亲的健康。
四、“美容”作用
哺乳能促进女性乳房丰满,哺乳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使瘦弱女子体态相对丰满。此外,哺乳使母亲变得善良慈祥,这些都能增加女性的魅力。
新生儿喂奶姿势哪个好 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妈妈在给新生儿进行侧躺式哺乳时,要注意孩子的口鼻。因为小婴儿的头、颈部力量均很弱,一旦母亲哺乳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乳房堵住了孩子的口鼻而孩子又没有足够的力量避开,就可能因窒息而发生意外。当孩子4个月后,才具备抬头躲避和用手推开母亲乳房,或用身体动作将母亲惊醒的能力。
如何预防乳腺炎引起的涨奶
育龄妇女有80%左右乳腺管堵塞,乳腺堵塞会造成哺乳期乳房胀痛,减少乳汁分泌,甚至引发乳腺炎。哺乳期疏通乳腺可以有效避免日后乳汁淤积,乳头损伤并预防乳腺炎。
如何预防哺乳期乳腺炎?预防哺乳期乳腺炎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及时正确处理乳胀:产后可用橘核30g,水煎服,一般2—3剂可防止乳汁郁滞。原发性乳胀采取让婴儿勤吸吮即可缓解。对继发性乳胀可采取喂奶前湿热敷、按摩乳房,而后再挤出部分乳汁减轻乳胀,使婴儿较好地吸吮,喂奶后冷敷减轻充血和疼痛,并避免紧张和焦虑。
2、排出淤积的乳汁,疏通乳腺管:排出乳汁的方法很多,如手法挤奶,吸奶泵(或吸奶器)挤奶,针久按摩排乳等,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尽量将淤积的乳汁排出,疏通乳腺管。常用的方法是手法挤奶,因此在帮助排乳的同时,要教会哺乳母亲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以便能及时解除乳胀,减少乳腺炎的发生。必要时可以通过配偶吸吮辅助排空乳房。
3、坚持哺乳,不要终止喂奶: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营养品,既方便经济、又营养安全,还能增进母子感情,所含抗体又能提高婴儿抗病能力。因此,即使发生急性乳腺炎,也不要轻易回奶,停止哺乳。急性乳腺炎若能尽早及时处理,使阻塞的乳腺管通畅,将淤积的乳汁排出,病情会很快好转,因此乳腺炎在没有形成脓肿前,应让婴儿多吸吮,勤吸吮帮助排乳,疏通乳腺管。
4、首先吸吮患侧乳房:婴儿由于饥饿,初始吸吮力相对较大,因此患乳腺炎的母亲哺乳时,要让婴儿首先吸吮患侧乳房,并尽量让婴儿吸空后,再换哺另一侧,这样有助于疏通阻塞的乳腺管。
5、及时治疗乳头皲裂:乳头发生皲裂,细菌就会从皲裂处侵入,引起乳腺炎。另一方面由于乳头皲裂引起疼痛,影响正常哺乳而造成乳汁淤积,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发生乳腺炎。因此发生乳头皲裂,要尽快处理,以防细菌侵入引发乳腺炎。
6、按母婴需要哺乳:多数产妇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给婴儿定时定量哺乳,如果奶胀或长期时间不哺乳,乳汁就容易淤积,诱发乳腺炎,因此哺乳期母亲要按需哺乳,随时排空乳房。
7、注意乳头清洁卫生:妊娠后期常用温水清洗或用75%酒精擦洗乳头;产后每次哺乳前后都要清洗乳头,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哺乳期母亲应怎样补钙
哺乳期妈妈补钙应以食补为主
奶类含钙量丰富,易于吸收利用,是钙最好的食物来源。如每日饮用牛奶500毫升,则可从中获得600毫克优质钙。动物肝脏、蛋黄、鱼、肉及豆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紫菜、菜花含钙也较丰富,蚕豆连皮吃可提高钙的吸收。
必要时可补充钙制剂
喝牛奶后容易腹部不适及胀气的产妇,可以多喝一些酸奶。虾皮、海带、紫菜、木耳、银耳、核桃的含钙量也很多,产妇可以适当补充。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制剂。哺乳的妈妈每天摄钙不能超过2500毫克,摄钙过多可能会引起恶心、便秘、厌食、缺铁、贫血、结石等。
别忘了晒太阳
有些哺乳的妈妈可能会问:“产后,我很注意补钙,每天都喝牛奶,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腿脚抽筋等缺钙的症状呢?”原因很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在补钙期间要多晒太阳,做产后保健操。紫外线能帮人体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保健操能促进骨密度恢复,增加骨硬度。
七看“哺乳环境”
哺乳时环境宜安静
噪音太大宝宝容易分心,难以集中精力吸吮乳汁。嘈杂的环境也容易使母亲的情绪波动,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专家们指出,在大街等公共场所哺乳其实最不合适(有时母亲也是出于不得已),除了环境嘈杂外,还可能使宝宝在吸吮乳汁的同时也吸入交通废气。
哺乳时温度宜适中
太高的温度会使宝宝的食欲不同程度地减退,对情绪也可能产生微妙影响,所以哺乳时温度宜适中。在过低温度下哺乳,宝宝往往会在吸吮乳汁时也吸入冷风,最后造成消化不良,同时裸露大半胸部的母亲也易着凉生病。
哺乳时母亲情绪宜稳定
母亲的激动、生气、愤怒、沮丧、暴躁、抑郁,甚至细小的情绪波动,都可能对宝宝产生负面心理刺激,还可能把宝宝吓哭,甚至发生宝宝拒绝吸吮乳汁的情况。
哺乳时母亲须注意力集中
有些母亲喜欢一边哺乳,一边做其他事,如看电视,吃零食,与人聊天,做家务,或想其他心事。殊不知宝宝在接受哺乳时往往同时还渴望跟母亲交流——尽管那时宝宝还听不懂妈妈在说什么,但完全能从妈妈的眼光、话语、歌声和抚摩中和妈妈“神交”。如果母亲在哺乳时注意力分散,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势必会打折扣,长此下去,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受到影响。
哺乳时母亲的动作须轻柔
有些母亲哺乳时动作不够轻柔。如:有时在宝宝不想进食时仍强行喂奶;有时因为有事而突然“单方面”中断喂奶;有时在哺乳过程中因宝宝吵闹而失去耐心,动作便不由自主地粗野起来……凡此种种,都可能严重影响宝宝的进食,并在宝宝心灵深处留下浓重的阴影。
哺乳时应关注“气味环境”
哺乳期的宝宝嗅觉已相当发达,因而对周围的任何不适气味,都可能作出强烈的反应,进而影响食欲影响健康。不妨对宝宝身边的“气味环境”作一下检查,特别要注意驱除新房装修散发的有害气味、带强烈刺激的某些花草散发的气味以及母亲自身可能散发出的体臭。
专家们认为:哺乳时应有足够的光照,但光线宜柔和,亮度应适当。
哺乳期的母亲生气后母乳有毒吗
短时间的情绪变化并不会影响体内环境,更不会影响分泌物的成分。 然后,母亲的乳汁是头一天晚上分泌的,储存在乳房中,早晨吵架即使会产生有毒物质,跟昨晚的乳汁有什么关系?!
母亲喂哺婴儿的错误姿势有哪些
错误的做法:婴儿躺在床上,母亲在床上用手撑着身体,俯着身子喂哺婴儿。或者母亲坐着,抱着婴儿,弯着身子喂哺。
正确的做法:哺乳时让婴儿身体靠着母亲,而不是让母亲身体去就着婴儿。
错误的做法:母亲喂奶姿势为一种“强迫性体位”,眼瞪着,头颈曲着,手端着,整个身体紧缩着。哺乳后,母亲腰酸背痛,感到很疲劳。
正确的做法:母亲哺乳时全身应处于放松的状态,可适当利用踏脚凳、枕头和被褥作为支撑,采用舒适的体位。哺乳应该是一种特殊的享受,而不是“受罪”。
错误的做法:母亲怕乳房挤着婴儿的鼻子,影响呼吸,用食指与中指呈“剪刀式”夹托乳房喂哺,或用食指压在乳房上方。
哺乳期能涂指甲油吗
不能涂,指甲油含有的一种名叫酞酸酯的物质,这种物质若长期被人体吸收,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害,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都应避免使用标有“酞酸酯”字样的化妆品,母亲哺乳期间使用含这种物质的化妆品,孩子长大后,可能患不孕症或阳痿.为了宝宝的健康,一定要慎重!
婴儿脸一大一小的原因 哺乳方式不对
导致婴儿脸一大一小的原因还有母亲哺乳的方式,由于习惯原因,很多母亲喜欢长时间用一个方向喂养婴儿,而婴儿的骨骼还没有发育完全,长时间偏重一边进食,则很容易导致脸部一大一小。
如何预防涨奶
1、及时正确处理乳胀:
产后可用橘核30g,水煎服,一般2—3剂可防止乳汁郁滞。
2、排出淤积的乳汁,疏通乳腺管:
排出乳汁的方法很多,如手法挤奶,吸奶泵(或吸奶器)挤奶,针久按摩排乳等,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尽量将淤积的乳汁排出,疏通乳腺管。
3、坚持哺乳,不要终止喂奶: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营养品,既方便经济、又营养安全,还能增进母子感情,所含抗体又能提高婴儿抗病能力。
4、首先吸吮患侧乳房:
婴儿由于饥饿,初始吸吮力相对较大,因此患乳腺炎的母亲哺乳时,要让婴儿首先吸吮患侧乳房,并尽量让婴儿吸空后,再换哺另一侧,这样有助于疏通阻塞的乳腺管,防止乳房有硬块产生。
5、及时治疗乳头皲裂:
乳头发生皲裂,细菌就会从皲裂处侵入,引起乳腺炎。
6、按母婴需要哺乳:
如果奶胀或长期时间不哺乳,乳汁就容易淤积,诱发乳腺炎,因此哺乳期母亲要按需哺乳,随时排空乳房。
7、注意乳头清洁卫生:
妊娠后期常用温水清洗或用75%酒精擦洗乳头;产后每次哺乳前后都要清洗乳头,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