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鼠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鼠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为多形性,革兰阴性兼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需培养72小时以上。

病菌由蚤类叮咬而感染,细菌在引流的淋巴结内,被单核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且能繁殖,形成含ⅰ蛋白的荚膜及其他毒性物质。淋巴结乃呈出血性坏死,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波及浅表淋巴结及纵膈、肺门淋巴结。基本病变为血管和淋巴管的急性出血和坏死,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内有大量病原菌,邻近淋巴结也可累及。

肺充血水肿,偶见细菌栓子所致的散在坏死结节。气管、支气管粘膜高度充血,务腔内充塞大量含菌的泡沫状血性、浆液性渗出液。各器官均充血、水肿或坏死。血多呈黑色,浆膜腔常积有血性渗出液。10%至20%的患者发生多叶性肺炎,可为大叶实变及出血性坏死,脓肿。吸入染菌尘埃时主要引起肺部病变,但也可仅累及扁桃体及颈淋巴结。如未及时治疗,各型鼠疫均可发展为败血症,并波及肝、脾等脏器及其他淋巴结。

按摩减肥好还是拔罐好

按摩减肥和拔罐减肥各有好处,并且两者适合不同原因引起的肥胖问题。

如果是原发性的肥胖,采用拔罐的方法会比较好,而后天性因素,如饮食不节制引起的肥胖,采用按摩,均衡饮食,加适当锻炼的方法,起到的减肥效果会比较好。

鼠疫的典型症状

感染鼠疫的三大类型的主要症状

(1)腺鼠疫的主要症状:腺鼠疫是由传染性跳蚤咬伤造成的最常见的鼠疫类型,是鼠疫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型。鼠疫菌通过咬伤部位进入皮肤并通过淋巴系统到达最近的淋巴结。由于鼠疫菌将在此处大量繁殖,淋巴结因此变得红肿。肿胀的淋巴结被称为“腹股沟淋巴结炎”,剧烈疼痛,非常痛苦,并且会在感染晚期作为开放性溃疡化脓。

(2)肺鼠疫的主要症状:肺鼠疫是鼠疫的最致命和极少见的类型。通常肺鼠疫是由最初腺鼠疫晚期感染的继发性传播引起的。原发性肺鼠疫是由吸入烟雾状传染性飞沫造成的,并可在没有跳蚤或动物卷入的情况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未经治疗的肺鼠疫具有极高的病死率。

(3)败血型鼠疫的主要症状:败血性鼠疫在感染直接通过血流传播时发生,但无“腹股沟淋巴结炎”的迹象。也是临床上最严重的病型之一,病人有极度明显的全身反应,恶寒,高热,剧烈头痛,狂躁,谵语,神志不清,心音微弱,血压下降,时有血尿、血便或血性呕吐物,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不及时抢救1-3天便可死亡。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因呼吸困难,缺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死后皮肤呈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鼠疫的危害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易在人群中造成流行,患者死亡率极高,曾在人类历史上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死亡总人数超过2亿。

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由于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曾给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远在二千年以前,人类文字即有鼠疫记载。世界性鼠疫大流行,历史上记载过三次,第一次发生在6世纪,首先在地中海附近地区流行,几乎遍及所有国家,前后持续50年,死亡人口达1亿之多;第二次发生于14世纪,当时称之为“黑死病”,波及整个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前后延续15年,约造成4000万人死亡,使欧洲人口减少约有三分之一;第三次发生于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波及32个国家,死亡人数也不在少数。自20世纪40年代后,较小范围的鼠疫流行仍不断发生,有些国家仍有大片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而有些战争狂徒,不择手段地研究并使用鼠疫杆菌等生化武器来对付敌方,人为地造成鼠疫的流行。

中毒症状十分明显

染上鼠疫者,在患病的过程中,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谵语,全身中毒症状十分明显,医救不及,迅速大批死亡。

细菌在消化道繁殖,形成人体血栓

鼠疫具有自然疫源性,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他啮齿动物,常借蚤类为媒介而传染于人,首先呈散发性发病,继则流行成疫。鼠疫杆菌在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但在阴湿处、低温及有机物内生存时间较长,在脓液和痰中可存活10~20天,尸体内可存活数周,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可在尸体内存活数月;在蚤类粪中可活至一个月,故易于造成流行。这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不依赖人而长期在啮齿动物中生存,人进入疫区与传播媒介或染病的动物接触后被感染。已发现数十种蚤类具有传播鼠疫的能力。由于蚤的前胃有逆生的角质棘状突起,当蚤吸入含菌血后,细菌即在消化道繁殖,形成血栓,当它再叮咬人时,吸进的血液遇阻反流,病菌随即而侵入人体。人对鼠疫无天然免疫力,不分种族、性别及年龄均易感。

皮肤损害、全身感染、败血症

鼠疫杆菌侵入人体后,偶或在局部形成皮肤损害,形成民间所谓鼠疫性脓疱,但一般不留痕迹。病原菌大多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剧烈的炎性反应,成为第一级原发性淋巴结炎,其附近的淋巴结也可受累,但炎性反应较轻,称第二级原发性淋巴结炎。若病变仅局限于淋巴结,即成为腺鼠疫。重症者,病原菌自此侵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感染,成为继发性败血症。感染更严重者,病菌直接侵入血循环成为原发性败血型鼠疫。如病原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则成为原发性肺鼠疫,并由此可继发败血症。败血型鼠疫也可引起继发性淋巴结炎和继发性肺炎。腺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50%~90%、肺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70%~100%、败血型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100%。应紧急处理,明确诊断,联合用药及对症治疗。

被老鼠咬过的东西还可以吃吗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鼠标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局部因素

(1)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因素 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脱位后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症等。

(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 如脂肪瘤、纤维瘤、腱鞘囊肿、腕管内肌肉位置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非特异性滑膜炎、血肿。

2.全身性因素

(1)引起神经变性的因素 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感染、痛风等。

(2)改变体液平衡的因素 如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低下

。3.姿势因素用腕过度劳动者,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扶拐杖走路的残疾人,手指及腕关节反复屈伸。但需指出的是,有一部分患腕管综合征的患者病因不清楚。

引起鼠标手的三大原因

1、全身性因素

(1)改变体液平衡的因素

如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低下。

(2)引起神经变性的因素

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感染、痛风等。

2、局部因素

(1)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因素

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脱位后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症等。

(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

如脂肪瘤、纤维瘤、腱鞘囊肿、腕管内肌肉位置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非特异性滑膜炎、血肿。

3、姿势因素

用腕过度劳动者,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扶拐杖走路的残疾人,手指及腕关节反复屈伸。经过对77例截瘫患者调查发现,其中有38例(占49%)患有腕管综合征。

鼠疫死亡率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人主要是通过被带有鼠疫杆菌的鼠蚤叮咬而感染。与病鼠的皮毛、血、肉或鼠疫病人的血、痰、分泌物等接触时,鼠疫杆菌也可以经皮肤微小伤口侵入人体。细菌进入人体后循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并在那里生长繁殖,引起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病人局部淋巴结剧疼痛,疼痛之烈可致患肢呈强迫体位,同时还会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此型鼠疫称为腺鼠疫。

如果细菌从淋巴系统进入血液会发生败血型鼠疫,病人高热、谵妄、昏迷,同时出现全身性出血、直至心力衰竭死亡。细菌若是借病人的痰、飞沫经呼吸道侵入人体,会引起肺鼠疫,病人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并有大量的血性泡沫样痰呈喷射状咳出,全身中毒症状更重,多于1~2日内死亡。死亡鼠疫的患者的尸体常常呈黑紫色,故本病又有“黑死病”之称。 鼠疫以病情重、病程短、流行快、死亡率高四大特点被列为烈性传染病之首。一般在不经治疗的情况下,腺鼠疫的死亡率为20%~70%,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死亡率则几乎为100%。

鼠疫是怎么传染的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鼠疫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鼠疫杆菌属耶尔森氏菌属。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长约1~1.5μm宽约0.5~0.7μm,两端染色较深。无鞭毛,不能活动,不形成芽胞。在动物体内和早期培养中有荚膜。可在变通培养基上生长。在陈旧培养基及化脓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荚膜FI(fraction I)抗原,分为两种,一种是多糖蛋白质(F--I),另一种为蛋白质(F--IB)。抗原性较强,特异性较高,有白细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补体结合或间接血凝检测;②毒力V/W抗原,在细胞表面,V抗原是蛋白质,可使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W抗原为脂蛋白,不能使机体产生保护力。V/W抗原结合物有促使产生荚膜,抑制吞噬作用,并有在细胞内保护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故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

鼠疫杆菌产生二种毒素,一为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质),对小鼠和大鼠有很强毒性,另一为内毒素(脂多糖),较其它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毒性强,能引起发热、Dic、组织器官内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瓦茨曼(Shwartzman)反应。

鼠疫杆菌在低温及有机体生存时间较长,在脓痰中存活10~20天,尸体内可活数周至数月,蚤粪中能存活1个月以上;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时即死,加热55℃15分钟或100℃1分钟、5%石炭酸、5%来苏,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将病菌杀死。

(二)发病机制

鼠疫杆菌侵入皮肤后,靠荚膜、V/W抗原吞噬细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随后又靠透明质酸及溶纤维素等作用,迅速经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繁殖,引起原发性淋巴结炎(腺鼠疫)。淋巴结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和严重中毒症状。脾、肝、肺、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发生继发性肺鼠疫。病菌如直接经呼吸道吸入,则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组织繁殖。继而播及肺部,引起原发性肺鼠疫。

在原发性肺鼠疫基础上,病菌侵入血流,又形成败血症,称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少数感染极严重者,病菌迅速直接入血,并在其中繁殖,称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病死率极高。

鼠疫基本病变是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淋巴结肿常与周围组织融合,形成大小肿块,呈暗红或灰黄色;脾、骨髓有广泛出血;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浆膜腔发生血性积液;心、肝、肾可见出血性炎症。肺鼠疫呈支气管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浆液性渗出以及散在细菌栓塞引起的坏死性结节。

防鼠疫无需“见鼠色变”防治有道

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一是染疫地动物;二是鼠疫病人。作为传染病的染疫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如褐家鼠和黄胸鼠等,是家鼠鼠疫疫源地内,人间发生腺鼠疫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向外排菌,引起肺鼠疫流行;腺鼠疫或其它型病人出现菌血症时,也可通过媒介昆虫的作用,成为腺鼠疫的传染源。

鼠疫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

(1)媒介昆虫:主要是通过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虱子等,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携带鼠疫菌。

(2)直接接触: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包括家畜)、媒介昆虫、鼠疫患者及其尸体,带菌分泌物和排泄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皆可引起感染。人们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3)飞沫: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呼吸、谈话、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鼠疫,并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在剥制染疫动物过程中,由于飞沫四溅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

鼠疫的病因

1.鼠蚤叮咬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废墟中 小心鼠疫传播

一般在不经治疗的情况下,腺鼠疫的死亡率为20%~70%,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死亡率则几乎为100%。我们仅以世界历史上发生过的3次鼠疫大流行的情况为例:公元6世纪,鼠疫第一次大流行,全世界死亡人数达1亿;公元14世纪,鼠疫第二次大流行,历时70多年,波及欧、亚、北非等各大洲,当时以英国、意大利发病最重,死亡人数几乎占总人口的1/2,欧洲则共计近1/4的人口丧生;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世界发生第三次鼠疫大流行,这次流行殃及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以印度、中国最重,死亡人数达2000多万。

由此可见,鼠疫带给人类的灾难是毁灭性的。因此,对可能再次鼠疫流行的恐慌和担忧是自然的。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在通常情况下只寄生于啮齿类动物,如野鼠中的黄鼠属、沙鼠属、田鼠属、旱獭和南方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这些鼠类的生存对自然环境是有一定要求的。地震后,由于居住环境比较差。在一些灾区群众集中的避难场所,如果生活垃圾、粪便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容易污染水源;同时,也容易孳生苍蝇等,造成细菌传播,也有可能导致鼠疫的发生。

预防鼠疫,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

2、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3、不要让家禽家畜,如猪、狗、鸡等的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

4、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5、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

6、要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物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相关推荐

肺结核什么原因引起的 免疫力低下引起

老年人在青少年时期就感染了结核杆菌,由于机体免疫能力强,未引起发病,但到了老年时期由于免疫力下降,潜伏在体内的结核杆菌开始繁殖而发病。

出血热的病因与传染源

出血热的病因: 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由于免疫学、免疫病理及病原学研究的进展,认为病毒感染引起发病的始动环节。 出血热的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一个属,称为汉坦病毒属。电镜可见病毒为圆形中等大小的颗粒,平均直径约120nm(90~160nm),有双层包膜,表面有微突,包膜内为颗粒线状结构,感染细胞的胞质内常见较多的包涵体。病毒的核酸为单链、负性RNA型,分大(L)、中(M)、小(S)三不同片段。 病毒蛋白由四个结构蛋白组成,即G1、G2为为包膜糖蛋白,NP为核蛋白,L蛋白可能为多聚酶。G

引起先天免疫缺陷原因什么

?先天免疫缺陷怎么回事: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因缺陷发生部位不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程度各有所异。根据所累及的免疫细胞和组分的不同,可分为特异性免疫缺陷和非特异性免疫缺陷。 特异性免疫缺陷 1 B细胞缺陷性疾病 --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50%~70%。缺陷发生在B淋巴细胞祖细胞阶段,B淋巴细胞不能成熟,于就不能生成抗体。所以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免疫球蛋白水平的降低或缺失,这种免疫球蛋白的缺陷可以各类免疫球蛋白均减少,也可以某一类或亚类的免疫球蛋白减少。性连低丙种球蛋白血症(Bruton综合症)、选择性IgA、I

鼠疫有什么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也含

导致心脏衰竭的几个原因

所谓心肌衰竭指的非继发性心肌肌原纤维的收缩能力出现故障而引发的,此时泵功能障碍原发的。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有能喷射足够的血液到外周的血管中去以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时,就发生心力衰竭。心肌衰竭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中的一种。 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果患者还患有心脏瓣膜这种疾病,因为心肌承担的压力过重而出现心肌肥大和心脏扩大,继则心肌收缩性相对不足而导致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继发的,在除去瓣膜障碍时较易逆转。由心肌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在晚期往往也伴有心肌损害。疾病一旦诊断出来就要及时的治疗

肺炎什么原因引起的 免疫力低下引起肺炎

部分患者由于突然受寒、饥饿、疲劳、醉酒等可消弱全身的抵抗力,使细胞吞噬作用减退,免疫反应减弱,导致发病。

出血热的病因与传染源

出血热,全称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患病后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因而了解出血热的病因与传染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很重要。 出血热的病因: 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由于免疫学、免疫病理及病原学研究的进展,认为病毒感染引起发病的始动环节。 出血热的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一个属,称为汉坦病毒属。电镜可见病毒为圆形中等大小的颗粒,平均直径约120nm(90~160nm),有双层包膜,表面有微突,

流行性出血热鼠疫

流行性出血热鼠疫吗?流行性出血热不鼠疫。虽然都由老鼠传播,但流行性出血热并不鼠疫。实际上,出血热医学上对一系列由病毒引起的,有发热和出血症状的疾病的统称,一共有十几种之多。我国已知只有三种病毒引起的出血热,而其中又以汉坦病毒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最多。因此,流行性出血热一般指的就肾综合征出血热,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而鼠疫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它的烈性程度和死亡率远超过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原则 早发现、早休息、早

鼠疫的发病机制什么

鼠疫杆菌侵人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先在局部繁殖,随 后靠透明质酸及溶纤维素等作用,迅速经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繁 殖,引起原发型淋巴结炎(腺鼠疫)。淋巴结里大量繁殖的病菌 及毒素人血,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和严重中毒症状。脾、肝、 肺、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发生继发型肺鼠 疫。病菌如直接经呼吸道吸入,则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组织繁殖。 继而播及肺部,引起原发型肺鼠疫。在原发型肺鼠疫基础上,病 菌侵人血流,又形成败血症,称继发型败血症型鼠疫。少数感染 极严重者,病菌迅速直接入血,并在其中繁殖,称原发型

跳蚤咬的症状

对于过敏性人群,跳蚤咬后可能导致一些皮肤病的发生,尤其在夏季,家里有猫狗等宠物的,如果宠物不干净就会滋生跳蚤等寄生虫,咬过人体后易导致季节性湿疹。 被跳蚤咬过形成湿疹图例跳蚤鼠疫杆菌引起鼠疫的一种很小的杆菌。这种菌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鼠蚤)传染给人类。跳蚤吸食鼠疫患者的血液后它的胃中充满了鼠疫的杆菌。它们虽鼠蚤,但有时亦咬人。这种带菌的跳蚤吸入血时血液因食道被细菌阻塞无法入胃而从口部回流到被咬人的身体里,鼠疫杆菌就在这时随同进入人体,使人患上鼠疫。跳蚤在吸食人血时还可能把粪便排在人的皮肤上,其中也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