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便便就知要不要去湿
教你看便便就知要不要去湿
人有尿道和肠道,尿道是排尿的,我们通常称之为小便,而肠道是排便的,我们又称之为大便,当然大小之分还在于时间的长短,小便一半时间较短,而大便的时间相对长一些,有些人甚至一次大便要用上半个小时,有些人为了解决排便时候的无聊,在洗手间里放上杂志、小说,甚至还有人装上电视,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这样的结果只能让排便越来越困难,身体的健康越来越差。
排便是排出身体的毒素,因此,通过排便可以观察身体健康的状况。中医有一种说法:湿气重。那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的湿气重不重呢?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身体的一些感觉和排便的情况来进行判断,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湿气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睡觉起来依然感觉头昏眼花、四肢无力,打不起精神,像没睡醒一样,这种表现可能就是湿气重了。
2、用中医的望法,就是看舌苔,如果舌苔上面有一层白东西覆盖,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这两种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3、第三种就可以从我们大便上去判断,如果排便总是粘在马桶上,不容易冲净,而且,擦便便连用三四张纸也还是擦不净,那就提示湿气重了。所以,排便如何是湿气是否重的一个指标,只要每天认真观察自己排便的情况,就可以自己判断湿气是否重。
桂圆干发霉了能吃吗 如何判断桂圆干发霉
1、闻一闻。霉菌带有独特的霉味,所以发霉的桂圆干直接闻一闻就可以知道是否发霉了。
2、看一看。发霉的桂圆干会在果肉上长出霉丝,所以肉眼一看便知 。
教你如何看懂大便检查
气味
正常情况:除外异常情况
异常:粪若呈酸臭味,同时杂有气泡,常见于淀粉或糖类消化不良。
颜色
正常情况:淡黄色.随饮水及出汗多少,色泽深浅可有不同。
异常:黑色--服用炭剂、铋剂后,呈深浅不等无光泽的炭样黑色;上消化道出血,粪色黑而有光泽,呈柏油样的油黑色。 陶土色--见于胆道阻塞,同时见便中有大量脂肪。 曾服用钡餐者呈灰白色。 绿色--因肠道蠕动过速,肠道内粪胆红素转变成胆绿素,故呈绿色,见于乳儿肠炎;粪中含有大量的未消化的蔬菜,甚至肉眼即能看出此时呈菜绿色。 红色--新鲜血液混入粪便或附在粪便表面,见于下消化道出血,以及痔疮、肛裂等。 白色或带斑点--氢氧化铝类;黄色->绿色--蒽醌类;绿灰色--口服抗生素类;粉红色->红色或黑色--抗凝剂类,羟保泰松,肝素,水杨酸类;绿黑色--铋制剂;黑色--低铁盐类;绿色--消炎痛;橙色->红色--苯偶氮吡啶;红色--扑蛲灵;红色->橙色--利福平。
性状
正常情况:成形、柱状、软
异常:柱状硬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状便见于食 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淘米水样便见于霍乱;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粘冻便见于慢性结肠炎或慢性菌痢;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粘液见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宝宝拉啥样便便要看医生
宝宝的大便情况也是反应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信号,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都能通过宝宝的大便反映出来。所以,每天观察宝宝的大便,对宝宝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1.大便次数多,而且腹泻——乳糖不耐受
如果宝宝大便次数多,体重不增加,还爱哭闹,可能是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母乳、配方奶粉中都含有乳糖,乳糖的吸收需要酶的帮助,如果宝宝体内缺乏这种酶,乳糖就不能被分解吸收,从而引起腹泻。此时妈妈应该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2.大便气味异常——消化不良
如果宝宝的大便气味酸臭,很像臭皮蛋的味道,那么大多数是因为宝宝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导致消化不良。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应该把奶粉稍微冲稀一点,最好不要加糖,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
3.大便有血——肛裂、肠炎、痢疾
如果宝宝大便出血,妈妈应首先观察血液颜色,如果呈鲜红色,可以检查一下宝宝有没有肛裂或息肉;如果颜色比较深,就要考虑宝宝是否患了肠炎或痢疾等疾病,应该立即去医院就医。
4.大便颜色呈灰白色——胆管阻塞
如果宝宝的大便看上去灰白,像白色陶土一样,说明宝宝胆管阻塞,胆汁不能流入肠道,应立即就医。
5.大便次数和数量增加,且呈水样、蛋花汤样,有黏液质——病理性腹泻
腹泻是新生宝宝的常见疾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或混有脓血或黏液。如果还伴有精神委靡、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就说明宝宝体内还有感染,比较严重,应该立即去就医。
教你看便便就知要不要去湿
湿气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睡觉起来依然感觉头昏眼花、四肢无力,打不起精神,像没睡醒一样,这种表现可能就是湿气重了。
2、用中医的望法,就是看舌苔,如果舌苔上面有一层白东西覆盖,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这两种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3、第三种就可以从我们大便上去判断,如果排便总是粘在马桶上,不容易冲净,而且,擦便便连用三四张纸也还是擦不净,那就提示湿气重了。所以,排便如何是湿气是否重的一个指标,只要每天认真观察自己排便的情况,就可以自己判断湿气是否重。
那判断出湿气重,又该如何调理呢?这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排湿,在网上的帖子也不少,很多人特别推崇薏米,特别是红豆薏仁汤更被大力推荐。当然这种汤品制作简单,也确实有一定的去湿效果。但是孕妇是不能够多吃薏米的。对胎儿会不利。不过,有些人的做法也是另专家们啼笑皆非,他们采取吃刺激性的食物来排湿,比如吃辣椒让自己出汗,以为就达到排湿的效果了,其实这样做是毫无帮助的。
对于用食物排湿,专家们更建议大家喝鲫鱼汤。大家都有这个常识,鲫鱼是大补。而专家告诉我们鲫鱼是温补,很平和不燥,而且鲫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最适合用来去湿,所以,如果想要去湿,多喝鲫鱼汤。制作也是非常的简单:一定要选新鲜的鲫鱼,洗净处理以后先用油两面煎黄,然后加入开水猛火煲汤,直到将鱼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入各种调味料,就可以出锅,鱼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非常有营养。
教女宝宝如何如厕
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是不是每位妈妈们都想让她大小便能够自己自理。而在现代的社会里,随着市面上销售的尿布湿的出现,大多数的妈妈们经常会去买尿布湿还垫在宝宝的屁股上,特别是在夜里,各位妈妈们因为怕影响自己的睡眠,所以就给宝宝垫了尿布湿的习惯。因此要改变宝宝不在用尿布湿的习惯。先要改变宝宝不在需要用尿布湿、宝宝能自己说要尿尿、便便。
其实各位妈妈们如果要想改变她自己打小便能自理,是需要时间慢慢的教她怎么改变,有的小孩还是比较倔的,甚至明明她自己会有时候自己玩到尿了才说。妈妈们要有耐心的教导。如今的小孩都很聪明大多多教几下就会了。那么我们来了解怎么给女宝宝如厕训练。
1、让她观察并学习
在你女儿面前上厕所时别怕羞。宝宝们通过模仿来学习,观察你上厕所是如厕训练很自然的第一步。不必特意带她一起上厕所,但如果你去小便时,她想跟着你去,就让她去吧。她可能会注意到爸爸是站着上厕所的,这会为你向她解释男孩和女孩上厕所的方式有区别提供最好的机会。
2、教她坐下擦屁股
你需要教给你的女儿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怎样正确地擦屁股。向她解释清楚一定要从前往后用卫生纸擦,尤其在大便后,以免大便中的细菌进入阴道和尿道。如果这对她来说太复杂了,学不会,就先教她小便后用纸蘸干,其他的等她长大些能明白时再说。
膀胱发炎尽管并不普遍,不过,似乎女孩在如厕训练时更可能膀胱发炎。如果你的女儿小便频繁,或突然觉得憋不住,说撒尿时疼、肚子疼、如厕训练完成后又开始尿裤子了,你就要带她去医院找医生检查一下。
健康码变红色了怎么办 怎么查自己健康码为什么变红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辨别自身属于哪种类型的红码人员,可在打开健康码后点击“红码”旁边的“查看原因”了解异常原因,并按照提示处置。
当健康码变红以后,会收到相关的防疫部门信息,上面会写明自己的变红的原因,还会告知隔离情况等内容,一看便知。
教你看懂宝宝大便化验单
怎样看懂大便化验单
宝宝粪便异常可以表现为量的变化、质的变化和次数的变化,便常规的检验项目包括粪便的颜色、性状、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淀粉颗粒等食物残渣和寄生虫等。家长应关注白细胞、红细胞、脂肪小滴、寄生虫虫卵四项。
便常规化验单和尿常规一样会以“一”代表正常;以“±”表示结果可疑;以“+”表示阳性,从“+”到“++++”代表不同的严重程度。
白细胞:正常粪距巾不见或偶白细胞,肠炎时<15个HPF分散存在。细菌性痢疾可见大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
红细胞:正常粪便不见红细胞。下消化道炎症或出血时可出现红细胞。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红细胞可成堆存在。
绿色便:正常时见于食用大量的绿色蔬菜。小儿肠炎时,因肠蠕动加快,使粪便排出速度过快,以致于胆绿素未转化成粪胆原而引起。
稀便或水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或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时多为蛋花样便,霍乱患者粪便呈米柑水样。
粘液便:正常时粪便中混有少量黏液,不易发现。小肠炎时黏液增多且与粪便混匀;大肠炎时,黏液附于粪便表面。如为血性黏液多提示为肠炎或肠道肿瘤。
教你从排便看健康情况
卷形便
一般来说,金色的卷形便在生活中很少见到,我们在一些动画片中会常常看到这种,一圈一圈绕起来卷形的大便,这是身体状态好的表现。
香蕉便
香蕉型的便便比卷性便便状态差一点,俗称“一条通”,含水量80%左右,一条大约为100g,有2-3条。拉香蕉型便便的人,代表你精神状态不错,饮食方面也比较均衡哦!
细长型
这种便便又细又长,而且软弱无力,像煮熟的面条般,颜色一般为偏黑的红褐色或者黑色,味道比较刺鼻,常发生于靠食物减肥的女性身上。
改善:可多吃木耳、干燥香菇、豆腐等易吸收水分的食物,食用酸奶或其它发酵食品增加肠道活性,同时结合锻炼,增加排便力。
千万不要小看便血
便血可能是直肠癌的一个危险信号,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便血症状的认知
凡血液从肛门排出都称为便血。应根据发病年龄、便血的方式、多少、颜色及伴不伴有疼痛等症状综合分析加以判断:
1、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的可能性居多。
2、如果血色紫红:混有黏液,并伴有恶臭,应考虑肠道肿瘤,特别是直肠癌的可能。
3、一般便血呈鲜红色:成水滴状附于大便表面,出血部位大多在肛门或距肛门不远的部位。
4、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是早期结肠癌的重要症状,需要大便潜血试验来检查粪便中混有的少量血液。
引起便血的常见肛肠疾病
1、内痔:无痛性便血,常常滴、喷鲜血,有时伴有肿物脱出。
2、肛裂:排便时常常是粪便带血或滴血,鲜血,但排便时剧痛。
3、直肠息肉:无痛便血,大便带血,在粪便外表,血量少,有时伴黏液,偶有近肛门处的息肉可脱出肛门外。
4、直肠肿瘤:便血暗红或鲜红,混在便内或在便条外,混有黏液,虽然肛门不疼,但有下坠及肛门不适,并逐渐加重。
5、异物外伤:便血,一次性多见,量可多可少,鲜红,肛管存有异物时有疼痛,直肠黏膜损伤时常无疼痛,有可寻求的病史和外伤史,食物残渣、经肛门插管或开塞露可造成损伤。
6、肛窦炎:便血少量伴脓汁,排便时疼痛且定位十分明确。
便血临床分析
80%的便血是由肛门疾病引起,痔疮与直肠癌最突出的相似症状就是便血,在癌肿局限于直肠粘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重视。临床证实,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90%以上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往往被误诊为痔疮,有1%-3%最终被诊断为直肠癌。
肛裂症状及病因的认知
由于部位特殊,粪便易于堆积,无法自行愈合,且大多伴有其他疾病,不重视会形成脓肿、演变为肛瘘,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
导致肛裂的原因:便秘、腹泻、大便干结;
其症状主要是:撕裂的痛、便血。大多数肛裂患者都伴有痔疮、息肉等肛肠疾病,并非单一疾病。
擅自用药导致息肉、肛窦炎
肛肠疾病由于其部位特殊,人们羞于诊治,能拖则拖抱有侥幸心理,实在严重了,也只是到药店买点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掩盖在里面的疾病一旦显现症状,就应该到医院接受正规的诊治。
肠道及肛门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病变速度非常快,如直肠息肉、肛窦炎引起的便血,往往被误认为是痔疮,用药不当,一旦感染会很快恶变,不像其他疾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肿瘤。
4建议让孩子更有爱
南希的三岁的儿子对车很痴迷。 他的小妹妹西恩娜也喜欢汽车,因为她对她哥哥喜欢的东西,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也都很喜欢。南希跟儿子说,尽管你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影响着妹妹,但举手投足间,妹妹已经深受你的感染了。南希不确定他能理解多少,但是她相信重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总有一天他们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
仁慈、同情心、慷慨、合作等,这些都是21世纪人们获取成功的必备技巧。懂得聆听别人,有同情心,会团队合作的孩子在将来肯定能获得成功。 最近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有一项研究,让九到十一岁的孩子在一个月内的每一周都做三种善举。这种行为并非仅仅针对同学,也包括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家务。一个月结束了,坚持做善举的同学更受欢迎,孩子们也从中获得快乐。
多年来,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强调了幸福与慷慨和心灵健康之间的联系。具有仁慈的本性能帮助人更好的承受生活压力和恐惧。但是父母们如何教孩子们仁慈与同情呢?最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互动中学习,才能熟能生巧。
1.共享最爱的玩具
告诉你的孩子如何轮流玩玩具。用一个定时器来提醒孩子们,每两分钟得把玩具跟下一个孩子分享。你可以跟他们一起玩,成为他们的榜样,做给他们看。也许你没有意识到的是,孩子们正在模仿你的行为。换句话说,如果他们看到你身上的善良,善解人意的行为,他们也更有可能做出相同的行为。如果他能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学会跟其他孩子分享,那么他长大后会更可能与别人分享喜怒哀乐。
2.教孩子感同身受
带你的孩子了解下如果别人不和他分享,他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轻轻询问他们下感觉怎么样。再问他以后是否要和别人分享了。当孩子们开始尝试揣摩其他人的感觉了,他们的情感便更深入一个层次了。
3.对孩子承认你的情感
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了解他有多喜爱这个玩具,并且分享这个玩具有多困难。当你的孩子理解这之前,你就让他们把玩具分享出去,他们便会很沮丧。但是一旦他们知道你也了解他的感觉之后,他便会觉得好受多了。他知道你关注着他的情感,而并不是要把他心爱的东西送出去。
4.注意教学时间
很多家长都知道,你每天都要教给你的孩子的重要的课程。成功的关键在于抓好时机教育孩子一些道理。比如当你看到有人对别人表示同情或慷慨的帮助了别人,这时你就要指给你孩子看并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是好的,你希望他也努力这样做。如果教学时间不对,孩子们听不进去,反而会适得其反。
教你观察便便看宝宝健康状况
观察便便的2大要领
要领1:便便的性状
洪依利医师表示,观察评估宝宝的大便性状、次数及颜色,可以确定宝宝的肠胃状态及肝胆功能及发育是否正常。其中,观察大便的性状最重要,而粪便性状,是指粪便的软硬程度。
当宝宝的便便相当稀水,连一点渣都没有,次数一天天越拉越多,跟平常的状况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就有可能是拉肚子了。如果宝宝即使每天都有拉,但大便性状却很硬,就像羊粪那样颗粒状的,这种状况对于未满四个月前的新生儿来说,就属于是相当异常的。
要领2:便便的次数
其次要观察的就是宝宝大便的次数,但是大便的次数没有像大便的性状那么重要,毕竟因为喂配方奶及母奶的宝宝,便便次数均因人而异。不过,洪医师指出,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的话,大便次数可能会稍微规则一些,也许一天3-4次,又或者顶多是2-3天一次,通常也是不太会拖过一周的。
可是如果是喝母奶的宝宝,满月以后,通常大便的次数会锐减。可能会7-8天或甚至10天才解一次便便,可是只要宝宝便便的性状是软的,那这种就不叫做便秘。因此,大便的性状远比次数,来得更重要一些。
然而假使是喝配方奶,7-8天才解一次便便的话,这种情形就比较少见,因为一般的配方奶,通常比较不会造成宝宝便便的次数那么少才对,那如果有加上其他症状,像是肚子会很容易胀气、呕吐啦,那这种可能就是代表肠胃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