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宝宝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帮助宝宝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新生儿尽量吃母乳
童童刚出生,她的妈妈就在为她吃母乳还是吃奶粉而困惑。一家人为此咨询了保健医生。医生说:“一般出生后7天内的母乳称为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sIgA,可提高宝宝的抵抗力。成熟乳又分前奶和后奶,前奶含蛋白质多、颜色略发蓝、稍稀薄;后奶含脂肪多、浓稠、颜色发白。母乳中的蛋白质、钙、锌等营养物质更易吸收,还富含某些免疫球蛋白等,而这些都是配方奶粉中没有的。此外,任何配方奶粉都是以母乳为标准制作的。”
吃自制米粉容易缺铁
转眼间,童童已经6个月大,该添加辅食了。童童妈妈和奶奶又在为吃米粉还是自制米糊的问题而争论。奶奶说,从市场上买的肯定不如自己家里磨好后煮的好,坚持要自制米糊喂孙女,而且迫不及待地往米糊里添加蛋黄、胡萝卜和南瓜等辅食。
医生说婴儿营养米粉并不是单纯用大米磨成的粉,它强化了各种营养素,比如铁、锌、维生素等。大米中铁、锌含量较低,如果只是单纯给孩子食用大米磨成的粉,会增加宝宝缺锌、缺铁的几率。辅食添加原则应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还需注意少盐、少糖、忌油腻。饮料不能替代白开水
孩子边玩边吃不可取
童童已经一岁多,开始蹒跚学步了。吃饭时,童童总是吃两口就走了,一家人只能跟在她屁股后面追着喂饭,或者让她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每次吃饭,童童都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童童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因此经常便秘、上火,还很容易感冒。
妈妈带她去看了营养门诊,医生给出了如下建议: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1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锻炼自己拿勺子吃饭了。虽然开始可能会洒,但自己吃饭是个主动进餐的过程,可以促进进餐的主动性,而喂食则是个被动接受食物的过程。吃饭时要固定时间、地点和餐具,要让孩子自己坐在餐桌前吃饭。大人不要哄着孩子吃饭或让他边玩边吃,也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母婴吃饭时间应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
心理导向
注意培养孩子对不同类食品的兴趣,引起孩子良好的食欲;同时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某食物不好吃,以免造成宝宝对某种食物的抗拒心理,养成挑剔饭菜的坏习惯。
小习惯大问题
不要小看一些小习惯,因为有时正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习惯,导致了宝宝的偏食。比如,不规律的进餐时间,进餐时间过长,边吃边玩,边看电视边吃,在宝宝就餐时,家长在旁边说教打骂,都可能给宝宝不良的就餐刺激。让宝宝在舒适恬静的气氛中就餐,如果宝宝能养成很好的就餐习惯,对纠正偏食将大有益处。(5)塔尖即少许油、盐、糖和调味料。孩子偏食不是一方面原因造成的,父母要多在餐桌上给孩子带个好头,如果父母都偏食,又如何教育孩子不偏食呢?
培养宝宝健康饮食习惯的要点
朋友送来的一箱饮料就这么放在客厅的角落里,彤彤跑来跑去视它于无物。某天,家里没有烧开水,彤彤叫嚷着口渴,情急之下,我抓起一瓶饮料给彤彤:“先喝这个吧。”“不”彤彤大叫对我摇头摆手“这是饮料,我不喝饮料!”
我很欣慰,随着彤彤进入2岁5个月,她对于食物的口味慢慢有了自己的选择。我甚至开始有意放松对彤彤食物的管控。很多时候,彤彤自己选择想吃的东西,我们对彤彤自我饮食控制能力非常有信心。偶尔,她也会像很多小朋友一样,在我朋友的婚礼上疯狂吃巧克力到我崩溃。但,大部分时间,彤彤都可以有度的尝试各种美食。周末出行的那块棒棒糖,彤彤吃几口就放下,一块棒棒糖她吃了整整一天也没有吃完。
在培养彤彤健康口味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彤彤可以自觉拒绝垃圾食品、只吃健康食物,懂得:“吃得对,会舒服,吃不对,会难受”的简单道理。在食物面前不放纵自己,吃东西时懂得节制,这也正是我们在培养彤彤健康成长时所期望的最好结果。在此期间我们遵循着以下五个原则: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
彤彤爸爸其实是一个酷爱喝饮料的人,但自从有了彤彤以来,再也没有看见彤彤爸爸带饮料回家。在彤彤面前,我们坚持只喝白水的原则。时常我们会在喝水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对彤彤说:白开水是最好、最健康的水。
小小的她对于我们的话的具体含义还不是非常了解,但却可以用好与坏进行简单的区分。每次我问彤彤:“你最爱喝什么水?”彤彤都会立刻回答我:“白水。”
家长在孩子口味培养中至关重要,不要期望家长每天抱着各类饮料瓶,而孩子却会拒绝饮料。在孩子饮食观念培养过程中,只有家长以身作则的示范,才会对孩子起到最直观最有效的影响。
二、注重2岁以前的健康口味培养
彤彤6个月以内是纯母乳喂养,甚至没有喝过一口水。6个月以后,我们大部分时间给彤彤喝白开水,从不给彤彤喝加糖的水。偶尔会给彤彤煮一些水果汁,但也绝对不添加任何添加剂。12个月以内,彤彤的食物里没有添加过盐和糖,品尝的全部是食物天然的味道。12个月以后添加少量盐,避免过多的调味剂。
孩子很小的时候,口味建立依靠父母提供的食物。有些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没有味道的水不喝,我特别想说:请想一想宝宝小的时候,家长是否主动添加了糖或其他调味品,或是认为儿童饮料有营养,放弃了白开水改以饮料或自制果汁为主要饮品。
正如医学博士威廉。西尔斯在他的《亲密育儿百科》中所说:孩子从小吃甜的、咸的、油腻腻的口味,进入儿童期,甚至长大后也会一样。孩子还在婴儿时,是你唯一能阻止他吃糖的时候。等到他长成幼儿,在幼儿园跟同伴交换垃圾食品吃、参加满是糖果的生日聚会、到爷爷奶奶家吃巧克力,都是你阻止不了的事。
西尔斯医生的研究结果显示,2岁前只给孩子吃健康的食物,等孩子大一点后就会主动拒绝吃垃圾食物。他们的孩子马修2岁以前,从没吃过一点儿垃圾食物,当马修接触到糖果、蛋糕时,同样会吃得满手满脸都是糖,可他不会吃过量。与其说从小吃垃圾食品的孩子,马修的区别是吃到一半会停下来,发出:肚子不舒服的信号。
培养孩子的健康口味,并不是要求孩子对于垃圾食品实现全拒绝,这并不现实也不可行。我想,我们最终的希望就是让孩子在垃圾食品面前不放纵,懂得节制,这就足够了。
三、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
即便是现在,我们家很少为彤彤购买零食。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对于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没有零食的生活非常可怜。但实际操作下来,我感觉,其实,孩子对于零食的需求也是来源于环境。2岁以内,彤彤根本不懂得向我们索要零食,看不见的时候,不会自己主动提起。偶尔买些零食被彤彤看到,彤彤才会想起要去吃。
如果不想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就要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充满零食的环境,这才是根本。一但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吃零食的习惯,也就自然不会想起经常吃零食了。
四、不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虽然我从不主动提供给彤彤垃圾食品,但随着彤彤慢慢长大,生活中难免会接触到。小孩子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都会充满好奇,看到自然是要尝一尝的。每次,我都会不动声色的把食品痛痛快快的给彤彤。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不想让彤彤看出我对这个食物的干预。让彤彤认为难以得到,反而激发彤彤对垃圾食品更大的好奇心,和因为得来不易的珍惜好感。
垃圾食品虽然对身体不健康,但孩子毕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完全杜绝是不可行的,家长只要尽力避免主动提供给孩子,尽到保护责任。但当孩子与垃圾食品擦肩而过的时候,最好还是顺其自然的平淡处理。垃圾食品虽不健康但也不要过分恐惧,更切忌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在意。
五、告诉孩子健康的饮食标准
2岁以后,彤彤接触垃圾食品的机会越来越多。每次彤彤要求吃垃圾食品或不健康的食物时,我都会首先告诉她:这个东西不健康,吃多了会生病不舒服。然后,大大方方的给彤彤,告诉彤彤:彤彤可以尝一尝。
从小彤彤要吃辣椒或其他不好吃的东西时,我们也都会提前告诉她,这个东西有些辣或有些苦,彤彤如果想吃,可以尝一尝。我们对于彤彤想尝试新鲜食物的一贯态度,让彤彤对于我们的话深信不疑。
记得一次,带2岁4个月的彤彤出去吃快餐,点了一个儿童套餐中有一杯汽水饮料,颜色黄黄的,鲜艳诱人。彤彤看到动手要喝,我告诉彤彤,这个饮料不健康,喝进去会涨肚,彤彤可以尝一尝。然后,我看见彤彤伸向饮料的手,马上收了回来,无论我们怎么鼓励他尝试一下,她却坚决拒绝品尝。
与其不断拒绝孩子吃垃圾食品的需求,不如告诉孩子健康饮食的标准,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判断,我们道理简单易懂“吃得对,会舒服,吃不对,会难受”,家长适度引导,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更给孩子创造了自己管理自己的好机会,真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宝宝健康的饮食习惯
3个月内的婴儿不要吃盐
第一次听到儿科医生讲起这样的知识,还是觉得挺宝贵的,原来,宝宝和大人有如此多不同的地方,当然,宝宝太小,怎么能和成年人一样呢,因此,父母一定要细心的呵护宝宝,细心的准备宝宝的每一餐饮食,给到宝宝最好的营养。
3个月内的婴儿并是从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盐分足够了,不是不需要盐。3个月后,随着生长发育,小宝宝肾功能渐渐健全,盐的需要量渐渐增加了,此时可适当吃一些点。原则是6个月后方可将食盐量每日控制在1克以下。
1岁婴儿之内不要吃蜜
1周岁内小宝宝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吃入蜂蜜后易造成感染,出现恶心、呕吐、腹泄等症状。小宝宝周岁后,肠道内正常菌群建立,故食蜂蜜不妨。
3岁幼儿以内不要饮茶
3岁以内的幼儿不宜饮茶。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会干扰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矿物质及钙、锌、铁的吸收,引起婴幼儿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茶叶中的咖啡因是一种非常强的兴奋剂,可能诱发少儿多动症。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就需要定出进餐规矩。
首先要养成小儿自己进食的习惯。几个月大时让他抱着奶瓶吃奶,一岁时拿杯子喝水,一岁多就开始学习拿勺吃饭。应逐渐引起孩子的兴趣,开始时拿勺喂,慢慢地孩子能自己吃,就不用喂了。两岁半以后小儿完全可以自己吃饱。
孩子要坐在固定的位置吃饭,不能跑来跑去,也不能边吃边玩。如果在饭桌上与大人一起吃,不要让他成为全桌人注意的中心,大家都吃得很香定会感染孩子,增加他的食欲。
吃饭前要少吃零食,特别是饭前一小时不能吃,因为零食营养价值低,也影响小孩的食欲。
此外还不能挑食,不能偏食。如果小儿不爱吃什么东西,要想办法让他明白吃的好处和不吃的坏处,但不要呵斥和强迫。家长也千万不要在饭桌上谈论自己不爱吃的菜,这对孩子有很大影响。
最后不要暴食。好吃的东西要适量地吃,特别对食欲好的孩子要有一定限制,否则会出现胃肠道疾病或者“吃伤了”。
另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质量。饭菜色香味俱全很重要,会大大增加孩子的食欲。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腹泻如何调理
1、定时定量,少吃零食。养成孩子定时定量吃东西的习惯十分重要。如果给孩子太多的零食,一会吃糖,一会吃饼干,胃里不空,到正常吃饭的时间,孩子就会没有饥饿的感觉。
2、家长可以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特定餐具和话语来让孩子意识到要吃饭了。这是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来给孩子有吃饭的意识,当热气腾腾的饭菜放在桌上时,他就会意识到“吃饭的时间到了”。其次,不要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
3、专心吃饭,培养孩子对吃饭的兴趣。许多孩子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者边玩玩具,其实这对孩子的饮食是不利的。吃饭需要专心,父母必须让孩子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如果孩子不喜欢吃饭,父母就要培养孩子对于吃饭的兴趣。在吃饭时可让幼儿自己参与,捧饭碗、拿小勺,挑选自己爱吃的食物,这样孩子既学会了吃饭,又培养了对吃饭的兴趣。
可以给宝宝补充益·生菌,益生菌是定植于人体肠道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的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当体内菌群失去平衡,比如菌种间比例发生大幅变化或者超出正常数值时,腹泻过敏胃口不佳感冒免疫力低等一系列病症会随之而来,而这个时候是适当增加益·生菌,协助体内菌群平衡,就能让人重现健康的状态。宝宝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在出生后最初6年,都处于易感期。obabyl-宝贝乐,通过口服补充大量的有益菌,可使胃肠道产生多种有机酸和消化酶,帮助宝宝吸收食物,增进食欲,产生的乳糖,醋酸等,可以增强宝宝的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在此同时,家长需要在孩子饮食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教你如何培养宝宝健康饮食习惯
在喂宝宝固体食物时,要注意防止气管异物:不能喂宝宝脆硬的豆类或菜丁,米饭中的豆子一定要保证煮得很烂。不给花生、瓜子等坚果类。宝宝吃饭时,不要逗宝宝笑,不能让宝宝边跑边吃。
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培养
1岁以后,幼儿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对饮食开始挑剔,进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任何响声,任何事情,都能让宝宝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即使没有什么影响,宝宝也可能会停下来玩一会儿,会把妈妈喂到嘴里的饭菜故意吐出来,或嘟嘟地吹泡玩。这些都是这么大宝宝常有的现象。
宝宝普遍不爱喝白开水,喜欢喝饮料。妈妈的理由很简单:宝宝不喝水,只能给宝宝喝些饮料,总不能干着宝宝呀。饮料中所含的糖、色素、香料、人工添加剂对宝宝有害无益,纯果汁饮料也不能代替水。养成让宝宝喝水的习惯,不但对宝宝健康有益,对宝宝的牙齿也有好处。
满13个月宝宝是否可以吃零食了呢?在商店里购买的儿童小食品、休闲食品属于零食,不要没有限制地给宝宝吃。宝宝通常很喜欢零食,因为大多数零食是甜的,一些零食不符合这么大宝宝的营养需求,不能让零食充填宝宝的肚子,要把零食作为外出或餐间的一点补充,给宝宝一些意外惊喜和快乐。
宝宝的胃容量还不够大,少食多餐仍是这么大宝宝的特点。所以,一天吃三次正餐,上下午加餐两次。通常情况下,对于这么大的宝宝,可把水果作为零食了。
婴儿添加辅食顺序表
健康可爱的宝宝是上天赐给每对父母最美的礼物,让宝宝健康成长是每对父母的最大心愿。不少年轻爸爸妈妈们因为缺少经验,将宝宝健康所需营养全部寄托在配方奶粉上,忽略了辅食的补充作用。事实上,合理的添加辅食,不仅有助于辅助宝宝营养需求,还可以锻炼宝宝咀嚼能力,帮助宝宝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婴儿添加辅食顺序表吧。
既然辅食如此重要,那么,究竟该什么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呢?研究表明,6个月后的母乳中铁的含量越来越少,需要从辅食中得到补充。世卫组织建议婴儿从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摄入辅食。
6个月:单一口味的水果和蔬菜泥、一阶段婴儿米粉、蛋黄泥、米糊、奶糊等,以补充热量、蛋白质、钙、铁、纤维素及维生素A、B、C等。
6~8个月:混合口味的各种水果和蔬菜泥、二阶段婴儿米粉、豆腐泥、藕粉等,以增加热量、动物蛋白质、铁、锌、及维生素A、B等。
8~12个月:混合口味的各种水果和蔬菜泥、三阶段婴儿米粉、肉泥、肝泥、稠粥、面条泥等。补充热能、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训练咀嚼。
辅食在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补充宝宝们日渐增加的营所需能量和养,更在婴儿逐步适应成人饮食习惯、养成合理健康饮食结构的过程中起到过渡作用。希望这份婴儿添加辅食顺序表可以帮助宝妈们更好规划宝宝饮食、共同保护宝宝们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宝宝厌食症的饮食习惯
1、让宝宝吃各种不同口味、颜色和口感的菜,这会让宝宝总是对饭菜很感兴趣。即使是很小的宝宝也会因为每天吃相同的东西而感到厌烦的。
2、当宝宝吃得很好的时候要表扬他。
3、给宝宝提供健康零食,宝宝每天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他们每天动来动去,所以营养丰富的零食来补充宝宝的能量,比如水果片(新鲜的或干制的)、天然酸奶、米糕、面包条。
4、不要给宝宝吃快餐食品,如果在就餐时间带着宝宝出去转转,您最好随身带一些健康食品,这样您就不必依赖快餐店了,薯条、汉堡包、香肠都是高脂肪、高盐、高糖分食品,而且含有很多添加剂,应该避免食用。
5、别把甜食当奖励。如果您想让宝宝喜欢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自己首先要大量吃这些食物以给宝宝树立榜样。如果您总是把饼干和巧克力当作零食,并且把甜食作为奖励(这些食物会使宝宝越来越喜欢吃甜食,并使他们长出龋齿),不要指望您的宝宝爱吃水果。您可不能为了宝宝吃水果和蔬菜而跟他讨价还价,这会形成一个难以改变的习惯。
6、给宝宝喝的饮料中,水是最佳和最提神的,所以要把水作为首选饮料。如果宝宝的食欲不是很好,在他吃饭前就不要给他喝含糖太多的饮料,因为喝这些东西会使他感觉不到饿。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1、让宝宝吃各种不同口味、颜色和口感的菜,这会让宝宝总是对饭菜很感兴趣。即使是很小的宝宝也会因为每天吃相同的东西而感到厌烦的。
2、当宝宝吃得很好的时候要表扬他。
3、给宝宝提供健康零食,宝宝每天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他们每天动来动去,所以营养丰富的零食来补充宝宝的能量,比如水果片(新鲜的或干制的)、天然酸奶、米糕、面包条。
4、不要给宝宝吃快餐食品,如果在就餐时间带着宝宝出去转转,您好随身带一些健康食品,这样您就不必依赖快餐店了,薯条、汉堡包、香肠都是高脂肪、高盐、高糖分食品,而且含有很多添加剂,应该避免食用。
5、别把甜食当奖励。如果您想让宝宝喜欢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自己首先要大量吃这些食物以给宝宝树立榜样。如果您总是把饼干和巧克力当作零食,并且把甜食作为奖励(这些食物会使宝宝越来越喜欢吃甜食,并使他们长出龋齿),不要指望您的宝宝爱吃水果。您可不能为了宝宝吃水果和蔬菜而跟他讨价还价,这会形成一个难以改变的习惯。
6、给宝宝喝的饮料中,水是佳和提神的,所以要把水作为首选饮料。如果宝宝的食欲不是很好,在他吃饭前就不要给他喝含糖太多的饮料,因为喝这些东西会使他感觉不到饿。
怎么预防宝宝肥胖
1、培养宝宝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从小培养宝宝定时进餐;从小学开始就应该一日三餐,课间不要加餐,不要宝宝吃零食,鼓励按时吃正餐。爱吃零嘴或不吃早餐的妈妈特别注意,赶快改掉坏习惯。不吃早餐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2、增加体力活动
给宝宝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幼童也不要关在室内,有条件就到户外活动,可带稍大宝宝一起晨练,放手让宝宝去参加小朋友的群体游戏,从小培养劳动习惯,鼓励做家务活,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培养多种娱乐活动兴趣; 帮助宝宝养成乐观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对防范高血压很有帮助。
3、拒绝滋补保健品
有些父母以为滋补保健品肯定可以帮助宝宝生长发育,然而反受其害,不仅发生了肥胖,还出现了性早熟。 为探讨市场上出售的滋补药对宝宝生长发育的影响,有人对人参、蜂王浆等11种滋补药品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并做出了一定的评价。人参的兴奋垂体促性腺激素作用,正是造成健康宝宝性早熟的原因。蜂王浆中也含促性腺激素样物质。所谓某些滋补药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激素成分或类激素样物质,一般的健康宝宝不可乱用。
4、少喝甜饮料
肥胖的宝宝大多酷爱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这些饮料含糖多、含热量高,喝多了,宝宝不发胖才怪。因此,控制宝宝喝碳酸饮料是帮助宝宝减肥的重要途径。平时,妈妈应尽量用不含糖的果汁和清水来代替。在吃饭前,妈妈让宝宝喝点果汁,一杯果汁进肚,小小的胃容量也就不多了。
宝宝饮食习惯培养
★ 汤匙、叉子
由于孩子的手指灵活度尚且不是很好,所以,一开始多半会采取握姿。而大概到孩子10个月大左右,妈咪可以让宝宝试着使用婴幼儿专用的小汤匙来吃辅食!
一开始妈咪可以从旁协助,如果孩子不小心将汤匙摔在地上,妈咪也要有耐心地引导,不可以严厉地指责孩子,以免孩子排斥学习;到了宝宝1岁左右,通常就可以灵活运用汤匙了。
★ 碗
宝宝到了9-10个月左右,妈咪就可以准备底部宽广、较轻的碗让他试着使用!不过,由于宝宝的力气较小,所以装在碗里的东西最好不要超过三分之一,以免过重或容易溢出;而为免孩子烫伤,装的食物也不宜太热。
拿碗时,只要让宝宝用双手握住碗两旁的把手就可以了。其次,宝宝可能不懂一口一口地喝,妈咪可以从旁协助,调整一次喝的量。
到了2岁时,就可以让宝宝学习一手托住碗,一手拿汤匙吃饭了;也就是用汤匙将碗内的食物放进嘴里。这时,妈咪可以给他一个轻而坚固、不易滑动且适合他手大小的碗,并先示范一次拿碗的姿势给宝宝看,再让孩子模仿,如:将拇指腹压在碗的表缘,小指以外的三根手指放在碗底边缘。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
第一,让孩子参与食物的选择和购买。这是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食物,了解它们营养价值和特点的绝好机会,家长可以介绍一些营养知识,比如蔬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奶类含钙丰富、有利于骨骼健康等,循序渐进地教给孩子营养和健康知识。
第二,让孩子参与食物的烹调。许多父母生怕孩子伤着、烫着,不许孩子靠近厨房。其实,参与食物的准备、制作,不仅可以帮他们加深对食物和营养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受益一生。
第三,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很多孩子吃饭喜欢挑挑拣拣,这和家长的喂养方式有关。在孩子偏食或挑食时,家长不要轻易评价好坏,也不要总是说“我家孩子最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等,这种做法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而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顺其自然地进行引导。
第四,不要用食物奖惩孩子。有些家长喜欢用美食作为奖惩孩子的手段,比如考试考得好,就奖励吃一顿大餐。结果,孩子就会把在外就餐看成美好的东西,逐渐喜欢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