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多久测一次血糖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多久测一次血糖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差或者病情较为严重,每天应监测血糖4~7次,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有的还要加测午夜 12 点、凌晨 3 点的血糖等,直到血糖稳定、控制良好。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病情稳定、饮食规律时,可每周监测 1~2 天,每天 5 次。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监测血糖的指标

糖尿病监测血糖的常用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通过指尖采集毛细血管的血来测量。

当空腹血糖<6.1mmol/L且餐后血糖<7.8mmol/L血糖时,血糖才是正常的;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血糖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因为条件限制,没有采集血液的工具,也可以通过检测尿糖来测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限制,对于肾糖阈增高的老年人或降低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为尿糖会受到肾糖阈的影响,所以检测尿糖对监测血糖没有意义,甚至有误导治疗的可能。

糖尿病如何办

到正规的医院、正规的糖尿病专科就诊。初次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在确定治疗方案且病情稳定后,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诊。但最好每年到正规的糖尿病专科就诊1~2次,并接受较为全面的检查。

要学会与糖尿病医生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花很多钱、抽很多血、买很多药、治疗还是不达标的问题。

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买一台血糖仪。自我监测血糖是了解血糖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学会记糖尿病生活日记。简单地记一下自己每天的饮食、活动情况,定期测血糖。可一天测4次血糖(如早餐前、早餐后、晚餐前、睡前),然后分析血糖升高的原因,比如跟自己的生活规律有什么关系,自己吃什么东西会引起血糖升高等。了解自己所吃药物的剂量是多少。如果确实记不清楚,可以把自己服的药带到医院给医生看。

糖尿病测血糖时间 糖尿病一周测几次血糖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

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 3 天空腹血糖,每 2 周复诊 1 次;复诊前一天加测 5 点(空腹、三餐后、睡前)血糖谱;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 1~2 次 5 点血糖谱。去医院复诊前一天,加测一次 5 点血糖谱。

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

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 3 天 5 点血糖谱; 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 1~2 次 5 点血糖谱。每月复诊 1 次,复诊前一天加测一次 5 点血糖谱。

未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每周 3 天,每天 5 到 7 点血糖监测,主要在药物调整期间使用。

糖尿病测血糖时间 餐前测血糖

当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很高时,要注意测试空腹血糖水平。有低血糖风险者,如老年人,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人,也应在餐前测试血糖,以掌握病情状况。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监测血糖时间

空腹血糖:禁食8小时,早上起床后8点之前测量。当血糖水平很高时,首先要关注空腹血糖水平。

餐前血糖:在吃饭前测量血糖。除了血糖水平高的患者,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的人)也应监测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过2小时后测量。适用于空腹血糖已取得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在睡觉前测量。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在晚上12点左右或者其他夜间时刻测量。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检测血糖

现在很多糖尿病人都不能定期监测血糖,有的患者甚至一年才监测一两次,没有症状时干脆就不监测,这类患者约占到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其实,糖尿病人应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仅要定期监测“手指血糖”,还要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只有这样才能反映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

误区一:不上医院、无症状就不测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测了血糖后才发现血糖控制不好。当医生问起有没有定期监测血糖时,很多“糖友”都表示去医院看病时才会测血糖,如果平时没有什么症状就不会测,算下来有时一年才测两次。专家认为,如果患者偶尔去医院测血糖然后开药,会对医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医生很可能会根据一次血糖指数而增加药量,而一次的血糖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平时的血糖状况。

误区二:只测空腹或早餐后血糖

如果患者次日去医院做检查、开药,部分“糖友”会在检查前一天刻意少吃饭,且加强运动,第二天只测一下餐后血糖,血糖指数还可以,但却不是平常的状态。专家认为,如果一个月测一次血糖就等于没有测。还有一部分患者血糖高,本应在早餐前打胰岛素,可是如果第二天要测血糖,就不打胰岛素了,病人说想知道自己不打针不吃药时的血糖情况,其实这对医生的诊断很不利。

误区三:光测“手指血糖”

“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教“糖友”几个小窍门

医生建议每个糖尿病患者自己备个血糖仪,这样就能在家定期监测血糖;其次养成做日记的好习惯,备个血糖值记录本,记下每次测量血糖的数值,去医院复诊的时候带给医生看,更有利于调整用药;最后就是要定期监测手指血糖,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测量,每三个月都要监测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及时了解自己这个阶段血糖的控制情况。

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一、补充水分

由于冬季气候比较干燥,人体水分易于流失,很多糖尿病患者怕尿多不敢喝水,而有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些高龄的患者)渴感不明显,也比较少喝水。最好要养成定时适量喝水的习惯,老年人最好在睡前喝一次水。因为心脑血管病变多发生在夜间,睡前补水主要为了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私稠度,减少缺血性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二、多晒太阳

糖尿病患者经常并发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症对于糖尿病患者又是一个巨大的危害,不但引发全身疼痛,不能运动,甚至容易引起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常晒太阳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措施。另外阳光是一种电磁波,阳光辐射到人体会造成一系列有助于糖尿病人的生理变化,如红外线“热”的作用,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三、每天监测血糖

主要是经常监测血糖,特别是同一天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可以了解病情,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坚持药物疗法。这是获得成功的后盾,要治必达标。另外每个月还要测一次血压、体重和尿常规。每个季度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测一次血脂、血黏度和眼底,还要检查一下心、肝、肾功能。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四、饮食

饮食疗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需要长期的坚持。饮食会改变体重,有利于改善血糖,饮食规律、营养,就可以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吃饭健康的法子,就是一日三餐七成饱,要少食多餐,既然是糖尿病,那么甜食就不可以吃,过于腥辣的食品也不可以吃。粗粮和细粮如果可以搭配着吃更好。但是要记住,不管这个东西有多么的适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过量。

糖尿病测血糖时间 夜间测血糖

夜间和睡前测血糖,有助于观察血糖变化,以进行对症治疗。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或者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

糖尿病会有什么影响 怎样预防糖尿病

1、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2、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定期作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血糖检测时间有讲究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1、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2、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3、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5、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6、妊娠期的患者;

7、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您平时应该测多少次血糖呢?

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及血糖控制的实际水平来推荐适合您的日常监测血糖的次数。通常推荐的监测频率如下:

? 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 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血糖1-4次

?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2型糖尿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的血糖

? 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有其他急性病患者,应每日监测直至血糖得到控制

相关推荐

糖尿病也会患低血糖

三因素可导致低血糖 1、疾病。导致低血糖的首要因素就是疾病,患有胰岛细胞瘤之后,瘤细胞会制造大量胰岛素,使血糖降低。同理,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等内分泌疾病以及肝病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2、药物、酒精。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服用一些降糖药,这些药物也可能导致低血糖,不仅如此,空腹喝酒也会导致低血糖。 3、功能性。除了上述亮点,一些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也会发生,尤其是在一些较胖的中年女性身上。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低血糖是一种急性反应,患低血糖只有应该及时处理,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 1、如果有血糖仪,首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查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检查可以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但一次一天血糖并不能正确评价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水平,而仅能反应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以评价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血糖越高,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得越多,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就越高。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是不可逆的反应,一旦结合可以保持约120天,糖化血红蛋白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中而一次血糖水平高,应考虑血糖升高是由于吃得过多

糖尿病人吃了红毛丹怎么办

1、监血糖 若是糖尿病人群不注意吃多了红毛丹,建议立即检自身的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正常,那么就不需要过于担心,暂时也不用做特殊处理,严密观察自身状况即可。 2、服用降糖药物 若是糖尿病人群吃多了红毛丹之后,发现自身的血糖水平明显增高,建议服用自己平时常服的降糖药物来帮助降低血糖,并且服药半小时后,再监一次血糖水平,观察血糖是否下降。 3、到医就诊 如果糖尿病人群吃多了红毛丹,发现血糖水平难以下降或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头晕心悸等不适情况,建议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

在家血糖的正确方法

糖尿病专家介绍:如果血糖平稳,每天一次空腹血糖就可以,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要视情况血糖.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要正规治疗。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治疗,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血糖正确的量方法: 1.用温水或中性肥皂洗净双手,反复揉搓准备采血的手指,直至血运丰富。用75%的酒精消毒指腹,待干。 2. 用采血笔紧挨指腹,按动弹簧开关,针刺指腹。无名指指腹两

大多糖友血糖

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邹大进 自我监血糖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美国《糖尿病技术与治疗学》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1.9万名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0%从不监血糖,大多数患者没有掌握自方法。 “研究证明,自血糖可减少近五成糖尿病死亡。但目前,很多糖友自我监能力较差,以为一个月去医院一两次血糖就行了,或者是感觉不舒服时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肥胖与糖尿病专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邹大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影响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疼痛感。血

运动后血糖怎么回事

及时掌握运动前后的血糖,能让运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刚开始运动和调整运动计划的患者要密切监血糖。而血糖稳定、运动量相对固定的糖尿病患者,则无需每次都。但如果出现心慌、大量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运动前监防低血糖。如果运动前血糖在4.4-5.5毫摩尔/升之间 ,应进食甜食或甜饮料等碳水化合物后再运动,否则极易发生低血糖。若是运动持续时间较长,每隔30分钟应监一次血糖,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 运动后监评估效果。做完整理运动后即可监血糖前饮水不会影响血糖结果。如果运动后

糖尿病的日常监控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血糖的频度可

糖尿病孕妇要调节饮食控制体重

血糖 怀孕期间应继续控制好血糖。在怀孕的前3个月,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可确保胎儿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在后6个月,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防止胎儿长得过大,出现巨大儿。总之,整个怀孕期间应尽可能把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 1型糖尿病患者在孕期前3个月可在饭前一次血糖。在中间和最后3个月内,应在三餐前后各一次,睡前、凌晨2点左右再各一次。在锻炼或体力活动(包括性生活)之前一次血糖。 患有2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且仅靠饮食来控制血糖的患者,可在三餐前后和睡前各一次。锻炼之前同样也要血糖糖尿病患者妊娠时血

妊娠糖尿病在家血糖 糖尿病在家血糖注意事项

1、血量不够、血糖试纸超过有效期、手指消毒酒精未干、未将血糖仪代码调到和试纸一样时,都会影响检的准确性。 2、手指消毒后,一定要等酒精挥发干燥后再采血。 3、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不要长期刺扎一个地方,以免形成瘢痕。在手指侧边采血疼痛较轻,而且血量足。 4、妥善保管用过的酒精棉球、针头等,最好集中送到社区卫生站处理。 5、血糖仪要放置在干燥清洁处,不要让小孩、宠物触及、玩耍。 6、血糖仪都应该有售后服务,要定期到购买的商店或厂家指定处校正血糖仪是否准确,到医院与抽血检查结果对比也可知道其准确性。

糖尿病的预防

定期血糖检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