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适量运动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适量运动

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的运动有益于肌肉和骨路的健康,能增进肌肉的张力和弹力,增强骨路的耐受力,刺激造骨细胞的活动,增加骨量,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使骨路营养良好,推迟骨路的老化。但要掌握好运动量,注意安全,选择在光线充足的时段进行运动。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多运动

但要注意的是,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延缓骨质疏松?怎样做运动才会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哪些运动适合老人预防骨质疏松?哪些运动适合年轻人?以这些都是大家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

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一名,而根据骨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关系、病理变化和症状描述等,将其归入“骨痿”范畴。骨质疏松症与人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提高骨密度,除了需要补充钙外,更重要的是必需在骨骼负重的状态下才能使钙质有效地吸收,并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

运动医学研究证明,凡是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尤其是爱好承受重量运动的人,其骨密度及强度明显高于同龄人,不论老少,极少出现自我跌倒后骨折的。另外,脑力劳动者的骨质疏松发病原因主要为缺乏运动,神经肌肉锻炼不足等机械性因素。

另有试验证明,绝对卧床不起1周后,尿钙明显增加,2周即可出现全身骨痛症状;卧床休息的病人测定骨矿物质含量,发现平均每周减少0.9%。运动有助“补钙”的机理在于:适量地负重和运动不仅直接对骨骼有强健的作用,增加骨骼支架内在的承重预应力。而且运动使肌肉收缩,会不断地对骨质的生长,重建及维持产生积极的效果,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它矿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吸收的钙及其它矿物质不断在骨架储蓄以增加骨密度的峰值,补充巩固骨微细结构,有助于阻止骨质的流失,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怎样防止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如何预防,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加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预防。 钙参与骨的代谢,是促成骨的重要营养元素,在日常饮食中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有效的措施。吃钙含量高的食物比单纯吃钙片效果更好,如牛奶、奶制品、豆制品、芝麻等。此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钙的吸收,过高过低均不利。大豆蛋白的摄入有利于钙的吸收,特别是大豆中含有异黄酮,有较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运动锻炼是通过肌肉张力的机械应力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和骨的重建,可以维持或增加骨量,来预防骨质疏松。老年人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可以缓减骨量的丢失,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心肺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跌倒导致骨折的风险。 "

怎么饮食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有人将之列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范筹。

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中特别强调年龄段,女性35岁以前为骨量增长期,此后为逐渐丢失,50岁以后呈快速丢失,此时最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的工作要重视。

预防骨质疏松吃什么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应包括补充钙质,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含钙量多的海产品和蔬菜等。

青春期即进行预防缺钙可明显降低老年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故在年轻时多吃含钙质及维生素D丰富的食品,加强负重锻炼,对防止年老时骨质疏松是有意义的。

高蛋白质、高钙、高磷对钙的平衡是最佳膳食配方。钙磷比例应维持1:1,动物实验证明,钙、磷比例低于1:2时,钙从骨骼中溶解和脱出增加,严重时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吃什么健康?应注意不合理的配餐,比如菠菜含有草酸,可与豆腐、牛奶中的钙形成不易吸收的草酸钙,与脂肪形成不易吸收的脂肪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故应尽量避免,从而预防骨质疏松。

喝碳酸饮料易致骨质疏松

常喝碳酸饮料易导致骨质疏松,但其中原因众说纷纭。美国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对此进行了新的解释。

常喝碳酸饮料易致骨质疏松:

研究发现,与不喝或少喝碳酸饮料的孩子相比,常喝碳酸饮料的孩子很少喝牛奶,而且很少进食富含纤维、维生素D、蛋白质、镁和钾等物质的健康食品,结果导致他们骨质疏松,体质下降。

专家指出,90%的人体骨质量要靠年轻时积累,特别是在16岁至25岁这段时间。年轻时过多饮用碳酸饮料,可能会给人们将来罹患骨质疏松症埋下隐患。

四招远离骨质疏松

1、增加峰值骨量,改善骨质量。

人体骨骼中的钙含量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钙银行”储备越多,到了老年自然就禁得起钙流失。

2、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有资料显示,吸烟、过度饮酒和咖啡、嗜喝碳酸饮料、暴食红肉等不良习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增加饮食中钙及蛋白质的摄入。

钙质的摄入尤其是优质钙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选碳酸钙、醋酸钙。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一些广告推荐需警惕,以免影响疗效。

4、每喝一瓶250毫升的碳酸软饮料或两小杯150毫升的咖啡,就应再补充半袋奶(含钙100毫克左右)。

同时男、女均应每日适量运动,但并非运动量越大越好,过多的运动也会造成钙的流失,如补钙不及时,也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医师建议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应及时体检以排除骨质疏松。

​老年人如何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

1、饮食预防合理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钙参与骨的代谢,是形成骨的重要营养元素,在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补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众多研究证实,在儿童期或青春期进行补钙能够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摄取食物中的钙比补充钙剂更有效。含钙量高的食物有牛奶、奶制品、豆类、芝麻等。

(2)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参与骨重建的调节。动物肝脏、奶油、蛋黄、鱼子、海鱼及鱼肝油等含量较多。

(3)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钙的吸收,过高过低均不利。大豆蛋白的摄入有利于钙的吸收,特别是大豆中含有异黄酮,有较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2、运动预防运动锻炼是通过肌肉张力的机械应力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可以维持或增加骨量,而且增加骨的弹性。中年时期运动可对机体产生多方面的益处。

老年时期运动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以改善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跌倒的风险。

(1)运动方式:走路、慢跑、体操、跳舞、骑车、球类运动等。

(2)运动强度:以心率+年龄=170次。

(3)运动时间:20~30分钟,每周3~5次。

(4)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益。吸烟、酗酒、喝浓咖啡均可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啤酒比其他酒类对髋关节骨折的影响更为显著。

(1)一级预防:强化全民健康教育,增强防治意识。从青少年起就要合理膳食,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适当运动锻炼;不吸烟,少饮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适量地摄入蛋白质。

(2)二级预防: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开展骨密度检测,对确有明显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性防治。加强防跌、防碰等措施,积极预防骨折。

(3)三级预防:对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已骨折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并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改善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调查显示,在我国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质疏松引起,其中每年新发椎体骨折约有181万人,髋部骨折病例为23万。我国每年因骨质疏松症而并发骨折的发病概率超过9%,并有每年增高的趋势。

对此,艾华指出,骨质疏松虽然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但预防要从年轻时就开始规划,尤其是女性。近年来,年轻的都市女性中患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乱减肥、节食、怕日晒、少运动都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

"现在一些年轻女孩躲着太阳走,过度追求美白,这不利于骨量储存。尤其是孕妈妈如果不适当接受日晒,促进钙的吸收,可能影响胎儿骨骼健康。"艾华表示,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激素水平变化、饮食中摄取的钙和维生素d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如果夏季过度防晒,人体内源性合成维生素d就会减少。

除日光浴外,适量运动和合理饮食也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艾华说,增加肌肉力量的抗阻力运动,能增加年轻人的骨密度,使中老年人延缓骨量丢失,有利于骨骼健康。每天坚持喝牛奶、酸奶,适当吃些动物肝脏和富含鱼肝油的食物,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必要措施。

对于食物中的磷是否会影响骨骼健康,艾华表示,磷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由于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种食物中,所以正常的健康人群缺乏鳞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并不需要担心食物中的磷会带来健康问题。

紫薯粉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补钙强身

紫薯粉中含有的矿物质成分丰富,对于维持和调节人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所含的钙和镁,能够起到补钙强身的作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如何正确认识骨质疏松

一、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有哪些

1、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部多见;

2、身高缩短、驼背:它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的,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

3、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

二、骨质疏松症分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3、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三、骨质疏松症应做检查

1、血化验检查:骨质疏松患者应定期抽血化验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必要时还需检查一些特异性指标;

2、骨影像学检查: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MRI检查,以排除骨折。如有骨折,需行相应的治疗;

3、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

四、预防骨质疏松宜早不宜迟

人体的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如下阶段:青年时期,骨发育成熟后骨量达到高峰值;迈入中老年后,骨量从维持阶段逐渐过渡到不断丢失。可见,如果在年轻时就注意骨量的积累,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补钙并坚持运动、保持合适体重,能大大降低日后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或推迟发病年龄。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年轻时做起。

那么,骨质疏松症要怎么预防呢?

1、有规律的运动: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注意饮食的同时,不能忽视定期的运动。中老年人应该有规律、适度地运动。专家建议,每天在日光下步行30分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2、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限酒,保证睡眠时间;

3、不能偏食:要摄入足量的含钙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多喝牛奶非常有必要;

4、经常晒太阳;

5、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

1)、基础药物:主要有钙制剂及维生素D类药物;

2)、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主要有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3)、促进成骨的药物:主要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等。

99药剂师温馨提示中老年人应该有规律、适度地运动。专家建议,每天在日光下步行30分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怎么样预防骨质疏松

百善孝为先,父母随着年龄的老化,骨质也在发生着变化,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状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易骨折、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预防骨质疏松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预防骨质疏松需要注意些什么?

1控制饮食结构,平时少吃一些酸性食物,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是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

2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熬夜会加重体质酸化,而吸烟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

3多运动,运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适量运动会有助于增加骨质密度;适量接受太阳的照射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压力过大也会导致酸性物质沉淀,不利于新陈代谢。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山药紫薯燕麦粥的功效与作用 补钙强身

山药紫薯燕麦粥中含有的矿物质成分丰富,对于维持和调节人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所含的钙和镁,能够起到补钙强身的作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相关推荐

老年预防骨质疏松妙招

很多老年都有骨质疏松的问题,对于老年预防骨质疏松来说,专家表示,常喝牛奶能预防骨质疏松。 晒太阳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皮肤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更好的吸收,从而防止佝偻病和骨质疏松。 老年随着年龄增长,器官日益老化,咀嚼、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此前一次全国性汉族人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估算全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 老年常喝牛奶,可以获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六大营养素,不仅可以减少骨矿物质的流失,有利预

老人预防骨质疏松四种方法要掌握

近几年来,已经有越老越多的中老年,由于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被骨质疏松所打扰。它的高发病率已经使我们对于骨质疏松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快的治疗好骨质疏松,我们更是要做好其护理工作。 1、平衡饮食 预防骨质疏松。拒绝不良生活习惯。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和矿物质的食物果蔬,如牛奶、蛋类、波菜、洋葱、鱼虾、坚果、五谷杂粮等,少吃高磷食物。另外,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抽烟,大量喝酒,常喝碳酸饮料都可以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 2、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不仅能通过全身运动,促进骨密度增强,还可以因为太阳光的照射,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老年骨质疏松症应该如何预防

1、运动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如果有规则的运动,其骨量较之不进行规则运动者要高,各种运动中以负重运动为佳,能增加BMD,尽管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在成年,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为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h的运动总体钙增加,运动宜适量。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减少老年摔倒的几率。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的多活动。 2、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

预防骨质疏松5步走

对大多数人来说,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的。如果每天摄入推荐量的钙和维生素D,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峰值骨量、降低骨量丢失和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预防骨质疏松症5步走: (1)每天摄入推荐量的钙和维生素D。 (2)有规律地进行负重锻炼。 (3)戒烟、戒酒。 (4)与医生共同讨论骨骼健康问题,如晒太阳、保持正常体重等。 (5)适时进行骨密度检测和服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单独的一步并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只有遵照所有的步骤才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老人防治骨质疏松有哪些误区

1、老年人治疗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与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3、靠自

骨质疏松只有老年人才有吗

一些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过程的正常结果。确实,老年人中患骨质疏松症的比例相当高,该疾病与增龄密切相关,它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那么,人老了都会得骨质疏松症吗? 答案是否定的。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因此,骨质疏松症是病理性的骨骼疾病,而非正常的生理现象。既然是疾病,就有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 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轻时期(20岁-40岁)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以及与绝经后或老年时期骨量丢失的速度密切

为什么说骨质疏松症预防要比治疗更重要

有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60 岁以上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概率高达 40%。由于骨质疏松发病是长期缓慢渐进的过程,所以经常被忽视,但是一旦发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出现各种合并症,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因此骨质疏松症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在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不仅要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且要预防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出现。

三大症状当心骨质疏松

三大症状别轻视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但大部分女性在更年期后并没有重视对骨质疏松症预防,约有75%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没有及时治疗。 陶敏芳说,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寂静之病”,因为大多数人在患病初期到中期都不会有明显的感觉。当发现腰背疼痛甚至骨折了才去诊治,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不少女性患者即使平时有不适感觉也常常误以为是更年期的正常表现,从而疏忽了及时治疗。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和最多见的症状,患者起初只是觉得全身骨骼不适,随着病情

盘点骨质疏松的9大误区

误区一:补钙等于治疗 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误区二:喝骨头汤能预防 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三: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

老人怎样预防骨质疏松

一、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就是单纯缺钙,认为补钙就可以。实际上,正如上文所述,骨质疏松并不是简单的缺钙,而是机体衰老、疾病及药物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的结果。 因此,建议老年人除了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肝肾疾病,需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的患者,还可以去看骨代谢门诊,请专家评估骨质疏松状况,给予适当的药物和物理疗法干预。另外,老年人出行和日常起居都要格外当心,防止摔伤、绊倒和碰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二、骨质疏松性大多发生于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