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丸的用途 治疗神经衰弱
归脾丸的用途 治疗神经衰弱
据报导,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神经衰弱患者多例,均获佳效。用法:每日服药2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经服药1~2周后,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据观察,病程较短的疗效优于病程较长者。
5款助眠中药
核桃
加黑芝麻,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
核桃味甘性温,是一种很好的滋补营养食物,能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取核桃仁、黑芝麻各50克,炒熟研末后加入白糖15克混匀即可。日服1次,每服约10克。适用于心悸失眠、脑中作响者。
桂圆
心脾两虚、失眠多梦,可食桂圆花生鱼头汤。
桂圆性味甘温,无毒。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医失眠健忘、神经震弱等。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失眠多梦的方剂“归脾丸”就有桂圆肉。食疗可做桂圆肉花生鱼头汤。
莲子
睡前服用糖水煮莲子,会有良好助眠作用。
莲子口感清香可口,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等功效。近年来,生物学家经过反复试验证实,莲子中含有的莲子碱、芳香甙等成分均有镇静作用,食用后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进而可增加5羟色胺的供给量,5羟色胺是决定人睡眠质量的重要成分,故能使人入睡。
百合
煮至粥成,加冰糖适量,早晚各服1次。
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多用于治疗肺痨久咳、咳嗽痰血、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日华子本草》谓其“安心,定胆,益志”。治疗应用证明,百合对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心悸、失眠、多梦有较好疗效。百合含有少量淀粉、脂肪、蛋白质及微量生物碱,是治疗老年人神经衰弱的强壮滋补食物和药物。
大枣
感到失眠或神经紧张,每晚服30克至60克。
大枣口感甜美,具有补血的功效,是许多女孩子的最爱,除此之外,大枣中所包含的物质还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黏液质、钙、磷、铁等,具有补脾、安神的功效。
归脾丸的用途 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本人以归脾丸为主辅以西药治疗脑外伤综合征患者93例,经用药30~45天后,痊愈者58例,占62.4%;显效者32例,占34.4%;无效者3例,占3.2%,总有效率为96.8%。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归脾丸的13种新用途 治疗高血压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心血不足、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18例,经用15~24天后,诸症消失,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随访6个月至1年,患者均感觉良好,血压稳定。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
中医治疗神经衰弱
治疗神经衰弱疾病方法比较多,那中医治疗神经衰弱是很好选择,这样的治疗方法虽然缓慢,但是对调理患者身体各方面,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中医治疗神经衰弱: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神经衰弱的患者可依照不同情况,选用以下食疗方法调理。
肝火上升型:症状心悸而烦、急躁易怒、失眠梦、脉弦细数。此类患者可选用具有清肝泻火、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菠菜、油菜、荠菜、冬瓜、苦瓜、竹笋、鲜藕、芹菜、雍菜、黄花菜、小麦、桑椹、梨、桃、葵花子、绿豆、桂圆、鸡蛋、羊肉、鸭肉、乌骨鸡、蜂蜜等。
气血两虚型:症状心悸失眠、梦多易醒、头晕健忘、食欲不振、精神倦怠、脉沉细弱。此类患者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补血养心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黄豆及制品、大麦、胡萝卜、南瓜、西红柿、奶类、人参、鲤鱼、桂鱼、猪肝、猪肚、牛肉、羊心、兔肉、鸽蛋等。
心肾不交型:症状心悸不宁、虚烦不眠、健忘、盗汗、腰酸膝软、遗精、脉弦细数。此类患者可选用滋阴清热、通交心肾的食物,如:糯米、红枣、百合、酸枣仁、枸杞、银耳、鹅肉、猪肺、猪胰、冬瓜、苦瓜、茄子、鲫鱼等。
食疗保健验方:
花生叶汤
取鲜花生叶适量,煎水取汗睡前服。7天为1疗程,多见效于第2-3个疗程中。适用于肝火上炎型及心肾不交型患者。
莲心汤
取莲子心30枚,放盐少许,水煎,每晚睡前服,连服10天。适用于肝火上炎型、心肾不交型患者。
酸枣仁汤
取酸枣50克,水煎。睡前服,7-10天为1疗程。适用于心肾不交型患者。
薏仁红枣粥
取糯米、薏苡仁各50克,红枣10枚,加水共煨粥。日服2次,连服10天。适用于心肾不交型患者。
合欢叶汤
取合欢叶100克,每晚水煎。睡前服,7-10天为1疗程。适用于心肾不交型患者。
杞叶炒猪心
取猪心1个,洗净切丁,枸杞叶150-200克,用花生油按常法炒熟佐餐。适用于加气血两虚型神经衰弱,以及癫狂、精神分裂症等。
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治疗神经衰弱
归脾丸可以补益心脾,对于长期休息不好,用脑过度出现夜寐朦胧不沉,易醒,心季怔忡,面色不华,倦怠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神经衰弱失眠怎样治好呢
1、神经衰弱自己会好吗
神经衰弱是会自己好的,因为该病一般是因为心里因素所致的,如果是心态比较好的,疾病是会自己好的。但是如果是症状比较严重你,或者是心理方面压力大,最好的方法还是要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疏导。如果是疾病因素造成的话,那么疾病好,这个也是会消失的,但是最好还是自己在心理上做一些调整。平常就是要放轻松,可以适当的运动运动,对于神经衰弱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神经衰弱失眠
神经衰弱失眠这个是因为长期紧张,心理不平衡所致的,这个是可以尝试做瑜伽。瑜伽不仅仅是可以保持身材,而且可以放松心情,可以让紧绷的身体和精神得到缓解,晚上睡觉也会比较香。还有在睡觉之前喝一杯温热的牛奶,泡泡脚,都是可以起到安神,镇静的作用,对于失眠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这个疾病和心理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求助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治疗。
3、神经衰弱怎么治
神经衰弱治疗可以吃药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这两种的药物都是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一些焦虑,烦躁的心理,而且还可以放松肌肉,消除一些身体的不适。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像是体育运动,旅游,心理,改善不良的习惯,工作方法等等,都是可以消除不安的情绪。如果是症状严重的病人,建议一定要配合心理治疗。
4、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
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有脑立清丸和归脾丸等。脑立清丸主要的功效就是安神,镇静,醒脑等。该药主要是用来治疗头晕,目眩,耳鸣,心烦,抑郁,焦虑等等。但是该药孕妇不能吃身体比较虚弱的人也不可以服用。归脾丸主要的作用是养血,安神,镇静,健脾。主要是用来治疗失眠,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一般是用温水送服。但是小孩和孕妇要谨慎服用。
一般神经衰弱吃什么中药比较好
中医治疗神经衰弱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中医在治疗神经衰弱时,注重辨证分型,补充气血、调理阴阳、养心安神。
那么,一般神经衰弱吃什么中药比较好?
1.阿胶。阿胶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和滋阴润燥之功效。因此,中医常用阿胶来治疗神经衰弱证属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的患者,能迅速改善头晕乏力、心烦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状。阿胶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一般每次5克~15克,入汤剂烊化对服,胃弱便溏者慎用。
2.熟地黄。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功效。作为补血滋阴益精之要药,熟地黄对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及心肾不交型神经衰弱均有较好的疗效,能很快缓解神疲乏力、眩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熟地黄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一般每次10克~30克,水煎服,脾虚便溏者慎用。
3.灵芝。灵芝性平,味甘,归肾、肝、心、肺经,具有益气养血、养心安神、健脾益胃、滋补强壮之功效。灵芝是临床常用的滋补品,其养心安神、益气养血的功效显著,是治疗神经衰弱的天然中药,可用于神经衰弱的各种类型,对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患者的疗效尤佳。灵芝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一般每次10 克~15克,水煎服。
4.人参。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人参补气生津、安神益智的作用甚佳,对神经衰弱证属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及心肾不交型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人参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一般每次5克~10克,水煎服,也可每次1.5克~2克,研末吞服。
安神的食物有哪些
小米
所有谷物之中,小米含色氨酸最为丰富。并且小米富含淀粉,吃后也容易让人产生温饱感,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
莲子
莲子也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于心烦梦多的失眠的人来说,可以用莲子心加少许盐,水煎,每晚睡前服。
核桃
核桃是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和饮食不振等疾病问题。因此每天早晚之际吃适量核桃仁,对于睡眠有一定的帮助。
桂圆
桂圆肉不仅可以补益心脾、养血补血,最重要的还可以治疗失眠健忘、神经震弱等问题,有安神作用。在中医中,可以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等梦的药剂"归脾丸"中就含有桂圆肉。
治疗神经衰弱症状
神经衰弱临床表现1.易兴奋、易激惹。2.脑力易疲乏,如看书学习稍久,则感头胀、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3.头痛、部位不固定。4.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多恶梦。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心动过速、出汗、厌食、便秘、腹泻等。6.继发性疑病观念。
神经衰弱患者大多数发病于16-40岁之间,两性发病数无明显差异。据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下从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一旦患者确诊为神经衰弱应该及时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因为一旦处理不当可使病情迁延达数年甚或数十年。另外,如果遇到新的精神因素或休息不足,症状可重现或加剧。但如果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并且预后一般良好。
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奋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则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是灵活性的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