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黑姑鱼特征

黑姑鱼特征

体侧扁。口腔内为黑色;上颌外齿为犬齿状,尤以前端2枚最大。体背部银灰褐色,腹部银白,胸鳍上半部为黑色。尾柄细长,尾鳍楔形。背鳍Ⅹ,Ⅰ-29—32;臀鳍Ⅱ-7;胸鳍17;腹鳍Ⅰ-5;尾鳍17。侧线鳞49—548/10。鳃耙5—8+9—12。体长60—278mm:体长为体高3.5—3.9倍,为头长3.0—3.3倍。头长为吻长3.8—4.5倍,为眼径3.2—4.4倍。体延长,侧扁。头中大,侧扁。吻钝尖。吻褶完整,不分叶;吻上孔3个;吻缘孔5个。眼大,上侧位。口大,前位。上下颌约等长。颏孔6个。鳃孔大。体被栉鳞,头部被圆鳞。背鳍及臀鳍仅基部具鳞鞘。侧线几伸达尾鳍末端。背鳍连续,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具一缺刻。臀鳍第二鳍棘约与眼径等长。尾鳍尖长,楔形。鳔小,圆筒形,鳔侧具24—30对侧肢,每一侧肢均具背、腹分支。耳石腹面具一蝌蚪形印迹,“头”区梨形,昂仰,“尾”区呈“T”形浅沟。背侧面灰黑色,各鳍灰色。胸鳍基上端具一黑色腋斑。口腔及鳃腔黑色。暖温性近海中下层鱼类。

黄颡鱼的种类和区分

黄颡鱼

俗称:黄腊丁、黄骨、央丝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短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臀鳍条21~25,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黑色。个体较大,最大可达0.75公斤左右。

瓦氏黄颡鱼

也称江黄颡鱼,俗称:硬角黄腊丁、江颡、郎丝、肥坨黄颡鱼、牛尾子、齐口头、角角鱼、嘎呀子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胸鳍刺比背鳍刺短,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个体大,最大可达1公斤左右。

光泽黄颡鱼

俗称:尖嘴黄颡、油黄姑、三角峰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胸鳍刺较背鳍刺稍短。后缘锯齿细小。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个体小,常见为8~14厘米。

长须黄颡鱼

也称岔尾黄颡鱼,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尾鳍深分*。鼻须全为黑色。个体不大。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肉率为66.47%~68.41%,与鳜鱼相当,无肌间刺,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价格居高不下〔30~50元/㎏〕,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黄颡鱼繁殖技术的攻克,苗种供应有了初步保障,特别是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偏低,养殖利润逐渐趋于微利,从而使价格相对较高的黄颡鱼养殖逐步兴起,池塘主养、网箱养殖黄颡鱼发展较快。但由于黄颡鱼的养殖属新兴的养殖技术,养殖技术还不成熟,主要表现在池塘单产低、鱼病增多、捕捞难等。目前已经大面积开展养殖的黄颡鱼种类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由于生长较慢个体小等原因,目前基本靠野生捕捞上市。

四种黄颡鱼的区别

黄颡鱼 颌须达超胸鳍基 胸鳍刺长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半白半黑

江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

长须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中 胸鳍刺等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全为黑色

光泽黄颡鱼 颌须不达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

黄花鱼与黄姑鱼怎样区别

黄鱼就是黄花鱼,黄鱼是比较民间的叫法,黄花鱼是比较书本的叫法。 我们上海也有和黄鱼长得很像的鱼,吃起来有些差别,黑心饭店用它来骗客人,我们这儿叫黄果子鱼,以前也有叫黄婆鱼的不知是不是同一品种。 很可能我们说的是同一种鱼,但北方和南方叫法不一样,看不到实物是永远搞不明白的。 到网上查一下吧,下面是我从Google找到的: 怎样识别黄花鱼和黄姑鱼 (温文) 目前,在各地市场上既有黄花鱼上市也有黄姑鱼出售,黄花鱼与黄姑鱼虽然只一字之差,但是味道相差很大。黄花鱼鱼味鲜美,肉嫩滑且肉质呈蒜瓣状,而黄姑鱼则肉质较松粗,鲜美嫩滑程度远不及黄花鱼。黄姑鱼通常不及黄花鱼价格的二分之一,因而有的经营者为图厚利,往往张冠李戴,甚至把与黄花鱼样子较为相似的黄姑鱼染色充当黄花鱼出售。其方法是采取特殊处理把黄姑鱼涂上一层黄色颜料,有关地方部门曾检验,这种着色的染料采用的是化学染料(例如玉金黄),人食后有损健康。因此,有关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购买黄花鱼时勿误买黄姑鱼或涂了颜色化了妆的"黄花鱼"。那么如何识别黄花鱼与黄姑鱼,现略作介绍仅供参考。 黄花鱼,学名大黄鱼,属于名贵鱼种,是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海域自然产量已锐减,但人工养殖已发展起来,已有较多黄花鱼上市出售,还有部分进口产品。此外还有一种小黄鱼也称黄花鱼,因为目前市场供应的主要是大黄鱼,所以这里只着重介绍大黄鱼。黄花鱼(大黄鱼)属石首鱼科黄花鱼属(见左图Ⅰ),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成鱼一般体长30厘米~40厘米,其头较大,背侧中央枕骨刺不明显,尾柄较细长,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鱼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桔红色,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基部三分之二以上披小圆鳞。 黄姑鱼属石首鱼科黄姑鱼属(见左图Ⅱ),鱼体延长侧扁,背部稍隆起,略呈弧形。成鱼体长20厘米~30厘米,头较小,尾部稍短,体背部浅灰色,两侧浅黄色,胸、腹及臀鳍基部略带红色或橙黄色,有多条黑褐色波状细纹斜向前方,尾鳍呈楔形。 另外,对于染色的黄姑鱼,用白卫生纸一擦其鱼身,纸上一般会留下明显黄色;而冷冻成一大坨(成块)的染色黄姑鱼,有的冰面也会呈现黄色。假黄花鱼浸泡水中约5分钟,水可能变成啤酒色,所以购买时要注意以免上当。

黄姑鱼的副作用有哪些

黄姑鱼是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并且口味非常好,但是身体的不同时期食用对身体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那么哪些人不适合吃黄姑鱼,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结核病患者服药时要忌吃黄姑鱼、痛风患者不宜食用、出血性患者不宜多吃、肝硬化病人应禁食黄姑鱼。

黄姑鱼虽然营养价值很丰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吃,了解了哪些人不适合吃黄姑鱼以后,希望我们都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另外平时在饮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卫生。

鳕鱼的特征

鳕鱼体延长,稍侧扁,头大,口大,上颌略长于下颌,尾部向后渐细一般长25~40厘米,体重300~750克。颈部的触须须长等于或略长于眼径。两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牙。体被细小圆鳞易脱落,侧线明显、背鳍3个,臀鳍2个,各鳍均无硬棘,完全由鳍条组成。体色多样,从淡绿或淡灰到褐色或淡黑,也可为暗淡红色到鲜红色;头、背及体侧为灰褐色,并具不规则深褐色斑纹,腹面为灰白色。

白姑鱼的外形特征

白姑鱼体延长,侧扁,背、腹缘略呈弧形。头钝尖,口裂大,端位,倾斜,吻不突出,上颌等于下颌,上颌骨后缘达瞳孔之后;上颌最外列齿扩大为犭齿,内列齿细小呈绒毛状,前端中央无齿,左右侧齿中断不连续,下颌内列齿扩大为犭齿,左右侧齿连续不中断; 吻缘孔5个,中央缘孔为半圆形的侧裂孔,内、外侧缘孔沿吻缘叶侧裂,吻缘叶完整不被分割;吻上孔3个,孔小呈弧形排列;颏孔6个,中央4孔在颐缝合处呈梯形排列,前2孔距离较短。鼻孔2个,卵圆形后鼻孔约为圆形前鼻孔的两倍大。 眼眶下缘达前上颌骨顶端水平线。前鳃盖后缘具锯齿缘,鳃盖具2扁棘;具拟鳃;鳃耙细长,最长者为鳃丝的1.5倍。吻端、眼周围及颊部被圆鳞,余被栉鳞,背鳍软条部和臀鳍基有一列鞘鳞,尾鳍基部有小圆鳞。耳石为白姑鱼型,即叁角形,腹面蝌蚪形印迹之「尾区」呈「T」字型,末端仅弯向耳石外缘。胸鳍基上缘点在背、腹鳍基起点前,位鳃盖末端下方,背鳍基和腹鳍基起点相对;尾鳍楔形;第二臀鳍棘略短于眼径。腹腔膜黑色,胃为卜字形,肠为2次回绕型,幽门垂11-12个,鳔为白姑鱼型,附枝24-27对,仅有腹分枝,第二对以后呈翼形开展。体侧上半部紫褐色,下半部银白色;背鳍褐色,软条部中间有一银白带;尾鳍黑色;臀鳍无色;腹鳍和胸鳍无色。口腔白色。鳃腔黑色。鳃盖青紫色。[

白姑鱼的营养价值

白姑鱼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低胆固醇的鱼类,热量较高,每一百克可食用部分的白姑鱼,可以产生150大卡的热量,白姑鱼中,其中蛋白质19.1克,脂肪8.2克,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钙、铁、锰、硒、镁、铁、铜、钾、钠等矿物质,另外,还含多种氨基酸,黄嘌呤,硫胺素、烟酸等微量元素。

白姑鱼的介绍

体呈椭圆形,一般体长20厘米左右、体重200~400克、口大,上颌与下颌等长,上颌牙细小,排列成带状向后弯曲,下颌牙两行,内侧牙较大、锥形,排列稀疏.额部有6个小孔,无颜须、体被栉鳞,鳞片大而疏松,体侧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尾鳍楔形,胸鳍及尾鳍均呈淡黄色。

白姑鱼 (石首鱼科)Argyrosomus argentatus

[地方名]白姑鱼、白姑子、白米子、白眼鱼、白果子、白梅、白花色。

[形态特征]体呈椭圆形,一般体长20厘米左右、体重200—400克。口大,上颌与下颌等长,上颌牙细小,排列成带状向后弯曲,下颌牙两行,内侧牙较大、锥形,排列稀疏。颏部有6个小孔,无颏须。体被栉鳞,鳞片大而疏松,体侧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尾鳍楔形,胸鳍及尾鳍均呈淡黄色。

[产地、产季]白姑鱼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主要渔场有长江口外海、舟山渔场、连云港外海、鸭绿江口一带及渤海的辽东湾、莱州湾。浙江、江苏等南部海区渔期为5—6月份,辽宁、山东等北方沿海渔期为8—9月份。

[经济价值]属海洋经济鱼类之一,但在我国沿海产量并不多。其肉厚而细嫩,食用方法以红烧、清炖为主,也可加工制成干白姑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white chinese crodrer,日文名为シロ女口ダチ。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

吃白姑鱼上火吗

食物不仅能让我们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并且还能对身体很好的调理,所以平时饮食最好能结合身体情况选择,下面一起了解下吃白姑鱼会上火吗?

白姑鱼的营养价值

白姑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

吃白姑鱼上火吗

鱼肉属于凉性食物,正常人不易上火。

对吃白姑鱼会上火吗的介绍之后,希望朋友们能够注意饮食的调整,虽然饮食是日常的小事,但是对身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

黄姑鱼的形态特征

体长一般为20~25厘米,呈长椭圆形,侧扁。头中大。吻短钝。吻褶分为2叶,吻缘孔5个。口亚前位。下颌稍短于上颌。两颌齿细小,上颌外行齿及下颌内侧齿较大。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宽凸,宽大于眼径。颏孔为似五孔型:中央为一下陷肉垫状浅孔,两侧颏孔各2个。体被栉鳞。背鳍1个,始于胸鳍起点稍后背上,末基位于臀鳍末基与尾鳍基之间近中央,具11鳍棘,28~30鳍条。臀鳍具2鳍棘,7鳍条,第二鳍棘粗长。鳔圆筒形,鳔侧具22对缨须状侧肢。耳石腹面蝌蚪状印迹的头区昂仰,伸达耳石前缘,尾区为丁形浅沟,尾柄较粗,长为高的2.4~3倍。[1]

体灰橙色,体侧有许多灰黑色波状条纹,斜向前下方,在侧线上下方不连续,腹面银白色。背鳍灰橙色,每鳍条基部有1黑色小点。胸鳍、腹鳍及臀鳍淡橙色,基部均带红色。尾鳍橙色

相关推荐

梭鱼的形态特征

1.梭鱼,又译金梭鱼或梭子鱼,俗称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锦,是一种金梭鱼科魣属的条鳍鱼。个性凶狠且具侵袭性,爱联群出动,因其较大的体积(可长达1.8米)和凶猛的外形而广为人知。梭鱼身体属长圆柱形,嘴巴尖,下巴阔大,头如梭,长有突出的犬牙状牙齿。两边背鳍分开,一边有五条刺针,另一边则有一条刺针和九条放射状线条,全身横线明显。梭鱼主要是用来作观赏用途,但亦可作食用,产于沿海或海水淡水交界处,肉质鲜美,不过却含有珊瑚礁鱼毒素。 上下颌上长着尖锐的牙齿。两只宽大的背鳍和叉形的尾巴可以给梭鱼提供足够的前进

乌仔鱼的特征

体粗壮延长,呈圆筒形。头短,前部扁平。眼中大,脂眼睑发达,眼旁一圈呈白色。口下位,呈“人”字形。牙细小,绒毛状。体被大形弱栉鳞,头部被圆鳞。背鳍2个,第1背鳍起点距吻与距尾鳍基约相等;胸鳍位置较高,与眼平;尾鳍又形,后缘缺刻深。体呈青灰色,体侧下方及腹部银白色,体侧上半部有儿条暗色纵条纹。各鳍浅灰色,胸鳍基部有一黑色斑块。 乌仔鱼是洄游性鱼类,喜欢生活于浅海、内湾或河口水域,一般4龄鱼体重2公斤~3公斤以上性腺便成熟,游向外海浅滩或岛屿周围产卵繁殖。鱼苗的发生季节为1月份~4月份,此时最适于捕捞收集鱼苗暂

吃海鱼好还是淡水鱼好 过年吃什么海鱼

过年吃海鱼建议吃个头稍小一点的,在餐桌上可以出现鱼头和鱼尾的海鱼。因此一般建议食用:大黄鱼、黄姑鱼、白姑鱼、鮸鱼、鲳鱼、鸦片鱼、多宝鱼、石斑鱼等,海鱼种类繁多,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大小。

白姑鱼的功效与作用 增强记忆

白姑鱼属于高蛋白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DHA,而DHA是大脑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有利于提高记忆力、思考能力。另外,白姑鱼脂肪中含有的卵磷脂还可以减少细胞的死亡率,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症。

黄姑鱼的主要种类

黄姑鱼的近似种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有5种。 常见的有: ①箕作黄姑鱼(N.mitsukurii)。体背侧具许多斜向前下方的灰黑色波状条纹,口闭时上颌和下颌等长,分布于日本南部沿海,为该地区经济鱼类。偶见于东海,中国曾记录于旅顺。 ②半花黄姑鱼(N.semi—fasciata)。体侧仅在头后的侧线上方有浅色波状带纹多条,体之后半部条纹不明显。原产中国广东沿海,近年在泰国、新几内亚沿海均有发现。

鳐鱼的外形特征

鳐鱼内骨骼完全由软骨构成,有些部位钙化后也有一定的硬度,但不同于经过骨化形成的硬骨组织。体表披楯鳞,在发生上是由外胚层和中胚层共同形成;楯鳞和牙齿是同源结构。口的位置不在吻端而位于腹面,横裂(故称横口类);偶鳍呈水平位;尾鳍为歪尾型。 胃的分化明显,有独立的胰脏和发达的肝脏。肠内有螺旋瓣。无鳔。鳃间隔特长,延伸至体表与皮肤相连,因而鳃裂直接开口于体表。心脏具动脉圆锥。雄性的生殖管道借用中肾管。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雄性有交配器,称鳍脚。卵生,卵胎生或假胎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或体内发育。产卵量小,但成

白姑鱼的功效与作用 保护心血管

综上所述,白姑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生长,有利于神经、血管,并且可以清理和软化血管,预防血脂氧化沉降,增强血管壁弹性,预防血栓、增强血管壁对高血压的耐受性,因此,吃白姑鱼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血管疾病。

宝宝厚嘴唇原因

遗传因素: 确实有说法说“孩子长得与父母中异性的一方更像”。但其实从眼睛、鼻子、嘴等面部特征到体形特征,孩子是同时从父母那里继承各种身体要素的遗传因子。由于从妈妈或爸爸那里所获得的遗传因子的影响力是相同的,所以异性一方影响力更大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所以,这种说法尽管广为流传,但并没有科学根据,恐怕只是从孩子面部所表现出的部分特征大致来判断的吧。 无论你希望还是不希望,你的所有特征实际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比率都是相同的。孩子是否体现出某些遗传特征,主要取决于这种特征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所谓显性遗传,是指在其

白鱼的形态特征

白鱼(White Fish)属鲤科鱼类,俗称大白鱼、翘嘴白鱼。体形长,甚侧扁,头背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很厚,上翘,口裂与体长轴几乎成垂直。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下咽齿末端成钩状。腹鳍基部至肛门有腹棱;背部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略呈青灰色,两侧银白,各鳍灰黑色,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中凶猛性鱼类。它可以在1~32度水体环境中生活,长年捕食生长。雌性3龄,雄性2龄成熟,6~7月产卵,幼鱼喜栖湖泊进岸水域或河道、港湾水流较缓沿

芒鱼的药理特征

同时,芒鱼的肚也有很高的治疗价值。古代的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国,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异常深远,中医的博大精深深深的震撼着越南人民,在接受中医思想的同时,也用当地的生活经验印证着中医的理论,芒鱼的肚就是一大重要发现,是越南渔民在长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身行为对流传到越南本土中医药食同源理论的有机补充。中医讲“吃哪补哪”,虽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芒鱼肚的确实有着惊人的效果。渔民们常年风餐露宿在外劳作,有时可能几天不能好好吃上一顿饭,但是在医疗相对不是很发达的那个年代,越南渔民的胃疾病发作率极低,这里面芒鱼肚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