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艾灸哪里 脾俞穴
胃下垂艾灸哪里 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现代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配中脘、三阴交、足三里主治呕吐。
艾灸脾俞的好处 调和脾胃
艾灸脾俞穴能调和脾胃,解湿热之气,消除肢体乏力,背痛等虚劳症状,同时也可辅助治疗胃溃疡,胃炎,胃出血,胃扩张神经性呕吐,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脾俞的简易找法怎么找
脾俞的简易找法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旁正中线旁开1.5寸。
简易找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4个椎体(第11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脾俞的作用与好处
脾俞为脾的背俞穴,是脾俞输注背部之处,善利脾脏水湿,具有益气养血,温阳健脾,和胃降逆,祛湿利水,消食化滞之功,是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要穴及脾脏保养要穴。刺激该穴位可以增强脾脏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主治脾的病症。
主治疾病:呕吐,胃痛,胸胁胀痛,黄疸水肿,不欲饮食,食不生肌,泄泻,痢疾,痰疟寒热,四肢不收,虚劳,尿血,白浊,吐血,便血等症。
脾俞养生保健用法
1.脾俞穴使用时可采用艾炷灸5-9壮,累计至百余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至皮肤温热舒适,每日1次,每月20次。
2.亦可用拇指指腹按揉脾俞穴3-5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
3.针灸时则采用俯伏或俯卧为,向内斜刺1.0-1.5寸,其局部以有酸,麻,胀感,并向腰部放射为宜。应注意进针的方向及深度,该穴内侧肌肉丰厚,向内斜刺较为安全。穴区深面及外侧肌肉较薄,直刺或向外斜刺易刺穿胸壁进入肋膈窦内,甚至伤及肝脏或肾脏等重要器官。
脸上长痘痘艾灸哪里 脾俞
脾俞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有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的作用,主治脘腹胀痛,胸胁支满,呕吐噎膈,黄疸,泄泻,鼓胀,痢疾,便血,带下及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肝炎,糖尿病,消化不良,贫血等,由于脸上长痘痘与脾虚湿热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艾灸选穴时也可选择脾俞穴。
艾灸脾俞的作用和功效 艾灸脾俞的作用
脾主运化水谷,主四肢,肌肉,能统摄血液,开窍于口唇;胃司受纳,通主水谷,故皆为仓禀直官,主宰中焦,脾,胃,十二指肠,小肠,胆,胰等的消化和吸收作用。艾灸脾俞能健运脾胃,加强集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补养气血,增强体质,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很好的调整作用。
1.脾俞是脾的背俞穴,主治脾的病症,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失运化,则消化功能减弱,以及由此而致的身体衰弱,脾俞穴有促进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故能治疗脾胃虚弱,慢性消化不良,胃痛,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2.脾的运化还包括水湿的运化,水液代谢障碍,则水湿滞留,引起水肿,灸脾俞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作用。
3.脾统血,脾不统血,则血不归经引起皮下出血,崩漏,灸脾俞,有补脾摄血的作用。
艾灸哪里治胃病
胃俞穴
胃俞穴位置: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之下,旁开1.5寸处 。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肠炎,失眠等症。
中脘穴
中脘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从肚脐向上量4寸处。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以通调腑气,和胃止痛。主治呕吐,反胃,腹胀,胃炎,胃溃疡,泛酸,胃出血,胃下垂等症。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促进消化吸收,健脾养胃,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对肠胃,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煮至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急慢性肠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消化系统病症。
神厥穴
神厥穴位置:位于肚脐中央,为任脉之要穴。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温阳益气,健运脾胃之功效。煮至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症。
内关穴
内关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肌腱之间。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健胃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变化,上腹不适,胀痛或烧灼感,以及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泛酸等症。
梁门穴
梁门穴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
功效:消食导滞,主治食欲不振,胃痛,呕吐,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管能症等胃部疾病。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胃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胃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翻胃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胃,化湿降逆。主治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症。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左右各一个。艾灸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艾灸该穴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利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艾灸脾俞的位置图 补虚利湿
脾是主管人体水谷运化的重要器官,主要与消化有关,是气血化生的根源,艾灸脾俞穴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治疗气血虚弱引起的疾病有重要意义。艾灸脾俞穴时配合使用胃俞穴,治疗效果更佳。
舌苔厚白艾灸熏哪里 脾俞
属足太阳膀胱经,脾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脘腹胀痛,胸胁支满,呕吐噎膈,黄疸,泄泻,鼓胀,痢疾,便血,带下及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肝炎,糖尿病,消化不良,贫血等,适合作为舌苔厚白艾灸选穴。
艾炷灸脾俞穴5-10壮;或艾条灸脾俞穴10-20分钟。
脾俞在人体背部的哪边 怎么艾灸脾俞
艾灸脾俞穴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可以使用艾条来艾灸,每次需要五分钟到十分钟左右,每天艾灸一次或者隔一天艾灸一次,需要连续艾灸1到3个月。艾炷直接灸,每次5到7壮,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2个月,隔姜灸,每次5-7壮,艾炷如枣核大,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个月。
胃不好艾灸灸哪里图片 胃俞穴和胃健脾
取穴: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直下,旁开1.5寸处,即为胃俞穴。
艾灸功效:该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内应胃腑,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故艾灸本穴可增强胃的功能,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对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肠炎,翻胃吐食,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脾俞怎么找最简单 艾灸脾俞的功效
脾俞在背部的中部,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脾脏具有运化五谷经气及输布津液于全身的功能,是供给五脏六腑应用的圆圈,艾灸脾俞具有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利除湿,和营统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