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进行咽鼓管功能检查

怎么进行咽鼓管功能检查

咽鼓管功能状态与中耳炎的发生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在中耳疾患或有传音功能障碍时,应检查咽鼓管的通畅程度。此项检查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 吞咽法和捏鼻鼓气法(瓦尔萨尔瓦氏法)。当受检者吞咽或捏鼻鼓气时,检查者可通过听诊管监听有无空气经咽鼓管进入鼓室之声。该管两端各有一耳塞头,可分别塞入受检耳和检查者耳道内,如咽鼓管开通,检查者可从听诊管中听到咽鼓管开张的响声。

② 波利泽尔氏法。先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后让受检者口含少量饮用水。检查者将波利泽尔氏吹张球的橄榄头塞入其一侧前鼻孔,而用另一手的手指压住另一侧前鼻孔,令患者咽水,则其软腭将关闭咽部通道,使鼻咽部成密闭状态;检查者同步捏压波利泽尔氏球,鼻咽部压力增大,则空气将被迫经咽鼓管进入鼓室,通过听诊管可以听到响声。

③ 导管法。用特制的咽鼓管导管在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后顺鼻底将其弯头送至鼻咽部,在相当鼻中隔后缘部位将导管弯头向下向外转动插入咽鼓管咽口,用打气球压入空气。检查者亦可通过听诊管监听气流进入咽鼓管的情况。

诱发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4种因素

1、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具有调节鼓室内气压、清洁防御、防声等功能,小儿咽鼓管功能不良,软骨部较柔弱,不能自行开放,咽鼓管位置低、平,管腔短、粗,尤其新生儿,卧位吸吮乳汁时候易引起呛咳,使乳汁误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2、感染:小儿易感染多种疾病,如扁桃体感染后水肿、增生,易堵塞咽鼓管咽部开口;感染细菌或病毒后小儿腺样体内存留细菌和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引起中耳感染,造成分泌性中耳炎。

3、免疫力低下:小儿中枢神经正处在发育阶段,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力低下,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进而影响咽鼓管功能,易诱发分泌性中耳炎。

4、发育不完全:小儿中耳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乳突气房发育不全,2岁以下幼儿常有间质或内芽组织,呈活瓣样阻塞耳咽管,均可在一定因素影响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手术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听力状况

1、医生面诊——中耳炎患者术后第3周、第4周术区切口未完全愈合,有感染的风险,医生的面诊可以防止中耳炎手术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

2、听力、咽鼓管功能和耳内镜检查——中耳炎手术术后1个月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是保持术后良好听力的重要阶段,中耳炎患者可在中耳炎手术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应进行听力、咽鼓管功能和耳内镜检查,早期发现咽鼓管功能障碍,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

3、颞骨薄层CT检查——中耳炎手术术后听力提高不明显的患者或术后听力提高但又逐渐出现听力减退的患者需要进行颞骨薄层CT检查,一般于中耳炎手术术后1年时进行,以排除中耳粘连、人工听骨移位、自体听骨吸收以及胆脂瘤复发等各种可能。

除此之外,中耳炎患者还应每年复查,排除可能引起听力减退的咽鼓管周围疾病并清理术腔耵聍。

中耳炎患者术后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1). 复诊时间:术后第三周、第四周、第三个月、第六个月、第一年以及手术后每年都要定期复诊。

2. 复查的内容:

1). 术后第三周和第四周的复查非常重要。由于术区切口未完全愈合,因此有感染的风险,医生的面诊可以及时发现并防止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

2). 术后第一个月是恢复咽鼓管功能的重要阶段。咽鼓管功能恢复是保持术后良好听力的重要条件;

3). 术后第三个月、第六个月要进行听力检查、咽鼓管功能检查、耳内镜检查。通过检查能早期发现咽鼓管功能障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期维持长久、良好的术后听力状况;

4). 对于中耳胆脂瘤的手术患者、中耳炎术后听力提高不明显的患者或中耳炎术后听力虽有提高但又逐渐出现听力减退的患者,在术后六个月至一年期间,需要进行颞骨薄层CT检查以明确听力下降的原因(如:中耳粘连、人工听骨移位、咽鼓管功能障碍、胆脂瘤复发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5). 术后每年都要复查,除了治疗各种可能引起听力减退的咽鼓管周围疾病外,还要清理术腔耵聍。

宝宝兔唇不及时修复可导致耳聋吗

兔唇宝宝易患中耳炎

我们的鼻腔深处与中耳(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之间有一条管道连通着,这条管道在医学上叫做咽鼓管。咽鼓管的正常开闭对于保持中耳通气功能、维持清除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咽鼓管还有引流作用,能象“下水管道”一样把中耳腔内的分泌物排泄出去。

腭裂孩子大多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当咽鼓管功能异常时,会引起中耳病变,容易患分泌性中耳炎,还可能继发感染从而严重破坏中耳传导声音的功能,所以会出现听力障碍,如长期没有被发现,病情加重甚至会致聋。

因此必须早期开始监控,及时发现和治疗中耳病变,有的时候甚至可先于腭裂修复术前进行。

引发渗出性中耳炎的2大因素

渗出性中耳炎的诱发因素主要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因素以及中耳粘膜免疫系统异常等。预防呼吸道感染可减少染上渗出性中耳炎的机率,平时还应注意增强体质。

1.咽鼓管功能障:咽鼓管有两个口,一头通耳内鼓室,另一头通鼻咽部,空气由咽口经咽鼓管进入鼓室,使鼓室内气压与外界相同,以保持鼓膜的正常功能。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咽鼓管炎症。

咽鼓管是中耳通过鼻咽部与外界沟通的惟一通道,一旦咽鼓管感染炎症,咽鼓管粘膜过敏水肿,可因阻塞而压迫损伤咽鼓管咽口,或局部静脉淋巴回流障碍而导致本病。

2.感染因素:渗出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细菌培养多呈阳性,其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细菌内毒素可引起中耳粘膜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本病。

鼓膜穿孔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鼓膜穿孔的病人应到医院耳鼻喉专科检查鼓膜穿孔的部位、范围、病因。必要时须做电测听及双耳乳突照片等检查。

1、纯音听阈检查:纯音听阈是监测耳科疾病进程、评价疗效、选择防治—康复措施和评残、法医鉴定的依据。用标准的听力计作听力检查是现代普遍应用的、公认的能准确反映听灵敏度的检查方法。通过此项检查,可以检测出患者对声音的敏感程度。

耳内窥镜

2、耳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由体外经过耳道送入,对耳道鼓膜疾病进行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耳道、鼓膜凹陷、穿孔等,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或刷片,大大的提高了传导性耳聋的诊断准确率,并且可以检查助听器喇叭的腐蚀状况。

3、检查咽鼓管功能: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其功能同中耳生理机能密切相关,对研究中耳疾病的防治有其重要意义。通常有3种方法:

①捏鼻鼓气(Valsalva)法:嘱患者吸气后,以手指捏紧两侧鼻孔、闭嘴、用力由鼻呼气,即可使咽部空气冲入咽鼓管。

②气球吹张(Politzer)法:患者口中含水,以咽鼓管吹张皮球的橄榄头塞于患者一侧舁孔,以手指压紧另一侧前鼻孔,于咽水的同时,急压球体,空气可冲入咽鼓管内。

③导管吹张法:患者取坐位,清洁鼻腔分泌物后,将咽鼓管导管弯头向下沿鼻底徐徐插入,达鼻咽后壁时,再转向外侧90°,然后略向前拉,使导管越过隆突而滑入咽鼓管口处,固定导管,用吹张球经导管注入空气,同时以耳听诊管听音,以检查咽鼓管通畅与否。

鼻炎咽鼓管阻塞的症状及医治方法有哪些

开始耳内发闷,有阻塞感,呈低音性持续耳鸣,有时鼓室内积液,可出现传导性耳聋现象,类似分泌性中耳炎,易被误诊为咽鼓管炎性阻塞而进行鼓膜切开或插管术。耳镜检查鼓膜多混浊,内陷,有时鼓室内积液。

咽鼓管黏膜与鼻咽部鼓室黏膜相廷续,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组成,有相当多的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液体,维持恰当的咽鼓管张力,使之既不完全开放,却又能在适当的机会,如张口、吞咽、打呵欠或咀嚼时偶尔开放一下,以此来调节鼓室内压力,从而保持鼓室内外压力的平衡。

咽鼓管是中耳通气引流的惟一通道。主要功能是引导鼻咽部气体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压力平衡,从而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如果咽鼓管闭塞或鼻咽部炎症造成咽口闭合都可致鼓室压力降低,外界压力相对增高,从而使鼓膜内陷而影响听力。此时,易行咽鼓管导管吹张术。

鼓膜内陷怎么判断

当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的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腔原有的气体被逐渐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使得鼓膜正常结构有所改变的状态为鼓膜内陷。

病因 编辑 1.咽鼓管功能障碍:包括机械性阻塞,如儿童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等和功能性障碍如咽鼓管肌肉收缩无力、腭裂等。

鼓膜内陷怎么判断2.中耳局部感染。

3.变态反应。

4.气压损伤。

2临床表现 编辑 根据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可有不同,一般可有耳部闷胀,耳鸣和听力下降,自听增强等。

鼓膜内陷怎么判断3检查 编辑 检查发现光锥变形,缩短,移位或消失,锤骨短突和前后皱襞突出,严重者,鼓膜向内移位,几乎与鼓岬相贴。

4治疗 编辑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膜置管等项治疗。

相关推荐

慢性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

渗出性中耳炎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因素及免疫反应。儿童的高发病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故小儿的咽部感染易经此管传入鼓室。其次,腺样体肥大及与慢性鼻窦炎并存,可压迫、堵塞咽鼓管咽口。最后,儿童咽鼓管黏液纤毛清除系统不能有效排出中耳及管腔内的分泌物。成人患者则与鼻咽部各种良性或恶性占位病变(如鼻咽癌、鼻咽纤维瘤等),鼻腔和鼻窦疾病(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鼻息肉等)关系密切,此外,放疗后放射性损伤咽鼓管也是原因之一。

粘连性中耳炎检查有哪些

粘连性中耳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病患居多,多为双侧耳发病,并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粘连性中耳炎的检查有哪些呢? 耳镜检查:大多患者鼓膜完整,但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增厚、瘢痕、混浊或钙化斑形成等症状。有时可见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明显的袋形内陷,锤骨柄和锤骨短突变得突出。整个鼓膜的活动度减弱或不活动,鼓膜表面可出现局部泡状向外膨出,个别患者可有鼓室内的积液。 听力学检查:纯音测试多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听力曲线一般为平坦型下降,多不超过60 dB。病变若累及两窗或内耳则呈现混合性听力下降。声导抗检查鼓室图为B型

鼓膜内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可能的,当医生发现锤骨短突特别突出,锤骨柄水平移位,光锥消失或变形时,这些就是鼓膜内陷的特征.鼓膜多半有不同程度的内陷,只要听力基本正常,咽鼓管功能正常,那么轻度鼓膜内陷并不是什么毛病.鼓膜内陷,且听力有所降低,伴有耳鸣,耳闷,这就是病态了,医学上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为使咽鼓管通畅,除查病因对症治疗外,还可行咽鼓管吹张术,这需要医生操作.也可自己用“捏鼻鼓气”法,嘴巴闭牢,鼻孔捏紧,作鼓气动作,如此可使气体不从口腔及鼻孔逸出,而使气体冲进咽鼓管,使鼓膜内陷得以恢复.但在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可

耳膜内陷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治疗

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的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腔原有的气体被逐渐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使得鼓膜正常结构有所改变的状态为鼓膜内陷。 鼓膜内陷病因: 1.咽鼓管功能障碍:包括机械性阻塞,如儿童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等和功能性障碍如咽鼓管肌肉收缩无力、腭裂等。 2.中耳局部感染。 3.变态反应。 4.气压损伤。 根据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可有不同,一般可有耳部闷胀,耳鸣和听力下降,自听增强等。 鼓膜内陷的有效治疗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膜置管等项治疗。

耳膜塌陷怎么办能治好

当医生发现锤骨短突特别突出,锤骨柄水平移位,光锥消失或变形时,这些就是鼓膜内陷的特征.鼓膜多半有不同程度的内陷,只要听力基本正常,咽鼓管功能正常,那么轻度鼓膜内陷并不是什么毛病.鼓膜内陷,且听力有所降低,伴有耳鸣,耳闷,这就是病态了,医学上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为使咽鼓管通畅,除查病因对症治疗外,还可行咽鼓管吹张术,这需要医生操作. 也可自己用“捏鼻鼓气”法,嘴巴闭牢,鼻孔捏紧,作鼓气动作,如此可使气体不从口腔及鼻孔逸出,而使气体冲进咽鼓管,使鼓膜内陷得以恢复.但在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可使用此法

耳膜穿孔的注意事项

1、耳膜穿孔如有外耳流脓,应予抗炎治疗。 2、若因外伤所致穿孔无感染时,可用消毒干棉球塞耳道,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局部不用滴耳药,有可能自行愈合。 3、用药后的保健也非常重要,如耳内不要进水等。 4、如果治疗2~3个月后,鼓膜穿孔仍未愈合者就需做专科检查,必要时行鼓膜修补术以提高听力。 5、治疗已达干耳2~3个月,鼓膜穿孔仍未愈合者(外伤性穿孔1个月)需做专科检查(包括耳镜、听力、鼻腔、鼻咽部、咽鼓管功能检查)。如有条件者可作鼓室成形术,以保存或提高听力。 上面耳膜穿孔的注意事项您都记住了吗?不同的病症采取

分泌性中耳炎怎样治疗

治疗原则为积极去除病因,改善咽鼓管功能,消除中耳负压,引流积液,防止并发症。大体分为两步,首先进行保守治疗,经过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后选择手术治疗。具体如下: (1)保守治疗 1)抗生素 在急性期内,可根据病变严重程度,短期内使用合适的抗生素。 2)保持鼻腔以及咽鼓管通畅 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常用药物为麻黄素制剂、盐酸羟甲唑啉等药物,但应防止药物依赖,一般疗程不超过 1 周。 现在逐渐被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取代,糖皮质激素喷鼻可以同时改善鼻腔炎症状态,局部作用于鼻腔、鼻咽、咽鼓管,消除炎症介质,且相对口服糖皮质

耳膜内陷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吞咽试验法 1、将听诊管两端的橄榄头分别置于受试者和检查者的外耳道口,然后请受试者做吞咽动作,咽鼓管功能正常时,检查者可听到“嘘嘘”声。 2、请受试者做吞咽动作,此时观察其鼓膜,如鼓膜随吞咽动作而向外运动,示功能正常。 捏鼻闭口呼气法 受试者以手指紧压两侧鼻翼,同时上下唇闭紧用力呼气,咽鼓管通畅者,此时呼出的气体经鼻咽部循两侧咽鼓管咽口冲入鼓室,检查者可从听诊管内听到鼓膜的振动声,或可看到鼓膜向外运动。 导管吹张法 1、鼻腔以1%麻黄素和1%地卡因收缩、麻醉。检查者手持导管末端,前端弯曲部朝下,插入前鼻孔

为什么有人坐飞机就会耳鸣

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坐飞机的时候会有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耳痛及耳鸣等不舒服的感觉,特别是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医学上称为“航空性中耳炎”。 人的中耳与外耳道之间由鼓膜封闭,中耳室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中耳室内空气的压力是通过咽鼓管和大气压力保持平衡的。而咽鼓管本身并不十分通畅,平时只是潜在管道,一般不会打开。 我们现在乘坐的一般商务飞机其机舱密闭性不好,舱内的气压会随着外部气压变化而变化。当飞机起飞时,舱内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较快,中耳内压高于外界气压,鼓膜向外耳道膨胀,因此会引起不适感

老年人中耳炎应该如何治疗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用鼓膜切开术。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