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邪中药
祛邪中药
1属于外邪者:分风热、风寒、暑邪、中寒、风湿痛。
散风热:桑叶、杭菊花、薄荷、清豆卷、淡豆豉、荆芥、防风、葛根、软柴胡、蝉衣、蔓荆子、桔梗。
散风寒:生麻黄(亦可用炙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葱白、生姜、白芷、细辛、藁本、辛夷花。
清暑邪:香薷、藿香、佩兰、荷叶(端午节后中秋节前,一般都用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青蒿。
温中祛寒:吴萸、肉桂、干姜、煨姜、炮姜、丁香、川椒、小茴香、乌头。
祛风湿痛:威灵仙、海风藤、络石藤、川乌、草乌、秦艽、桑枝、丝瓜络。
2属于热者:分热邪、火邪、血热。
清热:金银花、连翘,生石膏、飞滑石、知母、茅根、芦根(亦可用鲜茅根、鲜芦根)、黑山栀、黄芩、淡竹叶、炒竹茹(亦可用鲜竹叶、鲜竹茹)。
泻火:黄连、黄柏、龙胆草、山豆根、生甘草。
清血热:鲜生地、丹皮、白薇、地骨皮、玄参、犀角、大青叶、板蓝根。
3属于湿者:分湿浊、湿热。
化湿:制苍术、厚朴、菖蒲、煨草果、白蔻仁、炒苡仁。
清湿热:萆薢、苦参、饭赤豆、茵陈、白鲜皮、防己。
4属于痰者:分热痰、风痰、寒痰、水饮、痰核。
化热痰:炙兜铃、淡竹沥、川贝母、天竺黄、炙桑皮、甜杏仁、地枯萝、枇杷叶(亦可用清炙枇杷叶)、胆星、射干、荸荠、海蜇。
化风痰:炒牛蒡、前胡、苦杏仁、象贝母、苦桔梗、胖大海。
化寒痰:姜半夏、陈皮、炙苏子、煅鹅管石、炙百部、炙紫菀、炙款冬。
逐水饮:葶苈子、制甘遂、黑丑、商陆、蝼蛄、蟋蟀。
消痰核:淡昆布、淡海藻、山慈菇、炙僵蚕、蒲公英。
5属于气者:分气郁、气逆。
舒气郁:广郁金、制香附、白蒺藜、路路通、罗子、金铃子、香橼、佛手、枳壳、玫瑰花、青皮、煨木香、乌药、制乳香、炙没药、檀香。
平气逆:沉香、旋覆花、代赭石、煅磁石、蛤蚧尾。
6属于血者:分血滞、瘀血、出血。
活血:全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苏木、五灵脂、丹参。
破瘀血:泽兰、益母草、荆三棱、蓬莪术、王不留行、败酱草、桃仁泥、地鳖虫。
止血:参三七、茜草、仙鹤草、侧柏叶、墨旱莲、槐花炭、地榆炭、血余炭、棕榈炭、蒲黄炭、藕节。
7属于积者:分虫积、食积。
杀虫:使君肉、芜荑、鹤虱、雷丸、炙百部、槟榔、苦楝根。
消食:六神曲、山楂炭、焦麦芽、炒莱菔子。
依据药物的功能来分类,主要是便于临证。但必须郑重说明,一种药有多种作用,如果因此而忽视其他方面,将会减低药物的全面效能。因此,对于每一种药应当全面了解其气味和效能,再抓住其主治重点。这样,在使用的时候便可左右逢源。
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手术前后中医药的应用:
1、肿瘤手术前治疗:
目的: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并发症也较小。
中医治则:补气养血、健脾益气、滋补肝肾。
方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保元汤、六味地黄汤等。
2.肿瘤术后康复:
(1) 健脾和胃:胃肠功能紊乱,纳差、腹胀、便秘。
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2) 气血双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汗出、面色无华等气血亏虚证候,
方选: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
(3)养阴生津:适用于手术失血过多伤及阴液,以致胃阴大亏,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选:沙参麦门冬汤、五汁饮。
3.肿瘤术后并发症治疗:
(1)胃癌术后的胆汁返流性胃炎:
占胃癌手术后病例的3—10%。
中医辩证多为胆胃不和,治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投以小柴胡汤加减。
(2)消化道手术后的倾倒综合症:腹泻、腹胀,并急需排便,伴面色苍白,疲倦乏力,心悸、眩晕,大汗出,脉细弱或脉数,约1小时左右症状自行消退。
中医辨证为脾虚气弱,胃失和降。治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3)乳腺癌手术后的患肢肿胀:
乳腺癌手术因切除组织较多,淋巴回流不好,此时会出现患侧上肢的水肿,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越差。
中医辨证为气血亏损,水湿停留。
治以益气,补血,利水。中药予五皮饮,葶苈大枣泻肺汤,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等。
关于肿瘤的术前术后的应用方法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和我联系,针对您的实际情况给您对症治疗的一些建议。
4.中医药防肿瘤术后转移、复发:
手术后长期服用中药减少复发与转移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益气,活血,解毒中药综合组方。
益气;提高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对肿瘤细胞的监控,
如黄芪,党参,山药,陈皮,麦冬,百合等。
活血:改变血黏度,减少癌细胞的着床,
如当归,丹参,赤芍,川芎,莪术等。
解毒:对残存的肿瘤细胞杀伤,
如半支莲,苦参,土茯苓,白花蛇蛇草等。
(二)中医药与化学药物治疗:
1.化疗的消化道反应:
益气,健脾,和胃
中药如人参、党参、白术、山药、黄芪、淡竹茹,焦三仙,木香、砂仁、法半夏、陈皮等可以防治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
成药如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养胃丸之类。
2.化疗的骨髓抑制:
对骨髓抑制引起的白血球下降,血小板下降或红细胞减少,中医认为是多为伤及脾胃,日久伤及气血所致,重则伤肾。多用健脾益肾、补气养血之中药如山药,白术、黄芪、人参、枸杞、鸡血藤、当归、生地、阿胶、菟丝子、女贞子,补骨脂之类。常用方剂如健脾益肾冲剂、贞芪扶正胶囊,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等。
3.化疗引起的心、肝、肾功能损伤∶
可试用滋补肝肾药物如炒柴胡,山栀,丹参,当归、枸杞、女贞子、茯苓,桑寄生,黄精、枸杞等。
有些化疗药可引起的心脏功能损伤,应用益气养血,活血通脉的中药如黄芪、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等,方剂如生脉散等。
4.化疗引起的其它副反应:
静脉炎:生肌玉红膏外敷。
化疗药外渗:黄连,黄柏,虎杖煎汤冷敷。
周围神经炎:长春新碱和鬼臼乙叉甙可以引起周围神经炎,轻则肢端麻木,乏力,重则膝腱反射低下,肠麻痹等。常以通经活络法调治,如鸡血藤,五加皮,木瓜,威灵仙,葛根,黄芪,当归等。
5.中药对化学药物的增效作用:
研究发现,部分扶正药物和活血化瘀药虽然对肿瘤细胞没有直接的抑制杀伤作用,但与某些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三)中医药与放射治疗:
1.减轻放疗的副反应:放射治疗对部分肿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因一些组织敏感,对放射线的耐受性有限,易产生一些毒副反应。中医认为放射线热毒耗气伤阴,损及津液脏腑。临床表现为除皮肤的损伤外,在
头颈部:口粘口干,重则耳鸣耳聋。
胸部:肺部放射性炎症,干咳少痰,时有血丝,胸闷气短。
腹部: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脘胀不适、恶心呕吐。
放疗甚则伤阴,故口干喜冷饮,心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
辨证为热毒内盛,津液受损、气血不和、脾胃失调,肝肾亏损:
(1).清热解毒:银花,连翘,山豆根,黄连,天花粉,蒲公英,板蓝根
(2).益气养阴:生地,玄参,麦冬,石斛,天花粉,芦根,天冬
(3).凉补气血:生黄芪,沙参,西洋参,生地,丹参,鸡血藤
(4).健脾和胃: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甘草
(5). 滋补肝肾: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山萸肉,菟丝子,补骨脂
2.中药的放疗增敏作用:
现代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对放疗后患者,可改善肿瘤周围血液循环,增加
血氧供应,调节结缔组织代谢,起到放疗增敏作用。
(四)、中医中药治疗:
1.目的
控制肿瘤,
减轻临床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2.合理的应用扶正与祛邪中药
扶正和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两大主要法则,但临床用药有很大技巧。合理的用药能明显的提高临床疗效。
体质虚弱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体质较好应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
体质一般应扶正祛邪相同用药。
对于以中药为主的治疗仍可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西医辅助治疗,如骨转移的局部放疗,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肾癌的生物治疗等,任何治疗任何方法的选择都应以患者的疗效作为第一考虑,选择的治疗也应是中西医的最优方法。
(五)中医中药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模式
手术:术前:扶正 术后:益气,活血,解毒
放疗:益气养阴,活血结毒
化疗: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单纯中药治疗体质佳:祛邪为主扶正为辅
体质可:祛邪扶正并重
体质弱: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疱疹病毒怎样检查才对
疹病毒感染的最大问题就是容易复发,在体内免疫力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或病毒复制旺盛时会导致疱疹病毒的复发。正常情况下来说,抽血检查疱疹病毒指标如果呈现阴性,我们可以认为目前临床治愈。有局部症状可以排除一下其他的疾病。我治疗疱疹病毒的经验主要是扶正祛邪,中西结合,临床无论男女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运用中医中药的特色根据患者自己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理法方药;运用西药抗病毒药物口服结合抗病毒药物外用;嘱托患者加强体质锻炼;放松心情;饮食调控;作息规律。一般来说复发率比较低或周期比较成。
如果一个疾病在数年后才复发,根本没有必要担心,因为一个一两年才发一次的疾病会对人的生活造成直观明显的影响吗,显然不会。可以排除一下其他疾病后再作探讨。有人有一个女性朋友,多次检查疱疹病毒指标没有问题,但阴道局部就是有不正常的病灶并时常发病,后来按照疱疹的治疗方案治愈。这属于个例。
上厕所前肚子绞痛 胃肠湿热
在中医看来,这种情况是因为胃肠湿热造成的,属于寒邪中腹,需要祛除体内的寒气。可以通过贴膏药,服用中药的方式来去除体内的湿热。
解决方法:
采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寸曲、麦芽、上甲、下甲、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可以彻底治愈。
吃紫山药有什么功效 扶正祛邪
紫山药性味平和,功能润肺、健脾、益肾,既能补阳以强健脏腑功能,又能补阴以充养物质基础,更为可喜的是,它扶正而不会恋邪,在病邪存在之时也可采用。
玉屏风散方义及配伍特点
本证多由卫虚腠理不密,感受风邪所致。表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皆为气虚之象。方中黄芪甘温,内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配伍特点
黄芪配白术,汗不外泄,外邪易难内侵;本方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吹空调湿气重怎么改善
吹空调带来的湿气一般夹有寒邪,寒湿之邪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寒湿之邪停留经络关节部,则宜祛风湿通络;若寒湿之邪停留脏腑,则宜用入脏腑的化湿、燥湿药;饮食上宜祛湿温中,不吃生冷食物,以免湿寒之邪加重,日常食用山药、薏米、茯苓等健脾益气、祛湿升阳食材对改善湿气能有一定帮助。
中药祛痘
袪痘的方法有很多,而大家最希望选择的就是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的方法,像中药袪痘就可达到这样的效果。
中药祛痘,一方面是指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提取天然中草药精华成分,通过各提取成分特殊比例配比,再结合护肤品,以达到让肌肤更快更好吸收有效中药成分,达到深层消炎、化脓的祛痘效果,安全、温和不伤肌肤。另一方面是配合中药内调身体,以达到根治痘痘的效果。
中药袪痘方法:
湿热壅盛型痤疮
主要是由于长期熬夜、辛辣饮食、情绪不佳等引起实火旺盛所致,表现为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和小便黄赤等,治疗主要是清热利湿,常用蒲公英、山栀、生大黄、紫花地丁、茯苓、车前草、苡仁、淮山药等。
脾虚湿盛型痤疮
缘于脾不健运,水湿代谢失常,表现为腹胀、纳差、食欲不振、舌苔白腻等,治疗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常用中药为法半夏、陈皮、茯苓、苡仁、淮山药、扁豆、泽泻等。
肝郁气滞型痤疮
与情绪变化引起肝郁气滞有关,表现为失眠、烦躁、口干、目赤等,应用柴胡、枳壳、郁金、佛手、白芍、陈皮、夏枯草等,疏肝理气,达到治疗目的。
利用中药袪痘虽然见效慢一些,但是中药是纯天然的药品,副作用少,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最后,提醒有痘痘的人群,平时要学会缓解压力,要注意休息痘痘可以得到改善。
中药祛痘
湿热壅盛型痤疮
主要是由于长期熬夜、辛辣饮食、情绪不佳等引起实火旺盛所致,表现为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和小便黄赤等,治疗主要是清热利湿,常用蒲公英、山栀、生大黄、紫花地丁、茯苓、车前草、苡仁、淮山药等。
脾虚湿盛型痤疮
缘于脾不健运,水湿代谢失常,表现为腹胀、纳差、食欲不振、舌苔白腻等,治疗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常用中药为法半夏、陈皮、茯苓、苡仁、淮山药、扁豆、泽泻等。
肝郁气滞型痤疮
与情绪变化引起肝郁气滞有关,表现为失眠、烦躁、口干、目赤等,应用柴胡、枳壳、郁金、佛手、白芍、陈皮、夏枯草等,疏肝理气,达到治疗目的。
利用中药袪痘虽然见效慢一些,但是中药是纯天然的药品,副作用少,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最后,提醒有痘痘的人群,平时要学会缓解压力,要注意休息痘痘可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