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热中药
祛湿热中药
健脾祛湿中药一: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 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健脾祛湿中药二:荠菜
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
健脾祛湿中药三:木瓜
一说到木瓜,人们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虽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药的还是皱皮木瓜或者木瓜。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木瓜还能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 此外,木瓜还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健脾祛湿中药四: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
健脾祛湿吃什么
【红豆薏米粥】最为普遍的,而且效果良好的食疗粥。红豆和薏米均为健脾祛湿的传统食物,无副作用,可常吃。
增加桂圆---可开胃;
增加百合莲子---可调理因多思劳心,身乏贪睡白领病;
增加生姜---可调理烦躁、失眠、痘痘,温胃健脾
增加大枣---健脾、养血、温中
增加黑豆---健脾补肾
【佩兰、艾叶、竹叶、荷叶茶】
四样中药混合,入壶,高温水,盖盖15分钟,即可饮用。有明显的清湿热功效。因性凉,胃虚寒的人要少喝。
【炒山药+炒鸡内金】
将两样磨粉,一日两勺,可和胃消食、补养胃部。
【祛湿中药】
苍术、厚补、藿香、佩兰、菖蒲、白豆蔻、茵陈、车前子、泽泻
【清热中药】
黄芩、栀子、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竹叶、金银花、芦根
【护胃中药】
生姜、陈皮
以上中药是常见的祛湿清热药材,可更具身体的具体情况,各选一样或两样组合。
我喝的是泽泻+栀子。胃不好可以加些生姜或陈皮。
【成药方】金银花、夏枯草、蒲公英、白菊花各25克,生地、鱼腥草各15克。
【穴位按摩】曲池、承山、太冲、合谷。其中曲池和合谷最方便,可以随时按压。这些穴位可以在百度中收索到具体位置。
脾胃虚寒的情况属于痰湿体质,容易伴有痘痘,所以要注意脸部卫生。单靠中药或食疗只是治疗作用,多锻炼才是改变体质的根本。
体内湿热重怎么调理
体内湿热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
对于体内湿热的人群来说,要多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适度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清淡;其次需要注意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睡早起,定期锻炼身体。
体内湿热的人群,还可以适当的进行中药治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像黄芩、黄连、厚朴、半夏、白术、茯苓、蒲公英和金银花等药物,具体药物的用法用量需咨询医生。
除了中药治疗之外,体内湿热中的人,还可以通过中医疗法治疗疾病,可以进行针灸去湿热,如针灸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个穴位,可以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
注意事项
对于体内湿热人群来说,应该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不抽烟喝酒,不熬夜;同时限制食盐的摄入,否则会加重湿热。
阴虚湿热体质如何调理呢
一、少熬夜、规律作息、按时吃饭。一定首先得注意这个生活规律和吃饭的基本问题。万病都离不开这一点。不然吃再多的苦口良药也不能根治。一个人自身先天体质后天的保养也很重要,不能懒惰,按时吃饭,定时定量最好,或者饮食上少吃多餐,也利于脾胃功能调理,脾胃好了代谢自然加快,身体内多余的水分能顺利代谢出去而不会久置后产生湿气。
二、运动排汗,去除寒湿。最佳疗法之一是运动,特别是晨起吃饭后,出门做半个或一个小时的微量运动,使身体稍微出汗不要过多。比如公园里的健身器材,跳跳健身舞,练练瑜伽,老年人打打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还要注意运动前,适量饮水,以便排汗。
中药调理祛湿。说到治病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去医院,而调理身体很多人就会选择中药了,中药养生虽不能立马见效,但能逐渐缓解甚至改变人的特殊症状,比如湿热体质就可以选择中药来调理,能够有祛湿成分的主要有黄芩、芡实、薏仁、甘草等等。注意:一定要找正规的中医师进行对症下药。
三、自制祛湿粥和汤。除了进行医疗,还得注意饮食类自身调理。别小看祛湿粥和汤的功效喔,每天养成喝饭前饭后喝一碗祛湿粥的习惯,比如绿豆百合加山药,薏米红豆加红枣,芡实黄小米粥等等。用电压力锅半小时即可煮好。平时多熬制一些比如红枣枸杞鸡汤,葛根玉米山药汤等等养生又祛湿。坚持自己动手喔!
四、采用外部护理如按摩、推拿、理疗相结合。湿热症最容易导致的就是体内气血不通,容易出现人体困乏,四肢无力,肩颈部经络堵塞,结节。这时可以选择中医按摩局部推拿,排除结节使得经络畅通,平时多按按足三里、肩井穴等部位。全身经络畅通了,湿热症状也会大大改善。
五、养成睡觉前泡脚和按摩腹部的好习惯。这个不用花钱就可以做到养生祛湿的好办法一定不要错过喔。泡脚可以多放点艾叶,黄芪等祛湿中草药,额外加一点生姜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夏天更要泡脚。按摩腹部能加快肠胃蠕动,减少便秘,增加大便几率从未加快体内排湿。好处多多。还有助于睡眠和其他肠道疾病的产生。
阴虚湿热体质怎么调理?通过以上专家针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讲解,相信现在大家知道怎样去调理阴虚湿热体质了吧,上面的几种调理方法对于阴虚湿热体质是很有用的,可以有效的调理好阴虚湿热体质的人,希望以上的介绍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么区分湿热体质和痰湿体质
湿热是中医名词术语,是致病因素,术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同时它还是中医证候名,例如湿热证,湿热证指的是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的经络运行受到了阻碍,出现了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建议:多吃些祛湿食物,如赤小豆、西瓜、绿茶、芡实薏仁茶等,以薏米仁、芡实、赤小豆、淡竹叶、马齿苋、淡竹叶、绿茶组合而成的芡实薏仁茶为佳,比一般的红豆薏仁茶更利于祛湿热。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
建议:适宜痰湿体质者食用的食物有芥菜、韭菜、大头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生姜、木瓜、白萝卜、荸荠、紫菜、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红小豆。
小儿风湿热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风湿热中医治疗方法,小儿风湿热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如何治疗小儿风湿热呢?中医治疗风湿热效果好,没有副作用,减少宝宝痛苦。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要咨询医师遵医嘱用药。
一、中成药
1.湿热痹冲剂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湿通络功效,适用于湿热阻络之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3~6岁每服1/3袋,6~9岁每服1/2袋,9岁以上每服1袋,每日2~3次。
2.新癀片
功能主治:通络止痛,清热消炎,活血化瘀功效,治疗风湿热之热盛者。用法用量:3~6岁每服1片,6~9岁每服1/2-1片,9岁以上每服2片,每日3次。
3.四妙丸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通筋利痹之功,治疗风湿热属热盛者。
用法用量:3~6岁每服2g,6~9岁每服4g,9岁以上每服6g,每日3次。
4.当归拈痛丸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活血,益气养阴之功效,适用于风湿热痹,经久不愈,耗伤气血之证。
用法用量:3~6岁每服2g,6~9岁每服3g,9岁以上每服6g,每日2次。
二、专方验方
1.独活二秦汤
方剂:独活12g,秦艽10g,秦皮10g,xi莶草10g,青风藤10g,石楠藤10g,鸡血藤12g,忍冬藤15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风湿热关节肿痛者。
2.熏洗方
(1)方剂:宣木瓜10g,秦艽、防风、防己、伸筋草、白芷各6g
功能主治:适于湿热痹痛;
制法:水煎后乘热熏洗四肢关节,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2)方剂:南红花10g,羌活15g,透骨草15g,防风15g,桑枝15g,木瓜20g
功能主治:适于关节肿胀疼痛者;
制法:水煎后熏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中医如何防中暑治中暑
防中暑:泡中药凉茶当饮料服用,有一定防中暑的作用。可参考以下配方:金银花8克、白菊花8克、淡竹叶5克、白参10克、藿香4克、豆卷10 克、用1200-1500毫升开水浸泡约1小时,冷后适当饮用,但阳虚之体(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拉稀等)的人应少用或不用。出汗多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和 盐分,一般1000毫升冷开水中加0.9克食盐饮用。
治中暑:轻、中度中暑,中医称为暑湿伤表感冒,以身热、汗出、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胸闷脘痞等为主要症状。可用清暑祛湿解表 法,药用香薷5克、扁豆15克、厚朴5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鲜荷叶20克、鲜芦根15克加减煎水服。暑热偏盛者可加黄连、山栀,湿热盛者可加豆卷、藿香。此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也有一定作用。重度中暑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天气炎热,中暑是很普遍的,但是中暑之后人会特别难受,所以还是提前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比较好。小编提醒您:一定要注意防晒、饮食要多加注意,勤洗澡、勤换洗衣服。
祛湿吃什么中成药 马齿苋除湿热,宽中下气
马齿苋性质偏寒,现代医学称其为“天然抗生素”,《滇南本草》一书指出,马齿苋“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滑肠,消积滞,杀虫,疔疮红肿疼痛”,就是说,马齿苋具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利水除湿,止血凉血,散瘀消肿,杀菌消炎,止痒止痛等多种功效。
祛湿吃法:
马齿苋200克,大米100克,盐,味精适量。
大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水约800毫升,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马齿苋洗净,入沸水锅中焯1-2分钟后,切碎待用;待大米粥煮成时,放入马齿苋再煮2-3分钟,最后加食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健脾养胃,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本品既可预防和祛除湿热,同时对皮肤湿疹,湿毒及各种皮肤红肿,热痢有食疗作用。
注意:马齿苋虽味美,但也不要大量食用,一般来说,每人每天干品以10-15克,鲜品30-60克为宜,而且马齿苋性寒,脾胃虚弱,受凉引起腹泻,大便泄泻者及怀孕期间的女性一定要忌食。食用马齿苋时忌吃甲鱼,以免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
女人湿气重怎么调理 祛湿热中草药调理
对于湿热体质女性来说,中草药调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祛湿的中草药有苍术,白豆蔻,车前子,藿香,厚朴,佩兰,菖蒲等;清热的中草药有黄岑,山栀子,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竹叶,金银花,芦根等。湿热体质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其中的两到三种煮水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