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坠床怎么确定没事 宝宝掉下床的紧急处理

宝宝坠床怎么确定没事 宝宝掉下床的紧急处理

一些家长听到宝宝哇哇大哭,跑过去后发现宝宝从床上掉下来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去抱起宝宝看看有没有受伤。实际上,发生这种情况,不要急忙抱起宝宝,而是应该先确认其是否骨折。

如果宝宝跌落后剧烈哭闹或失去意识,且手脚不能活动,需要怀疑是颈椎受到伤害或脑震荡及颅内出血。无论是骨折还是颈椎受伤,都应该立刻将受伤部位固定,不要移动。如果家人不会固定受伤部分,必须等急救人员来操作,以免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宝宝掉下床后如果发生流血的状况,家长可先进行止血处理。最简单有效的就是直接加压止血法。可拿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伤口上直接加压,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宝宝流鼻血,可以用手压住其鼻子上方(鼻根的地方)以帮助止血,但不要把宝宝的头仰起,以免血液返流到胃部引起刺激性呕吐。

如果确定宝宝是头部着地,尤其是后脑勺先着地时,妈妈需特别重视。发现宝宝出现高声哭叫、睡觉不醒、呕吐、非常兴奋、四肢肌肉紧张、牙关紧闭、眼斜视等任何一个表现时,都须立即送往医院,看是否存在颅脑损伤。

宝宝坠床如何防止

最近我家红红已经坠床2次了,每次我都被吓得心惊胆颤,怕摔出个好歹。幸好这两次摔得都不重。红红才7个月,床边也有小围栏,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也会坠床,这几天我都一直在自责。到底该怎么防止宝宝再次坠床呢?

相信不少妈妈会遇到过或者在担心这个问题,家长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宝宝成长一帆风顺,希望不要遇到危险,出现意外。但是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父母担惊受怕的小意外。例如坠床,即便爸爸妈妈已经很注意了,可宝宝还是会从床上摔下来。宝宝坠床,真的防不胜防吗?

宝宝坠床 谁之过?

很多家长会觉得或者听说,婴儿的骨骼柔软,坠床摔倒也不会有什么伤害,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宝宝坠床对宝宝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

直接创伤:主要指皮肤、肌肉摔伤、关节和骨骼摔伤、脑组织损伤等。如果宝宝坠床时手脚关节或头部,五官部位先着地,那么狠容易造成骨折、脑损伤或者五官受伤。

心理损伤:宝宝在坠地过程中受到惊吓,引起情绪激惹、恐惧、睡眠障碍等症状,就是心理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得恐惧症或者精神失常。

孩子坠床,家长的过错

调查显示,在众多的婴儿坠床案例中,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家长的疏忽大意所致。通常有下面三种情况:

1、低估了宝宝的运动能力

运动是宝宝最快乐的事情,只要宝宝具备向一侧翻身的能力时,就蕴藏着坠床的隐患。

2、疏于防范

妈妈觉得天天和宝宝在一起,对宝宝的运动特征、生活习惯、个性都比较了解,宝宝何时要活动,何时会安然入睡都了如指掌。恰是这种过度放心,让妈妈疏于防范,难怪妈妈会纳闷:宝宝刚才还睡得好好的,怎么会掉下来呢?

3、认为宝宝坠床没有危险

除非出血,宝宝偶尔从床上掉下来不会有什么危险,这是大多数妈妈的想法。对坠床的不重视心理不可取,要知道尽管宝宝的肢体弹性好,但坠床仍然会给宝宝带来伤害。

宝宝坠床该怎么办?

家长发现孩子坠床了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疏忽大意、过于放心,我们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检查,如宝宝无异常反应,则可继续观察;如果宝宝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学会救助或送医院检查;如果情况严重,则应立即打120求救。

检查步骤:检查是否有意识,检查是否受伤。另外,当手脚不能动,一碰就疼得哭出来时,检查是否是骨折或脱臼。

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送医院:

无意识、引起痉挛、持续呕吐、伤口破裂、大量出血 、手脚麻痹。

需要紧急救护的情况:

1、如若宝宝无意识、持续呕吐、痉挛时,不要动婴儿,到救护车来为止让婴儿保持平躺不动。

2、宝宝出现呕吐时,让孩子脸冲侧面躺,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

3、如若有伤或出血时,检查是否磕出肿包。伤口较大时要用干净毛巾按住伤口。

4、发现宝宝身上出肿包时,可以用湿毛巾冷敷一段时间。

以下情况则需继续观察:

1、坠床时孩子大声哭,但会立刻停止,并且情绪无异常。

2、孩子身上磕出包或青一块紫一块,但脸色还不错,情绪也很好。

宝宝坠床后注意事项:如果宝宝当时没什么症状,但过后常常发呆,脸色渐渐不好,全身无力,还经常呕吐。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应马上送孩子到医院。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摔得很厉害的话,当天不要洗澡,也避免外出及户外玩耍。睡下后,还要时常查看脸色等状况如何。一旦发现异常,就应该送医检查。另外,家长要记得注意安抚宝宝情绪,应及时抱起宝宝,用手安抚宝宝的身体,温柔地跟宝宝说话,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可以让宝宝很快安静下来,避免产生心理问题。

预防宝宝坠床需做好三点

首先,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端正思想,不能大意,要多留心,多警惕,别存侥幸心理。

其次,可以给宝宝购买专门的婴儿床,婴儿床的护栏可以对睡觉的宝宝能起到预防坠床的作用。但是,护栏不能保证100%安全,可以在床的四周设上围栏,当宝宝睡觉或玩耍时,拉上床栏。床栏的插销安装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避免宝宝在玩耍时无意将插销打开而坠床。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床要稳当牢固,高度最好小于50厘米,这样即使掉下来,宝宝也不致摔得太重。家长还可以在床边的地面上铺些具有缓冲作用的物品,如海绵垫、棉垫、厚毛毯等,即便宝宝坠床了,也不会出现严重损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家长要认真做好监护工作,宝宝在床上玩耍时要在妈妈的视线内,如果妈妈有事需暂时离开,最好将宝宝移至地面上玩。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不要认为自己离开一时半会宝宝也不会出意外。往往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家长请切记

宝宝坠落时的紧急处理

宝宝坠落时的紧急处理

1.固定伤处

宝宝不小心掉下床后,必须先确认其是否骨折。如果宝宝跌落后剧烈哭闹或失去意识,且手脚都不敢活动,需要怀疑是颈椎受到伤害或脑震荡及颅内出血。无论是骨折还是颈椎受伤,都应该立刻将受伤部位固定,不要移动。如果家人不会固定受伤部分,必须等急救人员来操作,以免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2.紧急止血

宝宝掉下床后如果发生流血的状况,可先进行止血处理,最简单有效的就是直接加压止血法。可拿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伤口上直接加压,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宝宝流鼻血,可以用手压住其鼻子上方(鼻根的地方)以帮助止血,但不要把宝宝的头仰起,以免血液返流到胃部引起刺激性呕吐。

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对以后有影响吗 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后怎么降低影响

宝宝不小心掉下床后,必须先确认其是否骨折。如果宝宝跌落后剧烈哭闹或失去意识,且手脚都不敢活动,需要怀疑是颈椎受到伤害或脑震荡及颅内出血。无论是骨折还是颈椎受伤,都应该立刻将受伤部位固定,不要移动。如果家人不会固定受伤部分,必须等急救人员来操作,以免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宝宝摔下床后如果没有严重问题,一般都会因为惊吓或者疼痛而大声哭闹,这个时候妈妈们应该及时抱起宝宝,抚摸他的后背,轻声安抚,让他平静下来。在遇到惊吓没有及时得到安抚的宝宝是很容易有睡眠不安、容易惊厥的现象的。需要注意的是,抱起宝宝的动作要轻柔,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宝宝掉下床后身上有外伤可以先用碘酒消毒,再用纱布包扎好。如果有起肿包则需要进行消肿处理,消肿可以采取冰敷的方法进行消肿止痛。一般情况冰敷时间不要过长,3~5分钟即可。除了冰敷外,还可以采取抹食用油的方法来消肿化瘀,食用油中香油与茶油的效果较好。

在宝宝摔下床后,没有发现问题,也不能放松下来,接下来的两天都需要密切观察。如果宝宝摔下后两日内出现口腔,鼻腔或耳内流血、反复性呕吐,嗜睡,精神状态差甚至发烧的情况,都属于意外情况,需要就医。

孩子牙掉了怎么处理

1、孩子换牙期牙掉了怎么处理?

民间有传说,乳牙掉了要长新牙,要想让它长得正,就要在房间里,站得正,然后再扔出去。要是上面的乳牙掉了,就要扔到床下;要是下面的乳牙掉了,就要扔到床上的蚊帐上。站得正,长得齐。

2、孩子磕到牙牙掉了怎么处理?

首先你要确保孩子没有其他需要紧急处理的伤(比如头部或脸部),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去看急诊。如果宝宝的牙齿和牙龈看起来还好,他似乎也不疼,应该就不用去牙科检查。

如果宝宝的牙齿有缺口或破裂,并且他看起来很疼,你应该立即带他去看牙,因为可能有部分神经暴露出来了。如果牙齿活动得很厉害,也应该马上去看牙。医生可能会决定把牙齿拔了,以免它自行脱落时噎到宝宝。如果宝宝的牙齿好像错位了,也要去医院看一下,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复位。

如果他的牙龈开始出血,用一块湿纱布按几分钟(或一直按到血止住)。冷冻的冰棍可以让肿胀不那么厉害,还能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疼痛上引开。在接下来的1周内,如果发现宝宝的牙龈或牙齿有任何不正常的情况出现,或者注意到有感染的迹象,如发烧、肿胀和触痛等,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宝宝摔下床哪些反应不正常 宝宝坠床怎么确定没事

宝宝坠床后,如果没有外伤,宝宝哭闹一会就安静下来,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好,四肢活动自如,没有呕吐、头痛、嗜睡等情况,连续观察两天什么没有异常的话,就可以确定宝宝没事啦。

妈妈应防止宝宝发生坠床

儿中心护理部对儿童坠床进行过调查。从宝宝会翻身起,就可能从床上跌落。到了7-8个月,宝宝会爬了,对身边事物的兴趣越来越浓,抓东西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时,从床上掉下来的几率就更大了。

在儿中心住院病房里,对患儿发生意外坠床事件都会进行登记。当一个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会向家长宣传预防孩子坠床的知识,尽管如此,每月报告仍会出现1-2例患儿坠床的案例,究其原因还是父母疏忽所致。随手拉上床边护栏,是家长们必须要养成的一个习惯。

儿中心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坠床意外都是在家长视线离开孩子的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发生的。调查随机问过一些患儿家长:“如果你有急事要处理,会把孩子放回床上并拉上护栏吗?”50多位家长中,不到20位会做到位,更多的家长会忘了拉上护栏。更有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沙发上,开个门1分钟也不到,应该不会有问题。”殊不知,1岁左右的婴幼儿没有危险意识,意外往往就在瞬间发生了。

婴幼儿发生坠床后,如果出现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抽搐、呕吐频繁、耳鼻内流血或流水、躁动不安、单侧或双侧体瘫痪等症状,必须立即送医治疗。

孩子牙掉了怎么处理

1、孩子换牙期牙掉了怎么处理?

民间有传说,乳牙掉了要长新牙,要想让它长得正,就要在房间里,站得正,然后再扔出去。要是上面的乳牙掉了,就要扔到床下;要是下面的乳牙掉了,就要扔到床上的蚊帐上。站得正,长得齐。

2、孩子磕到牙牙掉了怎么处理?

首先你要确保孩子没有其他需要紧急处理的伤(比如头部或脸部),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去看急诊。如果宝宝的牙齿和牙龈看起来还好,他似乎也不疼,应该就不用去牙科检查。

如果宝宝的牙齿有缺口或破裂,并且他看起来很疼,你应该立即带他去看牙,因为可能有部分神经暴露出来了。如果牙齿活动得很厉害,也应该马上去看牙。医生可能会决定把牙齿拔了,以免它自行脱落时噎到宝宝。如果宝宝的牙齿好像错位了,也要去医院看一下,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复位。

如果他的牙龈开始出血,用一块湿纱布按几分钟(或一直按到血止住)。冷冻的冰棍可以让肿胀不那么厉害,还能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疼痛上引开。在接下来的1周内,如果发现宝宝的牙龈或牙齿有任何不正常的情况出现,或者注意到有感染的迹象,如发烧、肿胀和触痛等,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五个月的宝宝从床上摔下来怎么办

1、保持观察

宝宝如果能够马上大哭,一般说明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对宝宝观察20秒左右,从头到脚先看一下,大概判断一下坠床对宝宝身体哪个部位造成了伤害,再做相应处理。一些宝宝从床上掉下后,身体没有明显外伤,表现也没出现任何异常。但即便如此,家长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尽量与宝宝说话、逗逗他,转移他的兴奋点,不要抱着他睡觉。如果摔后哭完很快就睡着了,也要在一小时内将其叫醒。如果宝宝醒后大哭,应该不存在什么大问题。

2、皮肤出现瘀青或血肿

大多数宝宝从床上摔下来之后,皮肤难免会出现瘀青或血肿。如果肿包较小,可给宝宝抹点香油,或用湿润的土豆片贴上,有止痛化淤的辅助作用。如果肿包较大的话, 家长应用冰袋或冷藏的袋装奶给宝宝做冷敷处理,这可减少皮下出血和扩散。冷敷处理越早开始效果越好,一般是在受伤48小时内进行,每次冷敷大约15分钟左右,至于冷敷的次数,应根据孩子接受情况来定。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进行冷敷时,一定要用干毛巾将冰袋或冰牛奶包裹上,不要直接贴在宝宝皮肤上,因为宝宝受不了太冷的刺激。

3、皮肤有擦伤或出血

如果宝宝皮肤有擦伤或少量出血的情况,家长可以先压迫止血,然后再用碘伏进行消毒,最后用纱布或是透气胶带包扎,以避免感染。如果宝宝流鼻血了,千万不要让宝宝用“仰头止血”或“鼻子里塞卫生纸”的方法来止血。因为仰头止血会使血液返流到胃部引起刺激性呕吐,还有可能直接呛到气管或肺部,引起窒息。而鼻子里塞卫生纸的方法,会使儿童本来很娇嫩的鼻粘膜进一步撕破,加重鼻出血。此外,不干净的纸团或棉花会引起鼻腔感染。

4、发生骨折

如果在坠床之后,你发现宝宝出现一侧肢体不能自如活动,摔伤部位有明显肿胀、颜色改变,或者形状有所改变,并出现畸形等,那说明宝宝可能是骨折了。在送宝宝去医院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抱宝宝的动作要轻、要稳。如果是腰部或胸背、肋骨骨折,切忌背或抱着小儿移动,最好能打120,等急救医生前来处理。

宝宝降临前准爸妈应做好哪些准备

孕妈妈状况你常常会觉得很不舒服,好像你的身体已经负担不起两个人了。想到孩子的出世你也许会忐忑不安,甚至是焦躁、急迫的。在这个阶段尽量夫妻双方多谈些轻松的话题如,如何将来和宝宝在一起玩耍等。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要小心,比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洗澡时要避免滑倒等等。总之,要充分休息,密切注意自身变化,随时做好临产的准备。

检查一下,还有什么事没有安排好?入院和出院所需的所有衣物、卫生用品、产前检查记录、可以随时取出以备急用的钱等必需品是否已经整理妥当。如果住高层住宅楼,了解清楚电梯夜间运行情况,以保证夜间使用电梯。甚至应该计划一下妻子一旦临产时乘什么车、选什么路线去医院,尽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到。

第39周,别忘了到医院做例行产检。

有时宝宝不会按部就班地给你信息,告诉你分娩进行得怎么样了。这时候,你会突然意识到:“糟糕!要生了!”于是你知道上医院是来不及了。为了胎儿安全,一定要到医院分娩,如果确实因各种原因来不及到医院,也一定要在分娩的同时,做好随时去医院的准备。万不得已,不要在家中分娩。

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注意:

1.立刻打电话给医院或打急救电话。

2.准备一个分娩床。为了不弄脏床垫,在床垫和床单之间铺一层防水垫(几层厚厚的纸或塑胶桌布等),然后再铺上一层干净的床单。

3.调整临时产房的室温到23~260C。

4.叫丈夫或其他什么人烧两盆热水,其中一盆用来消毒各种用具,另一盆让它凉到微温的程度,让妈妈分娩完后可以清洗一下。

用一盆热水消毒1把剪刀、两条脚掌长度的线(用来扎脐带)。

还要准备几样东西:一个洗碗盆可以用来装胎盘,至少3条干净的大毛巾,温暖、干净的毯子或毛巾可以用来包裹宝宝。

5.想办法用最舒适的姿势来躺:仰着、侧躺等。

6.接生人事先用酒精或消毒肥皂把手洗干净。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必须靠自己把孩子生下来,记得事先把手洗干净。

7.在宝宝的头先露出之后,不要再用力,也不要把它拉出来,要让宝宝的头自己慢慢滑出来,掉到接生人的手上,落到床上。然后,轻轻地把脐带绕过宝宝的头拿开来。

8.随着宝宝的头突然转向,接着出现的就是宝宝的肩膀了。宝宝的头已经出来,肩膀还没有出来的时候,用双手在肛门开口上方以毛巾按住的方式来保护会阴,以防它在宝宝露出肩膀的时候被撕裂。

9.让接生的人帮宝宝把黏液从鼻子里吸出来,然后把宝宝倒举起来维持几秒,好让宝宝喉咙里的黏液流出来。

10.宝宝分娩出来后,立刻把宝宝腹部朝下,让他趴在你的胸前。接着把宝宝身上多余的液体清理干净。至于宝宝身上干酪状的覆膜就不用急着清理掉。然后用温暖的毛巾把宝宝的背部和头盖起来。

11.如果宝宝看起来好像没在呼吸,摩擦宝宝的背部,以刺激他呼吸。如果宝宝的嘴唇发紫,就轻轻地对宝宝进行五六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记得你的嘴要同时盖住宝宝的鼻子和嘴巴。

12.如果家中无消毒物品,建议不要在家中处理脐带。

13.让宝宝吸吮乳头,刺激胎盘的娩出。通常胎盘在宝宝娩出后的5—30分钟内就会排出来。

14.让宝宝持续吸吮你的乳房。

15.胎盘娩出以后,在骨盆上方的位置轻轻地按摩子宫,以帮助子宫继续收缩,同时适度地压缩血管。

16.产后并非完事大吉,如有可能,仍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产妇和孩子,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切记:此种情况容易出现在偏远山区,尽量避免。

面对突发情况如果没有经验,将会很被动。在去医院的路上,如果紧急分娩发生,往往令人焦急无措。出现这情况,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车要注意安全,越急越容易出问题,一定要稳。

2.电话通知医院,产妇已在路上,情况紧急,以便医院作好接生准备。

3.产妇应安排在后座休息,尽量躺着,有人陪护。座位铺上床单、毛巾等,防止车座椅套不卫生。

4.如果临产,要减速稳行或干脆停车,等宝宝生出来再继续赶往医院处理、医护。

警惕 宝宝睡眠时的大安全隐患

1、被砸被压

祸从天降,不得不防。为了满足宝宝的好奇,也为了开发宝宝的智力,爸爸妈妈会给宝宝买很多玩具。而宝宝的这些“朋友”,如果放的不是地方,如床头,它们一旦翻下来就会给睡觉中的宝宝带来伤害。还有就是父母平时用的东西,像喝水的杯子等日常用品,如果放得不恰当,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很小的宝宝跟爸爸妈妈一起睡,如果爸爸妈妈不注意也会不经意间压住宝宝,这会弄伤宝宝甚至让宝宝窒息,这是非常危险的。

应对方法:

赶紧把东西挪开,不要急着把宝宝抱起来,先确定一下状况,看一下宝宝有没有受伤。如果只是惊吓可以哄一下,缓解一下宝宝的情绪;如果严重了,需打急救电话,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要一直和宝宝“说话”。发现压着宝宝以后,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慌乱,宝宝肯定会有所反应,仔细看一下宝宝有没有被压伤。

预防措施:

让宝宝独自睡在自己的小床上,但宝宝床不能太远离父母的大床,周围一定不能放高过小床的东西,宝宝睡觉后也要及时把玩具收起来。宝宝的床也要离桌子远点,让宝宝有个安全的睡眠环境。

2、手指缠住

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宝宝的随意运动能力开始发展了,他能够抓住附近的东西,比如线头或者父母的头发。可别小看了这些东西,如果缠住手指头会造成手指缺血、手指肿胀青紫,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手指坏死。

应对方法:

立即剪断缠住手指的绳、线,对勒出的血印进行初步消毒后尽快将宝宝送往医院。

预防措施:

预先检查除掉衣服上的线,让电线、窗帘绳子、帽子上的带子,带绳子的玩具都远离宝宝睡觉的地方。也不要给宝宝戴手套。

3、跌落

宝宝会翻身了,运动能力增强之后,坠床是一件难免的事。一旦发生,不要过于惊慌。仔细观察宝宝受伤的部位与受伤的程度,情况严重马上就医。

应对方法:

不要心急火燎地将宝宝从地上抱起,动作也不要过猛,以免导致其他不必要的伤害。首先检查宝宝是否有意识,有没有受伤,若意识不清,宝宝不哭,那可能伤到了脑,情况严重,必须马上去医院治疗;当手脚不愿动,一碰就疼得哭出来时,检查是否骨折或脱臼,用冷水或冰块敷于受伤部位,后将宝宝送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摔到颈或背部,应将身体保持平躺不动,拨打紧急电话。如果没什么事也不要让宝宝立即睡觉,先逗逗他,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观察有没有后续的变化。

预防措施:

宝宝的床一定要设有护栏,并且要特别注意栏杆的宽度,以宽度不超过宝宝的一般头围即34厘米为好。宝宝床的下面好铺上一层软垫。

新妈妈如何规划时间

列出三口之家每日生活模式中的所有流程,重点多半在宝宝身上,可大人的基本需求也不能疏忽。

一日常规事务:个人的清洁工作、给宝宝做清洁、大人的一日三餐、给宝宝喂奶、洗成人衣服、洗宝宝衣服、给奶瓶消毒、换尿布、给宝宝洗澡……这是固定时间要做的固定事情,除了宝宝那些重大事情,不要把你自己的日常需要给忘了,你也需要吃饭、午睡、洗澡……可预见的临时事件:亲友来探访、宝宝突然生病、宝宝要去打免疫等……这些并不是每天、每周、每月都要做的事务,被称为可预见的临时事件。处理这些事务,需要你根据轻、重、缓、急四个要素来做分类:重要紧急的(譬如,宝宝病了要送医院);重要不紧急的(譬如,宝宝的尿布用完了);紧急不重要的(譬如,有电话来,铃声响个没完);不紧急不重要的(譬如,天热了要换窗帘)。

温馨提示:

1、尽量不要挤掉处理常规事务的时间。常规事务看上去琐琐碎碎、日日重复,它们却是保证大人和宝宝健康快乐的生活基础,轻易不能挤压它们。

2、如果遇事只考虑事件的重要性,有可能造成紧急事件、常规事件不能及时处理的后果,进而引来更多的麻烦。

宝宝坠床怎么确定没事 头痛

宝宝坠床后,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也是不正常的,可能是脑震荡或脑组织损伤引起,有必要带宝宝去医院,进行颅脑检查,可以初步拍x线片,看看是否有硬膜外出血,必要时ct进一步检查,看看是否有神经损伤。

相关推荐

宝宝睡觉这些禁忌千万不能碰

1.别把宝宝单独留上 很多家长会让自己的宝宝在自己的上进行午睡,但是如果他们突然有事要离开熟睡的宝宝时,他们会害怕宝宝会滚下。这时候家长会在的周围一圈加上许多枕头,以防止宝宝睡着睡着自己滚下去。 但是家长朋友们可能不知道,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如果宝宝滚到枕头处,他们的鼻部贴在枕头上时,他们就会产生呼吸困难的情况。所以我们把他们放在婴儿里睡觉,或者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例如婴儿篮等。 2.挑选好婴儿的尺寸 其实一般来说给宝宝选婴儿越大越好,最好是能给他们买同款的最大尺寸。但是如果宝宝没有一个单独

宝宝后多久才能真正没事 婴儿后观察内容

宝宝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神志、肢体活动、反应,以及时发现异常,将伤害与后遗症的几率降低到最小。 慢慢活动宝宝肢体,或给他玩具等,观察四肢的活动是否受限,或宝宝活动四肢时表现出痛苦的表情。如果受限或在活动其关节时表现痛苦,提示可能关节骨骼损伤。如果造成脑组织损伤,势必颅内压增高,引起相应的颅内出血表现。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中,观察宝宝精神状况非常重要。最好不要让他睡觉,观察宝宝是否出现昏迷情况,是否爱睡不醒,哭叫的声音是否尖叫,是否一直没缘由哭闹,是否恶心呕吐(喷射性呕吐),是否出现四肢肌肉紧张或牙

宝宝总高热惊厥怎么办

注意观察宝宝的意识和肌肉,如果宝宝已经失去了知觉,或者是肌肉出现了全身性的抽动,牙关紧闭,有吐白沫的现象,家长必须快速送医治疗。 宝宝如果发烧高达39℃以上,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即使是晚上睡觉,也要时刻陪在宝宝的身边,以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 把宝宝放在平坦的小上,要把卧室的所有窗户门打开,让高热惊厥下的宝宝的头向一侧偏去,解开宝宝的衣领,以确保呼吸。 家长要用拇指去按压宝宝的人中穴,以确保能让宝宝有神经上的刺激,从而不会出现意识缺失等现象。 宝宝高热惊厥时,会有咬紧牙关时,有可能会咬到舌头,导致死亡。

宝宝每天都尿,原来都是我的错!

首先,要请安安妈放宽心,宝宝5周岁以后每周至少发生一次尿事件(偶尔一次的尿不包括在内),才算是遗尿症。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最多见,继发性多由于泌尿道感染等泌尿系统或者全身性疾病引起。有部分3岁左右的儿童不能控制膀胱逼尿肌收缩排尿而出现不稳定膀胱,表现为白天尿频尿急,偶尔尿失禁和夜间遗尿。但是比较少见。 大部分宝宝在2岁或2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现象会大大减少。但有些宝宝到了两岁甚至两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会常常尿。不过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算不上遗尿症,父母不

婴儿到底该怎么摆放

1.婴儿的使用误区 电视里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霸道总裁含情脉脉地看着女主说:回到我身边吧,我连未来孩子的房间都准备好了。一拉开门,充满童趣的粉色小房间撞进女主的事业,精致的雕花小边、墙上的各种毛绒玩具相互映衬,温馨得让女主不禁落下泪来……快醒醒吧!这样使用婴儿就糟啦。 像霸道总裁这样单独给婴儿准备个房间,在小编看来完全没有必要。2岁以内是亲子关系建立的敏感期,父母如果能够每晚陪着孩子进入梦乡,对于以后孩子和父母之间亲密度和信赖感的培养都大有好处。所以说,电视剧中总是上演的豪门家变也不是没有

宝宝安睡5大招

1.抱睡奶睡不可取 虽然抱睡奶睡是短期内比较高效的哄睡方式,看上去宝宝也更加安心、踏实。但实际上抱睡奶睡对宝宝的夜间睡眠质量并无益处。 长时间抱睡奶睡,会使宝宝过度依赖家长的怀抱或哺乳行为,夜间醒来后无法自主入睡,家长要再次哄睡才能重新入睡。 这样做反而会使短暂的生理性睡眠间隙变成时间较长的睡眠中断,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也对宝宝锻炼自主入睡的能力有一定影响。 2.睡小利大于弊 和家长一起睡大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家长夜间照顾宝宝。 但睡大的弊端也很多:诸如睡大出现的比例更高,小月龄宝宝和家长睡大

孩子牙掉了怎么处理

孩子牙掉了怎么处理? 1、孩子换牙期牙掉了怎么处理? 民间有传说,乳牙掉了要长新牙,要想让它长得正,就要在房间里,站得正,然后再扔出去。要是上面的乳牙掉了,就要扔到下;要是下面的乳牙掉了,就要扔到上的蚊帐上。站得正,长得齐。 2、孩子磕到牙牙掉了怎么处理? 首先你要确保孩子没有其他需要紧急处理的伤(比如头部或脸部),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去看急诊。如果宝宝的牙齿和牙龈看起来还好,他似乎也不疼,应该就不用去牙科检查。 如果宝宝的牙齿有缺口或破裂,并且他看起来很疼,你应该立即带他去看牙,因为可能有部分神经暴露

宝宝晚上睡觉打滚怎么回事

1、调整心态 心态决定行动,说得一点都没有错,当你知悉宝宝滚是个正常的现象,大可收起之前的那些紧张、恐慌、害怕的情绪,放心的睡觉去吧,不用宝宝稍有动静就立马起观察。Take it easy,只要宝宝掉下,就任由他翻滚去吧,爸妈们赶紧补充睡眠要紧。 2、提升忍耐 满滚的宝宝,总在你睡着的时候,来一个左勾拳、右踢腿。这个时候爸妈们需要更多的是,忍!忍!忍!提升自己忍耐力是很有必要的,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忍耐力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那就是任凭宝宝拳打脚踢,依然能照睡不误。能做到这样,安睡的目标

爬爬服方便换尿不湿吗

尿不湿也叫纸尿裤。实事求是的讲,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图方便,长期给孩子使用纸尿裤。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造成膀胱储尿功能降低。 纸尿裤很会形成“习惯性尿”或“懒惰性尿”。一般情况下,宝宝在尿后感觉不舒服,下次再想尿的时候会有紧张感,渐渐地自觉锻炼了膀胱的储尿功能。而穿上“尿不湿”的孩子即使尿也不会感觉难受,膀胱储尿功能得不到锻炼,没有自控能力。 再就是如果宝宝正在学走路,硬硬的“尿不湿”夹在腿中间,会影响孩子的走路姿势,对腿形也会受到影响。 使用纸尿裤确实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一定要注意及时更换。否则纸尿裤捂

宝宝上摔下来怎么办 宝宝摔下后的简单处理

宝宝不小心掉下后,必须先确认其是否骨折。如果宝宝跌落后剧烈哭闹或失去意识,且手脚都不敢活动,需要怀疑是颈椎受到伤害或脑震荡及颅内出血。无论是骨折还是颈椎受伤,都应该立刻将受伤部位固定,不要移动。如果家人不会固定受伤部分,必须等急救人员来操作,以免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宝宝掉下后如果发生流血的状况,可先进行止血处理,最简单有效的就是直接加压止血法。可拿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伤口上直接加压,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宝宝流鼻血,可以用手压住其鼻子上方(鼻根的地方)以帮助止血,但不要把宝宝的头仰起,以免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