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中医怎么治疗
胃痛中医怎么治疗
一、艾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左手食指中指置于施灸穴位两侧,右手拿起艾条后靠近腹部的中脘穴(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距离皮肤约3cm,用悬起法灸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而不感到灼烧疼痛为度。施灸过程中还可以将艾条在穴位附近处做小幅度回旋动作,以缓解局部皮肤温度过高引起的不适。
二、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三、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当你觉得胃痛不舒服时,可能想躺下来休息,切勿!保持直立状态,使胃酸较容易待在胃内。当你不得已要躺下来时,例如睡觉,最好将头部势高10—15厘米左右,但单纯加高枕头的效果不好,可用薄一点的被单同时垫一下上半身,如此使睡眠时略呈倾斜状,以避免胃痛复发。
四、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中医治疗胃痛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实者多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者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为寒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为热证。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膝关节疼痛中医治疗法
中医治疗膝盖疼的药方
基本方:处方制氏草200g、制草禾20g、制尖白15g、制工草15g、青风藤20g、海风藤20g、地龙15g、防己15g、桂枝15g、川牛膝15g、甲珠15g、白芷20g、白藓皮15g、甘草15g、关节发热者加漏芦30g、关节发凉者加附子10-30g(先煎一小时)、麝香羚羊骨6 g、坎炁5 g(研冲)。
用法:每付药先泡3个小时左右,临煎药时把药压实,水超过药1厘米左右,煮开后再煮30分钟左右,第2次,第3次加水与药平即可;连续煎3次,倒在一块,分3次喝,每日喝2-3次,20付是一个疗程。
疗效:从根本上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运用平衡阴阳、补益肝肾等法扶正,加强单元神经细胞组织营养,提高人身机体的免疫能力;运用祛风、清热、逐湿、活血等祛邪方法,杀死和阻断风湿因子再生,达到标本兼治。
薰洗药
功效:祛风通络,温经散寒,利水消肿,活血止痛
药物:伸筋草透骨草红花海桐皮五加皮牛膝炙乳没防风炙川乌炙草乌木瓜威灵仙鸡血藤土元桑桂枝艾叶
用法:水煎薰洗患处,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
内服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诸筋皆属于节膝乃筋之府肝主筋,肾主骨,说明膝病与筋脉肝肾密切相关。
湿热痹:膝痛伴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关节不能活动,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方药:四妙散加味
苍术黄柏牛膝苡米土茯苓萆廨泽兰防己公英地丁
家族性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
临床上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多发疾病,对于患者的危害来说是很大的,所以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相关的治疗,一般的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有一下几类,患者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
活血化瘀法。一般的再中医上面认为三叉神经痛主要是由于不通而导致的,就是所谓的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道理。因此采用活血化瘀法主要是为了化瘀,让神经通,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不会痛。
补气活血法。这种中医疗法的话主要是用于由于自身的气血不足,络脉空虚而造成的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治疗的时候主要是采用补气活血的方式,然后再加以通络的方式来治疗三叉神经痛。
对于患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来说,由于治疗方式多样,再中医上面需要采用辨证的方式,因此需要结合自身的病情来决定治疗的方式,不可一概而论,最好是上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治疗。
胃痛中医小偏方来帮你
偏方一
组成:山橿根6g,南五味子根皮9g,灯心草6g,车前草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胃气痛。
偏方二
组成:山梅花根皮24g,狗肉适量。
用法:加水炖,调白糖服。
附注:此方用于胃气痛,也可用于疟疾、挫伤、腰胁疼痛。
偏方三
组成:小草乌30g,小楠木香15g。
用法:研末,酒送服,每次服1g。
附注:此方用于胃寒痛。
心绞痛中医治疗
1、心绞痛发作须迅速终止
一般患者应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缓解心绞痛的中成药,一遇到胸闷、心痛就应立即含服,静坐休息。疼痛缓解之后,还得积极运用益气化淤等基本方药加味进行治疗。
2、基本治法为益气化淤
郭子光教授认为,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淤,因此他将益气化淤作为本病的基本治法。经多年的临床探索,郭老创制了一剂方药:黄芪50克,川芎20克,葛根30克,丹参30克,制何首乌20克,薤白20克,法半夏15克,全瓜蒌15克,水蛭5~10克,延胡索20克,郁金15克,香橼15克。每日1剂,浓煎2次,将两次药液混合分3次服,其中1次晚间睡前服,可以根据病情程度、类别不同辨证加减。、
3、积极控制合并症
一般来说,本病多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等合并症。对于较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通常已服用降压、降糖药物,此时绝不能贸然停服。而对于较轻的血压、血糖升高以及较轻的高血脂、高血黏度等,只需在上述基本方的基础上加入相关药物即可。
4、务必清除湿热或寒湿
本病有一部分患者伴有中焦湿热或寒湿郁遏,从而引起胆胃气逆或肝胃不和等症,进而加重气郁血淤的程度,使心绞痛久久不解,因此应注意清除。只有当湿热或寒湿缓解,胃脘胀满等主要表现消除,厚腻之苔变薄,再转入以基本方为主的治疗,才能见成效。
前列腺痛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男科专家指出,前列腺痛的中医治疗主要是采取理气、活血、止疼等方法。中医认为,腰酸腿软、没有精神、影响性功能等症状是肾虚的表现,所以应该采用补肾的方法进行前列腺痛治疗。治疗前列腺痛可以采用以下中医疗法:
1、气滞血痪型:
患者可出现小便涩滞、会阴及小腹下坠胀痛,前列腺肿大坚硬等症状,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为主,方选少腹逐瘀汤。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2、肝肾阴虚型:
此种类型的前列腺痛患者可出现尿道口有白浊、会阴坠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症状,在进行治疗时以宜滋肝肾、清泄相火为主,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
3、湿热下注型:
如果患者出现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摘白浊,舌苔黄腻的症状就是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痛的表现,治疗应该以清热利湿为主,方选八正散加减。
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办法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本法适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多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由川芎、当归、升麻、生地、地龙、甘草、赤芍、柴胡、红花、桔梗、全蝎、蜈蚣等药物组成。
风寒阻经:阵发性面颊乃额头抽掣疼痛,遇风寒加重,常牵及牙痛,苔薄白,脉浮弦。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川芎,荆芥,白芷,香附,羌活,蔓荆子,细辛;气虚血淤如面部疼痛缠绵难愈,时痛时止,麻木不仁,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细涩。治法:补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
脉络淤阻:面部阵发剧痛,痛如锥刺、刀割,拒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方药:赤芍,红花,川芎,桃仁,郁金,全蝎,细辛;风热伤络:阵发性面颊及额头抽掣疼痛,遇湿热加重,流涎,目赤,苔薄黄,脉数。治法: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方药:川芎,白芷,生石膏,菊花,薄荷,山栀,僵蚕,黄芩;肝阳上亢:阵发性面颊及额头抽掣疼痛,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熄风,通络止痛。方药:天麻,钩藤,黄芩,山栀,生石决,牛膝,夏枯草,夜交藤。
看了上面对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中老年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具体和中医师来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找出比较好的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也可以选择中西医来进行治疗方式,这样治疗起来是比较好的。
脾胃虚寒型胃痛中医治疗偏方
胃痛是日常常见的小疾病,中医认为,胃痛多见于病邪阻滞、气机不利和营血凝涩,嗜生冷食物、饮食不规律、肚子有蛔虫等都会引起胃痛。另外,胃痛和精神、脾胃虚寒、气滞等也有关系。
中医认为,气滞、脾胃虚寒、血瘀类型的胃痛多属于慢性胃痛,而上面介绍的嗜冰冷食物、饮食不规律、肚子有蛔虫引起的胃痛多为急性胃痛,急性胃痛应该说比较好调理,只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饮食卫生,给肚子驱蛔虫就可以了,但是,慢性胃痛则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调理。
脾胃虚寒性胃痛,主要表现为空腹时疼痛,进食后疼痛缓解,喜欢吃温热的食物,手脚冰凉、舌淡,大便稀。这种类型的胃痛要温胃健脾,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偏方。
一、二宝粥
材料:大米50克,芡实和淮山各15克,陈皮1/4个
做法:先将芡实和淮山捣碎,然后与陈皮、大米一起煮成粥就可以了。
功效:补脾健胃、祛湿止泻。
二、胡椒绿豆猪肚汤
材料:红枣12颗,白胡椒20粒,猪肚1个,绿豆1汤匙
做法:材料洗净,把红枣、绿豆、白胡椒都放进猪肚里,加适量水,文火炖到烂熟后加盐,调匀即可食用。
功效:对虚寒型胃痛有较好治疗效果。
三、按摩足三里穴位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面四横指、胫骨边缘的地方
取穴方法:先找外膝盐。弯曲小腿,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个突显的骨头,骨头上方的凹陷处就是外膝眼。然后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穴位了。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者中指进行按摩足三里穴位,每次大约5-10分钟,按压时应该有发热酸胀的感觉。
功效:能行气活血,改善肠胃不适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