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秋季腹泻的主要症状表现

秋季腹泻的主要症状表现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宝宝会出现大便次数超多,大约一天10次左右。而且大便的会带有粘液,无明显的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秋季腹泻别忽视这些细节

秋季腹泻主要症状

通常秋季由于天气干燥凉爽,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都随之出现了变化,由于喜欢吃一些烧烤辛辣的食物,往往这些人才会更容易成为目标,具体有哪些症状,来看看吧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一般来说,秋季腹泻也是要分人的,有些平时爱锻炼,并且饮食搭配合理的人是不会成为腹泻的目标,相反如果是抵抗力较为薄弱的话,可能会被腹泻所盯上,因此腹泻也是跟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1、6个月~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

2、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

3、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4、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但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

怎么预防秋季腹泻

1.注意卫生妈妈每次给宝宝换尿布后、喂奶前、冲奶前、给宝宝喂饭前都要洗手。母乳喂养的婴儿,妈妈在喂奶前,应将乳房擦洗干净。人工喂养的婴儿,要特别注意奶具的消毒且不要吃变质的奶。

2.添加辅食有讲究秋季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注意先从少量开始,在花样上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以使宝宝的消化道有个适应的过程。另外,添加辅食时应从半流食开始,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过早地加固体食物,易导致腹泻。给婴儿制作辅食时应选用新鲜的食物,现吃现做,不要给婴儿吃剩食。成人、孩子在接触食物之前都要洗净双手。

3.餐具、炊具用前消毒给宝宝(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宝宝)做辅食的餐具(菜板、刀叉、过滤纱布或漏网、榨汁机、各种容器等)用后晾干,用前清洗、消毒。

4.讲究食物放置冰箱内放置的食物必须煮沸后食用,更换一个干净的容器放置。在常温下放置的剩奶,不能超过4个小时。容器再使用时,一定要煮沸后再使用。

5.保持空气新鲜切莫因为天气转冷,怕宝宝受凉而紧闭门窗。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能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6.不要嚼饭给宝宝吃千万不要给宝宝嚼饭,这可能导致婴儿腹泻。有的妈妈怕烫着孩子,喜欢用舌尖舔一舔,试试温度,这是不好的习惯。还有的妈妈喜欢啄一下奶嘴,尝一尝奶的温度,这更不好。成人口腔内的正常细菌对宝宝来说可能就是致病菌。

7.不要接触其他腹泻宝宝少带宝宝到病儿集中的医务场所,少去公共场所,尽量不接触患有腹泻的宝宝。

8.主动防疫:必要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以以防该病的发生。

引起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哪些

在临床上,小儿秋季腹泻主要分两大类,即非感染性腹泻及感染性腹泻。所谓非感染性腹泻多因喂养不当,如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过多;进食过量;哺喂不定时或食物性质突然改变以及对某些食物(如牛奶、碳水化合物)过敏或不耐受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是指致病微生物随着被污染的食物、水或因喂养的器皿不洁进入胃肠道,由于小儿全身免疫及消化道局部免疫均成低下状态,不能有效抵御病原菌的侵入而造成腹泻。

那么,您知道引起婴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哪些吗?主要有以下几种:

细菌性腹泻:

1、大肠杆菌:引起小儿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有3种,即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20世纪60-70年代,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几个菌种,如O111、O128及O55等相当猖獗,是当时导致腹泻流行的主要罪魁祸首。近十余年,小儿腹泻的发病人数显著减少,病情也大为减轻,这与人民生活与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小儿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减少有密切关系。大肠杆菌肠炎主要特点是水样便。近年,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则有所增加,除散发病例外,还可在托幼机构发生流行,目前已成为引起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2、空肠弯曲菌:这虽是近十余年新发现的一种细菌,但也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菌。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特点是,大便多带有粘液和鲜血,往往容易与细菌性痢疾相混淆。这种肠炎也可在托幼机构引发流行。经研究证实家饲猪、鸡的粪便中都存在这种细菌,这一点应引起家长注意。

病毒性腹泻:

引起小儿腹泻的病毒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小圆病毒及诺瓦克因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于秋季,故又称“秋季腹泻”。临床表现也以水便为主。

以上就是对婴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的介绍了,专家提醒,应对秋季腹泻应以预防为主,除了注意天气变化、饮食卫生之外,接种预防秋季腹泻疫苗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秋季腹泻别禁食

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1月,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更易患此病。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症状与儿童相似,但病情轻,2~3天即可痊愈。

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可以自然止泻。一般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还会有低热;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或脓血,无腥臭味;半数患儿初期会出现呕吐,一般不超过3天;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患者5~7天可自愈,但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以避免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调。

秋季腹泻患者不能禁食,特别是要鼓励孩子多进食,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如奶、米汤、粥,暂时不要吃硬饭,避免过敏性食物(如海鲜、鸡蛋等);不吃生、冷、硬、油炸和脂肪多的食物。但是当孩子频繁呕吐时需要禁食,同时需要到医院治疗。

预防婴儿秋季腹泻,最好的办法是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幼儿胃肠道的免疫能力。其次,要注意卫生,喂孩子前认真洗手;孩子的用具、玩具、餐具要经常清洗消毒,奶瓶每次使用清洗后,最好高温蒸煮消毒20分钟;患儿应居家隔离,粪便妥善处理,便器、尿布彻底消毒;宝宝的用具应与大人分开,患儿应有专用消毒容器和消毒锅。

秋季腹泻会交叉感染吗 秋季腹泻是怎么相互传染的

轮状病毒导致的秋季腹泻,主要有两个传播途径。

第一个是:粪口途径,就是吃了含有轮状病毒的东西;

第二个是:气溶胶传播,即接触带菌者后,通过呼吸道被传染。

医院、幼儿园等有患病儿童的地方,是孩子感染秋季腹泻的高发地区。

宝宝秋冬季腹泻的原因

秋冬季是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目前,由于对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细菌感染的腹泻疾病已有所减少,而由病毒所引起的腹泻就显得颇为突出。6个月-3岁的宝宝往往是秋季腹泻的主要的“受害者”,入秋之后幼儿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腹泻呢?

常见的邱冬季腹泻有病毒性腹泻,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肠腺病毒肠炎、诺沃克病毒肠炎等,其中以轮状病毒所致的婴幼儿秋季腹泻最为典型。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生在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故又称秋季腹泻。

因轮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感染途径主要是胃肠道,所以只要幼儿接触被轮状病毒污染的手、玩具等就很容易被感染。因疾病早期30%-50%的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所以很多医生认为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也很大。引起腹泻的患者的轮状病毒有A、B、C、D四个血清型,四型间无交叉免疫性,所以可以重复感染。

6个月-3岁的婴幼儿可由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等原因成为主要的易感人群,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少数也可出现剧烈呕吐、腹泻甚至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宝宝打疫苗时间 轮状病毒疫苗

小儿秋季腹泻,又称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宝宝秋天发生的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毒引起。这种疫苗主要是预防宝宝由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腹泻,保护率在60%-70%左右,不能完全避免宝宝得病,但减轻宝宝腹泻症状的效果比较明显。

接种时间:建议想让宝宝接种该疫苗的妈妈,在宝宝满6个月即可进行接种,因为此病最容易侵犯6个月-2岁的宝宝。

幼儿秋季保健知识 预防秋季腹泻

入秋后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又称秋季腹泻,主要累及3岁以下宝宝。妈妈一定要把住“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给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

如果在幼儿园发现宝宝有腹泻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处理好粪便。

婴儿秋季腹泻原因和症状介绍

婴儿秋季腹泻的原因

1、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2、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3、轮状病毒感染: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8—12月,以10—11月份为最高峰。

4、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婴儿秋季腹泻症状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关于婴儿腹泻的原因和症状的相关问题,以上做了详尽的介绍。希望家长们在照顾宝宝之余,能够对这些加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照顾宝宝,让宝宝在秋季少发生或者不发生腹泻的现象。也根据介绍的这些原因,有针对性的加以预防,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突然发热可能是秋季腹泻

急性腹泻最多见

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晏介绍,随着秋季来临,许多胃肠道疾病又开始肆虐众多病人。其中又以急性腹泻最多见。学龄儿童、0-1岁的婴儿最容易在9月出现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其主要症状是拉稀,还有一部分人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发烧。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否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秋季腹泻有急慢性之分。慢性腹泻中分为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两大类,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发生特异性以及非特异性肠炎引起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也会发生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则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最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是造成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小儿乃至成人秋季腹泻的多发季节。

起病突然先发热

大多数秋季腹泻患者因肠道所需消化酶的活性较差,营养食物摄入相对较高,肠道负担重,同时,肌体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欠佳,所以容易得病。而外因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也就是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消化道,往往有1-3天的潜伏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进食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未经严格消毒,也会有少部分受细菌感染。

病毒性腹泻 (俗称秋季腹泻)也有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感冒症状。发生腹泻前,不少病人先出现上呼吸道症状,而且起病突然,有发热、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微咳、腹泻不适等,有严重水样腹泻和呕吐。几乎全部病人均有呕吐,且呕吐多出现在腹泻之前,持续2至3天。腹泻持续时间最长可达28天。多有严重的口渴和明显的烦躁。临床和流行特征为潜伏期短,常见数小时至三天发病,一般有轻度或中度脱水,抗生素治疗无效。一旦出现类似这类疾病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

如何预防小儿秋季腹泻 专家提出五点建议

秋季腹泻临床上叫“轮状病毒肠炎”,每年的9月份,是高发季。幼儿耐受力差,脾胃敏感,秋天气候忽冷忽热很容易导致孩子患病毒性肠炎,6个月至3岁的幼儿最易受此侵害。小儿如何预防秋季腹泻,专家提出五点建议。

合理喂养增免疫

正确合理的喂养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合理喂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特有的活性物质,能提高宝宝免疫力。按时添加辅食。应按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逐渐增加的原则。

讲究卫生防病毒

秋季腹泻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传播,因此要注重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小儿使用的玩具、食具都要定期消毒;孩子能够触摸到的家具,要勤用清水冲洗;婴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大人外出归来换掉外衣,洗手后再亲密接触孩子。另外,秋季腹泻也经过呼吸道传播,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减少感染机会,要避免接触病儿。

户外运动强体质

“不要把小儿养成温室里的花朵。”专家建议,应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婴儿过了新生儿期就可抱到户外,要选择无风、气候较好、室内外温差相对较小的天气,每天1次,每次在户外呆几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每次十几分钟。

3~4个月时,每天到户外1~2次,每次呆0.5~1小时。6~7个月后,每天2次,每次活动1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应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外出活动时要根据季节气候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接种疫苗先预防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疫苗能够防止98%的宝宝患上严重腹泻,74%的宝宝则能够因此避免轮状病毒腹泻,即秋季腹泻。因此,专家建议,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6个月~3岁小儿,都可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腹泻。

推拿药贴调脾胃

中医认为,腹泻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而引起的。小儿推拿,如补脾经、运八卦、揉板门、平大肠、顺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等手法都可以起到健脾助运、消食化积的作用。另外,中药敷脐,如吴茱萸、炒苍术等量以醋调和敷脐可起到温肾调脾、理气止痛的功效。无痛苦、不良反应极少,可缩短病程,儿童易接受,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一个有效的辅助措施。

专家提醒,秋季腹泻不是仅发生在秋天的腹泻,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只是秋季为高发。各位家长要注意,天冷时孩子腹部的保暖很重要,如果出现腹泻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辨清病因再对症治疗,切不可自行买药服用,以免延误病情。

宝宝秋季腹泻怎么办

宝宝秋季腹泻怎么办?

现在正处于秋天季节,相信这个时间多会有许多的宝宝出现腹泻的症状。那宝宝秋季腹泻应该怎么办呢?宝宝秋季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季腹泻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秋季腹泻的主要症状表现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宝宝会出现大便次数超多,大约一天10次左右。而且大便的会带有粘液,无明显的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两岁半宝宝上吐下泄高烧

引起幼儿腹泻的原因很多,例如比较常见的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水样便,严重者可以出现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

相关推荐

秋季腹泻防治全攻略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孩子感冒后,常常出现拉肚子,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在很多缺医药的贫穷地区,不用药物治疗,只是靠口服补液,绝大多数的患儿也能痊愈。问题在于当严重呕吐腹泻时,如果补液不及时,很快出现脱水,其后果就比较严重。 腹泻是因为胃肠道功能不好,跟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建议食用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促进营养吸收。 秋季腹泻的症状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

婴幼儿腹泻的原因

1.伤食泻,主要症状是婴幼儿大便夹有食物残渣,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治疗要点是消食导滞、和中化湿; 2.风寒泻,主要症状是婴幼儿大便稀烂,色淡夹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有鼻塞、流涕、身热,治疗要点是疏风散寒、温中燥湿; 3.湿热泻,主要症状是婴幼儿大便水样或如鸡蛋汤,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褐而臭,舌质红,治疗要点是清热利湿; 4.脾虚泻,主要症状是婴幼儿多于食后作泻,久泻不愈或反复发作,大便稀溏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面色少华,治法是健脾益气; 5.脾肾阳虚泻,主要症状是婴幼儿大

宝宝腹泻常见病原菌有哪些

感染性腹泻主要是指致病微生物随着被污染的食物、水或因喂养的器皿不洁进入胃肠道,由于小儿全身免疫及消化道局部免疫均成低下状态,不能有效抵御病原菌的侵入而造成腹泻。 那么,您知道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菌有哪些吗?主要有以下几种: 细菌性腹泻: 1、 大肠杆菌:引起小儿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有3种,即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20世纪60-70年代,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几个菌种,如o111、o128及o55等相当猖獗,是当时导致腹泻流行的主要罪魁祸首。近十余年,小儿腹泻的发病人数显着减少,病情也大

宝宝腹泻发烧的特点是什么

立秋一过,来就诊的宝宝中,因腹泻、呕吐而来的明显多了起来。是啊,又逢每年的“腹泻季”! 轮状病毒胃肠炎正是因为主要发生在秋季,从而得“秋季腹泻”之“雅称”,要想战胜秋季腹泻这只“猛兽”,我们先来看看秋季腹泻的4大特点吧。 秋季腹泻四大特点 ● 季节流行性和年龄特点: 秋季腹泻在秋冬季高发,多见于6-24月的婴幼儿,4岁以上少见。 ● 初期吐2天,随后水样便: 此病潜伏期1-3天,孩子起病急,常常并发轻微的感冒症状和发热,一般先有呕吐1-2天,随后出现每天数次的腹泻,大便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但并无黏液血便

秋季腹泻症状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绝大多数患儿还会发热,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早期呕吐先于腹泻,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呕吐持续2-3天。 3、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宝宝的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稀薄,呈乳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偶尔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特殊腥臭味;腹泻的时间可持续约3-5天或1周,少数可长达3周。 4、由于患儿频繁腹泻与呕吐,进食又少,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

轮状病毒肠炎会有什么症状

这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甲组轮状病毒引发婴幼儿感染,其发 病高峰多在秋季,也俗称“秋季腹泻”;乙组轮状病毒容易引起成 人腹泻,以水样便为主要症状,大便次数极频,每日可达10~20 次,同时伴有发热、呕吐,并易于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平 衡失调,整个病程5~7天。轮状病毒感染后,容易发生病毒性心 肌炎等。中医学称为“泄泻”、“暴泻”等,多因为感受湿热外邪、 脾失健运所致,治宜清热解毒、行气利水、健脾利湿、和胃行 气等。

婴幼儿秋季腹泻注意事项

儿童一般是腹泻的高发人群,在秋季更很常见。而且,秋季腹泻多以病毒腹泻为主要特点。为什么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发生腹泻?最重要的原因是婴幼儿的胃肠道发育还不够成熟,胃肠道酶的活性较差,因此对营养需要相对较高,导致肠道负担加重。同时婴幼儿的各个器官发育都不够完善,机体的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就很低,所以婴幼儿更易患肠炎。这些四来自婴幼儿本身的原因,秋季腹泻还有一个重要的外因不可忽略。 秋季腹泻的外因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病毒又从哪里来呢?其实这种病毒就藏在小朋友日常食用的食物里或者是饮水用的器具里,人工喂养的孩子

宝宝秋季腹泻症状

秋季腹泻,即轮状病毒腹泻,更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轮状病毒肠炎,因为它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秋冬季是感染高峰期,所以叫“秋季腹泻”。在中国,北方秋季腹泻的高峰期是10月至次年1月,南方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是11月至次年2月。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是说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一般没有特效药治疗,大多数宝宝拉肚子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 宝宝秋季腹泻症状 1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尤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一般通

秋季腹泻如何护理

儿童秋季腹泻一般是指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秋冬季节,发病人群主要是6个月到2岁的儿童,大于4岁的儿童较少出现秋季腹泻。发生秋季腹泻的患儿可表现出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拉稀次数多,有时还伴有发烧、呼吸道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据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童副主任医师叶欣介绍,秋季腹泻主要以呕吐、水泻为主,病情较重的患儿拉水拉得非常厉害,一天内可有十次到十几次不等,同时还可伴有发高烧、脱水等症状,更严重的甚至还可能出现高热惊厥(抽搐),亦可出现脑炎或者心肌损伤。 疫苗并非可起到100%的防护作

秋季要注意预防病毒性腹泻

提问。专家指出,秋季仍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而且秋季多发的肠道传染病与夏季有所不同。秋季特别要注意预防病毒性腹泻,婴幼儿人群尤其要做好预防。 据介绍,夏季肠道传染病一般以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为多见。在秋季,病毒性腹泻会逐渐增多,其中婴幼儿腹泻增加明显。目前我国秋季腹泻主要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多为急性腹泻,其中引发肠道感染的病毒主要包括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等。有资料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住院病人的诺如病毒检出率在15%左右。 专家说,肠道传染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