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饿了是什么反应 睡眠中有吸吮和咀嚼动作
宝宝饿了是什么反应 睡眠中有吸吮和咀嚼动作
新生宝宝在饿的时候,即使是在睡眠中,也是会有表现的,常见的就是,他们的睡眠不是深度睡眠,甚至有的时候,在睡眠中还会发出吮吸动作或响声(咂嘴唇、伸舌头),这些的动作就说明宝宝饿了。
宝宝吃手指吃到多大合理
宝宝刚出生时,口唇接触妈妈的乳头就会自发地作出吃奶的吸吮动作,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吸吮反射。当他们在饥饿时,无论口唇碰到什么东西,都会引起吸吮反射,甚至在熟睡中也会自发的出现吸吮动作。
稍大一点,饥饿时大多数宝贝(占婴儿的90%)会将自己的手指放在口中吸吮,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爸爸妈妈不必太在意。
2~3岁后,宝宝饥饿时会要求吃东西,这种吸吮手指现象逐渐消失。
宝宝4岁了,还吃手,甚至出现咬指甲、咬被角、咬衣服袖口的现象,就可能是行为问题,需要进行矫治了。
宝宝睡眠的特点
美国和荷兰各有一位心理学家,仔细观察、研究了新生婴儿的行为表现,按照新生婴儿觉醒和睡眠的不同程度分为6种意识状态:两种睡眠状态——安静睡眠(深睡)和活动睡眠(浅睡);三种觉醒状态——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另一种是介于睡眠和醒之间的过渡形式,即瞌睡状态。
(1)安静睡眠状态:婴儿的面部肌肉放松,眼闭合着。全身除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其他的活动。呼吸是很均匀的。小婴儿处于完全休息状态。
(2)活动睡眠状态:眼通常是闭合的,仅偶然短暂地睁一下,眼睑有时颤动,经常可见到眼球在眼睑下快速运动。呼吸不规则,比安静睡眠时稍快。手臂、腿和整个身体偶尔有些活动。脸上常显出可笑的表情,如做怪相、微笑和皱眉。有时出现吸吮动作或咀嚼运动。在觉醒前,通常处于这种活动睡眠状态。以上两种睡眠时间约各占一半。
(3)瞌睡状态:通常发生于刚醒后或入睡前。眼半睁半闭,眼睑出现闪动,眼闭合前眼球可能向上滚动。目光变呆滞,反应迟钝。有时微笑、皱眉或噘起嘴唇。常伴有轻度惊跳。当小婴儿处于这种睡眠状态时,要尽量保证他安静地睡觉,千万不要因为他的一些小动作、小表情而误以为“婴儿醒了”,“需要喂奶了”而去打扰他。
如何知道宝宝想睡了?
许多新生婴儿困乏时会出现烦躁的情绪,并以哭的形式发泄出来,以此告诉爸爸妈妈他要睡觉了。如果此时父母不理解他的意思,继续逗他的话,孩子会哭得越来越厉害。当宝宝眼神迷离的时候,一般表明要睡觉了,而且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吃完奶后。如果爸爸妈妈在此时逗宝宝时,会发现宝宝反应不那么灵敏,并且开始哭闹了。这可能是因为累了困了,妈妈可以抱起他来轻轻摇晃,有节奏地拍拍他的小屁股哄他入睡。宝宝想睡觉时,会出现许多小动作如揉眼睛,抓耳朵等等。
孩子智商低的表现
哭声异常
如果宝宝在遭受外界刺激的时候不能立刻反应过来,反而要等很久才会有哭声,或者需要刺激很多次才能哭出来的话,就是发育迟缓的表现。而且要是宝宝的哭声比较尖细、无力的话,就是异常情况。有些宝宝不喜欢哭闹,但是过于安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吸吮能力差
宝宝的吮吸能力体现在咀嚼能力和吞咽能力。如果宝宝很晚才学会如何嚼东西,在吃固体物品时难以吞咽下去、甚至造成干呕的话,就是智力发育迟缓的表现了。
睡眠
宝宝的睡眠情况也是需要家长密切关注的。要是宝宝每天都要睡很长时间,怎么叫都难以醒过来的话,就有智力发育迟缓的可能了。
动作不协调
如果百天之后宝宝的肢体依然不能像常人一样协调,那么需要考虑智力发育迟缓的原因。比如难以将头部直起来、难以扭转头部、两眼不停地向内或向外翻等。
表情呆滞
通常智力发育迟缓的宝宝只有过百天之后才会出现笑容,且脸部没有表情,非常呆滞,而且在半岁的时候也不能露出自然的微笑。
玩手
如果宝宝在半岁之后依旧只顾着盯着、玩着手指的话,就要考虑智力发育迟缓的可能性了。
反应迟钝
反应迟钝指的是超过半岁的宝宝依旧难以集中注意力、不能观察到从自己面前移动的东西、难以面向发出声音的处所、甚至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难以自行翻身和坐好。
流口水
如果宝宝在七到九个月大的时候依然会经常流口水、且在睡醒后还会磨牙的话,就是智力发育迟缓的表现。
不会拿东西
如果九个月大的宝宝依然没有学会自己用手去拿东西、即使在家长的帮助下也难以自行站立的话,就要考虑智力发育迟缓的可能了。
运动发育迟缓
要是宝宝在学习卧趴、抬头、坐下、站立和走路等基本动作的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且学习时间比同龄宝宝长三个月及以上的话,就是智力发育迟缓的病症。
语言发育落后
宝宝在十个月大的时候依然不会说话,即使学会了基本的词语也难以说清楚。
缺乏交往兴趣
智力发育迟缓的宝宝在交往时不会主动对外界产生兴趣,不喜欢和别人沟通,难以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
宝宝坐飞机哭闹家长该如何应对才好
1.起飞和降落时给宝宝吃奶或者吸吮才是最好的方法,原因有2点。
首先,飞机起落可以说是婴儿最难适应的时刻,由于大气压力的改变,会引起耳朵鼓膜内陷,引起耳鸣。但最好不要试图让宝宝睡着以减轻不适,因为睡眠时耳膜压伤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其次,人的耳朵有一条和咽部连通的通道即咽鼓管,通过吸吮和咀嚼,可以减轻鼓膜的压力。
因此飞机上减轻婴儿不适的最好方法是让他吃奶或使用安抚奶嘴(在各种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甚至也可以吸吮妈妈清洁干净的手指),用吸吮来平衡管路的内外空气压力。
2.宝宝哭闹不要强行制止
如果能确定宝宝不是因为饿了或者是口渴等问题导致的哭闹,不要强行制止,宝宝哭闹是有利于咽鼓管开启的,当让他不舒服的问题解决后,哭闹就自然停止了。
3.飞机起飞和降落是不要让宝宝睡觉
千万记住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不能让宝宝睡觉,因为睡眠时耳膜压伤的可能性大为增加,所以一定要将孩子从睡梦中弄醒。
TIPS:带宝宝乘飞机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1.注意婴儿与儿童的年龄界定
婴儿与儿童在购票时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所以旅客时常对两者的界定存在疑问,一般来说,婴儿年龄是指出生14天-2周岁,儿童是指2周岁-12周岁(以航班起飞日期为准)。
2.购买时需提供相应证件
购买婴儿客票的旅客应提供婴儿年龄的证件,如《出生医学证明》、户口本等。
3.每个航班都有接收婴儿数量的限制
从确保航空安全的角度出发,每一个航班接收婴儿的最大数额应少于执行该航班飞机的总排数,而且每相连的一排座位不能安排多于一个婴儿。
4.带1名以上婴儿同行需要购买儿童票
每名成人只能携带2名不超过十二周岁的旅客(包括儿童和婴儿),旅客携带婴儿超过1名的,另一名婴儿应按相应的儿童票价计收,可单独占一座位,并可享有所持客票等级规定的免费行李额。
宝宝突然不吃辅食如何解决
首先,如果宝宝从开始喂辅食,就不接受,可能是还没有适应,不会吃。家长不要太着急,淡定一点,比如宝宝把喂到嘴边的食物推出来,不一定是他不吃,而是不会吃,是推舌反射,要给宝宝足够的时间去学会用舌头处理食物。这个时候对于孩子来讲喝奶吸吮非常省力气,宝宝天生就会吸吮,吃辅食是一个新活儿技呀,吞咽和咀嚼却需要后天来学习。
对于这种情况要有耐心,不要强迫宝宝,每天还是照常给宝宝辅食,宝宝会从最开始的2-3勺,慢慢增加到小半碗,大半碗。另外宝宝还需要对食物的味道和性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尝试后才能接受一种新的食物,有的孩子甚至需要尝试10几次后才能接受新的食物。所以当婴幼儿拒绝某种新的食物时,他可能只是没有掌握食物在口腔内的咀嚼吞咽方法,或者是对食物的味道和性状的适应过程。父母或喂养者要有充分的耐心,反复尝试。父母及喂养者也要掌握一些喂养技巧,如喂养辅食的小勺应大小合适;宝宝嘴那么小,你用一个大勺子,会让宝宝吃辅食过程中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注意食物温度合适,不能太烫或太冷等。
在喂辅食的过程中,妈妈们要了解你家孩子的食量,不要和别的孩子比。每个孩子的食量是不同的,有的能吃,有的天生就是小食量,你非逼着他吃,他肯定是吃不进去,即使在你的高压政策下吃进去了,消化不了,胃肠功能会抗议,那时候就是真的一点儿也不想吃了。不想吃都是轻的,罢工造反就有的你受了,腹痛、腹泻,呕吐不仅是孩子遭罪,你更糟心。
宝宝不吃辅食的一个常见原因是不饿,现在的妈妈总是怕宝宝少吃一口,好东西都想送到孩子的嘴里,宝宝的胃口就是那么大点儿又是水果,又是零食,又是奶的,又是饭,又是菜,又是鱼,又是肉的,一天下来有的妈妈说一天没干别的事儿,就是吃睡玩儿,如果运动量不够的话,孩子根本没有饥饿感,所以对食物也不会太感兴趣。
宝宝不吃辅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零食添加的不合理。宝宝随时都可以吃到想吃的零食,稍微感到不合胃口,就可以吃零食来补充,所以宝宝便会有恃无恐,反正有的吃,饿不着。这种情况的应对方法是调整宝宝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固定宝宝吃辅食时间,加餐和喝奶的时间、频次和量,让宝宝有秩序感,其他时间不要进食食物,如果宝宝的正餐吃的不多,也不要在非加餐时间段给宝宝吃零食,要让宝宝知道,错过了这一顿,就要饿肚子的,这一点很多老人做不到,怕给孩子饿坏了,其实现在的生活条件,是饿不坏孩子的,让孩子知道你的底线,他就不会有恃无恐了,你越妥协,他越猖狂,你看在家里谁越惯他,他越欺负谁,谁越管他,他越听谁的话。妥协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并不是根治的办法。
宝宝辅食越精细越好吗
正确添加辅食训练宝宝咀嚼能力
有的人认为宝宝与生俱来就有吞咽、咀嚼的能力,所以时候到了自然就会吃东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王玉玮教授表示,吸吮是孩子出生后先天带来的本能,但是吞咽和咀嚼却需要后天的训练。如果没有规律地、有计划地训练咀嚼能力,对于宝宝未来的进食习惯、营养吸收以及牙齿发育都会有影响。
因此,在宝宝4-6个月就应该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年龄的增长,适时地供给一些有硬度的食物,帮助宝宝乳牙的萌出,同时兼有训练咀嚼功能的作用。
训练宝宝咀嚼能力应注意时间
整吞整咽期:4-6个月
在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出牙,刚添加泥糊状食品时,因为孩子舌头的推挤反射还没有消失,几乎每个婴儿都会或多或少将食物顶出来,有的孩子吞咽时还表现出干呕,即使是吃进的食物孩子也不能将食品从舌面运动到舌后,然后吞咽下去,因此会整吞整咽,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吞咽动作不协调的缘故。
舌碾期:7-9个月
孩子的牙齿刚开始萌出,一般用舌头碾烂食物,可以用磨牙食品来训练咀嚼能力。
咀嚼期:10-24个月
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经历门牙切碎、牙床咀嚼以及使用磨牙研碎逐渐向成人的饮食过渡,因此在这个时期,食品的形状也要由糊状的食品进一步转换到半固体的食物进而到固体的食物。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宝宝虽然不会讲话,但饿了也会向爸爸妈妈“求救”的,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领。宝宝会有一种“觅食”反应,张着小嘴左右寻觅或吸吮临近口边的被角、衣角、手指等。睡着的宝贝会从深睡眠转入到浅睡眠,有时会睁大眼睛,有时可以看到眼睑颤动,或是睡眠中也会有吸吮咀嚼动作,像在梦里吃东西一样,妈妈发现上述“求救”信号后就要试着给宝贝喂奶了,如果刚喂完奶不久就有上述信号说明上一餐没吃饱哦。
宝宝米粉吃到多大 宝宝吃米粉怎么喂
宝宝吃米粉该用勺子还是奶瓶喂,这个没有规定。假如小宝宝刚开始吃米粉,还没有习惯用勺子喂养,可先用奶瓶喂养。我们知道,小宝宝出生后,天生的条件反射是吸吮,奶头放到嘴里去他就会吸,用勺子把食物放进宝宝的嘴巴里,他也不会咀嚼。咀嚼是后天养成的,在没养成这个习惯之前,可以先用奶瓶喂养作为过渡。一旦小宝宝吞咽动作培养出来,妈妈就应该用勺子喂养,否则不利于宝宝咀嚼功能的发育。
宝宝吃饭不嚼怎么办
根据宝宝的症状考虑吞咽咀嚼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宝宝的口唇生来就有寻觅和吸吮的本领,但咀嚼动作的完成需要舌头、口腔、面颊肌肉和牙齿彼此协调运动,必须经过对口腔、咽喉的反复刺激和不断训练才能获得。
习惯了吸吮的宝宝要学会咀嚼吞咽需要一个过程。宝宝的咀嚼训练也要分阶段进行。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逐渐增加辅食是锻炼咀嚼能力的最好办法。妈妈一定要根据宝宝月龄逐步更换食物,为口腔肌肉提供各种不同的刺激,耐心地反复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
除此以外,爸爸妈妈还能做些什么呢?首先,可给宝宝多吃一下颗粒状的水果或蔬菜,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学习咀嚼,其实宝宝到1岁7个月了早就可以跟大人吃一样的东西了,作为爸爸妈妈不要惯坏了宝宝,要慢慢帮助她从半流质食物过渡到硬的食物。食物不要弄的太烂,可以适当硬一点,菜尽量切丁。这么大的宝宝应该多吃些固体食物,米饭,馒头,面条都可以了,不要只是喝粥。还可以多吃水果,例如从苹果练起,让宝宝自己拿着“啃”,增加咀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