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达到多少就是尿毒症
肌酐达到多少就是尿毒症
1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首先,尿毒症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病,而是各种肾脏疾病晚期的临床综合征,一般可理解为是肾功能衰竭的晚期,主要可以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三个阶段。
2具体而言,尿毒症主要是由于当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功能下降,人们不能通过身体产生尿液,进而不能把人体代谢产生的毒素、过多的水等排出体外,因此就会由于尿毒素导致中毒,从而对身体产生伤害而导致尿毒症。
3而尿毒症的患者除了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外,还会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等相关指标升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只有这些指标升高到一定程度我们才能视其为尿毒症,一般来说,只有当血肌酐超过445umoI/L,血尿素氮超过20mmoI/L时并有明显临床症状时,才能诊断为尿毒症。
注意事项:
因此,为了预防尿毒症的发生,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我们的饮食及其他生活习惯,以防止各种引起各种肾病,而当发现得了肾病时,必须积极配合治疗,尽量让其恢复正常,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导致尿毒症。
肌酐值的不同代表着肾病轻重划分的不同阶段
一、血肌酐正常值:
血肌酐正常值各个医院的衡量标准不一样,这里介绍的是一般标准。
男:54~106微摩/升(0.6~1.2毫克/分升)。
女:44~97微摩/升(0.5~1.1毫克/分升)。
小儿:24.9~69.7umol/L。
二、血肌酐的化验结果意义:
增高: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
降低: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三、肌酐值的不同代表着肾病轻重划分的不同阶段: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Scr)133~177umol/L,当肾单位受损未超过正常的50%(肌酐清除率80~50ml/min),有贮备的肾功能代偿而不出现血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增高,血肌酐维持在正常水平,常有夜尿增多外,无任何临床症状。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肌酐清除率50~20ml/min),血肌酐达177~442μmol/L(2~5mg/dl),血尿素氮超过7.1mmol/L(20mg/dl),病人可有无力、纳差、轻度贫血等临床表现。
3、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升到442~707μmol/L(5~8mg/dl),肌酐清除率降低到20~lOml/min,血尿素氮上升达17.9~28.6mmol/L(50~80mg/dl),病人出现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各系统的多种临床表现。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μmol/L(8mg/dl)以上,肌酐清除率降到lOml/min以下,血尿素氮超过28.6mmol/L(80mg/dl),病人有明显的酸中毒、贫血及严重的全身各系统症状。
四、血肌酐的生理意义: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进行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放到体外。血中肌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平横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太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出现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参数。
肌酐值的不同代表着肾病轻重不同阶段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Scr)133~177umol/L,当肾单位受损未超过正常的50%(肌酐清除率80~50ml/min),有贮备的肾功能代偿而不出现血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增高,血肌酐维持在正常水平,常有夜尿增多外,无任何临床症状。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肌酐清除率50~20ml/min),血肌酐达177~442μmol/L(2~5mg/dl),血尿素氮超过7.1mmol/L(20mg/dl),病人可有无力、纳差、轻度贫血等临床表现。
3、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升到442~707μmol/L(5~8mg/dl),肌酐清除率降低到20~lOml/min,血尿素氮上升达17.9~28.6mmol/L(50~80mg/dl),病人出现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各系统的多种临床表现。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μmol/L(8mg/dl)以上,肌酐清除率降到lOml/min以下,血尿素氮超过28.6mmol/L(80mg/dl),病人有明显的酸中毒、贫血及严重的全身各系统症状。
肾衰竭就是尿毒症吗
肾衰竭并不等于尿毒症,二者同属于肾功能不全这一范畴,但是,处于肾功能不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期。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二者的区别之所在:
1.从临床指标看:肌酐值不同。肾衰竭血肌酐>442.6~708.2微克分子/L(5.0~8.0mg/dl),尿毒症期,血肌酐>708.2微克分子/升(8.0mg/dl)。
2.从肾脏的受损程度来看:肾衰竭肾单位减少70%~90%,还没完全受损。尿毒症期几乎所有的肾脏已经受损。
3.从临床出现的症状看:肾衰竭期间患者常有严重贫血、水肿,可有恶心、呕吐、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尿毒症期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多有大量水在体内储留。
4.可逆与否。肾衰竭期间肾脏还没有完全受损,为可逆阶段。而到了尿毒症期间患者的病情已经处于一个不可逆的时期,这是阶段只有阻断肾脏继续发展,从而实现带病的良性生存。
肾衰竭就是尿毒症吗答案并不是这样的,肾衰竭和尿毒症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病症,在病发的早期我们都应该注重这些病症并对症下药,肾衰竭阶段还是可以逆转的。所以建议患者及时治疗,尽快修复肾脏的病理损伤和功能细胞,争取早日康复!
尿毒症的诊断标准
泌尿系统的疾病当属尿毒症比较难治疗,但是诊断的标准却很容易,很多患者对尿毒症的诊断标准还不是很熟悉,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耽误了治疗不说,还可能危及生命。由于对尿毒症的不了解导致很多患者的病情恶化后在发现。尿毒症主要是检查肾功能的好坏,主要一个诊断标准就是:血肌酐。血肌酐: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肌酐正常参考范围:40~120umol/L。严重的肾实质性损害时,血清肌酐就会增高。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尿毒症等肾脏疾病。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中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是尿毒症的诊断标准之一。
尿毒症的诊断标准
泌尿系统的疾病当属尿毒症比较难治疗,但是诊断的标准却很容易,很多患者对尿毒症的诊断标准还不是很熟悉,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耽误了治疗不说,还可能危及生命。由于对尿毒症的不了解导致很多患者的病情恶化后在发现。尿毒症主要是检查肾功能的好坏,主要一个诊断标准就是:血肌酐。
血肌酐: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肌酐正常参考范围:40~120umol/L。严重的肾实质性损害时,血清肌酐就会增高。
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尿毒症等肾脏疾病。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中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是尿毒症的诊断标准之一。
尿毒症的常见症状
正常人的两个肾脏共有大约200万个肾小球,肾小球滤过率为100ml/min,此时的血肌酐水平低于1.4mg/dl。终末期尿毒症一般是指患者的肾功能不可逆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ml/min,血肌酐超过8mg/dl,肾脏的各种功能基本丧失,导致代谢废物及毒性物质在体内滞留,体液的水分、电解质、酸醎平衡及内分泌等代谢严重紊乱的病理状态。如患有尿毒症,其症状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困倦、乏力:这是尿毒症早期的表现,但最容易被忽略,因为引起困倦、乏力的原因太多了,大多被归咎于工作紧张和劳累。
2、尿量改变: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病人随病程进展尿量会逐渐减少。即便是尿量正常,由于尿液中所排除的毒素减少,质量下降,不能排出体内过多的废物。
3、造血系统表现:贫血是尿毒症患者必有的症状。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肾病患者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的或是潴留的代谢产物(如甲基胍、胍基琥珀酸等)抑制红细胞的成熟并损害红细胞膜,使其寿命缩短的原因。此外,尿毒症晚期时的厌食、腹泻以及容易出血等会造成缺铁、叶酸缺乏和蛋白质不足,尿中蛋白的丢失(特别是运铁蛋白的丢失),也是造成贫血的一个原因。
引发尿毒症的七大因素是什么
1、高血压患者中的15%会直接转为尿毒症。我国1998年的统计,高血压患者占总人口的10%,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其中有1.5个人会成为尿毒症患者。
2、30%的糖尿病患者直接转归就是尿毒症糖尿病。
3、肾病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所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都将是尿毒症。这其中慢性肾炎是首要原因,在导致尿毒症的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5.7%。
4、泌尿系感染或尿路感染引发。根据统计资料,我国尿感的发病率男性为0.23%,女性为2.37%。男女老少皆可发病,尤以育龄已婚妇女为常见,在我国,慢性肾盂肾炎是尿毒症的第二位因素,占21.2%。
5、药物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引发。石家庄肾病医院石家庄市肾病研究所安民教授研究表明,约25%的肾功能衰竭患者与药物的肾毒性相关。
6、与年龄相关。我国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0%,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19.3%。在体检中发现,有17.3%的老年人罹患有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在住院患者中,患泌尿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占3.4%~6.3%,是老年住院患者的第八位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