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立鱼的形态

立鱼的形态

真鲷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300~1000克。自头部至背鳍前隆起,体被大弱栉 鳞,头部和胸鳍前鳞细小而紧密,腹面和背部鳞较大。头大,口小。左右额骨愈合成一块,上颌前端有犬牙4个,两侧有臼齿2列,前部为颗粒状,后渐增大为臼齿;下颌前端有犬牙6个,两侧有颗粒状臼齿2列。前鳃盖骨后半部具鳞。尾鳍后缘为墨绿色,背鳍基部有白色斑点。全身淡红色,体披中等大小的圆鳞或弱栉鳞;颊部和顶部具鳞片,侧扁体的背部散布若干蓝绿色斑点,游泳时闪现蓝光,体形和色泽优美。

鲭鱼的形态

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胯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尾鳍深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胸鳍浅黑色,臀鳍浅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色。

鲅鱼的形态

鲃鱼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头小,稍尖,头的背部成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联,唇后沟不相联,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大,侧线鳞28~32。背鳍条3,8、9,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后缘有粗糙的锯齿,背鳍起点前有一平卧向前的倒刺。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条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数个体的鳞片前缘呈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鱼更为明显,有时腹鳍和臀鳍末端稍带黑色。

鲮鱼的形态

一般体长15~25厘米。体长两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腹部圆而稍平直。头短小,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口小,下位,呈弧形。上唇边缘呈细波形,唇后沟中断,下唇边缘布满乳突。上下颌具角质锐缘,与唇。分离。须2对,吻须较粗壮,颌须较短小或退化仅留痕迹。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圆形。侧线平直,

侧线鳞38~42枚。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尾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胸鳍尖短,尾鳍宽,深叉形。体青白色,有银白色光泽。胸鳍上方、侧线上下有8~12个鳞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块。幼鱼尾鳞基部有一黑色斑点。

经济价值:为华南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因其肉细嫩、味鲜美、产量大、单产高、价格适中以及质量上乘,是市场的畅销货。广东省大部分集中起水的养殖鲮鱼都是活鱼速冻,冻结的鱼眼球仍凸出明亮,宛如活鱼一般。家庭食用除一般食法外,还可做鱼丸,工厂生产的豆豉鲮鱼罐头和冻鲮鱼一样,行销全国各地。鲮鱼也可入药,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温之功效。

产地、产季: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不耐低温,一般水温低于7℃时即不能生存,以藻类及水底腐殖质为食。产卵期4~9月。冬季在河床深水处越冬。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岛。为广东、广西的重要养殖对象,福建也有养殖,一年四季均产,10月份为捕捞旺季。

鲮鱼是热销品种,其英文名为Mud carp。常由广东输往香港、澳门。

鲮鱼的形态

一般体长15~25厘米。体长两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腹部圆而稍平直。头短小,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口小,下位,呈弧形。上唇边缘呈细波形,唇后沟中断,下唇边缘布满乳突。上下颌具角质锐缘,与唇。分离。须2对,吻须较粗壮,颌须较短小或退化仅留痕迹。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圆形。侧线平直,

《鲮鱼》伍嘉陵作品赏析 侧线鳞38~42枚。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尾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胸鳍尖短,尾鳍宽,深叉形。体青白色,有银白色光泽。胸鳍上方、侧线上下有8~12个鳞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块。幼鱼尾鳞基部有一黑色斑点。

经济价值:为华南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因其肉细嫩、味鲜美、产量大、单产高、价格适中以及质量上乘,是市场的畅销货。广东省大部分集中起水的养殖鲮鱼都是活鱼速冻,冻结的鱼眼球仍凸出明亮,宛如活鱼一般。家庭食用除一般食法外,还可做鱼丸,工厂生产的豆豉鲮鱼罐头和冻鲮鱼一样,行销全国各地。鲮鱼也可入药,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温之功效。

产地、产季: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不耐低温,一般水温低于7℃时即不能生存,以藻类及水底腐殖质为食。产卵期4~9月。冬季在河床深水处越冬。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岛。为广东、广西的重要养殖对象,福建也有养殖,一年四季均产,10月份为捕捞旺季。

鲮鱼是热销品种,其英文名为Mud carp。常由广东输往香港、澳门。

鱿鱼的形态

头部两侧具有一对发达的鳃围绕口周围。常活动于浅海中上层,垂直移动范围达百余米。身体细长,呈长锥形,以磷虾、沙丁鱼、银汉鱼、小公鱼等为食,本身又为凶猛鱼类的猎食对象。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卵包于胶质卵鞘中,每个卵鞘随种类不同包卵几个至几百个,不同种类的产卵量差别也很大,从几百个至几万个。鱿鱼体内具有二片鳃作为呼吸器官;身体分为头部、很短的颈部中国枪乌贼(俗称“鱿鱼”),肉质细嫩,干制品称“鱿鱼干”,肉质特佳,在国内外海味市场负有盛名,年产4--5万吨,主要渔场在中国海南北部湾、福建南部、台湾、广东、河北渤海湾和广西近海,以及菲律宾、越南和泰国近海,其中以南海北部湾、渤海湾出产的鱿鱼为最佳。[1]

鱿鱼,虽然习惯上称它们为鱼,其实它并不是鱼,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身体细长,呈长锥形,前端有吸盘。鱿鱼体内具有二片鳃作为呼吸器官;身体分为头部、很短的颈部和躯干部。身体细长,呈长锥形,其中两只较长。在分类学上,鱿鱼是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二鳃亚纲——十腕目的动物。头部两侧具有一对发达的眼和围绕口周围的腕足。

目鱼的形态

体侧扁,呈舌状,一般体长25~40厘米、体重500~1500克。

头部很短,眼小、两眼均在头的左侧,口下位,吻部向下向后弯曲呈弓形,左右下对称。鳞较大,有眼一侧被栉鳞,淡褐色,有2条侧线;

无眼侧被圆鳞,呈白色,无侧线。有眼侧的后鼻孔位于两眼间。背鳍、臀鳍完全与尾鳍相连;无胸鳍;尾鳍尖形。

柳叶鱼形态特征

柳叶鱼是胡瓜鱼科,油胡瓜鱼属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北极洋、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之温寒带海域。

下颌明显突出于上颌。

柳叶鱼 侧线鳞170~220。背鳍软条10~14,臀鳍鳍条17~24。

柳叶鱼

脂鳍延长而成长方形,长度可达背鳍长之1/2。最大可达25公分,通常为15公分。雄鱼臀鳍稍呈弧形。体侧有二条稜状突带,一条由鳃孔至尾柄,另一条则是由胸鳍至腹鳍,并延长至臀鳍。体背侧暗褐色,腹面银白色。鳃盖上常散布一些黑色小斑点。

立鱼的选购技巧

应该挑选眼睛明亮、体表泛光、鱼鳞完整无损的立鱼。用手按一下,凹位很快恢复的立鱼具有弹性,比较新鲜。

立鱼的食用方法

立鱼生吃:立鱼可以生吃,适合制成刺身,生吃切片蘸酱食用。

立鱼熟食:立鱼也可以熟食,可以生煎、清蒸、红烧,放入少量胡椒更为野味

鲶鱼的形态

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

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 前缘下方。

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

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

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

对颏须开始消失。

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立鱼的作用与功效

立鱼的营养信息:

立鱼的热量:每100克立鱼的热量148.00大卡,蛋白质20.5克,脂肪6.93克,磷37毫克,钙70毫克

立鱼的作用与功效:

1、健脾作用

立鱼富含维生素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具有健脾养脾的功效。

2、清热祛风

立鱼也具有清热消炎、祛风的作用,也能够补气活血。

立鱼的选购技巧

应该挑选眼睛明亮、体表泛光、鱼鳞完整无损的立鱼。用手按一下,凹位很快恢复的立鱼具有弹性,比较新鲜。

立鱼的食用方法

立鱼生吃:立鱼可以生吃,适合制成刺身,生吃切片蘸酱食用。

立鱼熟食:立鱼也可以熟食,可以生煎、清蒸、红烧,放入少量胡椒更为野味。

黑鱼的形态

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黑鱼2 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鳃裂大,左右鳃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能呼吸空气。

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各有2 行黑色斑纹。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鳞片,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鳞片,行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部。

背鳍颇长,几乎与尾鳍相连,无硬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距吻端较近。腹鳍短小,起点于背鳍第4~5根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胸鳍圆形,鳍端伸越腹鳍中部。臀鳍短于背鳍,起点于痛鳍第15~16根鳍条下方。尾鳍圆形。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背鳍软条为49~54条,臀鳍软条为32~38条。

鳔单室,细长,前端圆形,末端较尖,延至臀鳍基底上方。胃呈囊状,幽门垂2个,粗长,约为肠1/3。肠短双曲,长于体长二分之一。

黑龙江亚种主要特征为:背部颜色为深绿黑色,体侧有不规则黑绿色,背鳍和尾鳍与背部同色,胸鳍和臀鳍色浅。

与斑鳢的主要差别是:乌鳢体较长,斑鳢钵较短;两者头顶部斑纹也有明显差别:乌鳢头顶部有七星状斑纹,斑鳢头顶部则呈近似“一八八”三个字之斑纹;此外,乌鳢的头比较尖长,更似蛇。

相关推荐

形态

体长侧扁、体色青灰、腹部银白、体表光滑无鳞。头部圆锥形、扁平。吻短、口亚下位,上下颌具小齿。下颌须、触须各一对,眼中等大小。背部隆起,腹圆无腹棱。鳃膜发达,在颊部联合,鳃耙长,成条状。背鳍位于背部的最高处。胸鳍胸位;腹鳍小;臀鳍较长。正尾形,分叉。 喜静,一旦受惊即会在水中乱窜。正常生长水温20~34℃,最适生长温度26~32℃,当水温降至14~16℃时,一般不摄食,水温12~13℃以下时易冻伤死亡。

小黄形态

体长圆形,侧扁,尾柄长为其高的2倍。头大,口宽而倾斜,上下颌略相等。下颌无须,颏部有6个细孔。上下颌具细牙,上颌外侧及下颌内侧牙较大,但无犬牙;腭骨及犁骨无牙。头及身体被栉鳞,鳞较大,侧线上鳞5~6个;背鳍及臀鳍鳍条膜上有2/3以上被小圆鳞。臀鳍鳍条少于10。鳔侧管2小分支平行但不相等,呈一长一短管状。小黄外形与大黄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大小黄的主要区别是:大黄的鳞较小而小黄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的尾柄较长而小黄色尾柄较短;大

鳗鲡形态

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稍侧扁。体长约40厘米左右。头长而尖。吻部尖而平扁。眼小,位于头的前郎。眼间隔宽,约等于吻长。鼻孔每侧2个,后鼻孔接近眼的前方,前鼻孔成小管状,位于吻端的两侧。口大而阔,口角达于眼的后缘。下颌较上颌略长,唇厚,上下颌及犁骨均具细齿。鳃孔小,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侧线完全,鳞细小而长,隐藏于表皮内。体表多粘液体。背鳍长而低,起点距臀鳍较距鳃孔为近。臀鳍长而低,起点紧接于肛门的后方。胸鳍近圆形,无腹鳍,尾鳍短,和背鳍及臀鳍相连。体背部灰黑色,侧上缘微绿,腹部白色。 生活在江河和湖泊中。

虎头形态

外形 虎头的头部背面具棱棘。眼间隔凹深,较窄,为眼径的一半。眼眶骨下缘无棘;眶前骨下缘有一钝棘。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背鳍鳍棘12根;胸鳍鳍条常为18根。体侧有5条暗色不规则横纹。

武昌形态

武昌,体高而侧扁,体长165~456毫米,为体高的2.1~2.2倍。体呈青灰色,体侧鳞片基部浅色, 两侧灰黑色,在体侧形成数行深浅相交的纵纹。鳍呈灰黑色。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部较厚,自头后至背鳍起点呈圆弧形,腹部在腹鳍起点至肛门具腹棱,尾柄宽短。 区别:武昌有13根半刺,鳊有13根刺。

鳎目形态

体侧扁,呈长舌状(见图);眼常位头左侧;尾舌骨纵窄板状;有伪间髓棘;奇鳍完全相连;无胸鳍; 腹鳍1个且连臀鳍;生殖突常连臀鳍左侧;肾脉棘短横板状;卵有小油球50~100个。 鳎 [sole]。鳎科(Soleidae),嘴小,鼻吻多少突出嘴外,腹鳍缩小或退化,胸鳍和尾鳍也时常如此,鳃孔很小,两只小眼位置很近, 这一科包括几种最美味的(如欧洲产的鳎 Solea solea),但另外也有一些体形太小、无经济价值的种类 鳎 (鳎) tǎㄊㄚˇ (1) 类的一科,种类很多,体形似舌头,两眼都在身体的一侧,侧卧

三文形态

三文为溯河洄游性类,在河溪中生活1~5年后,再入海生活2~4年。产卵期为8月至翌年1月。溯河产卵洄游期间,它们跳越小瀑布和小堤坝,经过长途跋涉,千辛万苦才能到达产卵场,而且还不摄食。 每年的大概是7月~10月间,会有成千上万条三文到加拿大佛雷瑟河上游的亚当斯河段繁衍后代。 它们都是从太平洋逆流而上而来的。行进的过程是逆流而上,而且每行进一个阶段就有一个层梯式的“增高”。到一个“层梯”,就好比我们上台阶一样,需要迈步向上。而只能靠身体不停地跳跃,才可能达到下一层梯。(如同鲤跃龙门一样。)可是因为特

马面形态

体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间距离的2.4~2.9倍。尾柄短而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2~1.7倍。头较长大,背缘稍隆起和斜直,腹缘稍隆起,侧视近三角形。吻长大,尖突。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圆突,稍大于眼径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附近。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内行每侧2枚;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唇较厚。鳃孔较大,中侧位,斜裂,位于眼后半部下方,下端与眼中央相对,上端与眼后缘相对;鳃孔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鳃孔至少有1/2以上在口裂水平线之上。 鳞细小,每一鳞

吞拿形态

体形较长,粗壮而圆,呈流线形,向后渐细尖而尾基细长,尾鳍为叉状或新月形。尾柄两侧有明显的稜脊,背、臀鳍后方各有一行小鳍。具有雷体形,其横断面略呈圆形。金枪的形状也很奇特,它的整个呈流线型,顺着头部延伸的胸甲,仿佛是一块独特的能够调整水流的平衡板。另外,金枪的尾部呈半月形,使它在大海里能够很快地向前冲刺。强劲的肌肉及新月形尾鳍,肩部有由渐渐扩大的鳞片组成了胸甲,背侧较暗,腹侧银白,通常有彩虹色的光芒和条纹。另一特征是肚皮下有发达的血管网,可以作为一种长途慢速游泳的体温调节装置

梅童形态

一般全长40~100毫米 ,大者全长可达200 毫米左右;上部灰褐,下部腹侧艳黄色,背鳍棘部边缘及尾鳍末端黑色。体长形,侧扁。尾柄细长。头很大而圆钝。粘液腔很发达。吻短而圆钝 。眼较小 。口大而斜 ,口角达于眼的后缘。上下颌牙绒毛状 ,列成牙带 。下颌颏部无小孔 。全身被鳞,鳞易脱落。侧线发达。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一凹刻,鳍棘细弱;臀鳍具2棘;尾鳍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