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危险三角”真的危险
脸部“危险三角”真的危险
最近,某局机关女公务员刘娜娜因剧烈头痛。发高烧和左面部麻木而被家人送进了省城医院急诊。据悉,今年32岁的刘娜娜近日面部和鼻根部生了疖子,有点疼痒。刘娜娜为了在同事面前保持面部美,中午便在房间里对着镜子自个儿用指甲挤压起来,将疖子挤得冒出了黄水,被挤压的部位也感觉到火辣辣的。当时她也没在意,下午还到机关上班了。谁知到了晚上9点钟左右,被挤压的部位肿痛明显,手碰一碰上嘴唇以及鼻根部,都感觉到疼痛。一会儿,她又开始呕吐,并头痛难忍,左侧面部还阵阵麻木。刘娜娜自觉不妙,挣扎着叫醒了家人。家人一见,立即急呼“120”,才将她急送,医院抢救和住院抗感染治疗,半月左右才基本痊愈。刘娜娜就因那一挤,“挤”出了“左上唇疖肿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差点将命“挤”掉。
我们人体口腔颌面部血管丰富,有深、浅两个静脉网互相吻合交通,却都没有静脉瓣,血液既可向心回流,也可离心反流。所以,面部口角两侧至鼻根部,被称为“危险三角区”。如果这个部位感染如长疖、痈等,随意搔抓、挤压,或意外损伤等,最容易导致炎症迅速扩散蔓延。因为挤压疖,痈时,可使脓液和静脉内含大量细菌的栓子进入颅内海绵窦,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和脑脓肿,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当我们这个“危险区”发生疖肿时,头脑里还真得有个“危险”概念呢!那么,怎么样才能从“危险”的陷阱里脱离出来呢?有关专家谆谆告诫道,当面部尤其是“危险三角区”发生疖肿时,早期可用2%碘酊涂抹患处,连续数次,并保持局部清洁,这样疖肿一般可逐渐消散;如果疖肿继续增大或周围红肿,疼痛,这时可局部外敷中药,常用的有二味拔毒散、金黄散或紫地丁等,将药敷在疖顶周围,每日2~3次,可促使炎症消散;若脓头溃破,或有脓栓形成时,局部加用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以利引流;若脓栓阻塞,引流不畅,则可在溃破处加用少量化腐丹,以促使坏死组织溶解,使脓栓液化脱出,同时可选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以控制感染,不可随便手术:另外,还要多休息,多饮水,多食蔬菜,少说话,戒烟酒等。
面部危险三角为什么危险
何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就是位于鼻根及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简单来看,就是面部两条法令纹与嘴唇形成的三角形部分。
包括了人的上下唇、鼻子以及鼻翼两侧等主要面部器官。
这部分之所以危险,是因为这个区域内的血液供应特别丰富,而且与脑部直接沟通,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轻者会引起局部面部脓肿,重者易在面部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的静脉血回流,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全身的大面积感染。
同时,这个区域内还是面部淋巴集中的地区。
淋巴在淋巴管内循环,最后流入静脉。当挤破痘痘的皮肤后,手上或空气里的细菌很容易进入到皮肤下的淋巴管,从而引起炎症。
面部三角区的皮肤较薄,同时血管又很丰富,新陈代谢很旺盛,因此体内的毒素蓄积状况也很容易在这里体现出来。这部分皮肤又由于皮脂腺的分布原因,代谢比较旺盛,分泌油脂比较多,容易阻塞毛孔,从而形成粉刺、青春痘等。
所以很多爱美的年轻人经常会对着镜子在这个区域抠抠挤挤。危险三角区内无小事,面对三角区内的脓点、疖子、青春痘等,切忌抓、挤、揉、捏或挑刺,在三角区内发生的疾病一定要重视,不要轻易自行处理,应及时到医院听从医生的建议。
鼻疖为什么不能挤压
它常由于慢性鼻前庭炎,或因不良习惯如挖鼻,拔鼻毛造成皮肤损伤发炎,或因患糖尿病抵抗力弱而引发。由于鼻疖位于鼻部危险三角区内,面部的静脉没有静脉瓣膜,三角区的静脉血可通过内眦静脉,眼静脉汇入颅内海绵窦。若挤压疖肿,使细菌,脓栓循血流逆向流动直入海绵窦,可引发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海绵窦栓塞性静脉炎。
临床上表现为高热,寒颤,剧烈头痛,患侧眼睑及结膜水肿,眼球突出固定甚至失明,如不及时治疗可累及对侧,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或留下眼和脑的后遗症。所以,鼻疖一旦形成,严禁挤压,对末成熟者忌行切开,以免炎症扩散。
怎么正确认识面部三角区
面部危险三角区是以人的鼻梁骨的根部和口角三点连线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它之所以危险,是因为这个区域的血液供应特别丰富,且静脉血管中缺少可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
面部的静脉与颅内的静脉相联系,正常情况下,面部的静脉血向下回流进入心脏,但由于没有静脉瓣,当向下回流的血管不通畅或局部受到挤压时,血液可以向上逆流进入颅内。
在这个区域发生感染(如疖、痈等)后,若随意搔抓、挤压、挑破、热敷及意外损伤等,就易导致炎症迅速扩散,引起颅内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因此,三角区发生急性炎症的初期,切不可随意抓、挠、挤,严禁过早使用挑刺、切开等方法,以免炎症扩散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发生疖肿,早期可用2%碘酊涂抹患处,连续数次,保持局部清洁,疖肿通常可逐渐消散;如疖肿增大,周围红肿或唇痈初起,这时局部应外敷中药,促使炎症消退;若脓头溃破,或有脓栓形成时,局部应加用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以利引流;如脓栓阻塞,引流不畅时,可在破溃孔处加用少量化腐丹,以促使坏死组织溶解,脓栓液化脱出。
当急性炎症完全控制,感染十分局限,已形成明显的皮下脓肿,又久不破溃时,可请医生在尽可能小的创伤条件下,切开脓肿表面的皮肤,以利引流,但仍不能挤压。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还应尽量减少对局部的触动,要吃流质饮食、少讲话。如果在面部危险三角区出现感染,继而出现眼睑水肿,或结膜淤血,眼球前突,外展受限,上睑下垂甚至视力障碍,全身出现寒战、发热、头痛等症状,表明出现了颅内感染,要及时住院治疗。
大人可以亲新生儿吗
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宝宝又软又可爱,任谁看到都想忍不住的亲一口,但是这个吻可不能随便乱亲,出了问题是要负责的,因为大人身上会有各种细菌,亲宝宝的时候会传染给宝宝。
可是很少有家长知道不能随便亲吻孩子这一点,大家一般都不会当回事儿,总认为亲吻是对宝宝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但是嘴对嘴的亲吻很容易将大人身上的细菌传递给宝宝,可能把自己口腔里带有的病菌,尤其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传给他,导致宝宝生病。
宝宝的面部危险三角区以及眼睛,最好不要亲吻。面部危险三角区是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这个部位血管丰富,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扩展到这里。而最关键的是这个地方有不少血管通向脑子,它们一旦损伤或感染,可以把细菌及其毒素传到脑子,发生脑膜炎或脑脓肿。
痘痘皮肤如何护理 长痘痘皮肤护理注意事项
长痘痘皮肤在选择化妆品时,需要注意看有没有关于不致粉刺成分的描述,在长痘痘期间除了基础的护理之外,还要避免使用化妆品。
特别要注意的是:挤痘痘是一种要禁止的行为,不仅会加重皮肤的感染,还会留下难看的瘢痕。特殊部位的痘痘,比如说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痘痘,擅自挤可能会引起颅内感染,导致严重的后果。
血管瘤容易发生在人体的哪些部位
1、躯干部:对于长在躯干部位的血管瘤,因为几乎没有自己消退的可能,所以早发现早治疗,血管瘤面积最小时治疗难度相对的较小。
2、四肢部:对于长在四肢的毛细血管瘤,尽量在血管瘤面积越小的时候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血管瘤面积扩大,侵犯到肌肉组织和骨质,引起肌肉萎缩等后遗症的发生。
3、皱褶部:长在皱褶部位(脖子、腋窝、腹股沟、腘窝、肘弯等部位)的血管瘤同会阴部位的血管瘤相似,因为来回的摩擦、不透气等特点,所以很容易破溃出血,婴儿血管瘤一点破溃出血都很难愈合,即便愈合后也可能留下难看的疤痕,所以在早期治愈婴儿皱褶部位的血管瘤避免破溃和疤痕的形成。
4、会阴部:会阴部位是毛细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的常见部位,对于生长在这个部位的血管瘤不管是什么类型都建议早发现早治疗,因为在这个部位的血管瘤经常受到婴儿大小便的刺激,血管瘤容易破溃出血,创面经久不愈,给患儿带来很多痛苦,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心里负担。所以早期治愈是预防破溃出血的最有效措施。
5、头面部:60%的婴儿血管瘤生长在头面部,嘴唇,头面部的血管瘤影响面部美观,另外因为头面部解剖部位复杂(眼睛、面部危险三角区、腮腺等部位),眼睛部位的血管瘤容易侵犯到眼球或引起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形成,面部危险三角区的血管瘤容易引起大出血或面部畸形等后遗症,而腮腺部位的血管瘤容易压迫或损失面神经引起面瘫等后遗症。
鼻子长痘能挤吗
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简单的来说,就是处理不当鼻部的炎症很容易传播到大脑内,形成脑部炎症,如果挤鼻子上的痘痘,很容易造成感染。
通常可出现眼睑水肿,或结喉瘀血,眼球前突,外展受限,上睑下垂甚至视力障碍等症状,炎症还可向眼部及周围组织扩散,全身可出现寒战、发热、头痛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败血症,毒血症,危及生命!!!面部危险三角区的说法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具有科学权威依据的,因此,对于面部三角区的痘痘千万不要挠抓挤压或挑破,否则一旦出问题,后悔莫及。
注射丰面颊小心脸部危险三角区
丰面颊整形,作为面部塑形十分常见一种项目,但也有部分求术者由于手术选择不当,而损伤了脸部“危险三角区”,遭受感染,甚至导致细菌入血,进入脑部,造成静脉窦炎,危及生命。可是丰面颊手术所涉及的“脸部三角区”为什么危险呢?
注射丰面颊小心脸部危险三角区
原来,“脸部三角区”为脸部血液供应特别丰富的区域,且“三角区”内的静脉血管中缺少防止血液回流的“阀门”—瓣膜。而正是由于没有这个防止血液逆流的“门神”,一旦丰面颊过程中,发生了手术感染,求术者就会相继伴发出现眼睑水肿,或结喉淤血,眼球前突,外展受限,上睑下垂甚至视力障碍等症状。如果炎症无法及时得到控制,还可能向眼部及周围组织扩散,致使全身出现寒战、发热、头痛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败血症,毒血症,危及生命。
三角区丰面颊注意事项:采用玻尿酸或自体脂肪等填充物注射丰面颊时,须坚持宁愿少打,也不要一次剂量过多,压迫脸部血管的原则,将注射制剂打在皮下肌肉结缔组织,避开血管,或回抽针头看有无血迹,了解是否刺到血管。
乱挤痘痘小心引颅内感染
近日微博上热传,面部有个“危险三角区”的话题,因为这个区域的血液供应特别丰富。关键的一点,就是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静脉血管中缺少防止血液回流的“阀门”——瓣膜。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炎症在这三角区域内时,就可能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血液可向上逆流进入颅内),产生颅内感染。
专家介绍,曾经在门诊他就碰到这样一个案例。六旬老人是来自南京六合农村,他告诉医生在一周前,鼻子附近就长了个疖肿,上面有脓头,他看了难受就用手挤了下,大概过了三天后,老农莫名感觉头痛,开始以为是劳累,就吃止痛片了事,可是又过了两天,老农的眼睛也肿了起来,头痛加剧,于是来到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终确诊是患上了“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专家介绍,对患者进行抗感染的以及活血化淤的药物治疗后,病人的病情逐渐改善。专家解释,每年都可以碰到至少5例这样的患者,抵抗力弱的人群容易中招,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如果一旦发病,常常会表现出头痛、眼肿等,来就诊的患者多数不太及时,导致治疗时间长,往往效果不太好。
专家记者,由于面部(包括眼部及鼻部)静脉无静脉瓣,因而任何感染或病菌都可经过静脉回流停留在海绵窦,使血流缓行,有时被感染的血凝块进入海绵窦后,引起弯弯曲曲静脉内皮细胞的水肿,因而形成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它是非常严重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要引起重视。专家提醒,如果面部长什么疖肿或是痘痘,千万不要乱挤,容易引发炎症感染,如果炎症在危险三角区的时候,就可能导致细菌先到海绵窦,进而引发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