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大的中药验方
心火大的中药验方
一、朱砂安神丸
药物组成:黄连、白茯神、麦门冬、生地、枣仁。
方剂主治:心火旺,心血虚,不得卧者。
二、熟地黄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1两,五味子3钱,枳壳(炒)3钱,甘草(炙)3钱。
方剂主治:血弱阴虚,不能养心,致心火旺,阳火盛,偏头肿闷,瞳子散大,视物则花。
用药禁忌:忌食辛辣物及寒冷物。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远清茶送下,日3次。
三、远志丸
药物组成:远志(去心,姜汁淹)5钱,酸枣仁(炒)5钱,黄耆5钱,石菖蒲5钱,茯神(去皮木)1两,茯苓1两,人参1两,龙齿1两,麦门冬2钱半,五味子2钱半。
方剂主治:梦遗精滑,由心火旺而肾水衰者。
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后、临卧熟水送下。
四、加味调中益气汤
药物组成:人参钱半,黄耆3钱(蜜炙),白术钱半(炒),炙草钱半,当归3钱,生地3钱,花粉3钱。
方剂主治:劳倦伤脾,心火独旺,发热食少,经闭不行,脉软数者。
各家论述:劳倦伤脾,胃气不化,心火不降,而独旺于中,乘阳则发热,食少新血不生,故月事衰少不来焉。参、耆补益中气,善退虚热;归、术调补肝脾,能助运化;生地、花粉泻热凉血以滋干;炙甘草缓中盖胃以调气也。水煎温服,使脾胃气壮,则经脉滋荣,而新血自生,何有经闭发热之患哉。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月经不调吃什么药好
经期用药主要以养血、和血、调精为原则,以达到通畅下行的目的,常用的传统中药验方有四物汤等。在卵泡期主要以充养胞宫、补阳、填精、养髓为原则,传统中药验方有乌鸡白凤丸等;在排卵期是温肾和血,促进排卵,传统中药验方有十全大补丸等;在黄体期则多为养护,以使胞宫进一步充盈,传统中药验方有六味地黄汤等。
对于月经量少的人,多由气血亏虚、气血不足、肾虚或精血不充引起,服药一般选在月经结束后,用药半个月左右;而月经过多患者主要是缘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凝血机制不好,中医认为气虚统摄失控、血热妄行,或者是血淤导致新血不能归经所致,用药宜在行经前以及经期。
治疗时要尽量减少出血,防止失血过多,常用的药物有芩莲四物汤,一般在月经前4―5天开始用药,服到月经后,一共服10天,需要治疗2―3个月经周期;而痛经患者多由寒凝气滞血淤引起,痛经丸是治疗该症最常用的药物,一般在经前4天开始服药,时间为一周。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病因完全不一样,必须先确定痛经发生的原因,再行对症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验方
1、组成:制半夏9克 枳实9克 云苓30克 丹参15克 川芎9克 蒌芍9克 沙参15克 麦冬9克 五味子9克 功用 利湿,化瘀。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辨证分为气血虚亏、症见心悸瘀阻、心肾阳虚等类型。临床上以肺络瘀阻型为多见。
治疗原理:此型之病理特点是外邪入体,累及心脏,湿阻血瘀,心肺受损。故治法突出利湿与化瘀并举,即“利湿兼活血,活血必利湿”。方中半夏、枳实、云茯利湿除痰,丹参、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沙参、麦冬、五味子通脉养心,以期湿除瘀消,心疾转愈。 加减 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气虚加党参、黄芪;阳虚加附子、桂枝;浮肿加苡仁、木通;喘甚加蛤蚧。
2、组成:灸桂枝15~30克 石膏15克 甜葶苈12克(打碎,包煎) 防己9克 平地木15克 丹参20克,车前子15克 生晒参4.5克(另煎) 红枣5枚。
制作方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闭锁不全。症见心悸胸闷,全身水肿,以下肢为甚,辰舌紫绀,脉见歇止。
加减:若紫绀严重者,可加干万年青根6克,或失笑散12克;水肿甚者加蟋蟀粉3~4.5克,纳差者加木香、陈皮;正气衰惫者加别直参3~4.5克。本方人参应另煎取汁,兑入煎好的药液内,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如遇继发感染,应暂停服药。
月经不来吃什么药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病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时间和出血量的异常。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全身性的疾病和器质性的病变所引起的,全身性的疾病包括血液病、高血压病、内分泌病、流产、 宫外孕、葡萄胎、子宫肌瘤等疾病都可以引起月经失调。对于月经失调的原因不同,所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一定要查明病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女性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卵泡期、 排卵期、黄体期四个时期,中医学认为月经不同的时期,人的气血表象也不一样,所以治疗原则也不同。所以服药的时间是治疗月经不调的关键。
月经期用药一般主要以养血、和血、调精为原则,然后达到通畅下行的目的。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中药验方有四物汤等。卵泡期用药主要是以补阳、填精、充养胞宫、养髓为原则,传统的中药验方有乌鸡白凤丸等。排卵期用药主要是以促进排卵、温肾和血为原则,传统的中药验方有十全大补丸等。黄体期则多为养护,以使胞宫进一步充盈。
单纯调经会导致经期紊乱
月经失调往往是卵巢内分泌紊乱的一种表现。调经,要调整这种病理情况,或是对生殖道发育异常、炎症、肿瘤等疾病的发现、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经期用药主要以养血、和血、调经为原则,达到经血通畅下行的目的,常用的传统中药验方有四物汤等。在卵泡期主要以充养胞宫、补阳、填精、养髓为原则,传统中药验方有乌鸡白凤丸等;在排卵期应温肾和血,促进排卵,传统中药验方有十全大补丸等;在黄体期则多为养护,以使胞宫进一步充盈,传统验方有六味地黄汤等。
对于月经量少的人,多由气血亏虚、肾虚或精血不足引起,宜在月经结束后,用药半个月左右;而月经过多的患者主要源于功能失调、凝血机制不好,用药宜在行经前以及经期。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病因不一样,必须先确定痛经的病因,再行对症治疗。此外,调经药还要根据人体寒热、虚实的不同而辨证论治。
妇科门诊发现,有不少月经失调的病例,往往只是“单纯”的调经,与建立在月经生理基础上的现代妇科理论和调经方法相悖。结果造成生理机能更为紊乱,延误重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女性出现月经不调该怎么治疗
中药调理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经期用药主要以养血、和血、调精为原则,以达到通畅下行的目的,月经不调常用的中药验方有四物汤等。在卵泡期主要以充养胞宫、补阳、填精、养髓为原则,月经不调中药验方有乌鸡白凤丸等;在排卵期是温肾和血,促进排卵,月经不调中药验方有十全大补丸等;在黄体期则多为养护,以使胞宫进一步充盈,传统中药验方有六味地黄汤等。
物理治疗月经不调:
此治疗方法是要依据月经不调患者的不同生理特性,而采取用的身体外的一种外辐射方法,以物理疗法治疗,高能量输出,对病变组织进行接触或非接触同时治疗,利用热效应和生物效应,使病变组织的蛋白质在高温作用下坏死、脱落,达到子宫内膜止血、脱落等治疗目的,有效治疗深层组织疾病。
腹腔镜治疗月经不调:
导致月经不调、痛经常见的疾病。异位的子宫内膜随著月经周期的变化周期剥落,会使月经不调患者出现周期性、持续加重的腹痛,痛苦不堪。由于内膜异症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往往给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腹腔镜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辩证治疗月经不调:
1、实热型:月经不调患者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有血块。伴心胸烦躁,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凉血、调经止血。可用风轮止血片、四红丹等。
2、虚热型:月经不调患者经来先期,经期延长,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清热滋阴、调经止血。可用固经丸。
月经失调吃什么药好
经期用药主要以养血、和血、调精为原则,以达到通畅下行的目的,常用的传统中药验方有四物汤等。在卵泡期主要以充养胞宫、补阳、填精、养髓为原则,传统中药验方有乌鸡白凤丸等;在排卵期是温肾和血,促进排卵,传统中药验方有十全大补丸等;在黄体期则多为养护,以使胞宫进一步充盈,传统中药验方有六味地黄汤等。
对于月经量少的人,多由气血亏虚、气血不足、肾虚或精血不充引起,服药一般选在月经结束后,用药半个月左右;而月经过多患者主要是缘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凝血机制不好,中医认为气虚统摄失控、血热妄行,或者是血淤导致新血不能归经所致,用药宜在行经前以及经期。
治疗时要尽量减少出血,防止失血过多,常用的药物有芩莲四物汤,一般在月经前4―5天开始用药,服到月经后,一共服10天,需要治疗2―3个月经周期;而痛经患者多由寒凝气滞血淤引起,痛经丸是治疗该症最常用的药物,一般在经前4天开始服药,时间为一周。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病因完全不一样,必须先确定痛经发生的原因,再行对症治疗。妇科专家提醒,调经用药除了按照行经时间用药,还要根据人体的寒热、虚实不同而有所侧重。
1、乌鸡白凤丸:这种药品用纯乌鸡为主要原料,有养血生津,宁神益智,调经止带的功效。熟地、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川芎、丹参活血行血,充分发挥活血养血的功效。人参、黄芪、山药、芡实健脾益气,化湿止带;鹿角补肝肾,益精血,益肾助阳;牡蛎、生地、天冬、银柴胡、青蒿滋阴清热;香附疏理肝气,调经止痛,这些均为佐药。全方气血双补,阴阳并调,为补血养血,调经止带名方。主要用于气血两亏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药物孕妇禁用。
2、妇科调经片:妇科调经片养血柔肝,理气调经。养血、调经、止痛。主要用于肝郁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经期前后不定、行经腹痛,闭经,经行乳房胀痛,经期偏头痛等。这个药物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不可盲目使用。
3、复方益母草膏:调经养血,化瘀生新。用于血瘀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量少色暗。这种药物在感冒时不宜使用。
鳖甲入药验方
鳖甲有滋阴清热、潜阳熄风、软坚散结等功效,可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小儿惊痫、久疟、经闭等。下面介绍几款鳖甲入药的中药方:
治阴虚发热,盗汗不止:鳖甲(醋炙)50克,胡黄连30克,研为细末oQ每次用10克青蒿煎汤,送服鳖甲胡黄连末5克,每日2次。治久咳,咯血:鳖甲(醋炙)、阿胶(炒)各30克,鹿角霜10克,甘草15克。研末,每次10克,水煎饭后服。
治石淋,骨瘦如柴:鳖甲200.克,研末,每次5克,以淡黄米酒或米醋送服,日2次。另方:鳖甲25克,黄芪、胡桃肉、金钱草各30克;白术、八月札、夏枯草、牛膝、枳壳、冬葵子、王不留行、防已、瞿麦各15克,海金沙、鸡内金(研细末)、白芍、石苇各2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治慢性肝炎,肝脾肿大:鳖甲30克,丹参、垂盆草各15克。鳖甲先煎60分钟,后下其他药,水煎服。 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1次。
治肾病综合征、水肿、低蛋白血症:鳖甲50克,白茅根15克。鳖甲先煎60分钟。后下白茅根,水煎服,每日1剂。
治老年人胸胁作痛:鳖甲30克,丹参25克,檀香10克。鳖甲先煎60分钟,后下其他药,水煎服,每日1剂。
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鳖甲10克,甲珠10克,土鳖虫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卷柏30克,青黛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治肝脾肿大:鳖甲(醋炒)、龟板(醋炒)各等量,研成细末,混匀。每次取12克,开水送服,每日2次,连服1个月。
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鳖甲20克,水牛角10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升麻5克,玄参18克,仙鹤草24克,赤芍12克,大青叶15克,阿胶10克(溶化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
小儿贫血可用中药验方
小儿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 是由于缺铁而导致的,因为造血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及铁。小孩出生后的饮食主要是奶类,所以蛋白质不会缺乏。而铁元素在奶类中含量很少 并且有些食物中的铁由于有草酸盐,碳酸盐和植物酸盐等,会干扰铁的吸收利用,因而造成缺铁性贫血。刚出生的孩子由于有母体留下的储备铁,一般不会发生贫血,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这些铁储备一般半年左右就消耗净了,所以6个月以后的儿童易出现贫血。这个阶段的婴儿生长发育很快,一般到l 岁时体重已是出生体重的3倍 血液循环中具有携带氧能力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需要更多的铁元素来合成血红蛋白。这些铁元素怎样补充呢?
合理喂养是保证小儿获得铁元素和营养物质所必须的,也是防止缺铁性贫血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里所说的“合理" 是指乳食的调配要根据小儿年龄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饮食。如出生后6个月的小儿就要注意添加辅食,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可以适当选用鸡蛋黄、瘦肉末 蔬菜汁、水果汁、蔬菜泥、猪肝泥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一旦罹患了缺铁性贫血的小儿会出现易倦怠、乏力、烦躁不安,厌食,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易感冒。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不利,如果化验检查血色素低于11g/分升,就属于贫血,应积极治疗纠正贫血。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多食则伤胃,过饥则伤脾,水谷精微无从运化 气血津液不能化生,而形成贫血。另外,如果能进食充足,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很弱,也会出现贫血。所以,中医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主张用健脾益气养血的方法来治疗。中成药可选用小儿健脾丸、启脾九、健脾消食丸等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1、党 参10 g 茯苓10g 白术10g 黄芪10g 当 归10g 赤 芍10g 黄 精10g 生阿胶10g 扁 豆10g 山药10g 水煎服,每日二次,每次100Ml.
2、当 归10g黄芪10g 山楂10g 神曲10g 麦 芽10g 陈皮10g 鸡血藤10g 红花5g 鸡内金sg 生 地10g 枸杞子10g 何首乌109 人 参10g 白术10g 山药10g 大枣20枚 蜂 蜜50g 水煎3次,去渣浓缩至20Oml.加人蜂蜜调匀。日服3次,每次10—20ml。此方法,简便易行,患儿极易接受,疗效可靠。
早泄中药验方
一、五倍子煎洗方:五倍子20g。将五倍子文火煎半小时,再加适量温开水,趁热熏洗阴部数分钟,待药温后浸泡龟头。每晚1次,l5-20天为一疗程。
二、和乐丹:淫羊藿、五味子、菟丝子、山萸肉、桑椹子、何首乌各等份。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g,3-6g白酒为引,3周为一疗程,重者2-3个疗程。服药开始期间忌房事半个月。
三、辛香酊:丁香、细辛各20g。将上药2味浸泡入95%乙醇l00毫升中,半个月过滤取汁。房事前涂擦龟头,每次1-3分钟,即可同房。
四、金锁固泄汤;金樱子l5g、芡实12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枸杞子l5g、生地l2g、巴戟天lOg、怀山药12g、五味子9g、当归12g、炒枣仁12g、炙甘草5g。水煎服,日一剂。
五、清热敛气固精汤:山萸肉10g、怀山药10g、芡实10g、龙骨15g、牡蛎20g、知母6g、丹皮6g、黄柏6g、太子参10g、五味子5g、莲须6g、金樱子10g。水煎服,每日一剂,4周为一疗程。治疗62例早泄,有效率66.2%。
六、固阳液:该方用川椒、龙骨、海螵蛸、肉桂、细辛、五倍子、蟾酥、丁香等十数种药物,浸泡于75%的酒精内7天,过滤去渣而成。房事前l0分钟涂于龟头上,房事前用温水洗去即可性交。
七、麦冬15克,生地黄20克,鲜藕节150克,芡实12克,金樱儿15克,山萸肉20克。藕节捣烂取汁,与各料同水煎,取汁。每天2剂。滋阴降火、安神固精;对早泄、梦遗、耳鸣、心悸、乏力、腰痛有疗效。
八、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将芡实、茯苓捣碎,加水适量,煎至软烂时再加入淘净的大米、继续煮烂成粥。1日分顿食用,连吃数日。补脾益气。适用于小便不利、尿液混浊、阳痿、早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