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传统带娃十大错误地方
老人传统带娃十大错误地方
★把小宝宝直接包成一个直筒装,他们认为这样孩子腿就会长直,而却不知道孩子这样是自然而的,慢慢自然会长直。
★嘴对嘴对孩子喂,老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细菌什么是病毒,也不知道什么是抵抗力,只知道你们小时候就是这样喂大的。
★一家人一个脸盆,一个毛巾,吃饭的碗筷都是互用;他们知道什么是病毒交叉感染吗?
★有一种冷叫你奶奶觉得你冷;老人知道孩子的体温与老人的体温的差异变化吗?她们那是本能一种天冷加衣,一种爱的表现。
★老人给孩子穿衣服从来讲究;农村老人知道什么是时尚吗?知道怎么搭配衣服吗?他们只知道,让孩子吃饱,穿暖,省事,耐脏大家都这样?这样有问题吗?
★安全方面,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对于孩子来说都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农村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就不用洗衣做饭干农活,收拾房间喂喂鸡鹅猪牛羊吗?
★营养方面,农村老人知道什么是营养合理搭配吗?他们知道的就是鸡鱼肉蛋。
★溺爱;很多老人都很舍得给孙子孙女花钱,哪怕自己不吃也要给孩子吃,一来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吃,二来也担心儿媳会说老人磕碜孩子。
★教育;好好想一想在农村有多少男性老人的文化水平超过初中的,有多少奶奶类老人文化超过小学的,你觉得他们可以孩子多少的教育呢?你还会怪他们吗?
★培养孩子的兴趣;这一个可以毫不客气给你说你是在拿老人开玩笑,他们自己在这方面还都一片空白,自己都没有见过接触过,你还觉得他们能培养吗?(这十种并不全面还有很多,以后再作分析)
隔代教育的坏处
1:隔代教育容易让小孩学不到什么知识,由于老人们的思想观念过于陈旧,祖辈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之前,受教育的程度低,知识面窄,其中不少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由于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法给小孩带来一些新知识。
2:容易对孩子形成溺爱,小孩想要什么玩具,什么芭比娃娃,机器人,电动汽车等都会买给小孩,使小孩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凡是孩子要的,定会想方设法满足;一切包办代替,吃饭、穿衣,哪怕最容易的事都不要孩子动手。容易造成小孩对大人的依赖心理,不便养成自主独立的性格
3: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4:容易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所以小孩经常与老人们在一起生活,就会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5: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的良好机会,隔代抚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性格怪异化、心理脆弱化等。
6:增加祖辈的负担和压力,小孩刚开始还容易带,但当他们大的时候,疑问多的时候,想要寻求更多的知识,爷爷奶奶就无法满足他们,既造成爷爷奶奶的挫败感,也造成小孩想要吸收知识的良机
早教关键是要在玩中学
“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但早教并不是拔苗助长。”18日,有“能量老爸”之称的教育专家程泊华来到济南向众多家长传经,而能量娃儿童学习会馆也正式在济南开馆,迎来了第一批济南小朋友。
“我也是一名父亲,对于教育孩子有着一定经验和实践。”在济南能量娃儿童学习会馆内举行的交流会上,程泊华的自我介绍引来台下众多家长的会心微笑。程泊华,又被孩子们称为“能量老爸”,是我国能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曾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学前教育十大杰出人物”。面对着济南众多慕名而来的家长,程泊华强调着自己的观点———“教育孩子越早越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0—8岁是孩子教育的黄金期,而3岁又是孩子教育的分水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语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今这个观念已越来越深入众多家长心中。程泊华指出,尽管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早教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一些家长对于早教还是存在着认识误区。如有些家长盲目崇洋,对品牌缺乏认知,对国情缺乏认知,虽认可早教价值,却十分崇拜洋品牌;还有些家长属于杞人忧天型,总是担心孩子过早开发会不会累着孩子,担心孩子万一成了天才会不会孤独,担心孩子上了学会不会溜号厌学。
程泊华说,孩子的潜能和学习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是不会累着的,关键是要在玩中学,从兴趣入手。还有些家长盲目跟风或过犹不及,这些家长虽然认可早教,但见啥热学啥,不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不能做到知己知彼,这样学下来,孩子不但没有啥大的进步,还耽误了最宝贵的黄金发展期。程泊华强调,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不是“拔苗助长”,早期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小学学前班”,早期教育要激发孩子的潜能,缔造孩子的信念之心,让孩子更有活力。
程泊华介绍,能量教育就是强调孩子要在“玩中学”,为此还开发了具有专利权的课程,涵盖识字、阅读、数学、英语、信念等。其中,识字课程“字海冲浪”是能量教育的代表性课程,可以让3至8岁的幼儿轻松“玩会”2500个常用汉字。在能量娃儿童学习会馆里,被家长们带来的孩子们已经被能量教育的课程所吸引。“嘟嘟,给谁找着魔法咒语了?”老师问眨巴着小眼睛的嘟嘟,嘟嘟有点难为情。小女孩思彤抢着答道:“我把小鸟变成鹅。”小思彤刚回答完问题,多媒体就发出“我加鸟念鹅”的标准普通话语音。半小时试听结束后,老师拿出10张纸板,上面写着刚学过的10个字。刚听完课程的小朋友们竟能快速且准确地读出每个字。
会馆里,布局充满童趣,教室的门上分别写着“多啦A梦数学屋”、“水蜜桃班”、“加菲猫休息室”,老师们都佩戴着画有喜羊羊头像的闪光胸章。据能量娃的教员介绍,能量娃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充分开发他们的观察、动手、逻辑、想象、语言潜能。在满足孩子爱玩天性的同时,把知识隐藏到玩的过程中。程泊华告诉记者:“传统学前教育要么不重视向孩子灌输知识,要么就杞人忧天地让孩子过早埋在书本里。能量娃重视协调好孩子玩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娃吃奶粉上火的原因
1、转奶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这种情况是短暂的,过一段时间会自然好转。
2、跟娃娃的体质和气候有关,北方地区的小孩子很少会上火,反而南方的小朋友更容易上火。
3、泡奶的方法不对,这一点很重要,很多新上任的妈咪每天都会给娃泡奶粉,但是方法一直是错误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这几个点:
水温不合适
泡奶粉的时候,奶粉罐上面都有明确说明用什么样的水冲合适,虽然说不同的牌子可能要求不同,但是差不到哪里去,但是这一点经常被新上任的爸妈忽略掉,有的妈妈甚至认为小娃娃本身就抵抗能力不太好,所以使用的奶瓶和其他部件都得消毒,泡奶也得用沸水冲才行,这种做法绝对是错误的,水温太高,奶粉里面的营养都被破坏了,娃娃就算喝再多奶粉,也达不到想要的营养,甚至会出现营养不足或者上火积食的情况出现。
泡奶的顺序别搞错了
给娃娃泡奶粉的时候是有顺序的,应该是先在奶瓶里装好温水,然后把奶粉放进去,很多刚升级的爸妈不懂的,往往是先把奶粉倒进奶瓶,然后再加水泡,这样会出现奶块的情况,而且泡不开,错误顺序冲出来的奶往往孩子不爱喝,而且还容易上火。
冲泡比例不合适
每罐奶粉上面都会写着一次是加多少水,放多少奶粉,都是配好的,不能太多或是太少,有些新妈咪对加奶粉这件事非常随便,根本不知道自己放了多少,而且水量加的也不是很准确,一点也不讲究,娃娃喝了这样的奶粉怎么会不上火呢。
奶粉如果泡太浓的话会让娃娃没法消化,如果冲泡的太稀的话,喝下去的大部分是水,而奶粉加的太少,吃下去肯定营养也不多,老是这样下去,宝宝自然就饿瘦了。
如何正确对待宝宝的撒谎行为
策略一:正确对待宝宝的撒谎行为
撒谎的过程其实就是宝宝想像与创作的过程,它对培养宝宝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宝宝像露露一样撒谎时,妈妈千万不要训斥他:“露露,瞎说什么呢?你哪儿有芭比娃娃?”聪明的妈妈会说:“宝宝,你没有这样的芭比娃娃,但是你确实很希望有一个这样的芭比娃娃,对吧?你的想像力真丰富!你再想想,你想要的芭比娃娃还能做些什么?我们来编一个芭比娃娃的故事好不好?”如果妈妈策略指出宝宝的问题,同时宽容对待宝宝的幻想性撒谎行为,并对他们的幻想性撒谎行为进行诱导,宝宝就会在诱导下摆脱错误的撒谎行为,并大胆地想像与创作。如果发现宝宝有幻想性撒谎行为,妈妈千万不要因宝宝撒谎而训斥他们。要知道,这样的处理方式极有可能扼杀一个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策略二:给宝宝创造更多的幻想性“撒谎”机会
比如,宝宝对妈妈做饭的事十分好奇,那么妈妈在跟宝宝玩耍时可以来一次幻想性“撒谎”竞赛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宝宝的想像力,挖掘他们的语言智能。妈妈一边假装做各种洗菜切菜的动作,一边对着宝宝唠叨:“现在我要给宝宝做饭了,我把茄子洗干净,咚咚咚咚切成丝,给宝宝做个鱼香茄子煲……好了,鱼香茄子煲做好了,现在该宝宝给妈妈做好吃的了”。于是,宝宝会在妈妈的诱导下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妈妈或家里其他人做出很多的“美味佳肴”来。
策略三:让责罚变得更策略些
当宝宝做错事,为逃避责罚而撒谎的时候,妈妈不要如临大敌般地对待他们。这样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不见得能立竿见影地改变宝宝的撒谎行为,相反还可能让宝宝更加依赖撒谎来逃避责罚。聪明的妈妈可以利用宝宝的这次错误做点别的文章,既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撒谎行为开发宝宝的智力。比如,妈妈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宝宝的错误,温和地提醒宝宝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给他们提出要求:你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弥补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免于惩罚,比如编一个自己想像的故事等。
策略四:给宝宝一次设法补救方案的机会
如果宝宝发生行为性撒谎,妈妈一定要相信宝宝会改正错误,并可给宝宝提供一个设想补救方案并实施方案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宝宝自省,同时也可通过给予宝宝设法补救方案的机会,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养成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习惯。比如,宝宝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妈妈可以让宝宝自己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错误?聪明的宝宝可能会想出很多方案,如把玩具还给人家并道歉;把玩具还给人家的同时,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人家玩;把玩具先还给人家,然后再与人家商量,说服小朋友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一会儿等。如果宝宝想不出方案,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些提示:“菲菲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她会很难过啊,你怎么办她才不会难过呢?”
科学论坛:爱说谎的宝宝更富于创造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般,宝宝从3岁开始就会说谎,到小学二、三年级时,谎言最多也最严重。
但说谎是每个宝宝的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站在宝宝智能发展的角度来看,宝宝动辄说谎妈妈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心理学证实:说谎者必须具备将自己未曾体验的事,说得像确有其事的能力,这表示他们具有将语言与行为分离的能力。也就是说,善于编造谎言的宝宝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证实:会说谎的宝宝比不会说谎的宝宝创造力高得多。
因此,如果听到宝宝说谎妈妈千万不要大声斥责,这样的态度可能会剥夺宝宝创造和思考的机会,对宝宝的智力开发与心理发育造成不好的影响。妈妈惟一需要做的就是采取适当的方式正确地引导宝宝,让宝宝的撒谎行为拐个弯,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坐月子怎样护理才正确
1、月子口腔护理
很多老一辈的总是叮嘱产妇坐月子一个月不要刷牙,否则“生一个娃,掉一颗牙”.这实质上是反映出孕产妇不注意口腔牙齿卫生的危害。有人错误地理解为产妇不能刷牙,这也是造成孕产妇牙齿脱落的原因。传统习俗认为,产妇刷牙会引起牙痛病,这恰恰与医学科学的道理相反,其实不刷牙,污垢得不到及时清除,会增加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而引起牙痛病。妇女在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或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可以有牙龈充血、水肿,容易出血,特别是刷牙时出血。
2、月子骨盆护理
近年产后骨盆矫正、腹肌恢复护理逐渐被人们重视,选用的好确实对产后松弛的腹肌、骨盆的恢复具有良好帮助,骨盆矫正带有日本腰带式、法国oheman菱形式、纱布绷带式等;收腹带有普通型、专业功能型、几件套(粽子腹带)、纱布缠绕型等。
3、室内通风但不要有对流风,室温在20-24 度,湿度在50-60%为宜。
4、产妇不要长时间蹲或站势,每天用温水洗手,脸,漱口。一周后可洗头,半月后可刷牙。
5、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温清水冲洗。便后用湿巾向后擦拭。如有会阴缝合时,可卧向健侧。
6、多喝水,汤类以促进乳汁分泌保证纯母乳喂养4-6个月。
7、产后45天内禁盆浴和性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给孩子更多尝试的机会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有很多事情都不会做,与其让他犯错误还不如自己代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不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孩子永远迈不出这一步。当孩子不得不自己面对的时候,发觉自己完全没有相应的能力,从而造成沮丧和怯弱的心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尝试失败、尝试成功的机会,抗挫折能力提高之后,孩子对自身能力的恐惧感就会减少。
正确对待他恐惧的东西
我们借各种机会表示出喜欢。比如,我们抱他怕的洋娃娃,让洋娃娃做各种动作,但适可而止。不是马上就让孩子离洋娃娃很近,而是逐渐地使他认识到洋娃娃对他是无侵犯的,甚至是友好的。虽然后来孩子还是不怎么喜欢洋娃娃,但几个月后,他那种恐惧的眼神已没有了。
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
游戏能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小伙伴,习惯与人的互动行为,这样能在不知不觉中弱化孩子的怯弱心理。父母应该明白,一个孩子不敢与人交往,很大程度上不是不愿意交往,只是因为不熟悉。通过游戏让幼儿慢慢熟悉这种交往形式之后,幼儿就能慢慢放开,接纳更多的伙伴,全身心投入游戏当中。体育活动是一种开阔的运动,不仅让幼儿拥有更多的活力,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身体和心理更大力量的冲击,对幼儿的性格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父母要做好表率
可以想象,一个家庭里面父母本身就是比较怯弱的人,他们的小孩比较大胆的可能性就很小。很多妈妈们看到蛇、老鼠等动物是反应强烈,小孩看在眼里也会觉得动物很可怕,不敢轻易接触。父亲如果在日常交际中也畏首畏尾,比较怯弱的话,对孩子只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马上就能仿效爸爸的做法,在与人交往中比较被动。所以,要想孩子摆脱怯弱,父母自己首先就应该做好表率。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信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如何提升孩子自信心主要还是靠家长来掌控。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自信的孩子,上文的内容一定要好好看。
社交焦虑症的预防
于社交焦虑症的发病年龄较低,预防社交焦虑症应由从娃娃抓起。文献报道社交虑症与遗传及父母的行为方式有关。所以,应引起父母的注意。
国外曾有人研究社交恐怖症的发展历程:
(习得性焦虑、遗传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儿时缺乏适应能力的锻炼)+(父母的排斥或批评、令人难堪或耻辱的特殊经历→预期性的焦虑)=回避
由此可见,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可能增加孩子长大以后患社交焦虑的可能性。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是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就是由着大人的性子任意打骂(中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材"的古训)。其实,孩子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患了社交焦虑症,就是再聪明,又何谈成材呢?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素质教育及情商的培养,与重视及预防社交恐怖症的观点不谋而合。
幼儿园孩子为什么总是爱打人
父母在一起打闹嬉戏,一边拍打一边嬉笑,宝宝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的方式。
宝宝经常看有打斗场面的动画片,以为会打斗的人才是英雄而加以模仿。
家长有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者有家庭暴力也会造成宝宝爱打人。
家长很少陪宝宝玩耍和沟通,宝宝内心孤独,缺乏安全感,以打斗来宣泄。
家长的教育方式出错,孩子没有与别人分享、合作的概念。
家长的应对措施
当得知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相当重要,这对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有着巨大的作用。
家长应该以“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宝宝,既不要表示高兴,也不要严厉批评,更不要打孩子。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等宝宝平静以后再跟宝宝讲道理。
问清楚孩子打人的缘由,和孩子一起分析打人的对错和需要负起的责任。
如果责任在自己的孩子,应主动让孩子向对方道歉。
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
如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
如果是涉及孩子根本利益的原则性问题,则要教育孩子学会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利益。
如何预防孩子打人
培养宝宝的爱心,例如让宝宝养小动物,跟布娃娃玩耍,哄布娃娃睡觉,洗澡,盖被子等。或教会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让宝宝学会表达别人的爱。
经常带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学会与人交往,学习分享和互相游戏,团结协作。
要经常与宝宝交流沟通,培养宝宝乐观开朗的性格。
家长树立正确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打情骂俏。
给宝宝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有暴力倾向的家庭对宝宝的影响非常大。
少让孩子看暴力画面的电视节目或故事书。
如何在成长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高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自信心不足可能会让我们失去很多的机会,这种影响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样的,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孩子,都会因为诸多的原因产生不自信的问题,那么家长们是否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孩子更自信呢?
给孩子更多尝试的机会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有很多事情都不会做,与其让他犯错误还不如自己代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不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孩子永远迈不出这一步。当孩子不得不自己面对的时候,发觉自己完全没有相应的能力,从而造成沮丧和怯弱的心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尝试失败、尝试成功的机会,抗挫折能力提高之后,孩子对自身能力的恐惧感就会减少。
正确对待他恐惧的东西
我们借各种机会表示出喜欢。比如,我们抱他怕的洋娃娃,让洋娃娃做各种动作,但适可而止。不是马上就让孩子离洋娃娃很近,而是逐渐地使他认识到洋娃娃对他是无侵犯的,甚至是友好的。虽然后来孩子还是不怎么喜欢洋娃娃,但几个月后,他那种恐惧的眼神已没有了。
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
游戏能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小伙伴,习惯与人的互动行为,这样能在不知不觉中弱化孩子的怯弱心理。父母应该明白,一个孩子不敢与人交往,很大程度上不是不愿意交往,只是因为不熟悉。通过游戏让幼儿慢慢熟悉这种交往形式之后,幼儿就能慢慢放开,接纳更多的伙伴,全身心投入游戏当中。体育活动是一种开阔的运动,不仅让幼儿拥有更多的活力,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身体和心理更大力量的冲击,对幼儿的性格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父母要做好表率
可以想象,一个家庭里面父母本身就是比较怯弱的人,他们的小孩比较大胆的可能性就很小。很多妈妈们看到蛇、老鼠等动物是反应强烈,小孩看在眼里也会觉得动物很可怕,不敢轻易接触。父亲如果在日常交际中也畏首畏尾,比较怯弱的话,对孩子只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马上就能仿效爸爸的做法,在与人交往中比较被动。所以,要想孩子摆脱怯弱,父母自己首先就应该做好表率。
用上面的方法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助力孩子成长,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面对成长中的挫折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