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咪上路:学会正确抱宝宝
新手妈咪上路:学会正确抱宝宝
抱新生儿正确的姿势有两种:手托法和腕抱法
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腕抱法:是指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掌握了抱宝宝的正确姿势后,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与宝宝交流
父母抱着宝宝活动时,要同宝宝说话、唱歌,用眼睛温柔地注视宝宝,轻轻地抚摸,与宝宝有身体的接触,这种感情交流,可以使宝宝的视野更开阔,受周围环境的刺激更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好处。这种贴身抚抱是亲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对宝宝身心发育十分重要。从新生儿起就应一日多次抱起宝宝,逗引他,引他注视和与他讲话。
一般,抱抚宝宝都应在宝宝睁眼睡醒时,宝宝熟睡时尽量让他睡在小床上,新生儿一天的睡眠时间约20~22小时,不要因为要抱宝宝而影响了宝宝的睡眠。但是如果让宝宝一直躺在床上,父母虽说省心了,但与宝宝的交流少了,会失去早期亲子交流的最佳时机。
2.从床上抱起新生宝宝
当你要抱起宝宝时,可先用眼神或说话声音逗引,使他注意,一边逗引,一边伸手将他慢慢抱起。抱仰卧的孩子可一手伸至头颈后及背部,另一手从另一侧托住臀部和大腿,让他在你手臂上躺一会儿,使他感到安全舒适,再轻轻将他抱起,并让他尽量靠近你躯体,紧紧依偎着你。
3.要紧贴父母左胸
父母应将宝宝横着抱在自己的怀里,宝宝头部放在父母的左侧,并有意让宝宝的耳朵贴近父母的心跳处,让他能听到心跳的节律。国外曾有人做过实验:当宝宝哭吵时,父母抱起他们,一组宝宝抱在怀里,父母用手轻轻地拍他们;另一组则让他们倾听父母的心跳,结果发现后一组宝宝比前一组宝宝更易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母亲的心跳。出生后,让他再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后,宝宝便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容易适应这种情境,而使情绪平静下来。
4.不要一哭就抱
若无异常现象,新生宝宝的啼哭是对身体有益的,是新生宝宝运动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要一听到新生宝宝哭就抱起来或喂奶。其实,新生宝宝的啼哭有种种原因,父母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啼哭规律,正确判断宝宝啼哭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应对。
经常抱抱新生儿,会增加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会使宝宝的体形更健美。为使宝宝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父母应从新生儿阶段就开始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宝宝顺其自然地入睡、啼哭、运动、醒来。
有的年轻父母,特别是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听不得宝宝哭。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于是,尚未出月子的宝宝就养成了非抱不睡、一着床就醒、就哭的坏习惯。其实躺在大人的手上睡觉,对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良好的睡眠习惯宜从新生儿起就培养,用摇篮、或摇晃着、哼着曲子催宝宝入睡,都会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
5.不宜竖抱
当父母把宝宝竖直抱起时,会发现宝宝的头颈软弱无力、头耷拉着,不能竖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脊椎的损伤。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到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所以在抱宝宝时要横抱,不宜竖抱。
产妇吃什么奶水多 要掌握正确哺乳方法
1、尽早开奶
这个是母亲必须完成的事情。刚开始初的奶水是泛黄的,这时的初奶中含有大量的抗体,特别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另外,尽早开奶有助于促进妈妈的乳房分泌乳汁,让母亲身体内的雌性激素增加,催产素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母乳分泌量增加,保证充足的奶源,保证孩子的营养充足。
2、按摩
按摩胸部可以刺激母亲的荷尔蒙分泌,进而刺激乳房分泌乳汁,这是一个帮助产妇下奶的好方法,而且,经常按摩还可以帮助产后妈妈塑造自己的胸型,让自己的胸部变的更加饱满挺拔。
3、按需喂养
母亲在喂养孩子的时候,不要刻意去规定孩子的喂养时间。宝宝体内的消化系统虽然是基本保持一定的速度,但是也可能有时候消化的快,有时候消化的慢,这就会使得孩子有时候早早就饿了,有时候却很久也不饿。所以,母亲最好是保持按需喂养孩子,保证他们不会饿着,不会缺乏营养。
环抱式坐位喂奶法
1、新妈咪坐在床边的座椅上,将椅子贴近床边,身体紧靠椅背,背部和双肩放松,身体要与床边形成一定的夹角。
2、宝贝的身体放在新妈咪的床上,可用棉被或枕头垫在宝贝身体下面,以保证新妈咪环抱住宝贝上身哺乳时,宝贝的身体正好在床上。
3、新妈咪只需环式抱住宝贝的上半身进行哺乳就可以了,宝贝不会接触到腹部伤口。
环抱式坐位喂奶法3个益处
1、采用环抱式床下坐位哺乳,宝贝的体重有床支撑,新妈咪只需抱住宝贝的上半身,减轻了自身的负担,控制了宝贝的头部,真正做到妈咪与宝贝胸贴胸。
2、宝贝容易含住乳头及乳晕,进行有效吸吮,这样可保证有效吸吮时间、正确吸吮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避免新妈咪出现乳头疼痛及乳头皲裂,影响母乳喂养。
3、有效地吸吮还可促进射乳反射及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乳房排空,奶水分泌增加。而且,新妈咪哺乳有满足感,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减少奶胀现象,促进子宫复旧。总之,只要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早哺乳、适当镇痛、采取合适的体位,任何一位剖腹产的新妈咪都可以成功进行母乳喂养。
为了确保产后奶水足,不妨试试以上的菜肴呦。
准妈咪不该有的负面心理
1、烦躁心理
妊娠反应让孕妈咪早上一起床就是跑到厕所里呕吐,没什么胃口,感觉恶心,还经常脚抽筋。但是孕妈咪千万不要因为这些妊娠反应而变得情绪低落,烦躁不安。这是一个正常的怀孕过程,孕妈咪要保持心情舒畅,调整最佳状态。
2、忧郁心理
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孕期心理疾病叫“产前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孕妇对丈夫有一些不合理的或者新的期望没有被满足时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这些忧郁的情绪导致孕妇厌食、失眠、植物神经紊乱以及性机能减退,对胎儿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3、担心心理
孕妈咪会担心自己吃的食物会不会影响宝宝、睡觉时有没有压到宝宝等等,这是很正常的担心,建议孕妈咪不要憋在心理盲目担忧,应该定时产检,依靠科学的手段来确定。
4、淡漠心理
有的孕妈咪一门心思都在宝宝身上了,就会拒绝在家里煮饭,忘记和丈夫约定的事情,总之就是除了胎儿意外的事情都漠不关心。这种心理会影响夫妻间的感情,进而影响到胎儿发育,因为宝宝也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情感关系哦。
5、暴躁心理
有的孕妈咪爱发脾气,会不自觉的在意自己怀孕后臃肿的身材,然后各种抱怨。要知道,人抱怨时血液里有害的激素和化学物质会大大增加,然后通过胎盘的屏障影响到胎儿。尤其是在怀孕7-10周时,若孕妇常常生气,很可能导致胎儿腭裂及兔唇。因此,孕妈咪必须戒掉暴躁的心理,给宝宝一个健康生长的环境。
6、猜想心理
就算家人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了,但有的孕妈咪还是会觉得他们心底渴望一个儿子,这会让孕妈咪每天都在想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这种无形的压力一直影响着孕妈咪的心情。
7、依赖心理
怀孕后大多数孕妈咪会选择在家里静养,也希望丈夫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准爸爸们也会尽量抽时间陪老婆,但是男性一般以事业为重,因此没法时刻顾虑到妻子的心情。建议孕妈咪要自强自立,学会自我调理和平衡心理落差。
8、羞怯心理
很少有孕妈咪会有这种心理,但是个别爱美的女性太注重外在而担心自己怀孕后身材变形被人嘲笑,所以就羞于去公共场所。其实,怀孕的女人才是最美的,母性的光辉最吸引人,孕妈咪完全可以大方告诉宣布自己怀孕的喜事,身边人给予的也都会是祝福的眼光。
9、紧张心理
老一辈对怀孕有不少“传统”,比如说孕妈咪不可以拿剪刀不然宝宝出生后是兔唇的禁忌,有些孕妈咪多少会偏听偏信一些长辈的话,然后对怀孕分娩也产生一种恐惧紧张的心理,步步小心翼翼的。
宝宝护理这些事不宜过早进行
比如以下这些——
1、不宜过早竖抱
对于新手妈妈来说,什么时候可以竖抱宝宝,应该是经典问题之一。
有妈妈问,自己3个月的宝宝,被抱起来后就不愿意躺着,而且喜欢竖抱,担心是否会对发育不好?
这位妈妈的担心是对的,过早竖抱宝宝确实不利于发育!
危害:
◆ 增加椎体间的压力。正常人脊柱的四个弯曲(颈前、胸后、腰前、骶后曲)在婴儿期还未形成,过早竖抱不利于脊椎保护和发育。
有儿科医生建议,不要过多竖抱六个月内的婴儿(小宝宝拍嗝竖抱时要保护好头部),只有当婴儿趴着头抬得很稳才可以护背竖抱而不会闪头。
小tips:
• 多练习趴。趴着可以促进颈背部肌肉发育,从抬头到抬胸。大运动从趴着抬头、抬胸,到爬/坐;站;走。。。。。。循序渐进地发展,不可跨越。
• 吐奶宝宝竖抱。对于经常吐奶的婴儿,喂完奶可将婴儿置于大人肩头,头高过大人肩膀。大人可斜靠在沙发上,身体角度大约45度。约20-30分钟孩子多会打嗝。
• 正确抱姿。3个月以内竖抱一定要托住头部;6个月以后,宝宝能自己支撑住了,只需要稍微托住就可以了。
2、不宜过早睡枕头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岁后再给婴儿使用枕头,澳大利亚则建议在2岁前,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不要给宝宝使用枕头。
所以,着急给宝宝用枕头的妈咪们暂时缓一缓吧!
有医生说,宝宝会独立(生后6-9个月)之前,颈椎平直,如果枕枕头反而会造成气道弯曲,引起呼吸相对不畅。
当孩子会自己独坐时,即可考虑是否需要枕枕头。枕头高度要适宜,约3公分左右。对于趴着睡觉的孩子,不需强迫孩子枕枕头睡觉。
枕枕头不需操之过急,更不能强迫婴儿枕枕头。
小tips:
常用小米、茶叶、荞麦皮等做孩子枕头的枕芯,这并无不妥之处,但要经常清理和更换枕芯。
3、不宜过早添辅食
根据2016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应满六个月后添加辅食(不论是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还是纯配方粉喂养,同样建议,特殊情况应该跟医生先沟通)。最迟不得超过8个月,最早不得早于4个月。
过早添加辅食危害大!
危害:
◆ 增加器官负担。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完全,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弊大于利。
◆ 营养吸收不好。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过早给宝宝加辅食的话,辅食中并未有母乳所含的全部营养成分,这样容易导致宝宝营养吸收不好。
◆ 引发过敏症。即使是宝宝到月龄加辅食了,添加的顺序也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过早添加容易诱发过敏。
小tips:添加辅食的信号
• 挺舌反射是否消失了。过早加辅食,宝宝会自觉的把食物往外推,不会下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这个反应消失了,就意味着宝宝想吃辅食了。
• 对辅食要感兴趣。如果宝宝不感兴趣而家长强行喂食,宝宝会产生厌恶感。
• 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可以用手抓或把食物放嘴里。
• 能坐稳或者相对能坐得起来。
4、不宜过早学走路
宝宝早一点学会走路,这在大人眼中是非常开心的,但对宝宝发育并不好!
有的家长甚至直接越过了爬行,在还很小的月份就让宝宝开始学习站立和走路。
这样属于典型的揠苗助长的行为!
危害:
◆ 影响形体发育。太早让宝宝练习行走和站立,下肢负重大,而腰背部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没有力量支撑身体的重量,对下肢骨以及关节发育有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O型腿或者X型腿。
◆ 错过爬行黄金期。爬行对宝宝的好处有非常多,能锻炼下肢和要背部的力量。过早学走路后,宝宝如果学会了走路,就不愿意再爬行了,长此以往容易使脊柱和下体群发育不完全。
小tips:
一般来说,宝宝2~3个月会抬头,6~7个月会独坐,8~9个月会爬行,10~11个月会站立,12~16个月学会走路。
时间虽然有个体差异,但并不能提前太多。学走路之前,多练习爬行更有利!
剖腹产后该如何哺乳
1、剖腹产的妈妈最好选择侧躺喂奶姿势或者橄榄球式抱姿喂奶,这样可以避免宝宝身体压到手术刀口上。
2、剖腹产妈妈如果要坐着喂奶,最好坐在直背的扶手椅里,而不是医院的病床上,这样对腹部肌肉有好处。记得在身边放几个抱枕,支撑宝宝的身体,同时保护好自己身上的伤口,以免发生裂伤。
3、当护士教你用正确的姿势喂奶时,爸爸一定要在旁边学习,因为出院后,你不方便弯着身体看宝宝是否衔乳正确,如果不正确,需要爸爸给宝宝压下巴、翻嘴唇。
4、疼痛会影响乳汁分泌,甚至会抑制乳汁分泌。而剖腹产手术后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通常是安全的,很少进入母乳,妈咪可以使用。
5、剖腹产妈妈更要勤喂奶。剖腹产的妈妈母乳分泌时间会比顺产妈妈晚一些,勤喂才能更快让奶水分泌,满足宝宝的需要。
6、剖腹产妈妈产后一两天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喂奶,最好用杯子或者手指加注射器给宝宝喂配方奶粉,千万不要用奶瓶,奶瓶很容易导致乳头混淆。
宝宝不爱走路 5招来解决
一、宝宝不爱自己走路的原因
1、宝宝很懒惰,之前爸爸妈妈一直都是抱着的,所以孩子就养成了坏习惯。
2、宝宝缺钙了,不想要走路。
3、宝宝胆子小,担心不小心摔倒。
4、宝宝比较怕生,所以不愿意离开亲近的人。
5、宝宝腿部力量不够,走几步就觉得很累。
二、让宝宝爱上走路的办法
1、和宝宝比赛走路。宝宝有时候只是觉得走不动,也可能比较懒,所以孩子喜欢让爸爸妈妈抱着自己。爸爸妈妈可以想一些好办法,比方说把走路当成是一场比赛,在保证周围环境比较安全的情况下,让宝宝自己走路,然后跟爸爸妈妈进行比赛,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
2、和宝宝数步数。爸爸妈妈不要想着一步登天,慢慢来,宝宝也会更加习惯。爸爸妈妈最好试一下告诉宝宝,走50步,然后就抱着宝宝休息一下,接着再自己走,如此一来宝宝就会更加愿意走路了。
3、拿小动物的例子跟宝宝讲道理。可以说鱼自己在水里游,鸟儿自己在天上飞,所以,宝宝也要学会自己走路哦。
4、跟宝宝说清楚,爸爸妈妈要是一直抱着你的话会很累的。宝宝都是心地善良的孩子,看到自己爱的人太累都会不舍得,然后就会自己走路了。
5、给宝宝找个对比的对象。像是跟宝宝说“路上那小妹妹比你还小都自己走路,宝宝比她都大,是不是更加应该自己走路呀?”
三、从小锻炼宝宝自理自立的好习惯
爸爸妈妈总有一天要放手,宝宝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就进入幼儿园了,因此一些好习惯应该要早点养成。不然,宝宝过分依赖家长,爸爸妈妈自己会很累,宝宝也无法学会独立。
不能由于担心孩子“受苦”而不敢放手让宝宝尝试新事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应该多多进行锻炼。同时,要从小养成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好习惯,如此一来能够增强宝宝的责任意识。
新手父母抱宝宝须注意的相关事项
爸爸妈妈养成正确抱孩子的好习惯
爸爸妈妈抱宝宝,养成一种正确抱孩子的习惯,婴儿在父母怀中更有安全感。在出生后6个月至1岁之间,大多数孩子更喜欢让妈妈抱,也许这是由于母亲比父亲更会抱孩子。但是爸爸有劲儿,孩子由爸爸来抱,母亲既可以干家务,也可以放松放松。请注意,在婴儿出生后前3个月内,每次抱孩子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否则孩子容易感到疲劳。
宝宝头部能支撑起来之前如何抱
宝宝在出生后4个月左右,头部才能支撑起来,在此之前,抱宝宝时要用手掌托起摇晃不稳的头部,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用一只手掌托起宝宝头部,从后面支起头部,再用胳膊支撑起来。
②用另一只手托起宝宝的臀部,从宝宝胯间伸出手支撑起宝宝的整个身体,抱住宝宝的双腿,但要注意防止脱臼。
只要注意了以上一点,无论竖着抱还是横着抱,一般都不会有危险。
③竖着抱宝宝
这是让宝宝打嗝的抱法,即用双手的手掌有力地支撑起宝宝的头部和臀部。
④横着抱宝宝
即横向抱宝宝,把头部放在胳膊上,交叉双臂。
⑤单手抱
如果已经形成良好的抱宝宝习惯,可以用单手抱宝宝。即把宝宝的头部放在大人胳膊肘的内侧,支撑起他的臀部。在给宝宝喂奶时,可采用这种方法。盘腿坐时也可采用这种抱法。
新妈妈抱宝宝的正确姿势
1,首先新手妈妈先把两只手插到仰卧宝宝的脖子下面,一边轻轻的把宝宝的头托起来,一边和宝宝亲切的说话。
2,将托住宝宝头下面的其中一只手抽出来转移到宝宝臀部的位置。
3,托住宝宝头下面的那只手的手指贴住宝宝耳朵后面硬的骨头上,用整个手掌托住宝宝的脖子。
4,新手妈妈接近宝宝,小心地将宝宝抱起,用手肘的位置托住宝宝,这样宝宝会感觉比较舒服。
竖着抱(哄宝宝的时候)
抱起宝宝后,把宝宝贴在自己的身体上,然后用手轻轻的托住宝宝的脖子和臀部的位置。如果想改变手的位置的话,那么就让宝宝的体重落在自己的身体上,挪动托住宝宝脖子后面的手,改用肘部来托住宝宝的脖子,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
教你3招打败产后抑郁
1.多学习育儿知识
如果产前没有做好周全的准备,宝宝出生后新手妈妈就会手忙脚乱,甚至沮丧地怀疑自己能否胜任妈妈的角色。建议妈妈们,产前要多参加“妈妈教室”,多阅读相关杂志和书籍,学习各种照顾宝宝的技巧及育儿知识,这样以后照顾起宝宝就会从容很多。
多与其他新手妈妈联系非常重要,建议大家加入由新手妈妈组成的支持团体或网上论坛,在众多高手妈妈的育儿经中,新手妈妈除了可以获得珍贵的育儿技巧,更可缓解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
2.学习自我放松
有些“一百分妈妈”坚持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照顾好宝宝,结果搞得自己很累,周围的人际关系也很紧张。她建议这些妈妈不妨想一下,以忧郁的心情照顾孩子,孩子会快乐吗?当妈妈的生活充满了忧郁和抱怨,即使孩子在妈妈怀里吸吮母奶时也会感到莫名的焦虑与紧张。
建议妈妈们要允许自己喘口气,并相信这也是为宝宝好。如果不放心帮手,可以教导对方照顾宝贝的方式,并且写下具体的照顾步骤。产妇因激素的变化,有时候记忆力会变差,写下步骤可以帮助妈妈安顿心理。
妈妈不妨通过一些能快速恢复身心的方式,如精油按摩、冥想、听音乐、散步等,来达到放松自己、重整身心的目的。
3、学会倾诉
新妈妈有心事时要学会和家人、朋友倾诉,特别是关系最亲密丈夫。丈夫是产妇育儿生活中最好的“战友”,因此敞开心胸与最亲密的人谈谈心,效果一定是最好的。新妈咪也要理解丈夫的辛苦和对家庭的奉献,不要认为只有自己“劳苦功高”。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和交流,不要把对彼此的不满放在心里。
爸妈抱起新生儿的正确方法
爸妈抱起新生儿的正确方法
把手放在宝宝头下。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到宝宝的头下,用手掌包住整个头部,注意要托住宝宝的颈部,支撑起他的头。
另一只手去抱屁股。稳定住头部后,把另一只手伸到宝宝的屁股下面,包住宝宝的整个小屁屁,力量都集中在两个手腕上。
慢慢把宝宝的头支撑起来。这个时候,就可以慢慢地把宝宝的头支撑起来了,注意,一定要托住宝宝的颈部,否则他的头会往后仰,这样会不舒服。妈妈要用腰部和手部力量配合,托起宝宝。
把宝宝抱起来,并确认手的位置。两只手都用力,把宝宝从床上抱起来,然后确认一下手的位置,正确的位置应该是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和颈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屁股。横抱或是竖抱,都是一样的。
那么,在抱新生儿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爸妈抱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不要摇晃宝宝:宝宝哭闹、睡觉或醒来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以为这样是宝宝最想要的。但是,你很难掌握摇晃的力度,如果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而且你也会感到手臂特别的酸疼。
时常观察宝宝:抱宝宝时,要经常留意他的手、脚以及背部姿势是否自然、舒适,避免宝宝的手、脚被折到、压到、背部脊椎向后翻倒等,给宝宝造成伤害。
端正抱宝宝的态度:妈妈在抱宝宝时,最好能建立起“经常抱,抱不长”的态度。也就是说,经常抱抱宝宝,每次抱3~5分钟即可,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使他有安全感。千万不要一抱就抱很久,甚至睡着了还抱在身上,这样会养成宝宝不抱就哭的不良习惯,也会给你在今后的养育过程中增添不少困扰。
婴儿背带好不好
婴儿背带好不好呢?对于中国的妈妈们来说,背带是孩子们刚出生不久就会用来的抱婴工具。但是有不少妈妈反映,经常用婴儿背带抱宝宝会对宝宝的腿不好。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婴儿背带只要不经常用,是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婴儿背带的使用,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双手从抱孩子的状况中解救出来。婴儿背带,按照人体工学原理,超宽肩带和超宽腰带平衡分担重量;独有的可拆卸式头帽设计,有效保护新生宝宝头部,还能起到保暖防风,遮阳作用。当婴儿坐在背带上时,背带的设计能让宝宝的脊椎以正确的姿势健康成长。
婴儿背带能让妈妈随身带着宝宝走动,这能开阔他的视野,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周围的人们,同时也促进其心智、生理、人际交往及感情等的发展。不管宝宝多重,走路都很轻快。而且,婴儿背带还能起到保护宝宝头部保暖防风,遮阳作用。
一个月宝宝怎么抱正确
1、正确抱宝宝可以选择手托法或者腕抱法
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颈、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
2、正确抱宝宝时不要竖着抱宝宝或者不要久抱
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所以抱宝宝不宜笔直的竖抱。人们对孩子的爱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亲不够,爱不够,孩子出生几天就开始抱来抱去。殊不知,这种做法违背了婴儿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对孩子是有害无利的。
3、正确抱宝宝时要撑住宝宝的背部和屁股
足球抱一般在哺乳时采用,大人抱住宝宝的背部和屁股,头部位置不固定,不但影响哺乳质量,还会伤到宝宝颈椎和脊椎。应该是妈妈的整个手臂托住宝宝腰部和颈部,手掌握住宝宝头部。最好加上用枕头承托宝宝整个身体。在喂奶时婴儿可以看到母亲的脸部,利于视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