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直肠息肉发生的原因
导致直肠息肉发生的原因
(1)直肠息肉出血之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2)直肠息肉出血之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3)直肠息肉出血之异物刺激: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4)直肠息肉出血之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直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于有症状的息肉,应该予以治疗;对于无症状的息肉,也是临床绝大部分息肉,主要根据是否有癌变倾向决定治疗方法。一般有癌变倾向的腺瘤性息肉,原则上应该切除,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则无需特殊治疗,观察随访就可以了。直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通过内镜或者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
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是切除直肠息肉最常用方法。一般来说,只有有癌变倾向的息肉,或者导致临床症状的息肉才需要考虑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最适用于有蒂息肉,可以采取的切除方法很多,应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有蒂或无蒂等,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提高,结肠镜内镜切除的手段越来越多,适应征越来越扩大。
一般来说,对于较大的有蒂和亚蒂息肉,直径2cm的可直接用接高频电的圈套器套入息肉根部,一次性进行切除。大于2cm的宽基底息肉可分次摘除或用尼龙圈套扎。扁平无蒂息肉可以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方法切除,在基底部粘膜下层分点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待病变隆起后,即圈套切除,既可预防出血和穿孔,又达到了治疗的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医生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技术,甚至可以完整切除5到10cm的扁平息肉。对于小于0。5cm 的息肉,直接用活检钳钳取切除,有时候也用氩气激光电凝的办法治疗,安全快速。内镜切下的息肉一般要收回,并送病理检查。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一般是安全的,但是也会有一些并发症的风险,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肠穿孔,内镜下直肠息肉切除过程中可能把整个肠壁切穿,导致肠内容物进入腹腔,病人出现气腹,腹痛,感染等。比较小的穿孔有可能通过内镜用金属夹封闭,大的穿孔需要急症手术治疗。息肉切除术后出血也是常见并发症,绝大部分的出血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止血而避免挽救性手术。
手术治疗
对于腺瘤性息肉,或者不明原因息肉,当内镜下无法切除或者切除不成功时,需要手术治疗。根据息肉的性质,病变大小以及距离肛门的远近有不同的手术切除方法。大部分的直肠息肉可以从肛门切除。
对于直肠息肉患者中的腹泻病人,可给予缓泻药物,口腹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等,还可用甲硝唑等保留灌肠。腹痛者,予以解痉镇痛药物治疗,肌注阿托品或口服普鲁苯辛等药物治疗。便血者可用止血药物,如止血定、维生素K、安络血、立止血等。
导致直肠息肉的四大原因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患者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很多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没有性别的差异。
3、炎症刺激
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直肠息肉一定要切除治疗吗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西医认为与遗传有关,或因慢性刺激,如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感染所致。直肠息肉是不一定要进行切除治疗的,直肠息肉是可以通过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治宜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为主,适用于治疗肠道多发性息肉,可选用以下方法:
1)半枝莲30g,山豆根12g,诃子15g,苡仁15g,白花蛇舌草20g ,黄芪30g,白术15g,水煎服。如腹痛加延胡索8g,橘核10g,茴香5g;腹泻加黄连5g,马齿苋30g;便血加地榆15g,槐角10g,炒荆芥10g;体虚脾弱加党参、当归、怀山药、麦芽、山楂??10g ,鸡内金(研末服)3g。
2)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半边莲30g,生地榆9g,白花蛇舌草 30 g,桃仁9g,石见穿12g,黄药子12g,炙甘草6g,干蟾皮粉(冲服)3g,水煎服。
3)乌梅25 0g (去核,炒成炭),僵蚕250g(微妙),蜂蜜500g,做成蜜丸,每丸重9g。每次9g,每日3次。
直肠息肉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话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直肠息肉要及时发现,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才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治疗效果,直肠息肉平常的生活中饮食要以清淡的为主,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
什么原因导致了直肠息肉
得了直肠息肉后,可能出现出血的症状,患者在一看到这些东西后,都会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您不必过度惊慌,这是这种疾病的一个典型症状,患者只要找出病因,积极的接受治疗,这些现象时都可以消失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直肠息肉。
1直肠息肉出血之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2直肠息肉出血之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3直肠息肉出血之异物刺激: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4直肠息肉出血之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上面专家的介绍,您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得了直肠息肉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和您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在平时的饮食中尽量少吃辛辣的食物,同时选择正规的专业性医院接受治疗,避免病情的加重。希望患者拥有健康的身体。
直肠息肉的病因
直肠息肉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医院专家说,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2、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
3、遗传,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胎儿在胚胎期,上皮细胞即有易感性。这种特性使上皮细胞在生长发育期快速生长而成息肉。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现息肉。
上述四大点原因都会导致直肠息肉,如果大家发现自己出现便秘等问题,一定要提高警惕了,这很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疾病很有可能在向我们靠近,而且不及时治疗的话,引发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医治直肠息肉的方法
大肠息肉多数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
治疗直肠息肉的有效方法
(1)经肛门切除术:对直肠下部和直肠上部的活动息肉可经肛门切除。
方法:用窥器扩张肛门,再以血管钳夹起息肉,并从基底部钳夹,用丝线作“8”字缝合,然后在结扎下方切除息肉。若基底较宽者,则可先切除息肉粘膜上方2~3cm,并间断缝合粘膜切口,同时下牵息肉并切除之。
(2)后方经括约肌切除术:可大范围切除有病变的下段直肠息肉。
温馨小贴士:大肠息肉多有遗传倾向,大肠息肉患者的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子女等,患大肠息肉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6倍,患大肠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6~10倍。因此,若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大便出血、腹泻、大便变形等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上面文章当中,我们了解到了致直肠息肉的有效方法,首先的可以选择一些良好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特别是,由于很多的朋友们,经常会感觉到自己身体无力,腹部疼痛,可以选择手术。
怎样预防肠息肉 引起便血
肠息肉会造成排便时刺激直肠组织,导致直肠发生炎症,患者还会在排便的时候,出现便血,这无疑是可怕的情况。
直肠息肉产生的具体原因
(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3)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饮食因素是导致直肠息肉最主要的因素,但是,炎症刺激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上述中的3点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因素,当然,遗传因素并不是我们能够避免的,但是,我们要在饮食,以及炎症方面做好预防。
导致直肠息肉的四大原因
1、遗传因素导致直肠息肉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表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例如,肠腺瘤性息肉基因(APC)是一种抑癌基因,基因突变会引起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变和结肠、直肠癌变。
2、炎性刺激导致直肠息肉
导致直肠息肉的原因有哪些?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这种病理变化多见于炎性息肉。
3、饮食因素导致直肠息肉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结、直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
4、大便刺激导致直肠息肉
专家表示,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或者是细胞的产生增加,或者是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或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
直肠息肉危害
首先,一旦发现直肠息肉,就先要判断它的性质,看它是良性肿瘤还是炎症引起的增生,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才能一经发现便得到良好的治疗。
其次,直肠息肉若不重视,就很有可能转向多发性息肉,而且多发性息肉转化为癌症的几率十分的大,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直肠息肉还有可能造成肠套叠,从而导致出现肠梗阻进而引起腹部疼痛。
最后,直肠息肉也有可能造成直肠脱垂,这是因为当直肠息肉比较多时,因为重力的影响就会使肠粘膜与肌层逐渐分离,病人排便时就会特别用力,使粘膜层逐渐松动,从而导致直肠脱垂。
注意事项:当患有直肠息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不吃不卫生,生冷,变质,或是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平常的饮食还要注意少吃些油腻的食物,戒烟戒酒,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帮助消化。
到底哪些原因导致直肠癌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导致直肠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患有直肠癌的家族中,大概1/4的新发病人有直肠癌肿的家族史,亲属得过直肠癌,其后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细胞遗传基因发生改变,造成肿瘤遗传特性的恶性不良性细胞,形成了恶性肿瘤的家族性。
二、直肠息肉:直肠息肉也是引起直肠癌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直肠不良息肉是直肠癌癌前病变的主要诱因,尤其是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息肉病,癌变的机率比较大。乳头状腺瘤性息肉癌变其中以绒毛样腺瘤样息肉癌变率为25%左右;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相比较也不少见。
三、慢性炎症肠病:如果患有长期的慢性炎症,那也是有可能导致直肠癌发生的。慢性的炎症刺激,可引起直肠癌的发生,如慢性细菌感染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憩室炎、慢性菌痢等,使得粘膜发生肉芽肿可通过肉芽肿,炎性和假性息肉阶段而发生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