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辅食添加误区

辅食添加误区

婴儿辅食首选蛋黄从哪里来的?

宝宝辅食首选蛋黄的说法,曾经出现旧版本的儿科相关教材里。但这种观点至今还影响着很多人,不少儿科或儿保科医生依然还在遵守着这个理念。但无论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还是在国外的指南上,都不建议婴儿辅食首选蛋黄。

为什么不建议蛋黄作为首选辅食呢?

可能的原因:这个时候的宝宝需要及时引入富含铁的辅食,来弥体内储存的铁的不足;宝宝此时淀粉酶开始活跃,可以消化含淀粉类食物,可以考虑引入谷类食物;蛋黄虽然营养丰富,但所含的铁为磷酸铁,吸收率低,不是补铁佳品。

吃蛋黄真的能补铁吗?很多父母都相信鸡蛋黄含铁多,1个蛋黄含铁约0.4mg,其铁的吸收率为3%,鸡蛋黄并非补铁佳品。

国外对婴儿吃蛋黄是怎样建议的?

以前没有相关数据,所以依据专家意见来建议的,就会建议晚点加这些容易过敏的食物(蛋黄、鱼类等)。近些年来有了相关数据。现在认为,晚添加并不会降低过敏风险,辅食种类也应该丰富才好。毕竟过敏是个体的,绝大数多孩子不过敏。尝试后过敏才暂停和推后添加,不过敏就可以吃。因此,现在没有关于几月后才能添加某种食物的建议。开始加辅食后,所有都可以加,不分先后,只需要确保包含高铁辅食。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吃蛋黄?

虽然蛋黄不是宝宝的首选辅食,但不意味着宝宝一直不能吃,毕竟蛋黄营养丰富。考虑到首选辅食的重要性,蛋黄可以在宝宝接受富含铁的辅食之后添加。满6个月给吃蛋黄不代表会有什么问题,但蛋黄作为婴儿的辅食之一,7月龄开始尝试蛋黄也不迟,从1岁以后开始吃蛋黄也没有问题。

婴儿辅食首选不是蛋黄,应该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较为公认的观点则是,首选强化铁等营养素的谷类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

选什么口味的米粉?目前市场米粉品牌很多,作为儿童营养专业人士,个人认为最好不要选择加糖的米粉,而是原味婴儿米粉。因为加糖米粉可能会到让宝宝对含糖食品成瘾,或干扰原味的食物的摄入,还可能给会影响宝宝血糖的稳定,增加宝宝的胰岛负担。

当然,市售的米粉含有蛋黄、牛奶等成分,有过敏体质或对蛋黄、牛奶等过敏的部分宝宝,则需要谨慎选择。如果对市售米粉过敏,则可能需要考虑自制米粉,或选择不含过敏成分的米粉。

不愿意选择市售米粉怎么办?

即使宝宝对市售米粉不过敏,但有的家长对市售米粉信心不足(尤其受米粉铅严重超标事件的影响),不愿意选择市售米粉该怎么办?这时候也要自制米粉。从营养角度分析,个人认为,用糙米或小米制作的米粉比精白的大米更有营养。为了从食物中获得吸收率较高的铁,需要及时引入肉泥、鱼泥、肝泥(安全来源的)等含铁丰富的辅食,以免宝宝因铁摄入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

对于尝试蛋黄发现过敏的宝宝,则最好等1岁以后再尝试添加蛋黄,如果仍然过敏则需要继续回避。如果对蛋黄不过敏,一般在1岁左右可以尝试全蛋,如蒸蛋。有的家长问每天必给宝宝吃蛋黄吗?事实上,蛋黄也不需要每天都给。

婴儿辅食为什么要首选富含铁食物?

根据《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指出,2010年,6-12 月龄的宝宝患贫血率最高,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高达28.2%。而缺铁的发病率超过40%,6-12月龄的宝宝之所以出现这么高的贫血率,主要原因在于而辅食引入的不当造成缺铁性贫血。因此,婴儿的首选辅食需要富含铁的米粉、肉泥、鱼泥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此,婴儿的首选辅食不是蛋黄,而是富含铁的食物包括米粉、肉泥、鱼泥等,但蛋黄可以作为宝宝的辅食,在确保富铁辅食添加后,就可以尝试蛋黄了。但不要光指望蛋黄给宝宝补铁!

辅食添加原则 辅食添加的原则

给婴儿添加辅食总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原则:

从少到多。第一次给宝宝吃米粉时,只喂他一两勺就可以了。如果是蛋黄,开始时每天1/4个,然后是半个,一个月后每天可以吃一个蛋黄。开始时一次喂得太多,可能会造成宝宝腹泻。

从稀到稠。从米汤到稀粥,从稀粥到稠粥,从稠粥到软饭,这是由稀到稠的典型演变。区别稀与稠的方法是,轻轻地将勺子倾斜,较稀的食物可以像液体一样连续滴淌下去,较稠的食物会成团滚落下去。

从细到粗。开始添加的辅食要达到肉眼看不出颗粒的程度,慢慢地食物的颗粒可以逐渐增大。比如从米粉糊、碎面条、馄饨再到包子、饺子;或是从菜水、菜泥、菜末到碎菜等。

少盐不甜。盐会加重宝宝肾脏的负担。一般情况下,一年之前宝宝的辅食不需要加盐,一年后的辅食可少量加盐,以做出的食物尝不出咸味为宜。糖会影响宝宝的吃奶量,而且不容易消化。你也不能在宝宝的辅食里加糖。

辅食添加误区

误区之一:四个月添加辅食太心急

专家发现,大部分妈妈们给宝宝添加辅食,是从四个月开始的,有的家长甚至算着天数,满四个月的第一天就开始喂辅食。赵主任说,四个月是比较传统的说法,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添加辅食的时间是满六个月。

通常妈妈们给宝宝添加的辅食有各种果汁,有的家长从两三个月开始就给宝宝喂蔬菜水、梨水等,这些都是不对的。个别家长甚至在孩子一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喂胡萝卜水、苹果水。我们讲纯母乳喂养,是什么都不喂,包括水。因为母乳里水分是足够的。多喝水的话,会影响孩子对母乳的摄入。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天气热的话,孩子可以适当补水,一般情况下则不需要。四到六个月之间,妈妈给宝宝喂了含糖的果泥,米粉和蛋黄。

提前喂辅食,一是孩子的胃肠道还不成熟,不具备消化这些东西的能力,喂果汁、蔬菜水会造成孩子过敏;二是严重影响孩子对母乳的摄入,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四到六个月之间添加辅食并不是绝对不可以,如果加的话,一定要量很少,它的作用是训练孩子的味觉和口腔功能,让孩子练习吞咽并适应小勺子,而不是为了营养。六个月之前不主张给蛋黄,可以在孩子七八个月以后甚至更晚一些,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的话还应该更晚。如果添加米粉,则需要孩子体重长得快,各项身体发育指标都比较好的情况下才可以。对于体重偏低、营养状况不好、发育迟缓的宝宝最好不要加。

误区之二:添加辅食之后太保守

在给宝宝正式添加辅食以后,家长们往往进程比较缓慢,给宝宝准备的食物比较单调。传统的食品是稀饭面汤,一般人认为稀软对宝宝的肠胃好,但是八到十二个月之间添加辅食的原则不是越稀越软才好,它们满足不了孩子的营养需要,食物的营养密度远远不够,水分太多,含的热量低,优质的蛋白少。

太保守的表现之二是肉少。我们传统的观念怕孩子上火,吃肉多了会生病,会积食。但结果却造成很多孩子缺铁缺锌比较普遍,主要因为新鲜的肉类食品摄入不足,导致孩子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一直在宝宝中高发。宝宝在六个月添加辅食后,可以适当地添加肝泥,瘦肉泥,包括鱼肉。而我们的家长给宝宝准备的素食偏多,菜和水果量偏大,远远超过标准。

另外,食物的软硬程度也应该有所递增,八到十二个月的孩子开始进食半固体食物,而不是泥糊状的。泥糊状的食物无法锻炼孩子的咀嚼和吞咽功能。十二个月的孩子的食物应该向成人化的食物过渡,孩子两岁后基本上吃和成人一样的食品,不需要单独制作,并且能够完全独立进食。

误区之三:家长对孩子进食过度关注

对孩子进食过度关注,会造成孩子对进食产生厌倦,甚至拒绝吃饭。大人总是嫌孩子吃得少,希望孩子多吃一点,其实孩子吃多少自己会掌握,偶尔吃得少一些没有关系,要培养孩子的饥饿感,下顿饿了自然就会多吃。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现在很多老人在家带孩子,给孩子喂饭,总是让孩子多吃,反复地劝,甚至形成强迫。如果这顿饭吃得少,过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会用别的食物来补充,导致孩子没有饱也没有饿的感觉,形成进餐节律上和胃肠功能的紊乱,让孩子对食物没有兴趣。

误区之四:不让宝宝单独进食

孩子从九个月开始非常愿意自己动手吃饭,而我们的家长通常担心孩子把饭撒了,弄得哪儿都是,大人喂饭更省事。一岁前后是自我意识萌生的关键期,孩子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喂自己吃饭,如果不让他做,长此以往,不仅抑制孩子能力的发展和对吃饭的兴趣,也抑制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当孩子表示自己想吃饭时,家长应该为孩子准备一把小勺,让他们自己喂饱自己。

婴儿辅食添加三大误区

不重视泥糊状食品的添加

在宝宝4-6个月时,单纯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添加泥糊状食物作为“辅食”。然而,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到 8-9个月时还没有建立喂泥糊状食品的习惯。不及时进食泥糊状食物,不但无法使宝宝得到全面的营养,而且由于4-6个月是婴儿促进咀嚼功能和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延迟添加泥糊状辅食会使婴儿缺乏咀嚼的适应刺激,使咀嚼功能发育延缓或咀嚼功能低下,引起喂养困难,从而易产生语言发育迟缓、认知不良、操作智商偏低的现象。

给4-6个月的婴儿添加泥糊状食品,首选是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同时要保证泥糊状食品的质量,逐渐添加不同颜色、不同味道和不同质地的食物。如蛋黄、菜泥、果泥、鱼泥、肝泥、肉泥等来刺激宝宝的味觉,同时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血红素铁的摄入过少

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时期的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铁缺乏引起。在婴幼儿体内,铁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血红素铁,它来自于含动物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和鱼等,这些食物不仅含铁量高,而且在吸收过程中不受膳食中其他食物的影响;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它来自于蔬菜、谷物、赤豆等植物性食物。

在宝宝喂养中,很多家长喜欢给宝宝吃鱼、虾(虾的铁含量较低),觉得肉类不易烹调,宝宝嚼不动,不易消化;认为肝脏是解毒器官,其中有很多“毒物”而很少给宝宝吃,以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同时也会减少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吸收率高),母乳不足时应食用配方奶粉。4个月后要添加有强化的营养米粉外,在6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肝泥、肉泥以增加血红素铁。另外也要同时补充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最好在饭后立即吃,促进铁吸收,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食物的种类过于单调

许多家长不重视宝宝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烹调方法,给宝宝的食物种类过于单调,如每天给宝宝吃青菜、鱼和蛋黄;有的家长每天将菜粉、鱼粉和肝粉拌在米粉中,使宝宝不能分辨不同食物的味道和质地,久而久之,宝宝不仅得不到全面的营养,也不愿意接受新食物,甚至会引起厌食和偏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只有通过进食多种食物才能得到全面营养。妈妈在做菜的时候可以多些花样,养成宝宝吃各种食物的习惯。

一般1岁以后的宝宝每天至少应该吃到10种以上的食物,以后可逐渐增加到30种,可以将许多种类的食物合在一起吃,如“炒五丁”:将土豆、胡萝卜、豌豆、香菇、猪肉都切成小丁再炒。又如罗宋汤,可以放洋葱、卷心菜、土豆、胡萝卜、番茄再加牛肉等。这些菜食物种类多,颜色鲜亮、营养成分全面,值得推荐。

宝宝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原则

辅食添加由稀到稠;

辅食添加由少到多;

辅食添加由细到粗;

辅食添加由一种到多种;

辅食在宝宝身体各项指标健康、肠胃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让宝宝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避免造成“拔苗助长”的情况,什么都不可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给宝宝辅食的喂养误区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误区一:宝宝辅食要适量加盐或调味品,不然宝宝不爱吃

这是很多爸爸妈妈容易犯错的问题之一。宝宝辅食究竟需不需要加调味品呢?其实,宝宝辅食真的不需要额外加盐了。因为在新鲜食材中已经存在了宝宝身体需要的“盐分”,再次添加调味品反而会增加宝宝的肾脏负担。另外,宝宝进食过多盐分,过宝宝未来的味蕾是有损害的。所以,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是不需要再添加盐分或者其他调味品的,最绿色、天然、健康的食品才是给宝宝最好的辅食。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误区二:成人食物煮的烂一些就可以给宝宝当辅食了

其实,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方面的禁忌是非常多的,除了我们刚刚在上文中说到的,宝宝辅食不需要再额外加盐分或调味品外,宝宝在添加辅食初期也是要根据宝宝发育进行辅食选择。由于宝宝的消化能力还未发育完全,因此在给宝宝添加辅食上要遵循稀到稠、少到多、单一食材到混合食材等。如果给0-1岁宝宝添加成人食物,虽然煮的烂一些,确实能够帮助消化,但是同样会给宝宝的肠胃功能造成负担,容易引起宝宝的消化不良或者便秘等情况。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误区三:宝宝辅食添加的不丰富会令宝宝长大后偏食

对于宝宝的营养需求方面,给予宝宝更多的辅食种类确实能够帮助宝宝满足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补充,但是并非越多越好。我们在上文中说过,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根据稀到稠、少到多、单一食材到混合食材等原则进行辅食添加。一味的追求品种多只会增加宝宝的肠胃负担,造成消化系统紊乱。爸爸妈妈可以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从单一的米糊、菜汁、肉泥等食物开始添加,并根据宝宝的消化能力再进行酌情增加辅食种类。

宝宝第一次辅食的注意事项

1、注意时间

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要注意什么吗?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辅食的添加时间,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并不是越早越好哦,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的最佳时间是在6个月左右,所以家长们需要注意不宜过早给进行第一次辅食的喂养。

2、辅食的选择

由于是第一次给宝宝添加辅食所以家长们对于辅食的选择也要十分注意,为不影响到宝宝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建议家长们首次辅食最好是选择米糊比较好,切记不宜添加一些易过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宝宝健康。

3、不宜过量

宝宝第一次辅食还需要注意不宜过量添加辅食哦,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一般来说就添加2-3勺就可以,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让宝宝开始接触辅食,宝宝辅食添加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所以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一定要注意不能过量。

4、禁止强迫

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家长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家长们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保持耐心禁止强迫宝宝吃辅食,很多宝宝第一次接触辅食都会出现不爱吃的情况,这都是很正常所以宝宝第一次辅食添加家长们还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强行喂养。

婴幼儿辅食添加顺序

辅食添加的营养素可以弥补单纯奶制品的不足,还可以训练孩子胃肠道功能、咀嚼等生理功能。

辅食添加过早容易造成过敏、排便异常等问题。婴幼儿满4个月后再给孩子添加富含铁的米粉及蔬菜泥、肉泥、肉汤等,但是注意不要添加过多的调味品。

辅食添加也不应该太晚,即使母乳非常充足,婴幼儿满6个月也要开始添加辅食。4-6个月为辅食添加适应阶段,不要过于强求孩子必须进食量。

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应该是循序渐进,添加量和添加的种类都要慢慢添加,每添加一样就要查看孩子对辅食的反应,会不会引起孩子不良反应,例如腹泻、呕吐等。

这些辅食添加误区会伤害宝宝

误区1:尽早给宝宝添加辅食好

有些妈妈认识到辅食的重要性,认为越早添加辅食越好,以防宝宝营养不良。于是宝宝刚两三个月就开始添加辅食。

殊不知,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宝宝肠胃的负担,因为宝宝的肠胃发育不完善,且消化腺不发达,分泌功能差,很多消化酶尚未形成,还不具备消化辅食的能力。这样宝宝消化不了的辅食就会滞留在肠胃中发酵,造成宝宝腹胀、便秘、积食等,也可能因肠胃蠕动增加,使宝宝大便量和次数增加,从而导致腹泻。

只有宝宝开始对食物感兴趣了,一直盯着大人吃饭,抓着食物就想往嘴里送,或者每天喝大约1000毫升奶仍旧显得有些饿的样子,才意味着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添加辅食前,要确保宝宝近段时间没有肠胃异常,若有腹泻、便秘等情况,就要先缓一缓再添加辅食。

误区2:第一次添辅食要喂蛋黄

很多妈妈第一次给宝宝添加辅食就选择蛋黄,认为蛋黄营养全面,又含有丰富的铁是不错的选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蛋黄属于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而宝宝肠胃脆弱,摄入蛋黄很难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肠胃负担。所以,建议妈妈最好在8个月以后给宝宝添加蛋黄,1岁以后添加全蛋。

宝宝辅食添加的普遍存在误区

婴儿的辅食添加指导

4~6月——尝试阶段

此阶段母乳喂养婴儿仍处于纯奶期,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要满180天后才开始添加辅食。在此期间基本上也不需要喂水。

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婴儿满120天后,需要添加辅食。该阶段的人工及混合喂养婴儿虽以奶为主(奶量不能减少),但仅靠奶的营养已不能满足婴儿热量和营养所需,所以,这时必须要添加辅食。

普遍存在的误区

将辅食理解为副食,或不重要的食品。

实际上,“辅”字在中文中有“支持、帮助和补充”的意思。没有辅食的添加,婴儿的热能与营养就会不足,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辅食添加也叫做补充喂养。

父母应知道的基本原则——婴儿的辅食添加和喂养是一个过程。

随着月龄的增加,喂给婴儿辅食的质与量也要随着变化,换句话说,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辅食也要相应的变化。母乳或配方乳应该继续保持每天吃4~6顿,提供主要的热能与营养,其余部分则由辅食提供。

宝宝添加辅食常见误区

宝宝添加辅食常见误区1:加辅食早些便于培养习惯,先吃鸡蛋

家里老人催着给5个月大的宝宝加辅食,说这样能培养吃饭习惯,又主张可以先做鸡蛋羹,有营养又不会噎着宝宝。这种说法正确吗?

事实上,加辅食应该考虑宝宝的实际情况,只有在宝宝准备好的情况才能添加辅食,而且,半岁前最好不要加蛋清,以免造成过敏反应。

宝宝添加辅食常见误区2:多种辅食搭配,认为营养更丰富

准备给宝宝添加辅食,微信里看了一些文章,发现不少“营养餐”,各种食材搭配在一起。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好。为宝宝添加辅食要注意避免过敏反应,那些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鸡蛋,要和其他食物分开。辅食种类最好是一样一样加,这样才可以及时发现宝宝对什么过敏。

四个月宝宝辅食添加误区

可能很多妈妈听说过,添加辅食首选是蛋黄,其实应该添加的第一个辅食应该是含铁米粉。米粉引起宝宝过敏可能性较低,而且比蛋黄容易消化,妈妈们要注意了。下面一起了解四个月宝宝辅食添加三大误区,以下错误妈妈们可别再犯哦。

误区一:辅食首选蛋黄

蛋黄营养高,可以给宝宝补充蛋白质和锌,但刚开始添加辅食时,最好先给宝宝吃含铁米粉。米粉相对于蛋黄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引起宝宝过敏,而且含铁的米粉也能满足宝宝快速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

误区二:给宝宝加盐和调味品

在四个月宝宝辅食中不适合添加调味品,他们不需要那么多盐,而且在辅食中过早添加盐会加重宝宝肾脏负担。妈妈别在宝宝辅食中加入盐、酱油、香油等调味品哦。

误区三:两顿奶之间添加辅食

如果在两顿奶之间加辅食,宝宝可能并不太饿,此时喂吃辅食,不利于宝宝消化。吃奶之前如果宝宝饿了,可以先喂他吃两勺米粉,然后相应的把奶量减到三四毫升,这就算是一顿饭了。

相关推荐

双熊米粉怎么样

品牌介绍: 双熊米粉是广东东泰乳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研发出来的符合婴幼儿成长多重需求的奶米粉。 作为婴幼儿辅食,双熊米粉具有完整均衡的营养,对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在4-12月阶段的营养给予,是奠定宝宝一生健康的根基; 目前双熊米粉已经成功开发出“金装”和“金典”两大系列,并推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多种配方产品,全面满足宝宝的成长需要。 金装共有8个单品,分别是:双歧因子配方奶米粉(辅食添加初期宝宝专用)、免疫球蛋白配方奶米粉(辅食添加初期宝宝专用)、薏米莲子配方奶米粉(辅食添加初期—18月龄配方)、麦芽

宝宝缺铁有什么危害 喂养不当

喂养方式、辅食添加不当与缺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可能会导致缺铁。而添加辅食种类不合理,例如含铁丰富且吸收率较高的动物性食物(如:猪肝、瘦肉等)添加的比较晚,也会导致缺铁。

宝宝什么时候添加辅食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 从出生到6个月纯母乳喂养,从6个月开始(180天)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 我们今天再掰开了揉碎了深入地跟大家讲讲宝宝辅食添加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宝宝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权威的声音。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推荐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及以上。 随后我们国家卫生部也推荐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在2001年前,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是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很多妈妈会问,那为什么要修改这一推荐呢?理由有很多: 6个月

辅食添加顺序

婴儿辅食的种类和口味丰富多样,但妈妈不能随意添加哦,正确的辅食添加顺序可参照以下几个维度: 从种类讲:应按淀粉(谷物)→蔬菜→水果→动物的顺序来添加。首先应添加谷类食物,如婴儿含铁营养素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汁/泥,然后就是水果汁/泥,最后开始添加动物性的食物(如蛋羹、鱼、禽、畜肉泥或肉松等)。 建议动物性的食物添加顺序为:蛋羹泥、鱼泥(剔净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注意不要用蛋羹去代替含铁的婴儿米粉来给婴儿补充铁元素,同时也不要在宝宝未满6个月的时候去添加含肉的辅食,不然可能导致宝宝消化不良。 从数

什么时候添加辅食最适合

第一、宝宝辅食第几个月添加 过去的观点认为婴儿满4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因4个月大的婴儿已能分泌一定量淀粉酶,可以消化吸收淀粉。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新的婴儿喂养报告,提倡在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六个月以后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食物,母乳喂养最好坚持到1岁以上,以奶类为主,其他食物为辅,这是把1岁内为宝宝添加的食物叫做辅食的原因。 目前国卫生部也提出建议在婴儿进入第6个月后再添加辅助食物。但是具体到每个宝宝,该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父母应视宝宝的健康及生长状况决定,辅食添加时间应按宝宝成长需要而非完全由年龄来决定

婴儿如何添加辅食

辅食添加原则: 1.从少到多。 2.由稀到稠。 3.从细到粗。 从宝宝4个月开始,除了母乳外,父母可以逐渐给宝宝添加一些辅食,比如,蔬菜泥、苹果泥等。婴儿如何添加辅食里面介绍了给宝宝添加辅食的一些原则,比如,从少到多、由稀到稠等。做好宝宝辅食添加就是做好育儿中的一部分。

宝宝养生添加辅食常见误区

1.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定时喂水 世界卫生组织在《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中,建议6个月以内的宝宝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就是除母乳之外,不喂给其他任何食物或饮料,甚至不喂水。母乳含有丰富的水分,可以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无需定时喂水。 中国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亦指出,“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 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也可以通过合理稀释的配方奶获得所需水分,一般也无需定时喂水。 当然,如果宝宝出汗较多,比如天气炎热

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有什么危害吗

过早 辅食添加太早易引起过敏、腹泻等问题。有调查显示,一些农村地区的婴儿在4个月或不到4个月就开始吃米糊,所以腹泻发生非常普遍,还有一些孩子出现了消化道感染。另外,辅食添加如果太早会使母乳吸收量相对减少,而母乳的营养是最好的,这样替代的结果得不偿失。 过晚 辅食添加太晚的风险在于:婴儿不能及时补充到足够的营养。比如,母乳中铁的含量是很少的,如果超过6个月不添加辅食,孩子就可能会患缺铁性贫血。国际上一般认为,添加辅食最晚不能超过8个月。另外,半岁左右婴儿进入味觉敏感期,及早添加辅食让孩子接触多种质地或味道的

辅食添加顺序

从种类讲:应按淀粉(谷物)——蔬菜——水果——动物”的顺序来添加。首先应添加谷类食物并可以适当地加入含铁的营养素(如婴儿含铁营养素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汁/泥,然后就是水果汁/泥,最后开始添加动物性的食物(如蛋羹、鱼、禽、畜肉泥或肉松等)。 建议动物性的食物添加顺序为:蛋羹泥、鱼泥(剔净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注意不要用蛋羹去代替含铁的婴儿米粉来给婴儿补充铁元素,同时也不要再宝宝未满6个月的时候去添加含肉的辅食。 从数量讲:应按由少到多的顺序,一开始只是给宝宝试吃与品尝,或者说在喂奶之后试吃一点,

宝宝几个月可以添加辅食 宝宝过晚添加辅食有什么影响

辅食添加时间也不要晚于6个月。 因为过晚添加辅食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甚至宝宝会因此拒吃非乳类的流质食品,不利于生长发育。而且辅食添加过晚,宝宝的咀嚼功能发育会受到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