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老年人需要防这五种病
夏季老年人需要防这五种病
肠胃病
天气炎热或潮湿,食物易腐烂变质。医生提醒,不要食用变质、过期食品,以避免腹泻、腹痛等急性肠胃疾病。同时在湿热天气时,不宜过多进食冰冻西瓜、凉茶冰水等,以免损伤脾胃。
小编编辑提醒,严重呕吐、腹泻时,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造成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于短期内大量水分丢失,会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心脏灌注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堵塞。而且腹泻时老年患者因多次频繁跑厕所休息不好,极度疲劳,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的痉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有些老人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典型,甚至有的仅仅是上腹部疼痛,这时,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肚子疼和因为腹泻引起的肚子疼易搅在一起,很难分辨,从而被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发生生命危险。因此,当有心脏病史的老年人出现上腹部疼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首先要想到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
心血管疾病
老人的高温适应性较弱,夏天血压波动大,容易引起脑梗和脑出血;尤其是性格比较急躁的人,天气热的时候,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循环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得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心慌、心悸、心绞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脑梗、脑出血。因此,在夏季老年人要注意监测血压。
呼吸道疾病
阴雨天时,温差大、湿气过重易致呼吸道疾病。医生提示老年人,即使阴雨天也要适时开窗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皮肤病
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活动能力增加,皮肤出汗易引起感染性皮炎。医生介绍,阴雨天气时老年人应避免穿着未彻底晒干衣物。天气热出汗导致汗液分泌增多,老年人宜穿着透气吸汗面料衣服。
夏季老人的保养方法
1.晚睡早起
夏季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注意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明显,老年人在这个季节的作息时间不妨顺应自然界变化稍作调整,建议就寝时间在晚上10点之前,起床时间在早上6点左右。
2.饮食清淡
饮食的健康也很重要,及时进行生活护理、饮食调节,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多好处。更要注意饮食卫生,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差,所以饮食宜清淡,尽量多食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新鲜食品。
3.防暑避湿、谨防疾病
夏季要注意防暑,暑热对我们身体造成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视的。夏季暑热湿盛,故高温天老年人要避免或减少外出,特别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忌在烈日下走路或暴晒,以防中暑。
4.增加消暑饮品
夏季碳酸饮料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首选饮品,其实这样的饮品对于降低暑热是没有好的效果的。夏季天热温度高,出汗多,老年人可多喝些豆浆、牛奶、绿豆汤、蔬菜汤、冬瓜海带汤、酸梅汤、菊花茶、金银花等消暑食品与饮品。
夏季给老年人吃什么
1、夏季给老年人吃丝瓜
丝瓜常受老年人的青睐,清炒丝瓜或丝瓜炒毛豆是老人们喜欢的一道“夏季清凉菜”。丝瓜除清热解毒外,还具有通络、化瘀、散结之功效,尤其适合中老年女性,常吃一点可防增生性乳腺病。
夏季给老年人吃什么
2、夏季给老年人吃红薯
红薯不但营养均衡,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红薯具有减肥、通便、抗癌、护心、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作用。
3、夏季给老年人吃马铃薯
马铃薯即土豆,看上去不起眼,但其实是营养价值很高、粮菜皆可的食物。尤其对老人来说,土豆更是有多种防病功效,在天气炎热的夏季,老人不妨多吃点土豆。中医认为土豆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效,是调养脾胃的好食物。研究发现,土豆中含有一种可治疗胃溃疡的特种抗菌分子,与抗生素相比,它不但可以防范胃溃疡,而且不会产生抗药性,没有任何副作用。
老人夏日要定时喝水
夏季老人如何喝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口渴的感觉是会不断迟钝的,中枢调节也滞后了许多,明明身体缺水了,仍然没有口渴的感觉,没有意识要进行补水,这样很容易造成老年人皮肤干燥以及排泄不畅、便秘等现象。夏季里,体内水分通过蒸发,出汗丢失的又比较多,若不能及时喝水,就容易加速身体的衰老进程,易出现脱水。中暑等现象,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就更加危险。
老年人饮水最好是定时定量,清晨空腹先饮1杯,上午可安排两次饮水,如9点左右一次、11点左右一次,下午也可根据活动安排两次饮水,晚上睡前也要适量饮水。每次200毫升左右即可。饮水时可加些食盐、蜂蜜,如清晨起床空腹先喝一杯淡盐水,不仅能够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晚上冲杯蜂蜜水,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能够镇静安神、补血补气,提高睡眠质量。
夏季老人如何饮食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活动减少,又有充足的时间做些大餐来享用,长期这样运动少,摄入多,自然会有脂肪堆积。因此,老年人在夏季里更应该以温软、清淡的食物为主,既要易消化,也要有营养,热量摄入也不会太高。可以多吃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及鱼、虾、瘦肉,豆制品等,最好少吃油条,烤饼、肥肉等味厚、油炸食品。对于发福的老人来说,可常吃些藕粉、绿豆汤、酸梅汤、莲子粥、荷叶粥、冰糖银耳粥、西瓜粥。这些食物不仅可以帮你控制体重,而且大都清热去暑,很适合在夏季里食用。此外,老人在夏季适当地喝些姜汤也很有好处。生姜有某些抗菌素的作用,能够防治肠道疾病,尤其对抗击沙门氏菌效果明显;多吃些醋,也能够抑制、杀灭病菌,对疾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夏季老人食谱推荐
薏仁扁豆粥:薏仁50克,扁豆50克,陈皮3克 ,粳米100克,分早晚两次食用。健脾益胃,清暑止渴。
荷叶茯苓粥:鲜荷叶1张,鲜紫苏10片,茯苓50克 ,鲜淮山100克,薏米30克 ,粳米100克 。荷叶茯苓粥对暑热所致的头胀、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
老人穿什么衣服好
夏季,老年人不要穿深色的衣服,要选择那些吸汗能力强、通气性好、开口部分宽、穿着舒服、便于洗涤的衣服,以便体热的散发、传导。丝绸不易与湿皮肤紧贴,易于散热,做夏装最合适。冬季,老年人要选择那些保暖性能好的衣服,但不要穿得太多,以免出微汗,经冷风一吹,反而容易感冒。
老年人的贴身衣服最好用棉布或棉织品,不宜穿化纤衣服。因为化纤内衣带静电、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老年人皮肤瘙痒。但有些患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年人则可以穿用氯纶制成的裤子,因为氯纶产生的静电,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帮助。
老年人的衣服要求宽大、轻软、合体,穿起来感觉舒适,同时衣服样式要简单、穿脱方便,不要穿套头衣服,纽扣多的衣服也不宜多,宜穿对襟服装。
穿衣时要特别注意身体重要部位的保温,上半身要注意背部和上臂的保暖,下半身要注意腹部、腰部和大腿的保暖。加一件棉背心,戴顶“老头帽”,对防止受凉有很大帮助。冬天的棉裤较重,易下坠,最好做成背带式。
冬季老年人注意预防五大病
冬天寒冷,而且空气干燥,尤其在降雪少的情况下,病毒和细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老人的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刺激,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因此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对于老人来说,这个季节更需要重点防范疾病。
防感冒
老人感冒是寒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说起来该症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防止感冒发生。
防胃病
隆冬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就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冬季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选温软、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好,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胃病发病机会。
防中风
据资料报道,约70%中风患者多在冬季发病,故被专家称为“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为什么冬季好发生中风呢?这是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中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故在寒冬季节要切实做好中风的预防工作。防中风首先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原发病的治疗,其次是注意及时发现先兆症状,如突发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遇此症状应速送医院诊疗。
防心梗
寒冬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在寒冬季节要加强户外体育锻炼,重视防寒保暖,室温最好控制在15℃~18℃,以防寒邪侵袭,诱发新病。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防瘙痒
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退,遇寒冷干燥气候极易产生皮肤瘙痒,该症往往夜间加重,常使人难以入眠。因此,老年人寒冬季节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亦可选用养血益气、润肤止痒的中药治疗,如黑芝麻、六味地黄丸及枸杞地黄丸等。
五联疫苗有必要打吗
五联疫苗是指含有五个活的、灭活的生物体或者提纯的抗原,由生产者联合配制而成,用于预防多种疾病(比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五联疫苗)或由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种或不同血清型引起的疾病。五联疫苗绝对不是简单的组合疫苗,每种联合疫苗都是独立的经过科学研究的独立疫苗。五联疫苗是由能够预防五种疾病的疫苗联合组成。这五种疫苗可以预防五种相对应的疾病,但是如果单独接种的话,对于接种者来说很麻烦也很痛苦,五联疫苗减少了接种者的痛苦。五联疫苗可同时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等五种疾病,小编认为还是很有必要接种的,因为五联疫苗可以帮助我们预防五中疾病,减少人们的痛苦,防微杜渐。
夏季老年人应预防慢五病急发
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环境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五病”存在急性发作的风险,老年人罹患营养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几率也有所上升。采取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老年人夏季疾病预防的关键。
据医生介绍,由于夏季空气湿度大、含氧量低,加之空调冷气刺激,很多心肺功能不好的老人发病率提高。应经常开窗透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尤其是患有哮喘的老人要少吹空调,保持心情舒畅、忌急躁,养成午休习惯、但时间不宜过长。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则要避免炎热天气剧烈运动、忌急躁、少吃水果,通过自我调理和控制来达到理想状态。
因为天气炎热,老年人食欲不振,偏向于食用蔬菜、水果等清爽类食品,造成主食缺乏、蛋白质摄入量过低的问题。“一些老人出现四肢乏力、精神不振的症状,检查发现血色素特别低,可是脑CT、记忆力检测都查不出问题。经问诊得知,原来老人担心吃得过于油腻会使血压、血脂过高,所以刻意限制了饮食。”崔凤云医生提醒老年朋友,偏食等引起的贫血会造成营养障碍,危害身体健康。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儿女忙于工作、疏于照顾,很多孤寡老人因缺乏关爱和心理疏导,易罹患心身疾病,厌食、头疼、失眠、心悸等症状在夏季更为明显。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患者感觉出现头疼、关节疼的症状,但通过物理检查等手段却没有体征出现。“有的老人间断性看急诊,通常都是凌晨两三点,症状就是心律不齐和房颤,在医院待上一会儿就没事了。平时为什么不发病?就是因为孤独和恐惧。”崔凤云医生表示,通过药物控制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好的方式还是加强心理疏导、家人多关注老人身心健康。
老人春季养生注意几点
1.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2.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3.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4.要谨防感冒。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5.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老人夏季养生遵循6原则
1。充分休息:
老年人必须养成午睡的习惯,以保证每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
2。避免着凉:
夏季老年人避暑时注意对腰腹部进行保暖。
夏季老年人避暑时注意对腰腹部进行保暖
3。清洁皮肤:
夏季要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
4。预防中暑:
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下活动,同时注意补水。
5。调节饮食:
老年人代谢过程比一般人低10%-15%,所以夏季饮食应该新鲜可口、清淡易消化。
老人夏季养生要调节饮食
6。防肠道病:
老年人夏季不贪食生冷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出现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
多汗症患者夏季谨防五种病
一、足癣:
穿皮鞋的人须警惕
夏天酷热,女士们都早早换上了露趾凉鞋,男士就没这个特权,他们在烈日炎炎之下也要脚蹬皮鞋。如果出汗太多,汗水会让脚趾缝产生浸渍,把该处皮肤泡得发白,这时真菌就很容易乘虚而入,导致足癣。因此,夏天尽量穿透气的鞋袜,注意足部清洁,一旦发现脚趾缝脱皮、发痒、起疱,就应尽早看医生。
二、股癣:
长途司机易招惹
夏天再热,很多男性也不得不穿长裤外出,这给了股癣可乘之机。特别是司机,尤其是长时间驾驶的出租车司机、长途货运司机,腿部出汗多,又得长时间坐着,大腿根、臀部就容易受到真菌感染,形成股癣。所以,建议将袜子、内裤分开洗,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间擦疹:
夏天,门诊经常见到女性乳房下缘出疹子的病例。患者多为较丰满女性,乳房与胸壁贴合处由于出汗且不透气,就会出现潮红、发痒等炎症表现,有的还会有糜烂、渗出症状。有些胖孩子,脖颈上皱褶较多,也会有类似表现。对女性来说,戴透气的胸罩可以预防间擦疹。胖人则要注意清洁,使皮肤尽量保持干燥。
四、痱子:
小儿、产妇要提防
痱 子是由于出汗不畅造成的,分为“白痱”、“红痱”和“脓痱”。小儿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弱,出汗多,再加上皮肤娇嫩,如果护理不当,就很容易招惹痱子。传统观 念认为,月子里必须捂着,即使夏天也不能通风和洗澡,结果导致很多产妇身上起痱子。所以,夏天气温高的时候必须常通风,穿吸汗的棉质衣服,并且要常洗澡。产妇应摒弃旧有的陋习,夏天尽量保持皮肤清洁,洗浴后使用痱子粉让皮肤保持干燥。
五、毛囊炎:
很多人一到夏天身上就长疖子,即毛囊炎,往往是因为汗出得多以后不注意清洁,导致毛孔被堵塞,一旦有细菌寄生,就成了红肿的疖子。要想杜绝这种情况发生,最关键的预防措施还是注意清洁。
老年人的春季养生保健
第一,要谨防感冒。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饮食调养。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第三,睡眠要充足。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第四,要调适心情。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第五,老人防中风。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