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不发热是轻的吗 注意:手足口出现以下症状须立即就医
手足口不发热是轻的吗 注意:手足口出现以下症状须立即就医
大部分手足口病病症轻微,能够在1周左右自愈,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表现的,提示可能有并发症病情,需要立即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如:
1、手足口患儿持续高热不退超过24小时,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并伴有小便明显减少,烦躁不安的;
2、频繁呕吐,特别是呈喷射状吐;
3、诉头痛难忍;
4、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
5、肢体抖动,站立不稳;
6、呼吸急促,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7、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
8、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9、出现眼球震颤或上翻、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孕妇得手足口病影响胎儿吗 孕妇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孕妇在接触过手足口病的儿童后,如果没有感染手足口病,或者感染了肠道病毒没有发病,那么一般不需要处理。
如果孕妇接触手足口病患儿出现了发热的症状,要随时观察体温变化,体温低于38.5℃时或者出现严重斌发证时,例如:心肌炎、脊髓炎等,可以考虑暂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当体温高于38.5℃时,要及时就医治疗。
宝宝手足口病怎么处理
手足口病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见于学龄前儿童,以三岁以下的小孩最多见,一般他的表现就是手足口的疱疹或者是伴有一些手足的皮疹或臀部的皮疹。
宝宝的一般是病毒感染,如果是普通的手足口病,主要是宝宝可能会出现有发热,低热或者出现有一些上呼吸道表现,像有鼻塞、咳嗽、打喷嚏,还有口腔疱疹有可能会有出现流血,咽痛,吃奶不好,或者是饮食明显减少,这种情况建议去医院,根据宝宝的特点情况,然后具体治疗。 一般手足口就是针对对症处理,然后抗病毒治疗,一般中药对手足口疗效会比较好。
如果是宝宝出现了有精神差,呕吐,肢体的抖动,然后明显的咳嗽,呼吸心率增快,有可能就是病情有进展了,这种可能要及时住院治疗的,因为手足口发展成重型手足口,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颅内或者是暴发性心肌炎的严重并发症,有可能会危及宝宝的生命安全,所以一般出现有手足口,疑似手足口都建议去医院,由医生具体根据宝宝情况指导治疗。
手足口病复发症状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法定报告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该病也因此得名。通常手足口病并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病程为7-10天。个别手足口病病人死亡的原因是并发症。
多数手足口病病人起病比较急,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症状,多在38℃。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使患儿流涎或拒食。部分病人早期还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同时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如患儿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另外,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身体出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时就要特别注意,这通常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以3岁以内患儿多见。
一般来说,孩子每天要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同时增加优质蛋白质来达到营养摄入的全面性,为预防疾病提供身体方面的保证。
手足口病复发症状是什么?手足口病的表现症状已经进行了介绍,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的一些情况的话,家长们一定要及时的送孩子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避免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烦,更可以减轻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治疗事项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
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三五天即可,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
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关于“手足口病治疗事项”的知识,希望以上的内容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您还有任何的疑问,请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为您解答。
宝宝手足口病不发烧要住院吗
如果孩子在口、手、脚、肛门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时,无论是否有发烧,家长都应该带宝宝去医院,由医生来确诊是否手足口病,如果确诊,医生则会做传染病登记。对于症状较轻的宝宝可以在家中隔离护理,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怀疑是重症倾向的则可能留院观察或者住院治疗。
如果孩子在家护理期间,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手脚发凉,特别是四肢抖动(该症状提示病毒已侵犯了孩子的神经系统),则应当立即就医,提示有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对于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内的孩子更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
如果是轻症的宝宝来就诊,医生一般开具血常规或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查。徐翼解释,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绝大多数引起的症状较轻,一周左右即可痊愈,不过若是由EV71型病毒或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对于其他来说比较容易出现重症。所以说,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查主要针对这两种病毒,来评估宝宝是否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对于需要住院或留观的宝宝,说明属于(疑似)重症,所做的检查会更多些。
手足口病严重吗 手足口病严重时要及时送医
有些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症状比较典型和明显,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出现疱疹,这个比较容易判断。但大部分的孩子由于体制各异症状具体表现有所不同,初期症状可能会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比如是咳嗽、流涕,甚至是呕吐和腹泻,接着手足口才开始出现疱疹。这时家长就要多加留意了,要密切留意孩子的病情变化。
如果出现精神不佳、全身乏力、嗜睡、呼吸急促困难、四肢抖动或抽搐等症状就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以免病情继续加重,引起更为严重的病发症,如心肌炎、脑膜炎、肺炎和脑干炎等,其中脑干炎最为危险,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家长不容忽视的。
手足口不发热是轻的吗
手足口病不发热只能说明:暂时病症轻微。
手足口病的患者有些不是一开始就发热,是到后面才发热,而有的则一开始就发热,中间可能退热了又继续发热,若患儿此时不发热的情况下,只能说明暂时病症轻微,不大严重,需警惕后续是否会发烧的情况,因为发烧过或反复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往往意味着患者往重症方向发展,家长需时刻检测体温,随时观察病情发展。
宝宝手足口病不发烧要住院吗
宝宝手足口病需要住院吗?
如果孩子在口、手、脚、肛门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时,无论是否有发烧,家长都应该带宝宝去医院,由医生来确诊是否手足口病,如果确诊,医生则会做传染病登记。对于症状较轻的宝宝可以在家中隔离护理,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怀疑是重症倾向的则可能留院观察或者住院治疗。
如果孩子在家护理期间,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手脚发凉,特别是四肢抖动(该症状提示病毒已侵犯了孩子的神经系统),则应当立即就医,提示有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对于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内的孩子更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
如果是轻症的宝宝来就诊,医生一般开具血常规或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查。徐翼解释,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绝大多数引起的症状较轻,一周左右即可痊愈,不过若是由EV71型病毒或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对于其他来说比较容易出现重症。所以说,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查主要针对这两种病毒,来评估宝宝是否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对于需要住院或留观的宝宝,说明属于(疑似)重症,所做的检查会更多些。
手足口病的症状
1、发热:
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2、厌食: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3、口腔: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4、手足臀疱疹: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手足口病咳拉肚子吗
手足口病前期可能会出现咳嗽、拉肚子的病症。
临床上手足口病的常见疾病表现为:发热、口痛、厌食、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的症状。
但一般因手足口病引起的咳嗽、拉肚子症状通常是在病症早期发作,家长最好是先就医诊断看是手足口病引起的还是其他病因导致的咳嗽拉肚子。
如何鉴别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
除了感冒,家长还容易混淆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深秋季节,疱疹性口腔炎发病几率比其他季节要大,特别是嘴巴里出现小水泡,使得一些孩子家长一发现孩子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就对号入座,如临大敌。
由于部分手足口病患者口腔内也会像疱疹性口腔炎那样出现针尖样小水疱并且溃疡,并且两种病都有发热症状,因此一些患了疱疹性口腔炎的小患者也被家长或老师误当做患了手足口病。
据医生介绍,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虽然都会在口腔内出血小水疱和溃疡,但仍有不同症状。
1.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通过唾液传染,6个月~6岁的小儿比较常见,而且年龄越小,全身反应越剧烈,口腔症状也较重;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是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
2. 疱疹性口腔炎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容易合并发生,冬季发病较多,发病时可有38℃~40℃的发热;手足口病一般起病前一两天发热,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3. 疱疹性口腔炎在发热1~2天后,口腔内多部位黏膜上出现针头大小的透明小疱疹和溃疡,患儿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通常1到2周即可消退;手足口病的口腔黏膜疹出现后,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一周后疹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