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防治核辐射
如何正确防治核辐射
防护总原则:“内外兼防”
“内外兼防”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尽可能远离放射源;二是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简单的防护就是紧闭门窗。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避开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隐蔽。同时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一定要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
戴口罩、补碘、勤洗澡确实是必要措施
遭遇核辐射危害,要先做到以下几个基础的防护措施:
1、尽量避免外出,尽量留在室内密闭空间。如果一定要出门,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戴口罩,并尽量减少裸露的皮肤和空气接触。
2、关上门窗,关掉换气扇。避免与与外界的空气交换。
3、如果核电站发生泄漏,附近居民首先应该撤离,距离防护是第一位的。
4、遭遇核辐射危害时,可服用一定量的碘制剂,达到预防核辐射的作用。日本政府已向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发放碘片以降低核辐射造成的危害。这种做法,在核电站附近地区确实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对于中国公众来说,这么做不但无法起到“防护作用”,反而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 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服用量成年人推荐为100毫克碘,儿童和婴儿应酌量减少,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正确理解核辐射的恐怖
罗伯特-彼得-盖尔(Robert Peter Gale):生于1945年,医生。骨髄移植和白血病治疗方面的世界级权威。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客座教授(血液学)。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学习医学,后取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博士学位。以核和辐射事故为中心,在世界各地从事医疗援助活动30余年。著有800余篇论文,22本医学相关书籍。其中,《切尔诺贝利》(合著)等已经被翻译成日文。
对于核辐射,必须要冷静地防止被辐射——不论是切尔诺贝利、东海村核临界事故,还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受照人员救助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彼得-盖尔这样说道。盖尔指出,“在日本,人们对于放射性污染的警惕心理存在误区”。不久前,盖尔为出版《送给希望冷静对待核辐射的人们》(早川书房)一书来到福岛,就撰写该书的理由接受了记者采访。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全球对于放射性污染的担忧就从未停止。盖尔先生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赶往当地参与救援工作,还在外国记者俱乐部举办了发布会。2013年,您出版了《送给希望冷静对待核辐射的人们》一书,请问您是核电赞成派吗?
盖尔:不是这样的。我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大约1周后来到灾区,之后断断续续地开展了2年多救灾活动。我不仅亲眼目睹了日本各地便利店和超市瓶装水脱销的景象,还与灾区的普通人以及孕妇进行了交流。我发现,出于对放射性污染的恐惧,政府和百姓之间出现了不符合实际灾情的反应。
——您是说反应不合理?
盖尔:先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完全相反的两种反应。
首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暴露在辐射中,只是辐射的强度不同而已。富士山附近居民承受的辐射要比东京居民多30%,有时差距甚至高达200倍。但这不代表住在辐射多的地方就会比住在东京容易患上癌症。我也不建议富士山附近的居民搬到东京去住。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可以适应不同的辐射量。
我在美国的机场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不喜欢机场安保检查时的扫描。其实,与扫描时的辐射相比,飞机上的辐射量要大得多。但不知为什么,人们却不惧怕飞机上的辐射。首先,我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这种前后不一的做法。
——您在书中指出,人们要正确理解毫西弗(mSv)、微希弗(μSv)的含义。
养成按统一标准思考的习惯
盖尔:希望人们养成采用相同的标准,例如毫西弗来看待辐射的习惯。在东京居住1年,包括建筑物、饮食、计算机在内,总辐射量是3毫西弗。如果活到70岁,总辐射量为210毫西弗。而1次CT扫描的辐射量就达到了10毫西弗,差不多等于在东京居住3年。也就是说,人们不应该对某些个别事情做出反应,而是应该相互比较思考。
——也有人说人工辐射是有害的。
盖尔:辐射有很多其实是无害的。人工辐射中,手机、微波炉、电视机和收音机释放的辐射就无害,因为这些辐射不够强。至少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些辐射对人类无害。虽然有人说手机会诱发脑癌,但可以说这不是事实。
放眼全世界,当然也包括日本,这20多年来,有众多的人在使用手机,但脑癌的发病率并没有增加。我不知道如此低能量的辐射要怎样才能诱发脑癌。另一方面,能量大的一些辐射则危害巨大,即使辐射剂量非常低,也必须减少被辐射。
——最重要的是辐射量的大小?
关键在于是否离子化
盖尔:在人体中,数量庞大的原子和分子在不停地发生化学反应。判断辐射危害时,重要的是看辐射是否强到能使人体内的化学反应发生变化,从而损伤细胞内的组织。是否引发离子化(电离作用)是判断的一个重点。因为离子化的发生有可能对人体造成生物学意义上的危害。微波和手机信号之类的辐射不能引发离子化,因此公认是无害的。这类人工辐射中,除了部分紫外线以外,其他基本没有危害。
——什么是离子化?
盖尔:离子化是指,原子核周围电子层中的电子不断地撞击其他电子,使电子离开原子,形成带电荷的粒子,也就是离子,改变原子结构的现象。就像台球的两颗球撞击一样,一个电子撞击另一个电子,如果势能足以将电子撞离轨道,就会发生离子化,诱发生物学意义上的危害。但是,只要能量没有那么强,就没有危害。
辐射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即便是现在坐在这里,你和我的身上也存在辐射,并且相互照射。因为人与人只要靠近,彼此的电子就会不断碰撞。
问题在于,我们会觉得平时没有辐射,辐射是突然出现的。其实所有物质都有辐射,问题是强度有多少。
——对于已经查明有放射性污染的鱼和蔬菜,要如何应对?
盖尔:商店里不会出现辐射危及生命的商品。在进入市场之前,辐射应该已经被清除。辐射危及人体的鱼和肉不会进入市场。万一市场上出现了遭到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大米,就算每天吃500g这样的大米、连续吃一年,辐射量也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照射的辐射量。因进食某一种食物而积累到危及生命的辐射量是不可能的。顺便一提,在地下深层开采的天然矿泉水等的辐射恐怕要高于自来水。总而言之,任何水都是有辐射的。
生物半衰期与物理半衰期的区别
——您在书中写到了生物半衰期与物理半衰期的区别。
盖尔: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以福岛的污染地区为例。在这样的地方,要非常留意物理半衰期。因为对于这些地区,有必要掌握强辐射会持续到何时。据说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10倍于物理半衰期的时间。
铯137的物理半衰期是30年。如果在地面扩散,要经过300年才会基本消失。这一过程的确非常漫长。这意味着人只要在那站着就会一直暴露在辐射中,一直不离开那里的话,就会一直被辐射300年。
这与食用含有铯等辐射的食品不是一个概念。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服用铯137后,只需70天左右即可排出体外。这比300年要短得多。物理半衰期虽然可能非常漫长,但重要的是,辐射不会永远存留在体内。
当然,不是所有的放射性物质都能排出。锶就会进到骨头里,并且会滞留很长的时间。而铯排出的速度就非常快。
——您在福岛碰到了严重的辐射案例了吗?
盖尔:情况并不严重。我说个最极端的情况。以受灾最严重的城镇之一——浪江町为例,假设一个孩子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时刚满1岁,之后一生都居住在浪江町。再次强调一下,这只是假设。
普通人一生患癌症的几率是43%。那么,刚才假设的浪江町那个孩子患癌症的几率是多少呢?理论上来说,即使这个孩子终生吃浪江出产的食物、住在当地,患癌症的几率也只能从43%上升到44%。
——喝的也是当地受到污染的水吧。
盖尔:即使如此,患癌症的几率也只会上升1%。但如此极端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我希望大家明白,辐射诱发癌症的风险是极低的。与终生住在灾区的孩子相比,烟民患癌症的风险要高得多。
当然,对于放射性污染必须相当慎重,有些地区也必须进行去污处理,一些特定食物目前还不能在市场流通。但就现实而言,福岛事故发生后,辐射对于居民健康的直接影响少得惊人。
可怜的是那些被强制避难的人。他们无法回到家中,还失去了工作,在社会、心理以及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受到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其实更加严重。在福岛,辐射可以说对居民健康没有形成严重的危害。
——您的依据是什么呢?
盖尔: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一致认为,福岛核电站的辐射今后基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我所说的对于健康的影响只是直接影响,不包括心理、经济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大多是源于人们对辐射的误解。
——您在本书中提到了“确认偏误”。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盖尔:你有没有汽车?在刚买了新车的时候,是不是突然觉得经常在街上碰到相同的车?明明与平时一样,但在买车之后,突然就会有这样的感觉。马路上到处都是与自己一样的车。当你寻找什么的时候,就会只看到什么。这就是“确认偏误”。
专门寻找癌症自然就容易发现
因此,当你想要找到癌症患者的时候,会比不经意时碰到的癌症患者更多,因为他们更容易进入你的视线。对于人类的这种心理倾向,也必须留意。
甲状腺检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福岛的人们主张儿童应该每两年检测一次甲状腺。医生通常不会检查健康孩子的甲状腺,但每隔两年检查一次的话,就会容易发现异常,但异常并不一定与辐射有关。我们应当要做的,是同样检查其他没有受到辐射的对照组,认真加以比较。有传言说福岛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增加,但这有可能是确认偏误的结果。
——您的意思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可以对照的比较检验非常重要?
盖尔:举例来说,我们做判断的基本依据之一,是对于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研究,投放原子弹的时候,有8.5万人身处广岛和长崎。除此之外,当时广岛和长崎还有2.5万居民不在当地。研究人员每隔两年对这两组人进行相同的检查,调查了核爆导致的癌症发生率。但结果显示,核爆导致的癌症只占到其中的10%,90%是普通的癌症。在查出的1000例癌症中,有90%与核爆无关。
——那您怎样看待将放射性污染水排入大海?
盖尔:把放射性污染水排入大海并不值得称赞。但海水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辐射。长年以来,拥有核开发技术的许多国家都会把放射性废弃物丢入大海。俄罗斯的老式核潜艇还沉入了北极的冰层之下。
依赖化石燃料的风险
当然,我并不是说向海洋排放高浓度放射性污染水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排放的污染水中的辐射的确在海水稀释的作用下减弱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洋是保管辐射最安全的地方。在地面上,辐射的浓度不会降低。如果是在海里,辐射就会被稀释,降低到最低限度。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排污,而是东京电力公司和日本政府对待问题的态度让日本国民对其不再信任。
在日本和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政府必须要表明对核的立场。但是,如果国民无法正确理解问题,民主就无法发挥功能。屡屡失败引发的不信任其实是造成民众过分惧怕辐射的一个诱因。
政府如果反对核电,二氧化碳排放就会激增,从而对地球温暖化产生影响。温暖化的加剧会导致大气层变薄,使太阳释放的辐射更多地照射到地面。这些都是紧密相关的因素。对于如此复杂的问题,国家有必要向民众做出充分解释,以防民众一直陷在恐慌情绪中。
日本的反应堆多数已经老化,而且地理位置也不够合理。但这应该不会马上引发是否应该废除核能的探讨。日本的近邻中国可以轻松地切断石油和煤炭的供应,或许还能发动海军包围日本。日本一旦遭到外国军队包围,自然会请求美军支援。美军说不定会被迫使用核武器。不只是这一种情况,中国及朝鲜也有可能使用核武器。依赖化石燃料有可能带来远大于使用核能的核风险……
盖尔:美军驻扎中东是为了石油,干涉伊拉克也是因为那里有石油。如果索马里没有石油,美国就不会向那里派兵。而干涉伊朗,则是因为该国有可能在开发核武器。因此,化石燃料的风险有时会大大超过核能。
——您怎样看待替代能源?
盖尔:我觉得替代能源有一定的意义,但日本的情况不好说。对于大部分国家,替代能源顶多占到整体的20%。而且,替代能源在技术上不可靠。风力发电看上去对环境非常温和,但是,如果每天都有大量飞禽因撞击风车而死亡,也谈不上什么好事。
而光伏发电要使用大量的铜管用来运水。铜是深埋于地下的金属,会向地面释放自然辐射。这样的话,与核能相比,来自太阳能的辐射量估计更大。水力发电也面临着洪水、鱼类灭绝等问题。
埃及的阿斯旺水坝延缓了尼罗河的流速,发挥出了防洪及供电的作用。但是,原本因为流速快而无法繁衍的蚊虫也开始大量滋生,并带来了以前没有的细菌。
这种细菌名叫沙眼衣原体,引发了会导致失明的传染病的蔓延。在建设阿斯旺水坝后,埃及出现了很多失明患者。也就是说,听上去环保的水力发电付出了大量人员失明的代价。万事万物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单纯。
新事物总会存在风险
——也就是说推行新事物伴随着新的风险?
盖尔:正因为这样,才要考虑周全,明确冒怎样的风险是在容许范围之内。在日本,如果建大坝发展水力发电,一旦水坝在地震中损坏,估计会淹没整座城市,夺走无数的生命。日本资源少,周边也并非全是朋友。考虑到利益与风险的均衡,最应该考虑的风险是经济损失。如果单纯依赖石油,恐怕会让日本经济背负庞大的成本。
美国的情况与日本不同,美国国内拥有丰富的能源。德国以政治理由决定反对核电,目前是从法国进口电力。但讽刺的是,德国从法国进口的电力也来源于核电站。
每个国家必须根据整体风险与利益的均衡做出决策。对于能源问题,政治家要以20年~50年的时间为跨度制定计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只担心国内的反应堆还不够,还要关注他国反应堆的影响。中国今后估计会不断建设核电站。一旦发生状况,影响可能迅速波及全世界。这也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学到的教训。
核辐射到底是什么
核辐射主要是指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一类的高能电离辐射!这些高能射线在轰击物质分子后能够使分子键发生断裂,从而使物质性状发生改变,这就是核辐射对生命体的伤害机理。生物受辐射照射后,会使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DNA分子链发生断裂、突变。所以人体在短时间受到强烈辐射后,所有组织发生灼伤、大面积出血、水肿然后挂掉!而接受了较少剂量的则会致癌、致畸!核辐射由核反应或放射性物质产生,在核爆瞬间会产生超强烈的核辐射,大范围地杀伤人员,这也是核武器的四大杀伤(早期核辐射、光热辐射、冲击波、核污染)手段之一。核爆过后或放射性物质泄漏后,会向周围的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壤)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微粒(或尘埃)形成核污染地带,而它们会产生致命的核辐射。当车辆、飞机等设备通过核污染地带后也会沾染上这些放射性微粒,所以马上需要用清水喷淋洗去这些放射性物质,但并不是不能再用!
核辐射易导致哪些癌症
核辐射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核辐射是如何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呢?人体存在大量的各种分子,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破坏这些分子,造成分子性质发生改变。但是,这种破坏并不一定意味着“致癌”。
只有当被破坏的分子不能修复而细胞依然存活的情况下,细胞最终发生不受控制的复制,最后生长成为癌细胞时,才被认为这是因为核辐射导致癌变的发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时间接受较高强度的核辐射是会增加人体罹患癌症的可能性的。
教你防辐射正确方法
1、黄金葛
通过类似光合作用的过程,它可以把织物、墙面和烟雾中释放的有毒物质分解为植物自有的物质。黄金葛漂亮的心形叶子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尤其当它垂于吊盆外时。
2、千年木
它富有魅力的外 形,与对办公 室昏暗干燥环境的适应能力受到室内设计师的喜爱。只要对它稍加关心,它就能长时间生长,并带来优质的空气 。在抑制有害物质方面其他植物很难与千年木相 提并论。叶片与根部能吸收二甲苯、甲苯、三 氯乙 烯、苯和甲醛,并将其分解为无毒物质。
3、仙人掌或仙人球
仙人掌类 植物身上带刺,肉质厚,含水分多,易于吸收和化解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场辐射毒素,减少室内外的污染,有益人体健康。有园艺专家建议,凡有电视、电脑和微波炉等放置的 地方,同时摆上几盆仙人掌为宜。
仙人掌生 命力很强,在沙漠里都 能生长的东西,那生命力可是刚刚的。虽然我们接触到仙人掌不是那种能在沙漠里生长的,但是生命力和防辐射能力是 总所 周知的,不容置疑。小小仙人掌为你的健康大大加分。
核辐射是什么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早期核辐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 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病;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什么是核辐射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早期核辐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 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病;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孕妇怎么防辐射 教你如何正确防辐射
外出防辐射
1飞机
怀孕期间应少做飞机,飞机在高空时辐射很强烈,会对胎儿不利。
2大理石台阶
在百货商场门前或一些广场公园,常常能看到人们在大理石台阶上休息,殊不知这种大理石是辐射很高的材料,孕妈妈不要在这样的地方坐下或逗留。
3高压电
住处附近或上班途中,可能会遇到高压电,孕妈妈千万不要靠近,尽量不要长时间逗留。
居家防辐射
1与各种电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远离微波炉、电热毯、电磁炉、电视等,应保持4米以上的距离;电脑应保持1米以上;吹风机不要紧贴头部使用。各种电器的摆放不要过于集中,电视、电脑、冰箱等不宜摆在卧室里。
2缩短使用电器时间
各种电器都应避免长时间操作和同时使用,开冰箱拿东西时,不要时间太长,不使用的电器一定要关上电源。
3不要在床头安装电器、插头
电线也存在辐射,一般的固定电线都是“暗线”,问题不大,但是床边或长活动的地方,一定不要安置十分密集的接线板或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