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病患者如何静脉输液

肾病患者如何静脉输液

有的患者在输液的时候常常轻视大意,认为这只是一种很常规的治疗方法。而一些小诊所对于这些也并不重视,从而造成了患者从慢性肾炎转成肾功能不全的病情变化。肾病专家们认为:慢性肾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慎用肾毒性药物

有些药物(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只要使用合理,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对于肾病患者,使用肾毒性药物可能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所以输液前要与医生详细沟通。

2、注意调整药物剂量

有些药物虽然本身肾毒性不明显,但药物在体内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清除。在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还按常规剂量给药易造成药物体内蓄积,增加毒副作用。故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输液前应向医师确认所用药物是否需要根据肾功能来调整剂量。

3、注意补液量

在肾功能不全晚期,尿液生成功能受损,会引起体内液体蓄积过多,进而导致高血压、心衰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此时应该严格限制入液量尤其是静脉补液量,根据尿量调整补液量。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大量出汗、严重腹泻等,体内液体大量丧失也可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肾脏的缺血性损伤,此时则需要适当增加补液量,以保持充足的血容量。

4、注意保护相关静脉

考虑到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治疗前数月,患者需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即将患者一侧腕部的桡动脉和头静脉相连接,使动脉血长期直接冲击进入静脉管腔,导致局部静脉压力升高、静脉管壁增厚扩张,静脉既能获得足够血流量又能耐受反复穿刺,满足长期血液透析的需要。

所以,静脉输液治疗应使用手背静脉,不得不使用肢体静脉时也要注意变换穿刺部位,肢体静脉特别是非惯用侧的头静脉尽量避免使用,不要行静脉穿刺或静脉插管,以避免可能的静脉穿刺并发症造成相应静脉不再适合行内瘘成型术。

患者除了输液的时候需要接受正规的治疗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甲肝患者用药须注意什么

甲肝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

避免饮酒、劳累以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多食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不能进食者,静脉输液,供给足够的葡萄糖、盐、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等,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者,可给予多酶片、胃复安等对症治疗;

中药制剂治疗甲肝效果明显,如口服复方双花颗粒剂,静脉点滴复方茵陈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口服中药汤剂效果也不错,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急性甲肝发病早期常有怕冷、发热、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甚至腹泻等症状,容易误诊为感冒或急性胃肠炎。因此,患者如果出现尿色深黄,甚至如红茶,眼睛、皮肤逐渐发黄,并逐渐加深,就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断。

高血糖的日常预防措施

如何提高血糖的监测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做到预防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才能降低发生率减少脑损害。

1、对易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应于生后3,6,9,12,24h监测血糖,迟早发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症。

2、对低出生体重儿,高危儿生后能进食者要尽早喂养,生后2~4h开始喂糖水或奶,不能经口或鼻饲喂养者,静脉输注葡萄糖维持营养。

3、胃肠道外营养者,补充热量时注意补充氨基酸及脂肪乳,葡萄糖尝试不宜过高。

4、对高危儿,早产儿应控制葡萄糖输液速度,不8mg/(kg·min),并做血糖监测,如增高应立即降低输入量浓度和速度,不能骤停输液,以防反应性低血糖。

5、新生儿窒息复苏时使用葡萄糖的浓度为5%。

静脉输液的技巧有什么

1 配液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发应的发生。

2 排气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择血管技巧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的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面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速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胶布固定。

在对静脉输液的技巧认识后,进行静脉输液的时候,都是可以根据以上方式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静脉输液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而且使用的器具都是比较安全的,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护理程序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静脉给药的方法也已成为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护士,必须熟练并准确、迅速地完成此操作。我们将护理程序运用到静脉输液过程中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9年6月~2009年12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500例患者,男310例 ,女190例,年龄3~78岁,平均年龄48岁。

1.2方法

首先进行输液前的患者评估和准备,设定预期目标,并制定适合患者病情的输液计划和措施,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及时针对患者病情对输液计划和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输液计划和措施进行修正和调整。

2 结果

通过将护理程序具体应用到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总满意度由去年同期的76%上升到97%,药液外渗发生率由去年同期的16%下降到6%,静脉炎发生率由去年同期的6%下降到3%,输液反应发生率较去年同期的2%下降到0.01%,且无一例空气栓塞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输液前做好充分准备,是提高患者输液安全的基础保障

3.1.1患者的准备

①首先应对患者生理﹑心理方面,文化背景(对疾病和输液知识的了解程度),及预穿刺侧的皮肤情况,血管情况的资料进行评估;②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③设定预期目标:患者焦虑﹑恐惧感消失,无不良反应;④制定患者的输液计划;⑤对患者进行输液前的健康指导,讲解输液的目的、输液不良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药物的准备

药液准备时应注意:①检查各种待输入的药物质量,包括药物的名称,药物的浓度﹑剂量,药物的瓶体﹑瓶颈﹑瓶底有无裂纹,药物有无沉淀﹑混沌、变色等;②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安全输液的重要措施之一,所有的输液器具应符合无菌要求,溶媒原辅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药典》的规定;③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药物宜现配现用;④吸药液时“防一把抓式”的姿势,加药用的针头或注射器勿反复使用,针头不可过大,通常临床用的针头型号为9~12号,其针径是0.9~1.2mm,即900~1200um;⑤加药注入药物时勿太快,减少瓶塞的进入或泡沫的产生。

3.2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静脉输液操作是预防药液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的关键

护理人员在实施静脉输液操作时要注意:①正确掌握和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原则”;②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做好输液前准备,取舒适体位;③选择血管和穿刺针,尽量选择充盈﹑弹性好、粗、直、易固定的血管,避开瘢痕,伤口关节,脆性强或周围有粘连的血管,如须长期静脉给药或输入化疗药,高渗透性药宜选用留置针或深静脉插管;④分散患者注意力,常规消毒,穿刺;⑤成功后应根据穿刺部位及患者年龄妥善固定胶布,根据病情、药物调好滴速,交待注意事项;⑥穿刺成功后再次核对床号﹑姓名,确认无误方可离开。

3.3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完毕后及时评价是保证输液质量的重要环节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主动巡视病人,应按照患者病情、护理级别、输液量等情况巡视患者,特殊药物、特殊患者应随时巡视;②多瓶药液输注时及时更换药液,防止空气栓塞;③配制下一步药液前,要依据前一步液体滴注时间计算,不得超过30min;④输液完毕,用无菌输液贴按压进血管处,应嘱先卧床休息30min再下床活动,换下的药瓶应统一放置。

3.4 常见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4.1静脉炎预防与护理

尽量用上肢静脉穿刺,药液充分稀释后再静点,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如果可能先输入高渗液,再输入适量等渗液,这样可以冲洗刺激性物质;早期发现静脉炎并及时处理是控制静脉炎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输液期间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及静脉有无异常;出现静脉炎后湿热敷或用硫酸镁及时妥当外敷处理。

3.4.2输液的外渗预防与护理

输液外渗表现为局部红肿、疼,在穿刺点前端扎止血带,阻断静脉后仍有滴流。穿刺时注意穿刺速度要慢,并应尽可能多的将导管置入静脉内,依据患者年龄、穿刺部位血管及输注药液情况采用合适大小的针头,穿刺后依据穿刺部位、患者年龄妥善固定。发生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拔去输液针头,局部湿热敷或用硫酸镁及时外敷处理,对湿热敷及硫酸镁外敷效果差者,可采用生洋芋片局部外敷。

综上所述,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对待每一位需要关爱的患者,严格按照操作常规,谨记“无菌原则”、“查对原则”,保证输液安全,使患者的诊疗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将护理程序应用到输液过程中,提高了患者的输液安全,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静脉输液的技巧有什么

静脉输液的技巧:

1 配液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发应的发生。

2 排气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择血管技巧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的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面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速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胶布固定。

在对静脉输液的技巧认识后,进行静脉输液的时候,都是可以根据以上方式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静脉输液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而且使用的器具都是比较安全的,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常用的静脉输液法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是利用原装密封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故广泛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常用的有全密闭式瓶装静脉输液和全封闭软袋输液两种

静脉留置输液法

静脉留置输液法是指采用专门的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由针芯、外套管、真柄及肝素帽等组成,可用于静脉输液、输血及动、静脉采血等其材料与血管的相融性好,柔软无刺激,能在血管内保存较长时间。该法具有以下优点:1)保护患者的静脉,避免反复穿刺,尤其适用于长期输液、年老体弱、血管穿刺困难的患者;2)随时保持通畅的静脉通路,便于紧急情况时的抢救和给药

头皮静脉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非常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

颈外静脉输液法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其位置表浅,较恒定,易于固定。因此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输液,但不可多次穿刺。现临床多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既可减少对血管的损害,又能保证检查和治疗。穿刺点为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

肾病综合症后期的注意事项

肾病综合症后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这是很多患者及其家属想要了解的,肾病综合症为一种肾病,其实危害性是不可小窥的,得了此病及时的治疗很关键,否则有可能会引起病毒症,尤其是到了晚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痛,专家提出,患者注意肾病综合症后期的注意事项很重要,这样可以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肾病综合症后期的注意事项:

1、慎用肾毒性药物

肾病综合征注意事项,有些药物具有必然的肾毒性。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只要使用合理,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对于肾病患者,使用肾毒性药物可能会加深肾功能的损害。所以输液前要与医生详细沟通。

2、注意调整药物剂量

肾病综合征注意事项,有些药物虽然本身肾毒性不明显,但药物在体内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清除。在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还按常规剂量给药易造成药物体内蓄积,增加毒副作用。故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输液前应向医师确认所用药物是否需要按照肾功能来调整剂量。

3、注意补液量

肾病综合征注意事项,在肾功能不全晚期,尿液生成功能受损,会引起体内液体蓄积过多,进而导致高血压、心衰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此时应该严格限制入液量尤其是静脉补液量,按照尿量调整补液量。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大量出汗、严重腹泻等,体内液体大量丧失也可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肾脏的缺血性损伤,此时则需要适当增加补液量,以保持充足的血容量。

4、注意保护相关静脉

肾病综合征注意事项,考虑到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治疗前数月,患者需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即将患者一侧腕部的桡动脉和头静脉相连接,使动脉血长期直接冲击进入静脉管腔,导致局部静脉压力升高、静脉管壁增厚扩张,静脉既能获得足够血流量又能耐受反复穿刺,满足长期血液透析的需要。

以上就是肾病综合症的护理注意事项以上做了介绍,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引起重视,在恢复时要按照以上介绍的护理注意事项来进行,这样对疾病的康复才会有好处,专家提出,为了避免护理不当导致病情更加的严重,患者朋友们一定要让专业医生进行指导治疗。

相关推荐

甲肝如何治疗

甲肝为自限性疾病,不需要使用过多的药物,没有必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是休息和支持疗法。避免饮酒、劳累以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多食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不能进食者,静脉输液,供给足够的葡萄糖、盐、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等,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者。口服中药汤剂效果也不错,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等。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嵩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甲肝的饮食

羊水少怎么办

羊水对于胎儿来说非常重要,它就跟保护罩一样,是维持胎儿生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那么到了怀孕晚期,准妈妈如果出现羊水偏少的现象,应该怎么办呢?请看本文给出的详细解答与分析。 羊水过少,是指在妊娠晚期或足月时,羊水量小于300毫升。大部分羊水过少孕妇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所以一般都是在孕妇产检时,由医生体检或超声波检查发现。但个别准妈妈,可能会觉得肚子增大的速度变慢,胎动的感觉比以前明显,有时一次胎动可引起明显的腹部疼痛感。这是由于失去羊水的缓冲作用,胎动力量直接作用于局部子宫壁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的。 1.如果

孕妇羊水多少跟喝水有关系的吗

正常羊水的量随妊娠时期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妊娠4个月左右时,羊水量约200毫升;7个月左右时,羊水量则为1000毫升左右;到妊娠晚期,羊水量逐渐减少,到妊娠37周,羊水量可减少至800毫升。当妊娠足月时,羊水量小于300毫升,则称为羊水过少。 这时会造成一些问题。因为羊水是胎儿生长发育的环境,具有缓冲外来压力,使胎儿免受震荡的作用;还可防止胎儿身体和羊膜粘连,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在分娩时还有助于扩张宫颈,清洗及润滑产道。因此,羊水量过少是不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分娩的。 孕中期发现羊水过少常常合并胎儿畸形

治冠心病别忘了护肾

在一般看来冠心病和肾病是两种类型的疾病,表面上看它们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两者会相互影响的。两种病情相互产生的话,不利于病情的发展,只会加重病情,所以我们要引起重视。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8%的中老年人存在慢性肾脏功能减退,而在这个年龄段中,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也最常见。 在一项对近名急性冠脉疾病患者进行肾功能检测的统计,正常者仅为16%、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占43%、中度占32%、重度占9%。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伴有慢性肾病,那么他的死亡率是普通人的10—30倍。 正是因为

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怎么治疗

一般处理可缠扎弹力绷带或穿医用弹力袜,可以活动、行走,不需卧床休息。如果病变比较严重,可以卧床休息数天,根据情况,上肢可衬枕,下肢者可抬高床脚15厘米,同时服用“舒脉康”和“肿痛消”,症状会迅速消退,只有局部遗留、少许色素斑。除化脓性静脉炎外,一般不用抗生素。 1.服药的方法:一般煎药要用砂锅或搪瓷锅煎煮,将中药放人锅内,加清水浸泡20~30min,上火煮沸后改文火20min左右,分头煎和二煎,两煎合在一起共300~500ml。早、晚饭后1h,各服150~250ml。 2.服药的注意问题: ①坚持服中药治

羊水少怎么补最快

12周产检羊水少怎么办 羊水少怎么补最快 如果是由于母体血容量不足或缺氧引起的羊水过少,大量饮水、静脉输液以及吸氧的确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对于凝血功能亢进的妈妈,可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者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使血液不那么容易凝固,胎盘的血液循环更加通畅,利于羊水的形成。必要时还可以采用羊膜腔内灌注疗法,即在B超引导下用穿刺针经腹向羊膜腔内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以改善羊水过少的状况。这种方法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采纳,尤其是对于一些较早期出现不明原因羊水过少的孕妇,胎儿不成熟,羊水灌注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羊

宫高偏低怎么办

宫高在不同怀孕时期,宫高是不一样的,而在不同怀孕时期,宫高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正常值。而有时候,宫高数值会低于正常值,就叫做宫高偏低。宫高偏低,同时也要看腹围的数据,因为宝宝在宫腔内的姿势不同,也会影响宫高的数据。只要宫高、腹围都有增长,宫高数据偏低一点也可算在正常范围之内。孕妇日常要注意肉、蛋、鱼、奶的摄入,每周体重增长0.3kg到0.5kg之间即可。 宫高偏低,也要提防是羊水过少。若是通过检查后发现羊水过少,需要进行细致检查(如进行脐血或羊水染色体检查,排除染色体异常)。当排除胎儿畸形可能后,可严密观察

输液头晕恶心是怎么回事

1、输液头晕恶心是怎么回事 首先纠正下,一般用于抗感染的静脉输入药物中绝对没有类似安定的成分。鉴于患者的情况,不排除以下几点原因: 上呼吸道感染,其致病菌或病毒释放内毒素作用于神经引发头晕。 头孢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可导致恶心、头晕等。 静脉输液,短时大量液体输入可致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从而引发头晕。 患病致体力下降、休息不好均可引起头晕。 建议:综上所述,认为患者的问题不大。一般通过休息,多饮水等调节均可自愈。如果头晕症状持续存在可以口服 脑清片或眩晕停即可消除。若服药后无效则应就诊,以排除其他疾患。

静脉输液步骤都有什么

静脉输液步骤: 用物准备 (1)密闭式:注射盘1套、药物、输液器、止血带、小垫枕、胶布、无菌纱布、棉签、开瓶器、输液架。 (2)开放式:同密闭式,另加开放式输液瓶(500~1000ml)。 患者准备 使患者了解输液的目的,排空大、小便,取舒适卧位。 环境准备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操作地方宽阔。 操作步骤及要点 密闭式输液 (1)个人准备:护士洗手、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核对解释:带输液架,止血带到患者床前,核对床号及姓名,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合作;询问是否排尿、

脑中风用药小心误区

1、定期活血化瘀 许多中老年人,喜欢定期去医院打吊针,以为输入一些活血化淤的药,能帮助疏通血管,其实这没有科学根据的。 目前老年人预防性输液,主要是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这些药物的确能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但是这些药物属于临床用药,不是保健品,因此只具有治疗作用,没有预防作用,不能想输就输;而且靠输液来预防脑血管疾病,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2、认为静脉输液比口服药物好 在很多医院,中风患者都需要接受输液治疗1~2周,甚至更长时间。许多患者也认为,吃药好得慢,输液好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