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推拿脊柱有什么好处 小儿推拿脊柱的作用主治

推拿脊柱有什么好处 小儿推拿脊柱的作用主治

小儿推拿脊柱具有解表通络,补益气血,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常用于治疗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腹痛,呕吐,便秘等病症。

宝宝吃螃蟹拉肚子怎么办 小儿推拿止泻

如果是6岁以下的宝宝吃了螃蟹出现拉肚子的症状,可以采用小儿推拿的方式来辅助治疗,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对体表穴位的刺激,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

具体做法是:先用手掌贴于患儿腹部,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钟方向,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再用中指及拇指在患儿的尾部至腰部中线上一遍接一遍地从下至上直线推动2~3分钟;最后双手分别置于患儿脊柱两侧按捏脊柱3~5遍。为防止皮肤擦伤,可蘸些温水、润肤乳做润滑剂。

推拿脊柱有什么好处 小儿推拿脊柱的方法

有推脊,捏脊,按脊之分。

以食指,中指指腹着力,自上而下在脊柱穴上做直推法100-300次,称推脊。

以拇指与食指,中指呈对称着力,自龟尾开始,双手一禁一松交替向上挤捏推进至大椎穴处。反复操作3-7遍,称捏脊。

以拇指指腹着力,自大椎向下依次按揉脊柱骨至龟尾穴3-5遍,称按脊。

拉肚子什么穴位

1、拉肚子推拿什么穴位

1.1、拉肚子捏脊法

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1.2、拉肚子推拿龟尾

在尾椎骨端与肛门之间,即督脉经过的长强穴,又名尾闾穴。揉按可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 基本做法:患儿俯卧,用食指或中指端揉脐眼(即神阙穴),逆时针揉约100次,约3分钟。

1.3、拉肚子推拿手阴阳

卫浴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基本做法: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小儿推拿脊柱的图解 小儿推拿脊柱的位置

在后正中线上,自第1胸椎(大椎穴)至尾椎端(龟尾穴)成一直线。穴呈线状,属督脉,系小儿推拿之特定穴。

小儿推拿风热感冒的方法是什么

小儿推拿脊柱穴具体的做法是,沿着孩子的脊柱,从大椎穴开始,往下到尾骨之间的那条直线,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每天推100~300遍。其实,脊柱穴是小儿推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它是大椎背部督脉的所行之处,贯穿了整个脊柱,而且又与胸腹部的五脏六腑联系密切。

所以,脊柱穴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培元气等强健身体的功能。脊柱穴联络诸经,贯通上、中、下三焦,可用治三焦各部位疾病,对全身脏腑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起到温煦、协调、推动之作用。所以,推拿小儿脊柱穴,具有调整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行及疏通经络的作用。

具体一点说就是,它可以宣肺利窍,固表通阳,预防感冒、咳嗽、哮喘、咽喉炎等外感病症。当小儿感受风热发烧时,它又有退热的功效。并且,更为难得的是,按摩脊柱穴可以调五脏六腑,因此它是标本兼治的一种方法。

当然,当孩子因感受风热之邪而感冒时,家长的护理也要做到位。风热感冒会使人体失去很多水分,因此患者会有口渴欲饮的症状。我建议家长可以熬点梨汁给孩子喝,以免因发热出汗过多而导致身体失水。

通过这篇文章对于小儿感冒风热推拿方法的介绍,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这种做法对于缓解感冒风热是有一定帮助的。妈妈们如果能够把握这种治疗方法,就可以减少孩子服用服药的次数,这样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也是有帮助的。

拉肚子推拿什么穴位

1.1、拉肚子捏脊法

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1.2、拉肚子推拿龟尾

在尾椎骨端与肛门之间,即督脉经过的长强穴,又名尾闾穴。揉按可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 基本做法:患儿俯卧,用食指或中指端揉脐眼(即神阙穴),逆时针揉约100次,约3分钟。

1.3、拉肚子推拿手阴阳

卫浴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基本做法: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秋季小儿腹泻的推拿疗法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频频饮之。

小儿秋季腹泻推拿捏积方法

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

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

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

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揉脐

脐即肚脐,医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

腹指小儿腹部,医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脊

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捏脊能提高小儿的免疫力

捏脊主要针对小儿慢性的营养障碍症。

这种病的症状是经常出现腹泻或呕吐、大便时烂时硬、身体日渐消瘦、不想吃东西、精神困倦、好哭、夜睡多汗、烂口角等情况。

民间凡遇到小儿出现上面症状,都喜欢采用这种疗法治疗。

操作方法:

小儿俯卧,操作者以食指抵于小儿背脊之上,拇指与食指挟住小儿背脊皮肤,拇指后退,食指向前,作翻卷动作,自小儿臀部尾椎开始,左右手交替自下向上翻卷移动,直至背颈交界处的大椎穴,每捏3把,将皮肤提一提。如此,反复5趟,每天1次。操作时用力适当,不要拧转,操作时沿脊柱直线前进,不要歪斜。开始时可能动作迟钝,不灵巧,但操作几次后动作就会熟练,小儿感觉舒适。现在夏季正是做捏脊保健的好时节。

小儿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禁忌:

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

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注意事项:

1.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2.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3.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

相关推荐

一岁半宝宝吃螃蟹拉肚子怎么办 小儿推拿止泻

一岁半的的宝宝吃了螃蟹出现拉肚子的症状,可以采用小儿推拿的方式来辅助治疗,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对体表穴位的刺激,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但这一方法只适用于六岁一下的宝宝哦。 具体做法是:先用手掌贴于患儿腹部,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钟方向,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再用中指及拇指在患儿的尾部至腰部中线上一遍接一遍地从下至上直线推动2~3分钟;最后双手分别置于患儿脊柱两侧按捏脊柱3~5遍。为防止皮肤擦伤,可蘸些温水、润肤乳做润滑剂。

中医4个推拿方法能帮小孩长个子

1、推揉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的中间点,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让小朋友的肠胃蠕动得更快,也促进消化的作用,食物被人体吸收、消化了,身体自然就能长个儿了。 推拿方法:家长或孩子可将食指与中指并拢,每天按压此穴50-60次。 2、捏脊柱 捏捏孩子的脊柱可以刺激到五脏背腧穴,五脏六腑舒适了体内的气血自然也会运转得更顺畅,中医还认为,捏脊柱可以让小孩睡得更好更香。 推拿方法:拇指与食指呈“捏”的状态,轻轻捏住脊柱两侧的皮肤,施力的力度可放轻一点,从上往下,然后从下往上来回捏几次即可。 3、推拿足三里穴

推拿按摩都哪些作用

1、疏通经络的作用: 经络是遍布我们的全身,是人体的精、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它是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孔窍、皮毛、筋肉、骨骼、通达表里,贯串上下,象网络一样将人体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机的整体。经络具“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之功能,使人体各部得以正常的功能活动。运用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经络,从而调节机体病理状态,则百脉畅通,五脏安和,达到保健医疗的目我,即“经脉所至,主治所及”。 2、舒筋解乏的作用: 通过推拿能直接放松软组织,康复推拿通过肌肉牵张反射直接抑制肌痉挛,又可通过消除痛源而间接解除肌

小儿腹泻推拿治疗

补脾经:小儿正坐或仰卧,用食、中指夹住小儿拇指,在拇指末节的螺纹面处进行环行推摩约3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螺旋形,动作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补大肠:从小儿食指尖沿其食指桡侧向食指根直线推动约200次; 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整个腹部做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5分钟。动作应和缓轻柔,协调放松,在体表着力; 揉龟尾:小儿俯卧,用一手中指指端着力,尾椎骨端斜向上方向揉200次。指甲应剪去,动作柔和,避开肛门; 推上七节骨:用拇指桡侧从小儿尾椎骨端沿脊柱向上直线推至第4腰椎下2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直线单方向

中医里的推拿和按摩什么区别么

手法方向不同,疗效各异。《幼科推拿秘书》说:“左转补兮,右转泄。”虽然说的是小儿按摩,但在成人身上也适用。腹部按摩时,以患者自身的方向为度,顺时针方向按摩,明显的通便泻下的效果,为泻法;逆时针方向按摩,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健脾和胃的作用,为补法。 此外,手法的补泻与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关系。清代《小儿推拿广意》中说:“运太阳往耳转为泻,往眼转为补。”就是说按摩太阳穴时,向眼方向揉为补法,壮筋补虚的作用;向耳方向揉为泻法,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功效。背部的脊柱穴,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气、通

推拿按摩都哪些作用

因为推拿按摩属于绿色疗法,无毒副作用,并且见效较快、效果好等优点受到人们的追捧。随着按摩手法的进步,现在推拿按摩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达到治疗各种骨病,调节亚健康状态的目的。主要以下几种作用。 1、疏通经络的作用: 经络是遍布我们的全身,是人体的精、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它是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孔窍、皮毛、筋肉、骨骼、通达表里,贯串上下,象网络一样将人体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机的整体。经络具“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之功能,使人体各部得以正常的功能活动。运用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经络,从而调节机体病

小儿推拿大椎的治法 小儿推拿椎的治法

小儿推拿大椎具清热解表,祛风止咳的作用主治项强,热病,咳嗽,感冒,气喘,落枕,头痛,身痛,鼻塞,无汗等病症。

小儿推拿是治疗腹泻首选的治疗方法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这个时期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肠炎多见,其中以轮状病毒所致的最为典型,最喜欢侵犯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腹泻主要是由感受外泄、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而引起的,对于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小儿推拿是治疗腹泻首选的治疗方法。 “四部推拿法通过缓柔手法刺激可以达到健脾温阳,增强肠道分清别浊功能,促进大肠对水分的吸收而止泻,适合家庭自学操作。”许教授说,轻度腹泻,每天推拿1—2次,5天为一个疗程;重度腹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每天2次。“对宝宝做推拿一定

推拿治病的基本原理 推拿疗法的适应证

凡内,外,妇科,儿科,五官科,神经各科一些常见疾病,一般都可以用推拿治疗,些疾病仅以推拿疗法即可治愈,的疾病推拿疗法可作为配合治疗。 头痛,神经衰弱,落枕,肥大性脊柱炎,畸形性类风湿脊椎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骶化,四肢关节扭,挫,伤,以及胃下垂,肠连,蛔虫性肠梗阻等,推拿效果尤为理想。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宝宝胃疼可以采用以下推拿手法: 消导摩腹法 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用双手掌微屈,紧贴小儿腹壁,先沿正中任脉及两侧足阳明胃经,连推带摩由上腹推摩至丹田部,每次均由上向下进行,用力宜稍沉,但勿使过重,每日进行2遍,每遍上下推摩20次。 作用:具消食导滞,健脾开胃之功效。适宜于脾胃运化不健,食积而致之胃疼,腹胀诸症,亦可用于通导大便。 温通摩腹法 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双手合掌,互相摩擦,然后用右手掌紧贴患儿腹壁,左手按于右手被上,以掌心着力,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摩擦,每次40-50圈,以局部温热感为宜,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