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治疗腹泻首选的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是治疗腹泻首选的治疗方法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这个时期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肠炎多见,其中以轮状病毒所致的最为典型,最喜欢侵犯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腹泻主要是由感受外泄、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而引起的,对于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小儿推拿是治疗腹泻首选的治疗方法。
“四部推拿法通过缓柔手法刺激可以达到健脾温阳,增强肠道分清别浊功能,促进大肠对水分的吸收而止泻,适合家庭自学操作。”许教授说,轻度腹泻,每天推拿1—2次,5天为一个疗程;重度腹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每天2次。“对宝宝做推拿一定要动作轻柔,被推拿时宝宝应该是很舒服、很开心的。”
具体操作手法
第一部:手部操作
补脾:小儿正坐或仰卧,用食、中指夹住小儿拇指,在拇指末节的螺纹面处进行环行推摩约3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螺旋形,动作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补大肠:从小儿食指尖沿其食指桡侧向食指根直线推动约200次;
第二部:腹部操作
揉脐及天枢:小儿仰卧位,腿微曲,用食、中、无名三指分别放在三个穴位上,做环旋揉动200次。顺时针、逆时针方向都可以,手法应由轻到重,力度要适中,不要在表面摩擦;
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整个腹部做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5分钟。动作应和缓轻柔,协调放松,在体表着力;
第三部:下肢部操作
一手扶住小儿小腿下部,一手用拇指端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第四部:背部操作
揉龟尾:小儿俯卧,用一手中指指端着力,尾椎骨端斜向上方向揉200次。指甲应剪去,动作柔和,避开肛门;
推上七节骨: 用拇指桡侧从小儿尾椎骨端沿脊柱向上直线推至第4腰椎下2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直线单方向,动作要快;
捏脊:捏拿小儿脊背部皮肤,从龟尾向上沿脊柱中线直捏到颈部,边捏边向上移动,每捏拿三次再向上提捏一次,重复操作10遍。动作要连贯,用力要均匀,不可拧转。
小儿捏脊的利弊
1 增强体质 小儿推拿是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尤其是现在气温突降,对于孩子受凉、腹泻、食欲不振,如果推拿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小儿捏脊的利弊 2 调理肠胃 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小儿捏脊的利弊 3 治愈疾病 对于小儿常见疾病,诸如发烧、拉肚子、感冒、咳嗽、肚子痛等,小儿推拿都有招。 小儿捏脊的利弊 4 小儿捏脊的弊存在于捏脊的方法捏脊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又无副作用,但是小儿脏腑娇嫩,如果家长操作手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损伤。所以,给孩子捏脊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当孩子出现突发高烧、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时,应先查清病变原因再做有针对性治疗,盲目自行捏脊可能会耽误孩子病情。
小儿腹泻推拿治疗
补脾经:小儿正坐或仰卧,用食、中指夹住小儿拇指,在拇指末节的螺纹面处进行环行推摩约3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螺旋形,动作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补大肠:从小儿食指尖沿其食指桡侧向食指根直线推动约200次;
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整个腹部做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5分钟。动作应和缓轻柔,协调放松,在体表着力;
揉龟尾:小儿俯卧,用一手中指指端着力,尾椎骨端斜向上方向揉200次。指甲应剪去,动作柔和,避开肛门;
推上七节骨:用拇指桡侧从小儿尾椎骨端沿脊柱向上直线推至第4腰椎下2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直线单方向,动作要快;
捏脊:捏拿小儿脊背部皮肤,从龟尾向上沿脊柱中线直捏到颈部,边捏边向上移动,每捏拿三次再向上提捏一次,重复操作9遍。
推拿和按摩的区别在哪
在综合医院或中医院里,没有按摩科,只有推拿科。 推拿与按摩真的不一样吗?两者间有什么不同?1)从历史沿革变化看:按摩是古称,在我国明代就把按摩的名称改为推拿了,当时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这不单是名称的改变,而是表示这一疗法的发展和人们对手法认识的提高。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也很少,常用的是按和摩两种手法,按法是单纯的向下用力,即所谓“按而留之”,摩法则是在体表作环行摩擦,属平动的范围。以后随着治疗范围的扩大,手法也相应有了发展,除了按法、摩法等常用手法外,又出现了推法。推法虽也属平动类手法,但却是一种有方向性选择的直线摩擦手法,因此对疾病的治疗更有针对性。在实践中,人们发现手法用力方向的不同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各种用力方向不同的手法。除向下的压力外,还有向上的提力以及相对用力的挤压等。手法的分类也逐渐合理,适应症也逐渐扩大,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的概念所取代。可以说由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的飞跃。2)从手法变化看:按摩只有四五种手法,原始时就只有按和摩,推拿的手法三十余种,在清代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如《医宗金鉴》一书,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按摩从业人员手法始终还停留在基本手法上。3)从小儿按摩看:明代不仅设有按摩科,而且按摩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独特体系,如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也有线(如前臂的“三关”、“六腑”)和面(如手指指面部的“脾”、“肝”、“心”、“肺”、“肾”等)。在小儿推拿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小儿推拿专著问世,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其中《小儿按摩经》可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书籍。推拿正是从这时小儿推拿的名称沿革而开始的。《香案牍》中记载“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为摸先生”。此处摸先生就是指治病疗效很好的民间推拿医生。4)从治疗范围看:按摩只是保健和消除疲劳,而推拿是治疗疾病。当代推拿科治疗的疾病有:腰背痛、腱鞘炎、滑囊炎、感冒、便秘、泄泻、胃下垂、痛经、闭经、半身不遂、高血压、哮喘等等。5)从从业人员看:由于两者目的作用不同。其服务场所名称和构成人员也不同,保健按摩是以盲人按摩师为主体,或经过短时间训练的按摩师,推拿或叫治疗按摩以医疗机构、诊所为主体。(1)盲人保健按摩的审批权在工商局和残联,其按摩师只需经专业培训,并获得劳动局颁发的上岗证即可,一般均为非医务人员;开诊所的审批权是卫生局,推拿医师需要专科学历,他们大都是医专、医学院、中医学院毕业的学士,还有硕士、博士、博士后,他们当中有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还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取得行医资格。(2)按摩师有保健的能力,但难诊断和治疗疾病,既使能在按摩时发现客人身体上存在的疾病,也不提供治疗,而应告知病人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按摩师及其机构只能被视为一种保健服务场所,不是医疗机构。(3)目的和方法也完全不同。保健按摩是用按摩手法达到养身保健目,是中医保健方法之一,以健身防病为主,诊治病伤为辅。推拿(治疗按摩)包括伤科推拿,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是应用推拿手法达到治病目的的物理疗法,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以诊治疾病为主,健身防病为辅。(4)其手法有明显区别:A、推拿就是用手推或者拿捏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它主要通过手法功力,配合经络系统发挥的调整作用,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外治疗法。其治疗范围广,涉及到内、外、妇、儿各科,如落枕、扭伤、肩周炎、腰腿痛、感冒、慢性腹泻、失眠等。手法包括滚、揉、刮、摩、擦等,方法很多,不是简单的用手推或者按捏。推拿手法的要求是柔和、均匀、有力、持久,针对穴位达到深透。针对不同的疾病,身体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推拿手法和技巧。推拿具有舒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润滑关节、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对一些慢性病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如消化不良、便秘、胃病等。要求推拿医师都应具备完整的医学常识如解剖、生理、放射医学等和专业知识,不是人人皆可为之的。B、按摩院或街头按摩摊点的推拿是预防或保健或消除疲劳,方法是用手或肌体的其他部分接触人体,进行技巧性的机械动作。手法简单,主要是按、摩、揉、弹、叩、敲。家庭成员学会也可以相互按摩,达到保健的效果。
推拿有助治疗宝宝发烧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开天门100次、推坎宫100次、揉太阳100次等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小儿推拿治疗秋季腹泻
1、小儿推拿对秋季腹泻(湿热泻)很有效,多年来临床治疗秋季腹泻的经验,推拿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恶化发展,防止脱水现象发生,一般治疗1-2天发烧、呕吐停止,大便次数明显减少,3天大便可控制在4次以下,4-5天痊愈。
2、小儿推调理秋季腹泻(湿热泻)原则: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3、小儿推拿穴位:清脾经、清胃经、清大小肠、退六腑、顺揉中脘、顺摩腹、推下七节骨、分推腹阴阳、捏脊、揉龟尾、按揉足三里、推天柱骨,揉脾、胃俞,如果腹泻严重时,配合艾灸肚脐,关元,肾俞,大肠腧,一般配合艾灸,3天一定起效。
4、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卓着,强调辨证论治,重视手法补泻。对于迁延性腹泻,小儿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每天推拿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轻型腹泻,每天推拿1-2次,5天为一个疗程;重型腹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每天2次。
多大小孩可以做推拿
小儿推拿是区别于成人推拿之外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通过经络传导,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外治疗法。经常对小儿进行抚摸,可使他们的生长明显增快,增强抵抗力。小儿推拿适合0-14岁的孩子。所谓0岁,就是指出生24小时后即可。只是各个年龄段的推拿手法和效果还是有区别的。
小儿推拿的危害 小儿推拿不可能治病
宝宝生病“发烧”,不是因为“着凉”了,不是“上火”了,不是“受风”了——宝宝生病发烧,是因为宝宝被细菌、病毒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当人体被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和感染病原体“斗争”,这就会造成“发炎”;同时产生一种“酶”,这种酶就像“警铃”一样能提醒人体准备“升温”——人类因为百万年来的生物进化拥有了一种本领,就是让自己的体温升高,使得那些对温度敏感的病原体复制速度变慢,从而帮助免疫系统战胜病原体。
“小儿推拿”是中国特色的治疗方式,它一般是推拿按摩宝宝某些“穴位”,然后号称就能治疗发烧等问题。但其实没有一点科学道理。很明显,小儿推拿不可能把细菌、病毒、支原体给按摩杀死;更不可能改变人体内的“酶”。因为细菌病毒这些太小了,肉眼都看不见的,你大手在宝宝身上捏来捏去,能捏死?!
还有说“小儿推拿”能按摩穴位改善人体微循环,从而使得宝宝降温。这也是杜撰的。所谓“微循环”,是人体组织液、血液、细胞液之间的循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药物和医疗仪器,都很难影响“微循环”,何况你的医疗“仪器”仅仅是一双大手呢?!小儿推拿是不可能影响人体“微循环”的。
但尽管我们这样详细科学的解释了,还是有很多家长对小儿推拿的“疗效”深信不疑!这是因为:
第一,不知道疾病可自愈,以为是推拿的功劳。宝宝发烧会有一个过程,一般来说总会退烧的。特别是感冒,不需要任何药物或治疗手段,宝宝3天左右自己就好了。这3天你带宝宝“小儿推拿”了;所以你的直觉就会认为是“小儿推拿”让宝宝不再发烧
第二,不懂科学,只相信自己直观观察。很多家长根本不懂上面介绍的“发烧”的人体机制,所以他们只能相信自己直观观察的结论:宝宝发烧,我带宝宝小儿推拿,宝宝不发烧了。
第三,“报喜不报忧”。很多家长带宝宝小儿推拿,回家几天不发烧了。家长到处和人传播“小儿推拿”的疗效好,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以为有效。但实际上,大量“小儿推拿”对退烧没帮助的家长,他们很少在朋友圈说什么,他们只是默默的给宝宝拿出了退烧药。
平顶山一名6个月的宝宝,因为带到无证小诊所“小儿推拿”,导致小宝宝两腿多处骨折!出事之后,“医生”也跑了!可怜的小宝宝!而类似的案例,已经不止一例了。像哈尔滨也发生过4岁的小朋友,因为家长相信“小儿推拿”,导致小朋友手指骨折。。。此外各地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试图“小儿推拿”治疗发烧,结果宝宝病情发展,发烧没退不说,病情直接发展成了肺炎!
所以“小儿推拿”的危害主要就这两条:
1,造成宝宝骨折等外伤
2,耽误病情治疗
我们不建议“小儿推拿”,但是我们推荐“婴儿抚触”。现代的婴儿抚触按摩是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一般在给宝宝洗澡之后就可以进行,这和传统的小儿推拿迥然不同:
第一,婴儿抚触按摩,不宣称自己能治疗病毒感冒发烧等疾病
第二,婴儿抚触按摩,一般是妈妈和宝宝的亲子互动;而小儿推拿很多是第三方商家实施
第三,婴儿抚触按摩,非常轻柔,不会对宝宝造成意外伤害;而小儿推拿按摩力度比较大,有很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