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附方
丹参附方
①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并治之。兼治冷热劳,腰脊痛,骨节颊疼:丹参(去芦)不以多少,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经脉不调食前,冷热劳无时。(《妇人良方》丹参散)
②治经水不调:紫丹参一斤,切薄片,于烈日中晒脆,为细末,用好酒泛为丸。每服三钱,清晨开水送下。(《集验拔萃良方》调经丸)
③治经血涩少,产后瘀血腹痛,闭经腹痛:丹参、益母草、香附各三钱。水煎服。
④治腹中包块:丹参、三棱、莪术各三钱,皂角刺一钱。水煎服。
⑤治急、慢性肝炎,两胁作痛:茵陈五钱,郁金、丹参、板蓝根各三钱。水煎服。(③方以下出《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⑥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丹参十二两,细切,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千金方》)
⑦治心腹诸痛,属半虚半实者:丹参一两,白檀香、砂仁各一钱半。水煎服。(《医学金针》丹参饮)
⑧治腰髀连脚疼:杜仲八两,丹参五两,独活、当归、芎劳、干地黄各四两。上六味切,以绢袋盛,上清酒二斗债之五宿,服二合,日再。忌芜荑。(张文仲)
⑨治神经衰弱:丹参五钱,五味子一两。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⑩治小儿汗出中风,身体拘急,壮热苦啼:丹参半两,鼠粪三七枚(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浆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丹参散)
⑾治妇人乳肿痛:丹参、芍药各二两,白芷一两。上三味,以苦酒渍一夜,猪脂六合,微火煎三上下,膏成敷之。(《刘涓子鬼遗方》丹参膏)
⑿治阴疼痛或肿胀:丹参一两,槟榔一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蘹香子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丹参散)
⒀治寒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丹参半两,锉,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热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⒁治风热,皮肤生瘖癍,苦痒成疥:丹参四两(锉),苦参四两(判),蛇床子三合(生用)。上药以水一斗五升,煎至七升,去滓,乘热洗之。(《圣惠方》丹参汤)
⒂治热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参八两,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涂疮上。(《肘后方》)
中医治疗近视眼4大良方
1.) 肺气亏虚,肺失宣降
治法:补益肺气,宣肺止咳。
方药:生黄芪15g、太子参20g、白术10g、防风6g、紫菀15g、前胡10g、知母6g、百部10g、贝母10g、甘草6g。
2).肺脾两虚,痰浊阻肺
治法:补肺健脾,燥湿化痰。
方药:黄芪15g、党参10g、茯苓15g、白术10g、半夏10g、杏仁12g、贝母10g、枇杷叶15g、厚朴10g、丹参15g、川芎10g。
3).气阴不足,血脉瘀阻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黄芪15g、太子参20g、麦冬15g、五味子6g、贝母10g、百合15g、元参15g、丹参15g、当归10g、赤芍10g、知母10g、地骨皮15g。
4).阴阳俱虚
治法:滋阴温阳
方药:人参(单煎)6g、熟附片6g (先煎)、桂枝6g、生熟地各15g、茯苓15g、泽泻15g、猪苓15g、山萸肉10g、生龙牡各15g、炙麻黄6g、丹参15g。
加减: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去人参、附片、桂枝,改用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若痰浊粘稠,蔽阻心窍出现嗜睡,神昏,言语错乱可灌服苏合香丸。
月痨病怎么办
1.归丹银蒿汤
处方:当归12g 丹参15g 金银花15g 紫花地丁15g
败酱草15g 青蒿6g 白薇6g 香附4.5g 红花4.5g 谷芽12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月家痨初起,小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阴道有时流黯红浊液,带多黄稠,五心烦热,纳差,咽干口渴,舌红边略黯,苔黄,脉弦数.
方义:当归,丹参,红花活血祛瘀;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清热解毒;青蒿凉血,解骨蒸劳热;白薇退阴虚内热;少佐香附解郁结;谷芽健脾胃;甘草养胃气,调和诸药。
2):归丹地蒿汤
处方:当归12g 丹参15g 生地黄12g
地骨皮10g 青蒿6g 沙参12g
十大功劳叶6g 凌霄花6g 蒲公英15g
白花蛇舌草15g 麦芽12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活血祛瘀,养阴清热。月家痨中期,至午后发热,天明热退,心胸及手足心烦热,自觉骨中有火向外燔灼,小腹痛,按之硬,带多黄稠,心慌心悸,咽干口渴,纳少,舌红边黯,苔黄,脉小而数。
方义: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清火;地骨皮凉血退蒸;青蒿凉血,退虚热;沙参养阴益气;十大功劳叶清热养阴;凌霄花凉血祛瘀;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麦芽健脾和中;甘草清养胃气,调和诸药。
精索静脉曲张早期怎么治疗
1、寒滞肝脉证
治则温经散寒,益气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合良附丸加减。方用当归、芍药补血和血;桂枝辛温,合细辛、小茴香温散下焦寒邪;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既助归、芍和血、又助桂、辛通阳;柴胡、橘核、良姜疏肝理气止痛;以附片易香附,合通草以温通经脉,使经脉通,阳气振,客寒自除。气虚明显者如炙黄芪、党参;痛甚加丹参、乌药。
2、湿热瘀阻证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防己泽兰汤加减。方用防己、萆?利湿;茵陈清热利湿;泽兰、牛膝、赤芍、丹皮、丹参活血化瘀,以通血脉;荔枝核、川楝子、柴胡疏肝理气;青陈皮理气健脾燥湿。若湿邪较重见厌食加苍术、麦芽;阴囊肿物明显,加乳香、夏枯草。
中医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方法,是不是了解了呢?我们要了解这些常识,这对于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静脉曲张如何治疗能够改善
1、湿热瘀阻证治则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防己泽兰汤加减。方用防己、萆薢利湿;茵陈清热利湿;泽兰、牛膝、赤芍、丹皮、丹参活血化瘀,以通血脉;荔枝核、川楝子、柴胡疏肝理气;青陈皮理气健脾燥湿。若湿邪较重见厌食加苍术、麦芽;阴囊肿物明显,加乳香、夏枯草。2、瘀血阻络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失笑散通利血脉、祛瘀止痛;元胡行气止痛;小茴香、干姜温通血脉。若团块状肿物较大加皂角刺、荔枝核;痛甚加三七、川楝子。3、治则补肾,佐以通络方药左归丸加味。方中熟地、山药、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补肾填精;山萸肉、枸杞子补肝养筋,加乌药、小茴香行气止痛;当归、丹参、鸡血藤养血化瘀通络。4、寒滞肝脉证治则温经散寒,益气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合良附丸加减。方用当归、芍药补血和血;桂枝辛温,合细辛、小茴香温散下焦寒邪;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既助归、芍和血、又助桂、辛通阳;柴胡、橘核、良姜疏肝理气止痛;以附片易香附,合通草以温通经脉,使经脉通,壮阳,客寒自除。气虚明显者如炙黄芪、党参;痛甚加丹参、乌药。
中医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方法
湿热瘀阻证治则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防己泽兰汤加减。方用防己、萆薢利湿;茵陈清热利湿;泽兰、牛膝、赤芍、丹皮、丹参活血化瘀,以通血脉;荔枝核、川楝子、柴胡疏肝理气;青陈皮理气健脾燥湿。若湿邪较重见厌食加苍术、麦芽;阴囊肿物明显,加乳香、夏枯草。瘀血阻络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失笑散通利血脉、祛瘀止痛;元胡行气止痛;小茴香、干姜温通血脉。若团块状肿物较大加皂角刺、荔枝核;痛甚加三七、川楝子。治则补肾,佐以通络方药左归丸加味。方中熟地、山药、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补肾填精;山萸肉、枸杞子补肝养筋,加乌药、小茴香行气止痛;当归、丹参、鸡血藤养血化瘀通络。寒滞肝脉证治则温经散寒,益气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合良附丸加减。方用当归、芍药补血和血;桂枝辛温,合细辛、小茴香温散下焦寒邪;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既助归、芍和血、又助桂、辛通阳;柴胡、橘核、良姜疏肝理气止痛;以附片易香附,合通草以温通经脉,使经脉通,壮阳,客寒自除。气虚明显者如炙黄芪、党参;痛甚加丹参、乌药。
心肌梗塞的偏方
[方一]
生蒲黄、丹参、薤白、瓜蒌各15克,桂枝、半夏、桃仁、红花、五灵脂各9克,三七、琥珀各3克。水煎服,1日2次,饭后服。
[方二]
柠檬1个,马蹄10个。上二味水煎,可食可饮,常服有效。
[方三]
人参、附片各6克,桂枝12克,五灵脂、蒲黄各10克,细辛6克,元胡、丹参各10克,罂粟壳12克。
舌红少苔去附片,加麦冬10克;怕冷加良姜10克、荜茇12克,中成药兼服苏合香丸或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静脉滴注用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温阳益气,活血宣痹,适用于心肌梗塞症见心胸剧痛,闷塞如窒,神烦不安,自汗,肢冷,面苍,唇舌淡紫,脉沉细弦。
[方四]
黄芪、党参各10克,黄精12克,炙甘草6克,丹参9克,赤芍、红花各6克。若胸痛明显,加桂枝、附片,党参改人参;舌红少津,加玉竹、生地、麦冬。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益气养心,活血通络,适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心肌梗塞。病症为神疲,气短,头晕,胸闷或胸痛,心悸,自汗,面白少华,苔薄白,舌质紫暗,脉虚无力,或有歇止。
[方五]
瓜篓10克,在白12克,半夏、积壳各9克,川朴 6克,砂仁、茯苓各10克,丹参9克,郁金12克,山楂10克。
水煎服,日1剂,2次服。
若神疲气短,加人参或太子参;呕恶加藿香、生姜汁;口干、口苦、苔黄腻、身热加黄连、黄芩、竹茹,或加柴胡、青蒿。腹胀、大便秘结,重用全瓜篓,酌加番泻叶、芒硝或大黄;神志欠清,加石菖蒲、天竺黄、矾水郁金,兼服苏合香丸。
本方化痰止呕,活血通络,适用于痰瘀互结所致的心肌梗塞。临床主要症状是胸闷脘痞,或胸腔疼痛,呕恶,纳呆,口粘,四肢困倦,苔浊腻,舌紫,脉滑。
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的方法
肾气不足
治宜补肾填精养神,方剂可用肾气丸加减。药味如熟地、山萸肉、山药、云苓、丹皮、制附子、肉桂、杜仲、黄精、桂圆肉,鹿角胶等。阴虚者,则去鹿角胶、附子而加玄参、牛膝;兼血瘀者,加丹参、桃仁。
肝脾不和
治宜疏肝健脾安神,方剂采用逍遥散加减。药味有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等。著化热,可加栀子、竹茹;祛痰可加半夏、陈皮、菖蒲、枳实、郁金;化瘀可加桃红、丹参、川芎、红花、牛膝。
痰火扰心
治宜涤痰清热宁神,方剂可用温胆汤加减。药味包括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甘草,生姜等。若痰火壅盛而无苔黄腻甚者,可加青礞石、大黄、黄芩、芒硝,以逐痰泻火。
冻疮吃什么好
俗话说,食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食疗治冻疮的好方法
食疗:熟附煨姜狗肉煲
材料:熟附片6克,生姜100克(煨熟切片),桂枝3克,狗肉200克,佐料适量。
制作:先将狗肉用油微炒,待皮色转黄,加水适量,以武火烧开后,放入熟附片、桂枝、生姜,改用文火把狗肉熬烂,调味即可食用。
杜仲枸杞丹参雀肉汤
材料:麻雀4只,杜仲9克,枸杞15克,菟丝子10克,丹参15克,葱、姜、蒜、黄酒等佐料适量。
制作:将麻雀宰杀干净,把杜仲、枸杞、菟丝子、丹参放入麻雀腹中,将麻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半小时,去药,加葱、姜、蒜、黄酒、食盐,再用小火煮片刻,即可。不过此方孕妇慎用。
丹参的使用方法 丹参泡酒喝
首先我们最好能够购买到丹参片,同时还需要红花。将所有的准备材料洗干净之后和白酒一起密封浸泡,半个月之后就可以取出。这种药酒最好每天不能够喝太多,需要控制服用的多少以及次数。
治过敏性紫癜妙方
1.紫草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紫草汤用败酱草,生地茜草仙鹤草,
赤芍丹参草丹皮,凉血解毒效堪奇。
【组成】紫草50克,败酱草30克,生地30克,茜草20克,仙鹤草20克,赤芍20克,丹参20克,牡丹皮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方解】方用紫草、生地、茜草、仙鹤草、赤芍、丹皮凉血止血;丹参活血养血;败酱草、生甘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
【主治】过敏性紫癜。
【加减】若属气虚、紫癜反复发作者,加党参、黄芪、制首乌各15克;若感染伴发热者,加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各20克;若腹痛加剧者,加延胡索、川楝子、香附各15克;若有血尿者,加白茅根30克,大蓟、小蓟各20克;若便血者,加生大黄粉3克(吞服)。
【附记】用本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45例,经用药5~15天后,均获治愈。
紫草
2.虎杖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虎杖汤中用丹皮,桃仁红花紫丹参,
黄花当归生甘草,咽部红肿加银翘。
【组成】丹皮10克,桃仁10克,丹参30克,虎杖30克,黄花30克,红花12克,当归15克,甘草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解】方用丹皮、桃仁、丹参、红花、当归活血化瘀;且丹皮还有凉血之功。黄花疏风清热;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
【主治】过敏性紫癜。
【加减】若咽部红肿,加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
【附记】用本方治疗过敏性紫癜12例,其中治愈9例,显效2例,因故中途出院者1例。最少服药11剂,最多者40剂,平均为18剂。
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副作用。
输卵管积水该怎么办
偏方一
材料:赤芍15G 牡丹皮10G,丹参30G,路路通30G,毛冬青30G,桑寄生15G,菟丝子15G,太子参20G,白术10G,茯苓15G,穿破石15G。
偏方二
材料:当归10g,赤芍10g,桃仁5g,红花10g,丹皮10g,丹参15g,香附10g,郁金10g,鸡血藤30g,牛膝150g,益母草20g。
偏方三
材料:制香附9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五灵脂9克,当归9克,乌药9克,枳壳4.5克,木香4.5克,没药3克。水煎服。
用法:每天一副.水煎温服,早晚各一次,每次服半碗。
冻疮吃什么好
俗话说,食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食疗治冻疮的好方法。
熟附煨姜狗肉煲
材料:熟附片6克,生姜100克(煨熟切片),桂枝3克,狗肉200克,佐料适量。
制作:先将狗肉用油微炒,待皮色转黄,加水适量,以武火烧开后,放入熟附片、桂枝、生姜,改用文火把狗肉熬烂,调味即可食用。
杜仲枸杞丹参雀肉汤
材料:麻雀4只,杜仲9克,枸杞15克,菟丝子10克,丹参15克,葱、姜、蒜、黄酒等佐料适量。
制作:将麻雀宰杀干净,把杜仲、枸杞、菟丝子、丹参放入麻雀腹中,将麻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半小时,去药,加葱、姜、蒜、黄酒、食盐,再用小火煮片刻,即可。不过此方孕妇慎用。
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
1、痰火扰心
治宜涤痰清热宁神,方剂可用温胆汤加减。药味包括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甘草,生姜等。若痰火壅盛而无苔黄腻甚者,可加青礞石、大黄、黄芩、芒硝,以逐痰泻火。
2、肝脾不和
治宜疏肝健脾安神,方剂采用逍遥散加减。药味有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等。著化热,可加栀子、竹茹;祛痰可加半夏、陈皮、菖蒲、枳实、郁金;化瘀可加桃红、丹参、川芎、红花、牛膝。
3、肾气不足
治宜补肾填精养神,方剂可用肾气丸加减。药味如熟地、山萸肉、山药、云苓、丹皮、制附子、肉桂、杜仲、黄精、桂圆肉,鹿角胶等。阴虚者,则去鹿角胶、附子而加玄参、牛膝;兼血瘀者,加丹参、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