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症的三大区分
秋燥症的三大区分
温燥:润燥止咳,生津退热
不少人入秋后会出现口唇干裂、口渴咽痛等症状,会自行到药店购买降火药服用。医生提醒,服用药物不当有可能加重症状,出现干咳无痰、呼吸不畅、小便短赤和大便秘结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发热、出汗和头痛等症状,应当事先咨询医生。中医学认为,温燥为初秋之主燥,症见口唇干裂、鼻燥出血、口渴咽痛、眼红目眩;毛发干枯、指甲反翘、小便短赤、大便结粒;或伴有发热、出汗和五心烦热等温热症状。治疗原则当为润燥止咳、生津退热。处方用药可用润燥退热汤加减。此外,还可用利咽清凉饮或葛根山药降火汤等煎服。成药可口服喉痛灵冲剂、化燥祛热口服液或润燥解热降火丸等,口唇裂者可涂甘油制剂护理。
凉燥:利咽润喉,清凉化燥
而从中秋进入深秋,天气转凉,中医学认为,此时凉燥为主燥,症见唇干舌燥、鼻干结痂、痂难脱落、口渴咽干、咽痛声嘶、毛发干涸、小便赤长、大便干燥;或伴有发冷、无汗和手足冰冷等凉寒症状。治疗原则当为利咽润喉,清凉化燥。处方用药可用甘草固卫化燥汤。此外,还可用温凉生津散或冬瓜淮山润燥汤煎服。成药可用凉燥丸、利咽润肺冲剂和二地化燥散口服。口唇干燥者可用润唇膏。凉燥者可吃黑木耳、金橘、胡萝卜、苹果、莲藕、石榴、红枣等。当然,并非所有水果都适合秋季食用,如李子、榴莲则可能助火生痰,对预防秋燥有负作用。
内燥:生津补血,补阴祛燥
除温燥和凉燥外,秋季常见的还有内燥。内燥为病后之主燥,中医学认为,汗吐下太过,伤耗津液;或失血太多、久病耗伤津血、热病伤阴后所致的秋燥为内燥。症见口唇干涩、鼻干息微、口咽生疮、触之剧痛、畏惧进食、毛发脱落、小便无力、大便不出;或伴有心悸、胁痛、腹胀、哮喘和尿少等五脏内燥症状。治疗原则当为生津补血、补阴祛燥。处方用药可用安补五脏汤加减。成药可酌情使用归脾丸、肾气丸、补心丹或六味地黄丸等。外用清秋润唇膏。需要提醒的是,秋燥症并非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故无须使用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
小儿秋燥症状
症状1:皮肤干涩孩子的皮肤无比娇嫩,而且对外界的变化很难适应,一旦天气变得干燥,皮肤就容易脱屑、起皮、皲裂。
症状2:口腔干燥口腔干燥就是指孩子的口腔唾液分泌减少了,别以为这是件小事情,如果不管不顾很容易引起龋齿及其它口腔感染,如化脓性腮腺炎、口腔溃疡、咽喉炎等。
症状3:烂嘴角烂嘴角医学上称为口角炎,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张口还可出血。除了气候干燥外,缺乏B族维生素也是其主要原因。
症状4:喉咙疼痛喉咙干燥也是秋季常见的一种症状,具体表现为喉咙肿痛、嗓子沙哑。喉咙疼的孩子不爱说话,吃饭。
症状5:流鼻血空气干燥,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较快,鼻腔容易干涩发痒,这么一来有些孩子就会去挖鼻孔,一旦用力过大就会使鼻腔内的毛细血管破裂,引发鼻出血。
症状6:干咳人体的肺脏对干燥比较敏感,而孩子的肺更是娇嫩,秋天经常会出现燥咳。
症状7:便秘天气干冷,便秘孩子的人数就大大增加。长时间排泄不通畅,会使粪便郁结、干燥,成颗粒状,排便时非常痛苦。
有效诊断子宫脱垂方法都有哪些
1、诊断子宫脱垂需要与慢性子宫内翻症区分:在肿块上找不到子宫口,但可找到两侧输卵管入口的凹陷,表面为红色粘膜,易出血,三合诊舅腔内空虚,触不到子宫体。
2、诊断子宫脱垂需要与粘膜下肌瘤区分:在脱出物上找不到宫口,前后阴道壁不脱出,手插入阴道内可触到子宫颈。
3、诊断子宫脱垂需要与阴道壁囊肿或肌瘤区分:常可误诊为膀胱膨出或子宫脱垂,经检查子宫仍在正常位置或被肿块挤向上方,而肿物与宫颈无关。
4、诊断子宫脱垂需要与子宫颈延长症区分:多为未产妇。前后阴道壁不脱出,前后穹窿部很高,子宫体仍在盆腔之内,仅子宫颈极度延长如柱状,突出于阴道口外。
苹果梨炖冰糖的功效
滋阴润燥
苹果雪梨冰糖水是一种理想的润燥食品,其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在秋冬干燥季节的时候,很过人都会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秋燥症状,这时候hi苹果雪梨冰糖水有助于改善这种秋燥症状。
解酒
喝了苹果雪梨冰糖水以后,还能提高肝脏的解毒排毒能力,还能加快人体内酒精毒素的分解和排出,对人们酒后出现的头痛和恶习等不良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且在喝酒以前喝一碗苹果雪梨冰糖水还有助于降低醉酒的几率。
中医教你去除秋燥症
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百合、玉竹、沙参、石斛、荸荠、枸杞等,可以润心肺、养胃阴。而带有胶质或是质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润”的效用,例如银耳、海带、山药、莲藕、秋葵、菇类、海参、海蜇皮等。
老中医说吃猪脚养生,就是因为猪皮富含胶质可润燥,但若是平常较少运动的人,怕吃猪脚太油,可以改摄取植物胶质。另外,含有油脂的坚果类,例如芝麻、杏仁、煮熟的花生等,也可以达到滋润、润肠消便秘的功效。至于炸烤、辛辣等燥热的食物则应尽量避免,以免耗伤津液、加重秋燥症状。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多喝水很重要,喝水的方法也要注意。喝水时最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灌太大口,否则身体无法有效吸收、分布。喝太大口的水,就像忽然间下起大雨一样,尤其是循环差、经络容易阻滞的人,身体局部会闹水灾,也就是水肿。
另外,中医还有一个补水小秘方,那就是喝蜂蜜水。蜂蜜可以润燥、清热,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滋润肌肤的功效,与水调和喝下,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以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许多甘燥症状,还能抗衰老,是秋季养生的简单良方。不过,由于蜂蜜内可能含有某些厌氧菌,婴幼儿、肠胃道过于敏感,或是吃甜食容易泛胃酸的人应避免食用。
喜欢喝茶的人,秋天可以用杭白菊泡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也是不错的选择,适度饮用有助于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
秋燥症的三大区分
秋燥症是指秋季气候干燥,空气缺乏水分,人体吸入干燥空气后所致的一种秋日病。中医学称之为燥邪,认为其性干涩,易伤津液、肺脏,且多从口鼻而入,致病多从肺卫开始。由于患者感受燥邪的时间不同,故有温燥、凉燥和内燥之分,诊治、用药时应该区分开来。
温燥:润燥止咳,生津退热
不少人入秋后会出现口唇干裂、口渴咽痛等症状,会自行到药店购买降火药服用。医生提醒,服用药物不当有可能加重症状,出现干咳无痰、呼吸不畅、小便短赤和大便秘结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发热、出汗和头痛等症状,应当事先咨询医生。中医学认为,温燥为初秋之主燥,症见口唇干裂、鼻燥出血、口渴咽痛、眼红目眩;毛发干枯、指甲反翘、小便短赤、大便结粒;或伴有发热、出汗和五心烦热等温热症状。治疗原则当为润燥止咳、生津退热。处方用药可用润燥退热汤加减。此外,还可用利咽清凉饮或葛根山药降火汤等煎服。成药可口服喉痛灵冲剂、化燥祛热口服液或润燥解热降火丸等,口唇裂者可涂甘油制剂护理。
凉燥:利咽润喉,清凉化燥
而从中秋进入深秋,天气转凉,中医学认为,此时凉燥为主燥,症见唇干舌燥、鼻干结痂、痂难脱落、口渴咽干、咽痛声嘶、毛发干涸、小便赤长、大便干燥;或伴有发冷、无汗和手足冰冷等凉寒症状。治疗原则当为利咽润喉,清凉化燥。处方用药可用甘草固卫化燥汤。此外,还可用温凉生津散或冬瓜淮山润燥汤煎服。成药可用凉燥丸、利咽润肺冲剂和二地化燥散口服。口唇干燥者可用润唇膏。凉燥者可吃黑木耳、金橘、胡萝卜、苹果、莲藕、石榴、红枣等。当然,并非所有水果都适合秋季食用,如李子、榴莲则可能助火生痰,对预防秋燥有负作用。
内燥:生津补血,补阴祛燥
除温燥和凉燥外,秋季常见的还有内燥。内燥为病后之主燥,中医学认为,汗吐下太过,伤耗津液;或失血太多、久病耗伤津血、热病伤阴后所致的秋燥为内燥。症见口唇干涩、鼻干息微、口咽生疮、触之剧痛、畏惧进食、毛发脱落、小便无力、大便不出;或伴有心悸、胁痛、腹胀、哮喘和尿少等五脏内燥症状。治疗原则当为生津补血、补阴祛燥。处方用药可用安补五脏汤加减。成药可酌情使用归脾丸、肾气丸、补心丹或六味地黄丸等。外用清秋润唇膏。需要提醒的是,秋燥症并非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故无须使用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
苹果梨炖冰糖的功效
苹果雪梨冰糖水是一种理想的润燥食品,其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在秋冬干燥季节的时候,很过人都会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秋燥症状,这时候hi苹果雪梨冰糖水有助于改善这种秋燥症状。
喝了苹果雪梨冰糖水以后,还能提高肝脏的解毒排毒能力,还能加快人体内酒精毒素的分解和排出,对人们酒后出现的头痛和恶习等不良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且在喝酒以前喝一碗苹果雪梨冰糖水还有助于降低醉酒的几率。
秋燥饮食
江城连续放晴后,不少市民嗓子疼痛、上火,以为感冒了,乱吃感冒药。实际上,这是秋燥在作怪,只需饮食调理即可。
秋燥症主要表现为全身燥热、口唇干裂、心绪不宁,有的人会生出口疮,或者出现咽喉肿痛等症状,还会长出红且发痛的痘痘。“秋燥症”虽不十分严重,但一些病症。
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中医上讲,当燥邪入侵,最先受侵犯的是肺部。
专家建议,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容易上火。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水果中效果最好的是梨,其次像甘蔗、香蕉、苹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秋燥吃什么好
秋燥症主要表现为全身燥热、口唇干裂、心绪不宁,有的人会生出口疮,或者出现咽喉肿痛等症状,还会长出红且发痛的痘痘。“秋燥症”虽不十分严重,但一些病症。
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中医上讲,当燥邪入侵,最先受侵犯的是肺部。
专家建议,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容易上火。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水果中效果最好的是梨,其次像甘蔗、香蕉、苹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栗子煮粥吃,能补中气,单独蒸、炒,剥壳而食,不仅口味好,而且营养价值高。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过后就是“立冬”。俗语“补冬不如补霜降”。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秋燥会导致嗓子沙哑,口干舌燥,心情也烦闷,所以多吃一些滋阴补的食品会比较的好,也可以多吃一些清爽的食物,可以起到去火的作用,也可以解毒清热了。这食疗是好的方法,在秋季中吃上面介绍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功效,可以试试看。
秋季口干舌燥是什么原因
1、口干舌燥是秋燥的表现
天气凉热不定,有的人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有时候鼻腔有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秋燥与内分泌失调、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体质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
2、干燥综合征与秋燥的区别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侵害外分泌腺,包括泪腺及唾液腺等,引起眼干口燥。临床上病人出现唾液及泪液分泌减少,表现为眼及口的干燥。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腺体外的脏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肌肉、关节、血管等均有可能累及,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因唾液腺病变而出现的口干、多发性龋齿、腮腺炎等症状,称为口干燥症。因泪腺受累使泪腺分泌的黏蛋白减少,从而出现眼干涩、有异物感、少泪等症状,称为眼干燥症。干燥综合征可单独存在,也可发生于另一种诊断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前者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后者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因此,对于干燥综合症状的人,判断是否患有干燥综合征,还要检查其有无自身免疫性缺陷,或合并其他系统性全身免疫性疾病,以明确是秋燥症还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宝宝秋燥的解决办法
秋燥在宝宝身体上的主要表现就是鼻塞、口干、以及一阵阵的发性咳嗽,甚至出现了发热等等的一系列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症状。或者一些孩子此时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只是发生了咽喉干燥、嘴唇干裂、鼻燥衄血、大便干燥等,但是,我们对于宝宝秋燥的解决办法必须要有所认识。
预防小儿干燥症的关键是要补足水,可多吃些含水分高的水果,如生萝卜、梨、番茄、香蕉、百合等等;也可适当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品。要尽量少吃过咸、过甜,或者一些烧烤食品,以免引起阴津进一步耗竭,徒生内热内燥。当然还要让居住环境保持适当的湿度。此外,在秋季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定时作息的习惯。
对于已经有干燥症表现的儿童,如有咽干疼痛、口唇裂开的孩子,可用红萝卜加上马蹄、杏仁、蜜枣及两片陈皮煲约3小时饮用。对于燥咳排痰不利的,可试饮马蹄雪梨汁:取马蹄250克,白糖250克。将马蹄切成薄片;梨肉切成长薄片,一同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汁液用凉开水稀释,加白糖拌匀即成。
其实面对宝宝秋燥的解决办法并不难,关键是要找对方法及时的予以治疗,比如,及时的去给孩子搭配一个合理的饮食措施,对宝宝的肌肤和肺部,肾脏功能才有帮助,对孩子的秋燥症状才能及时解决。
当心秋季得干燥综合症
■口干舌燥是秋燥的表现
天气变凉了,有的人却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秋燥与内分泌失调、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体质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
■干燥综合症与秋燥有区别
干燥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侵害外分泌腺,包括泪腺及唾液腺等,引起眼干口燥。临床上病人出现唾液及泪液分泌减少,表现为眼及口的干燥。干燥综合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腺体外的脏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肌肉、关节、血管等均有可能累及,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因唾液腺病变而出现的口干、多发性龋齿、腮腺炎等症状,称为口干燥症。因泪腺受累使泪腺分泌的黏蛋白减少,从而出现眼干涩、有异物感、少泪等症状,称为眼干燥症。
干燥综合症可单独存在,也可发生于另一种诊断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前者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症,后者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症。因此,对于干燥综合症状的人,判断是否患有干燥综合症,还要检查其有无自身免疫性缺陷,或合并其他系统性全身免疫性疾病,以明确是秋燥症还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干燥综合症。
秋季多发病,秋季流行病,秋季该预防什么疾病 预防秋燥肺炎
秋天,很容易出现秋燥,而秋燥最伤人的还是对于肺部的伤害。患上秋燥症就会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应对秋燥症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运动和饮食两方面相结合。既要加强锻炼也要注意饮食的清淡润肺。
防"干燥综合症"不能光靠补水
干燥综合征与秋燥的区别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侵害外分泌腺,包括泪腺及唾液腺等,引起眼干口燥。临床上病人出现唾液及泪液分泌减少,表现为眼及口的干燥。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腺体外的脏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肌肉、关节、血管等均有可能累及,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因唾液腺病变而出现的口干、多发性龋齿、腮腺炎等症状,称为口干燥症。因泪腺受累使泪腺分泌的黏蛋白减少,从而出现眼干涩、有异物感、少泪等症状,称为眼干燥症。干燥综合征可单独存在,也可发生于另一种诊断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前者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后者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因此,对于干燥综合症状的人,判断是否患有干燥综合征,还要检查其有无自身免疫性缺陷,或合并其他系统性全身免疫性疾病,以明确是秋燥症还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秋燥:补水为主辅以食疗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应从精神调养、饮食调整、加强锻炼等多方面去协调。首先,秋季要注意补水。秋季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清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预防秋燥症,平时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
干燥综合征须防意外
干燥综合征患者除需要专科治疗外,因泪液分泌少,平时应戴防护镜,避光避风,保持室内湿润;因唾液分泌少,保护牙齿需用有益牙膏、饭后漱口,牙周炎、口腔有霉菌应及时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不论到何处就医,都应主动对医生告知病情,防止手术中、手术后因气道干燥、黏液堵塞而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