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的周期
卵巢的周期
卵巢内有多种结构相互作用,维持妇女的生殖周期。因此,具有"盆腔钟(pelvic clock)"之称。根据卵巢结构功能的变化,分为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
1、卵泡期:卵巢内一组窦状卵泡群脱离了静止的卵泡库,进入“生长发育轨道”,这个现象称为募集(recruitment)。约在周期第七天,在上述发育的卵泡群中,有1个卵泡优先发育成为优势卵泡(dominant follicle);其余卵泡皆逐渐退化闭锁。这个现象称为选择(selection)。正是募集与选择机制精确地控制了人类卵巢自然周期排出卵子的数目。
2、排卵期:血LH/FSH峰是卵巢排卵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一般出现在卵泡破裂前36小时。血LH/FSH峰与孕酮协同作用,激活卵泡液内蛋白溶酶活性,使卵泡壁隆起尖端部分的胶原消化形成小孔,称排卵孔(stigma)。排卵时随卵细胞同时排出的还有透明带、放射冠及小部分卵丘内的颗粒细胞。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卵子可有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也可有一侧卵巢连续排出。
3、黄体期: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卵泡壁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由结蹄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corpus luteum)。黄体的功能主要是在LH的作用下,利用来自血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生成与分泌P及E2,使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为接纳孕卵着床及维持早期胚胎发育做准备。
卵巢周期的概念 黄体变成“白体”
若卵细胞未能与精子结合,便很快会退化消失。而成熟卵泡排出卵细胞后逐渐形成黄体,如卵细胞未有受精,在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并逐渐被吸收,形成纤维化变性,变成一个“白体”。
月经量多有血块是怎么回事
月经量多有血块是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而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变化出现的子宫内膜剥落和出血现象,正常月经量一般为50到80毫升,以第二到三天出血量最多,如果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每日失血量多余80毫升,即为月经量多;如果子宫内膜脱落较大,就会产生血块,偶尔一两次有血块正常,如果长期出现月经量大且有血块的现象,就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进行治疗。
妇女不孕需要做的检查项目
阴道涂片
阴道的上皮细胞也随卵巢周期的影响而是周期性的改变。阴道涂片观察细胞可以反映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从而了解内分泌状况,这样能粗略地了解月经失调者的卵巢功能状态,但不能测知是否排卵。
测量基础体温
卵巢在排卵后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孕激素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利用这一特点,在每天睡醒后立即测量舌下体温,并列出体温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有无黄体形成,同时又可间接地了解有无排卵。正常妇女在月经期后,一般体温在3 6.5摄氏度上下,排卵日可达到最低点,继而上升0.3~0.5摄氏度,维持12~16天,然后在月经前一天或第一天下降至低水平。这种前半段低、后半段升高的基础体温称为双相体温,表示有排卵。若后半段体温不升高 ,则称为单相体温,表明未排卵。
子宫内膜活检
子宫内膜是受精卵着床的部位。采取子宫内膜做活组织检查,可从卵巢功能了解有无排卵及分泌期的情况,同时还可了解内膜有无炎症、息肉及癌等器质性病变。
观察宫颈粘液
子宫颈腺体的分泌随着卵巢周期的影响也有周期性变化。月经后粘液量少而粘稠,排卵期粘液稀薄、透明、拉丝力强。放在玻片上干燥后,于显微镜下可见到羊齿状结晶。
月经量越来越少是什么原因 子宫萎缩
月经是伴随着卵巢周期变化而出血的子宫内膜脱落及出血,如果子宫发育不良就会出现月经量少的现象,如果出现子宫发育正常后开始萎缩就会出现月经量越来越少的症状。
上环后月经会推迟吗 上环前月经会推迟吗
上环一般是不会影响月经,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会造成月经推迟的现象发生。
月经是卵巢周期性的变化而出现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月经周期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由中枢神经系统、垂体、卵巢及子宫共同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月经。
子宫颈的周期性变化
(一)排卵前
受雌激素影响,子宫颈黏液量逐渐增多,稀薄而透明,拉丝度可长达10cm以上。图片显微镜下可见羊齿叶状结晶。
(二)排卵后
受孕激素影响,子宫颈黏液分泌量减少,变黏稠,拉丝易断,不利于精子通过,图片显微镜下可见成排的椭圆体。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受卵巢激素影响呈周期性变化的是功能层,一个月经周期28天左右,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分为3期。
(一)增殖期
增殖期在月经周期第5~14天。与卵巢周期中的卵泡期成熟阶段相对应。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腺体间质血管呈增生状态,内膜厚3—5mm,称增生期。
(二)分泌期
分泌期在月经周期第15—28天,与卵巢周期的卵泡期相对应。在黄体分泌孕激素、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长、弯曲,出现分泌现象,子宫内膜厚达10mm,呈海绵状。子宫内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发育。
(三)月经期
月经期在月经周期第1—4天,此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组织变性、坏死,血管破裂出血,形成月经。
不孕女性检查项目 宫颈粘液检查
子宫颈腺体的粘液分泌会随着卵巢周期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月经之后的宫颈粘液量少且粘稠,排卵期时粘液则透明,稀薄,拉丝力强,放在玻璃片上,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羊齿状结晶。
卵巢癌是怎么引起的 排卵次数和频率
卵巢周期性排卵对卵巢表面的间质是一种不良刺激,反复的损伤修复可能是诱发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北京协和医院的资料统计,卵巢排卵次数增加,卵巢癌的发病率易增加,足月产及较长时间的哺乳、口服避孕药都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生,其原因就在于减少了排卵次数。
第一次来月经一般是几天 正常的月经是多少天
月经周期一般是28-30天,每次持续3-7天。
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
出血时间一般在3-7天,每次月经出血量是30-50毫升。月经量多于80毫升,时间超过7天视为月经量多;月经出血量少于20毫升,时间少于3天视为月经量少,都是不正常现象。
经期量少是什么原因 子宫发育不良
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剥落及出血,若子宫发育不良,如子宫很小或畸形,这种情况会导致月经期只有很少量子宫内膜脱落,月经量减少。
女性不孕不育如何检查 阴道涂片
阴道的上皮细胞也会随着卵巢周期影响而呈周期性改变,阴道图片观察细胞能够反映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从而了解女性的内分泌情况,这样可以粗略的了解月经失调者的卵巢功能状态,但不足的一点是不能测定是否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