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先天性近视眼是否会遗传

先天性近视眼是否会遗传

近视眼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有人做过大量的家庭人员统计,又叫家系调查,凡是家中父母双方有近视者,其子女有近视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家系。父母一方有近视者,子女近视率居中。父母没有近视者,子女发病率最低。另外世界上黄种人近视眼发病率最高,东南亚包括我国在内近视发病率40%以上,白种人中等,而黑人、爱斯基摩人近视眼很少,这说明种属遗传作用。

我国专家作过双胞胎调查,双胞胎同时患近视或同时不患近视,即一致率,结果表明双胞胎一致率(近视)高于非双胞胎。而双胞胎中,同卵双胞胎近视一致率又高于异卵双胞胎,这也说明近视眼是遗传性疾病。专家们还通过公式计算出遗传因素在近视眼形成原因中占65%。

反过来,近视眼也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的,父母有近视并非子女全部有近视,有近视遗传因子者,因子不表现或叫不外显,这时近视不发病。 有一些先天性近视,而且往往度数较高,所幸只占近视眼的极少数。这类近视有家族史,是遗传决定的。

近视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能够好好的注意用眼,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爱护自己的眼睛,将可能会使你出现近视眼的情况,眼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了解一些如何护眼的方法,平时尽量不要花费过长的时间玩手机或者玩游戏。

近视了怎么办 近视会遗传吗

近视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调查分析证明,近视眼约65%是由遗传决定的,35%是由环境所决定,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近视会遗传给下一代。病理性近视通常指近视程度在300—600度之间,有的甚至超过600度;有的虽然屈光度不一定很高,但有严重的眼底变性,这些都表现为高度近视。

这类近视通过家系的调查证明,基本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则所生子女100%高度近视。如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为该有害基因携带者,则后代中近视患病率为50%。如果父母双方都不是高度近视,只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子女的发病率可能是25%。如果父母一方是高度近视,另一方正常,子女是不会出现高度近视的,有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反过来,近视眼也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的,父母有近视并非子女全部有近视,有近视遗传因子者,因子不表现或叫不外显,这时近视不发病。有一些先天性近视,而且往往度数较高,所幸只占近视眼的极少数。这类近视有家族史,是遗传决定的。

近视眼是怎样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近视眼多少度会遗传给宝宝

近视眼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有人做过大量的家庭人员统计,又叫家系调查,凡是家中父母双方有近视者,其子女有近视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家系。父母一方有近视者,子女近视率居中。父母没有近视者,子女发病率最低。另外世界上黄种人近视眼发病率最高,东南亚包括我国在内近视发病率40%以上,白种人中等,而黑人、爱斯基摩人近视眼很少,这说明种属遗传作用。我国专家作过双胞胎调查,双胞胎同时患近视或同时不患近视,即一致率,结果表明双胞胎一致率(近视)高于非双胞胎。而双胞胎中,同卵双胞胎近视一致率又高于异卵双胞胎,这也说明近视眼是遗传性疾病。专家们还通过公式计算出遗传因素在近视眼形成原因中占65%。

反过来,近视眼也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的,父母有近视并非子女全部有近视,有近视遗传因子者,因子不表现或叫不外显,这时近视不发病。有一些先天性近视,而且往往度数较高,所幸只占近视眼的极少数。这类近视有家族史,是遗传决定的。

父母为近视眼,其子女易患近视眼。近视的遗传程度随度数的加深而增加。一般来说,低于-3.00D的近视与遗传关系不大;-3.00D---6.00D的近视与遗传关系密切;高于-6.00D上的近视几乎都与遗传有关。

什么年龄易患近视眼

近视眼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有关:

通过大量人群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证明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环境因素可影响眼的屈光变化已为动物试验和临床工作所证实。制造恶劣的视觉环境,形觉剥夺和限制看远可使幼小动物变为高度近视眼;儿童繁重的近距离作业和不良视觉卫生条件是儿童少年单纯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儿童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等入手。

近视眼有哪些危害?

视力减退是近视眼的主要症状。轻、中度近视眼患者远视力低常而近视力正常,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但读写不困难。

高度近视眼则远、近视力都不好。视疲劳是近视眼的另一个常见不适,多与调节集合失衡有关,近视眼习惯近距离读写,长时间读写后可引起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不适;眯眼视物以利改善视力却可导致疲劳。

高度近视发生眼组织退行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症状。玻璃体混浊可产生飞蚊症,视网膜脉络膜退行病变可发生黄斑出血、萎缩,甚至视网膜脱离,赞成严重视力障碍。

什么年龄容易发生近视眼?

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者发病较早,幼儿时期就可能已是近视眼了。近视发生越早,形成高度近视眼的可能性越大。病理性近视眼在20岁以后还可能发展。

单纯近视眼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少年时期。有统计证明,小学三年级以前视力低常主要由远视眼、散光眼、先天性近视眼所引起,四年级以后近视眼比例增加,高中学生中远视力低常主要由近视眼引起。儿童少年远视力下降初发年龄大多在10-15岁,半数以上集中于12-15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使近视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势。单纯性近视眼在20岁左右趋于稳定。

儿童近视有哪些种类怎么分的

近视眼是现代文明病的一种,但真正要选择一家比较好的正规眼科医院却并不太容易,于是许多人近视的时候刚开始能拖就拖,或直接去眼镜店配眼镜就觉得可以安心了,那么儿童近视有哪些种类是怎么分的呢?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

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

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

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父母多少度近视会遗传给孩子

父母多少度近视会遗传给孩子?相信这是不少父母想了解的问题。作为被近视摧残的患者,自己已经饱受近视的折磨,因而也就不想自己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被近视困扰。下面,我们就听听专家对于父母遗传孩子近视问题的讲解分析。

一般来说近视眼遗传是要先看父母双方里面有没有高度近视的,高度近视也就是说近视的度数为600以上。我国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子女100%为高度近视。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子女50%为高度遗传性近视,但也有的表现不完全。

有人做过大量的家庭人员统计,又叫家系调查,凡是家中父母双方有近视者,其子女有近视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家系。父母一方有近视者,子女近视率居中。父母没有近视者,子女发病率最低。另外世界上黄种人近视眼发病率最高,东南亚包括我国在内近视发病率40%以上,白种人中等,而黑人、爱斯基摩人近视眼很少,这说明种属遗传作用。

近视的遗传作用明显

国内机构作过双胞胎调查,双胞胎同时患近视或同时不患近视,即一致率,结果表明双胞胎一致率(近视)高于非双胞胎。而双胞胎中,同卵双胞胎近视一致率又高于异卵双胞胎,这也说明近视眼是遗传性疾病。专家们还通过公式计算出遗传因素在近视眼形成原因中占65%。

近视人群中,约有20%是遗传性的,如果家中有人患遗传性近视,那么从孩子出生就要开始注意观察,可先查看孩子是否有斜视等症状,孩子到1岁时,可上医院进行婴儿视力检查,一般在孩子3岁时就能查出近视度数。

上述就是我们专家对于父母多少度近视会遗传给孩子问题的解答。虽然孩子近视有先天因素也要注意后天的保护以防近视越来越严重。在孩子学习时就要多加督促看书距离以及上网时不要离屏幕太近。另外,随着医学的发展,近视也可以通过手术来进行矫正,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详细咨询了解。

哪些年龄段最易近视呢

通过大量人群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证明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

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环境因素可影响眼的屈光变化已为动物试验和临床工作所证实。制造恶劣的视觉环境,形觉剥夺和限制看远可使幼小动物变为高度近视眼;儿童繁重的近距离作业和不良视觉卫生条件是儿童少年单纯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儿童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等入手。

视力减退是近视眼的主要症状。轻、中度近视眼患者远视力低常而近视力正常,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但读写不困难。

高度近视眼则远、近视力都不好。视疲劳是近视眼的另一个常见不适,多与调节集合失衡有关,近视眼习惯近距离读写,长时间读写后可引起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不适;眯眼视物以利改善视力却可导致疲劳。

高度近视发生眼组织退行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症状。玻璃体混浊可产生飞蚊症,视网膜脉络膜退行病变可发生黄斑出血、萎缩,甚至视网膜脱离,赞成严重视力障碍。

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者发病较早,幼儿时期就可能已是近视眼了。近视发生越早,形成高度近视眼的可能性越大。病理性近视眼在20岁以后还可能发展。

单纯近视眼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少年时期。有统计证明,小学三年级以前视力低常主要由远视眼、散光眼、先天性近视眼所引起,四年级以后近视眼比例增加,高中学生中远视力低常主要由近视眼引起。儿童少年远视力下降初发年龄大多在10-15岁,半数以上集中于12-15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使近视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势。单纯性近视眼在20岁左右趋于稳定。

近视眼是怎样分类的

近视眼分类尚未有统一规定,现临床一般最常用的是按屈光度和屈光成分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相关推荐

近视遗传

很多近视的人担心自己的近视遗传给下一代。科专家表示,近视的确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不同类型的近视遗传概率不同,而且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用可以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加重。 科屈光组副主任医师翟长斌指出,一般而言,如果父母均是高度近视,遗传的概率比较大,而如果父母是中低度的近视,尤其是在300度以下的近视,遗传概率较小。 临床上,近视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一般由于后天学习、工作等造成的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这种近视遗传概率小。而有一定先天因素、加上后天影响所形成的高达800~9

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区别

什么叫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相对真性近视而言。真正的近视是正视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即解除了调节作用后,的远点位于有限距离之内。换句话说,近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造成球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而假性近视,是在看远处物体时还有部分调节作用参加。 常见于青少年学生在看近物时,由于使用调节的程度过强和持续时间太长,造成睫状肌的持续性收缩,引起调节紧张或凋节痉挛,因而在长时间读写后转为看远时,不能很快放松调节,而造成头晕,胀,视力下降等视力疲劳症状。这种由

关于儿童的真假性近视应该怎么区分

近视分为真假性近视,如果是假性近视是可以矫正恢复的,真性近视则需要进行更多的治疗,那么首先大家要知道如何区分真假性近视,那么具体的方法请看下面的详细介绍。 (1)假性近视,是由于近距离用过度,内睫状肌通过收缩调节来使焦点移近,时间一长,就表现出一时性的近视现象,用扩瞳药后使睫状肌得到放松,近视现象可以消失。 (2)真性近视,是由于遗传或过度发育,使轴拉长,用扩瞳药后近视现象未改变。 如果是假性近视,则不需要戴镜,睛休息放松后症状减轻。真性近视就需要配戴镜。配镜原则:选用使患者获得最佳视力

什么是假近视

假性近视是相对真性近视而言。真正的近视是正视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即解除了调节作用后,的远点位于有限距离之内。换句话说,近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造成球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而假性近视,是在看远处物体时还有部分调节作用参加。 假性近视的特点 第一,最主要的特点是远视力低于近视力 看远处的时候,出现视力模糊,看不清;但是看近处时,却视力正常。一般远视力小于1.0,而近视力等于或大于1.0。 第二,假性近视的视力很不稳定,易波动 看远处的时候,出现视力

近视的原因

(1)遗传素质 遗传虽然是近视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近视并不一定都是因为遗传而引发的。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是高度近视的人的话,那么家族遗传的可能性必然占到了非常大的部分,这是因为高度近视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发育因素 婴儿因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

先天性近视产生的原因

在越来越多的近视一族中,不乏一些“小不点儿”,稚气的小脸上架着一副镜。他们多数是先天性近视患者。从美国回来不久的原上海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周国民副教授最近初步找到了答案。他在利用小鼠模型对球进行数量遗传和多基因定位研究中,发现两个控制球大小的基因位点eye1和eye2。 周国民在研究中发现,先天性近视患者的球比正常人大。为寻找原因,他利用小鼠模型对此问题进行了数量遗传和多基因定位的深入研究。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他首次发现了两个控制小鼠球大小的基因位点eye1和eye2。其中,eye1位于

近视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引起近视的原因,至今看法仍不统一,但归结起来不外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人的视觉器官是适应外界光的不断变化而变异和进化的。现就遗传和环境对的影响分述如下。 1.遗传因素(hereditary factor) 根据群体调查,已证明各民族之间近视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亚洲人中以中国人和日本人多发近视。欧洲犹太人较英、德等国本地人的近视为多见。Stephoson于1919年调查伦敦儿童的屈光状态,犹太人儿童的近视比本地儿童者约多10倍。 (1)高度近视:胡诞宁等对61个家系调查发现:①双亲

什么是假近视

什么是假近视呢?你知道什么是假近视吗?你想了解什么是假近视吗? 假性近视是相对真性近视而言。真正的近视是正视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即解除了调节作用后,的远点位于有限距离之内。换句话说,近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造成球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而假性近视,是在看远处物体时还有部分调节作用。 从表面上看,假性近视也是看远模糊,看近清楚,但散瞳验光检查时又没有相应的屈光度改变。 那么,为什么看远处也不清楚呢? 这是由于经常不正确的用,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

近视病因是什么

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近视的发生:外因--长时间近距离看事物,使球中睫状肌失去弹性晶状体而导致晶状体不能复原(比天生厚了),于是发生近视。 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遗传关系:近视主要有40%是遗传,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

学生近视的原因

学生近视的原因!中华民族是近视高发民族,目前我国近视人群超过3亿,而且还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在校学生的近视率为:小学生约30%~40%,中学生达50%~70%,大学生超过80%,近视防治任重而道远。 近视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具体来说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 内因:包括遗传和发育两方面因素。 (1)遗传素质:近视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属常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