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肠梗阻的偏方
中医治疗肠梗阻的偏方
肠梗阻的病例
1.【病例验证】叶某,男,56 岁。患者1973年因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因粘连性肠梗阻两次去医院西医急诊治疗。此次因早餐饮食不慎,上班两小时后又急性发作,脘腹胀痛较剧,频作呕吐,欲解不使,始起吐出胃内容物,解少量稀便,后频作空呕,虽蹲厕,但无粪尿,频繁来回于上班地与厕所之问。西医用开塞露行胃肠减压,大剂量葡萄糖输液抗炎解痉等,未见效,劝其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拒绝,又请中医按摩、推拿、针灸,仍不能有效控制病情。邀余就诊,观神尚清,但精神极度虚弱,烦躁不宁,不断揉腹,呻吟,欲呕及频蹲厕,舌质红少津,脉沉弦细。急投上方1剂,急煎服,头汁服下,即解大便1次,稍能安静,频蹲厕及频作空呕均好转,又服2剂、3剂,诸症大减,嘱第2日原方再服1剂,后服调理之剂5剂,一切恢复正常。
2.【病例验证】马某,男,58 岁。患者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六天,腹痛腹胀伴呕吐,拟为“肠梗阻”收住人院。经查:体温37℃,心率92次/分;心电图:快速型房颤。右上腹及脐周围触痛,反跳痛不明显,肠鸣音上腹亢进,脾脏偏大,腹透有多个气液面。虑其病情复杂,中西医会诊:先拟大承气汤攻下逐实,解出稀便。又虑其年近花甲,病邪累伤脾气,故改用通补兼施,补气健脾,和胃化浊,清下通腑,用本方治疗。服1剂,解稀便,夹有栗状硬便,诸症缓解。再进1剂,胀痛消失,脉转和缓。原方续进2 剂以善其后,病愈出院。
3.【病例验证】肖某,男,33岁。行阑尾切除术后8年,术后一直觉腹部隐痛,食欲、排气、排便尚可。近3天来腹痛较剧,并停止排便排气。查:腹部有肠形,肠鸣音消失。腹部平片:左下腹有一胀气肠襻,血象:WBC 12.6 x 109/L,N80%,拟诊为粘连性肠梗阻,用此方,连服10剂而愈,随访1年未发。
中医治疗肠梗阻的偏方
1.枳附通理汤治肠梗阻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镇痛通便,主治粘连性肠梗阻。
【偏方组成】炒枳壳、生军(后下)、淡附片各10克,细辛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文火水煎,分3次温服。
2.蒲公英川朴治肠梗阻
【功能主治】通补兼施,补气健脾,和血化瘀,清下通腑。主治肠梗阻。
【偏方组成】蒲公英、生黄芪、党参、苍术、丹参、当归、枳壳、川朴各15克、姜半夏、熟大黄、炒内金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文火水煎,分上、下午温服。
【加减】舌苔垢腻者,加霍香,佩兰叶,以芳香化浊;热重者,加金银花15克。
3.芒硝大黄汤治肠梗阻
【功能主治】泻热通便、软坚润燥、行气散结、消痞除满。主治急性肠梗阻之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
【偏方组成】芒硝30克,枳实、厚朴各15克,生大黄12克。
【用法用量】每次2剂,分别浓煎,每剂取液100毫升,分别口服及保留灌肠。如未奏效,12小时后再煎2剂,药量加倍。
4.茵陈瓜蒌治肠梗阻
【功能主治】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偏方组成】茵陈、瓜蒌、番泻叶各15克,苦楝皮、槟榔各10克,陈皮、生甘草各8克,熟豆油30毫升。
【用法用量】将前7味药水煎浓缩至200毫升左右,加人熟豆油30毫升一同送服。每日1剂。若呕吐不止不能口服者,可改用保留灌肠之法。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蛔虫性肠梗阻患者68例,经服药1~5剂治愈者65例,应用保留灌肠法治愈者3例。
5.干姜大黄汤治肠梗阻
【功能主治】泻下攻积,润肠通便。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偏方组成】干姜20克,乌梅、大黄30克,蜂蜜100克。
【用法用量】先将干姜、乌梅用清水300毫升煎煮30分钟左右,再将大黄、蜂蜜入煎2~3分钟即可。将药汁少量频频喂服。呕吐剧烈者,可经胃管灌人,每次50毫升左右,每隔2小时~次,如6小时后一般情况未见好转,可将药液由肛门灌肠。对疼痛剧烈者可予阿托品皮下注射,中度以上失水者,可给输液。
6.枳实莱菔子外敷治肠梗阻
【功能主治】化痰除痞,破气消积。主治肠梗阻。
【偏方组成】枳实、莱菔子、广木香、白酒各30克,四季葱头50克,食盐500克。
【用法用量】先将枳实、广木香、莱菔子炒热,将上药混合以纱布包裹,外敷脐及周围,药冷后可继续放锅内炒热再敷。每次敷30~60分钟,可以药袋上加热水袋,使药力持久。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14例肠梗阻,结果:痊愈8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8%。
7.川朴木香汤治肠梗阻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气导滞,降逆止痛,调理升降。主治术后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
【偏方组成】川朴、木香、炒莱菔子、当归、肉苁蓉各15克,乌药、桃仁、赤芍、芒硝(冲服)、番泻叶(泡服)、党参、黄精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每剂加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3次服。10天为1疗程。
如何治疗肠梗阻效果好
肠梗阻会对患者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办法,关于如何治疗肠梗阻,专家提醒首先要正确的选择相关方法,如下便是专家对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做出的分析,看看日常该如何治疗这些疾病。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对此,专家表示,肠梗阻患者应该要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
如何治疗肠梗阻:
一、防治感染和毒血症:
专家表示,应用抗生素对于防治细菌感染,从而减少毒素的产生都有一定作用。一般单纯性肠梗阻可不应用,但对单纯性肠梗阻晚期,特别是绞窄性肠梗阻以及手术治疗的病人,应该使用。
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不论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极重要的措施。最常用的是静脉输注葡萄糖液、等渗盐水;如梗阻已存在数日,也需补钾,对高位小肠梗阻以及呕吐频繁的病人尤为重要。
同时,专家提醒,在单纯性肠梗阻晚期和绞窄性肠梗阻,尚须输给血浆、全血或血浆代用品,以补偿丧失至肠腔或腹腔内的血浆和血液。
三、胃肠减压:
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有关如何治疗肠梗阻的问题,大家除了要把握相关办法之外,更要在治疗前后做好相关注意,这样才能够确保患者的健康,避免治疗过程前中后可能发生的危害,届时其危害后果是相当恐怖的。
中医治疗肠梗阻的方法是什么
一、血淤气滞
腹部持续疼痛,胀气较甚,或痛处固定不移,痛而拒按,呕吐,大便闭,舌质紫暗、苔白或黄,脉弦细。
治法:活血化淤,行气止痛。
方药:小茴香10克、血竭5克、延胡索1O克、没药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官桂6克、赤芍10克、生蒲黄10克、五灵脂6克、木香10克、香附10克。
二、热结腑实
腹痛突发,疼痛剧烈而拒按,肠鸣有声,呕吐食物,口干口苦,大便闭结,苔黄腻,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泻热通腑,荡涤积滞。
方药:生大黄10克、枳实10克、芒硝10克、厚朴10克。
三、寒邪直中
突然腹中绞痛,可触及包块,疼痛拒按,恶寒,面色青冷,舌质淡而暗、苔白润,脉沉紧。
治法:温中散寒,缓急止痛。
方药:生大黄]0克、熟附于]o克、细辛3克、枳实1.O克、厚朴10克、芒硝20克。
以上所提供的中药处方,在调理气滞上、泻热通腑以及寒邪直中引起的肠梗阻相关病症的治疗效果是可以达到治根本,但也建议先到医院检查,首先排除一些蛔虫症的情况,否则治疗方案要进行调整,特别严重者可能要及时手术治疗,同时补充相关的维生素。
肠梗阻的西医及中医治疗
一、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是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小时,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基础疗法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
①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的情况。
② 防治感染:抗生素的应用,对防治细菌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2、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襻性肠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反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及全身情况而定。
二、中医治疗
生植物油,生豆油、香油或花生油,成人200-250ml,儿童80-150ml,口服或由胃管内注入。
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
西医治疗
①非手术治疗:解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失衡。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的情况。
防治感染:抗生素的应用,对防治细菌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②手术治疗:对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畸形所致的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应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及全身情况而定。
中医治疗
单验方
生植物油:生豆油、香油或花生油,成人200-250ml,儿童80-150ml,口服或由胃管内注入。
肠梗阻的中药偏方
中药
(1)热结腑实:腹痛突发,疼痛剧烈而拒按,肠鸣有声,呕吐食物,口干口苦,大便闭结,苔黄腻,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泻热通腑,荡涤积滞。
方剂:生大黄10克、枳实10克、芒硝10克、厚朴10克。
(2)寒邪直中:突然腹中绞痛,可触及包块,疼痛拒按,恶寒,面色青冷,舌质淡而暗、苔白润,脉沉紧。
治法:温中散寒,缓急止痛。 方剂;生大黄10克、熟附于10克、细辛3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芒硝20克。
(3)虫积阻结:腹痛时作时止,面黄肌瘦,或颜面有白色虫斑,突发腹中剧痛,痛在脐周,按之有块,呕吐食物或清水,苔白,脉弦。
治法:驱虫消积。
方剂:雷丸6克、苦楝皮10克、黑丑10克、槟榔10克、皂角10克、木香12克、大腹皮10克、川椒5克、黄连10克。
(4)血淤气滞:腹部持续疼痛,胀气较甚,或痛处固定不移,痛而拒按,呕吐,大便闭,舌质紫暗、苔白或黄,脉弦细。
治法① 活血化淤,行气止痛。 方剂:小茴香10克、血竭5克、延胡索10克、没药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官桂6克、赤芍10克、生蒲黄10克、五灵脂6克、木香10克、香附10克。
中医肠梗阻偏方治疗
肠梗阻是由于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肠梗阻的治疗,在于缓解梗阻,恢复肠管的通畅;在保守治疗上主要以胃肠减压,禁食,预防感染,矫正水电紊乱;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以行外科手术复位或切除手术。
1.首先需矫正患者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给予输液,甚至输血等全身支持疗法。
2.放置胃管作胃肠减压。通过胃管吸出患者胃肠道的气体与液体,减轻腹胀,减低肠道压力,减少毒素的吸收。
3.全身使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与中毒。
4.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如肠粘连作松解术;肠扭转或肠套叠复位术;肠肿瘤作切除术等等。如果术中发现肠道有血运性绞窄,肠管坏死,则需切除坏死的肠管。肠梗阻属外科急诊,上述介绍的肠梗阻常识旨在引起对肠梗阻的警惕性,以及时把患者送诊进行治疗。
肠梗阻可以避免吗
依据肠梗阻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某些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1.对患有腹壁疝的病人,应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因嵌顿、绞窄造成肠梗阻。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
3.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患者应很好地胃肠减压,手术操作要轻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
4.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
5.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