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应该如何护理
小儿尿路感染应该如何护理
1、对症护理
泌尿道感染的婴幼儿常有高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额头、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要鼓励患儿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要勤换尿布,而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需用开水烫洗晒干,或煮沸消毒。
2、观察药物副作用
按疗程服药。
3、预防泌尿道感染
注意幼儿不穿开裆裤,婴儿勤换尿布,便后要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男孩子要将包皮摞上去洗,龟头发红可涂抗生素软膏,如包皮被尿垢粘连,要到小儿外科门诊分离,以减轻对尿道口的刺激,避免发生下行性泌尿道感染。积极治疗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以免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泌尿道引起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应该怎样进行检查
小儿尿路感染让很多年轻的家长很是苦恼,因为这种疾病的产生会使得宝宝身体的很多器官遭受重创,那么,小儿尿路感染该怎样进行检查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的专家对此是怎么说的。
如果医生怀疑宝宝有尿路感染,他需要对宝宝的尿液采样做尿液培养检查。这对帮助医生确诊尿路感染以及确定是什么细菌引起了感染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使用正确的抗生素来治疗尿路感染。
对宝宝做尿液采样的困难在于医生需要“无菌尿”,也就是没有被细菌污染的尿样。而细菌总是存在于宝宝的皮肤上,对于还不能自主控制排尿或不能按照特殊要求排尿的小婴儿或幼儿来说,采集尿液做这种尿路感染检查是很困难的。
医生采集尿液样本时,可能会把一个塑料袋放在你宝宝的外生殖器上,但这样做仍然不能完全避免皮肤细菌的污染,因此,用这种尿液样本做的尿路感染检查有时并不十分准确。
也有可能医生会用导管来获取合格的尿液样本。他会先用消毒剂清洁宝宝的外生殖器皮肤,然后在消毒区域铺一块小毛巾。接下来,医生会将一根导管向上通过尿道插入膀胱,直接从膀胱取尿。这是一个安全的常规操作过程,大概只需要1分钟时间。有些孩子对这个过程很紧张,但有些孩子并不是很在意。另外,还有一种不是很常用的方法是:将一根针插入下腹部,直接从膀胱收集尿液来做尿路感染检查。
采集好尿样后,可能需要等一两天,才能得到化验结果,但如果医生从最初的结果证实有尿路感染,可能会立即开始治疗。
医生也可能建议进行其他检查,因为尿路感染可能预示宝宝的尿路系统有问题。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包括泌尿道阻塞和膀胱输尿管反流(即尿液从膀胱反流入肾,简称vur)。在发生尿路感染的婴幼儿中,30%~40%的宝宝患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症状。
小儿尿路感染症状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尿路是指尿排出的通道,上有肾脏,下有膀胱、尿道,中间由输尿管相连。由于小儿尿感很少局限于上述某一部位,有时难以分辨,所以常统称为尿路感染。小儿以急性尿感为多见,其表现不像成人尿感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其症状变化多端。新生儿患病时,轻重不一。
轻者可以毫无症状,仅在尿培养时有细菌生长。重者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灰白,易激惹或嗜睡,有的还可以表现为黄疸、惊厥或消化道症状。婴幼儿患病时,全身症状明显,如发热、面色苍白、呕吐、腹泻、腹痛、腹胀、亦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嗜睡、惊厥、昏迷,泌尿道症状较轻时,仅表现为排尿时吠吵。
哪些症状属于小儿尿路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有哪些症状表现?尿路感染作为常见的尿道炎症,可发生与任何年龄段。小儿也是尿路感染的易发人群之一。那么小儿尿路感染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我们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婴幼儿尿路感染的症状:多数婴幼儿发生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后症状不典型,不易察觉,故家长要多观察。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突发高热、食欲差、呕吐、腹泻、睡眠不安、排尿哭闹,哺乳期婴儿出现吸吮无力或拒绝吸乳,如果婴幼儿出现上述情况要警惕患尿道感染。
儿童尿路感染的症状:儿童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症状通常比较明显。排尿时会感到尿道口灼热感、排尿次数频繁、背部下方或腹部疼痛、发生尿床、血尿(尿液颜色可能是红色、粉红或暗红色)。
专家提醒,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现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应尽早带患儿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收集患儿的尿液样本检查,一旦证实是尿道感染,应多饮开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同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要在医院接受抗生素注射治疗。
遗尿有时也提示小儿尿路感染
(1)婴儿尿路感染中男婴明显多于女婴,男女之比大约为10∶1,可能主要与男婴的阴茎包皮有污垢及尿路畸形多于女婴有关。
(2)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婴儿期尿路感染往往以高热起病,与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有的还伴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烦躁,甚至惊厥等,很少出现尿频等尿路感染症状,往往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甚至颅内感染等。学龄前儿童尽管可以自诉尿频症状,但容易被忽略。
(3)小儿尿路感染合并尿路异常率较高,大约为30%~60%。一般小儿尿路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痊愈,但合并尿路异常时尿路感染通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4)婴幼儿尿路感染可导致肾发育障碍和肾瘢痕,造成永久性肾实质损害,后果远较成人严重。据统计,小儿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中,约1/3有肾瘢痕形成,多发生于5岁以前,而其中半数有膀胱输尿管返流,以后即使已无菌尿,这些损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可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成人期看到的不规则瘢痕化的肾盂肾炎都是从小儿期肾盂肾炎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儿期尿路感染的诊治。
小儿尿道感染症状
1、小儿尿道感染症状之肾盂肾炎
婴幼儿占多数,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常有38.5℃以上的发热,高热时可有惊厥或寒战,同时还有全身不适、神萎、面色苍黄,呕吐、恶心、轻泻。年长儿述胁肋部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新生儿表现如败血症,有体重下降、喂养困难、黄疸、激惹、发热或体温不升。
2、小儿尿道感染症状之膀胱炎
大多为年长女孩,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不尽、下腹不适、耻骨上区疼痛、尿失禁的症状,有时尿恶臭,有外阴部湿疹。膀胱炎一般不引起发热。
3、小儿尿道感染症状之无症状性菌尿
无症状性菌尿指小儿尿培养阳性,而无任何感染的临床症状。几乎全是女孩,但若不治疗可能发展为有症状的尿路感染。
急性尿路感染 是指病程在6个月内者。症状因年龄及感染累及部位而异。年长儿与成人相似,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明显,局部排尿刺激症状多较轻或易被忽视。
4、小儿尿道感染症状之急性期
新生儿期:多由血行感染所致。症状轻重不等,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吃奶差、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多数小儿可有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部分病儿可有抽风、嗜睡,有时可见黄疸。但一般局部排尿症状多不明显,因此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及早作尿常规检查及悄、血培养以明确诊断。
5、小儿尿道感染症状之慢性尿路感染
指病程6个月以上,病情迁延者。症状轻重不等,可从无明显症状直至肾功能衰竭(首先出现浓缩功能受损)。反复发作可表现为间歇性发热、腰酸、乏力、消瘦、进行性贫血等。局部下尿路刺激症状可无或间歇出现。脓尿及细胞尿可有或不明显。病儿多合并悄返流或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b型超声波检查或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瘢痕,如能早期矫治可减少肾损害。
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因
小儿尿路感染的五大病因
1、母亲妊娠期菌尿、出生后缺乏母乳喂养的婴儿,患尿路感染的可能。
2、婴儿的身体尚未发育发熟,容易被病菌所侵扰,使用抗生素的几率大。如果滥用抗生素,就易使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占优势,破坏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尿路引起感染。
3、婴儿需要经常用尿布,又不能控制排尿、排便,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特别是女婴尿道口较短,男婴有阴茎包皮,加之尿路免疫功能、膀胱防御机制较弱,容易使尿路发生上行感染。
4、尿路的先天畸形,是身体各部位先天畸形中发生率较高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下尿道畸形等,都容易并发尿路感染。
5、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中的其它因素:
(1)低血钾、高血钙和滥用止痛剂等所致的肾损害,亦易于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
(2)妇科炎症、包皮炎及前列腺炎等,是尿路感染的原因最常见的。
(3)高血压和血管疾患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者,易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
(4)滥用非那西汀者,可发生肾乳头坏死,病变的肾组织更易感染,可能是由于防御机能受损之缘故。
(5)全身性疾病,如重症肝病、慢性肾病、晚期肿瘤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也是容易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
(6)导尿和作泌尿道器械检查,会损伤尿道粘膜,还可将尿道口的细菌直接带入膀胱。据统计,即使在严格消毒下,一次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机会为2%左右,留置导尿管4天以上者,可高达90%,连续留置导尿管10天后,这也是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
小孩子尿急尿频怎么预防
夏季婴幼儿尿路感染高发
泌尿系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这与女童生理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较小的婴幼儿不能控制排尿、排便,需要使用尿布,因此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再加上女婴尿道口较短,尿路免疫功能差,膀胱防御机制较弱,容易使尿路发生上行感染,另一方面,宝宝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容易被病菌所侵扰,进一步破坏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引起尿路感染。
夏季是尿路感染的高发季节,原因在于夏季天气较热,一些孩子喝水少、排尿少。有些孩子尤其是女孩儿喜欢游泳,也容易出现特殊病原体的上行感染。同时,孩子患有肺炎、败血症等疾病时,细菌也会诱发尿路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最易被误诊虽然尿路感染在幼儿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可是该病却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防尿路感染当重日常护理除了对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外,尿路感染患儿的日常护理也很重要。如果患儿有高热症状,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额头、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平时要鼓励患儿多喝水,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并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小小孩儿要勤换尿布,从而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需用开水烫洗或煮沸消毒、太阳下晒干。
日常生活当中,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穿开裆裤,而且在上了厕所以后,一定要及时的清理孩子的臀部,保持臀部的清洁,女孩的会阴部位一定要彻底的清洗,然后保持干燥,这样才可以防止细菌的滋生,避免尿路感染这样的疾病反复的出现。
小儿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多为细菌引起的尿道炎症病变,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淋证”范畴。
未病先防
(一)生活起居预防
1.适寒温,防外邪:衣被要寒暖适宜,随气候变化而增减,以防病健身,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洁卫生,防感染:婴幼儿每次大便后,应该清洗臀部。尿布经常用开水烫洗净。勤换内裤。穿开裆裤不要坐在不洁净地方,不玩脏土。女孩应注意外阴部清洁,清洗或擦抹时应从外阴前面向肛门方向,以避免感染机会。其次,婴幼儿用的毛巾和盆,要与大人分开。
(二)食疗预防
1.加味山药粥:淮山药60~100克,茯苓15克,小蓟10~15克,粳米100克。先将淮山药、茯苓、小蓟煮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稀粥,可配加适量白糖调服。每早晚温热食服。
2.赤小豆内金粥:赤小豆30克,鸡内金15克(研末),糯米适量,共煮成粥服。
3.山药芡实粥:淮山药15~20克,芡实15克,粳米50克。先将山药、芡实煎成汁,与粳米煮成稀粥,温热食服。
(三)药物预防
1.若有外阴部感染,局部红肿或溃烂者,可用野菊花30克、金银花30克、黄柏6克、苦参15克、车前子30克,煎汤温洗,每日三次。若有溃烂,洗后用黄柏、枯矾各等份,加适量冰片,研细未擦敷,或用冰硼散、锡类散擦敷亦可。
2.若见小便次数增多,尿道灼热而红,时有小便余沥不尽等症,可尽早服用一些清热利尿之品,以杜绝淋症之发生。如:
①竹叶茶:竹叶10克、茶叶5克,用沸水冲泡,每日代茶饮。
②通草场:通草3克、灯芯草3克、白茅根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③马齿苋车前场:鲜马齿苋15克、车前草12克。水煎服,日分2~3次。
(四)针灸推拿预防
1.针灸;针刺百合、关元、中极、三阴交,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或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以强壮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2.推拿:每日下午探丹田100~200次,摩腹20分钟,揉鱼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
既病防变
急性发病,若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多能痊愈。慢性发病,或反复发作者,则迁延日久,甚至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一)起居劳作
患病后要注意病室内的安静、清洁,避免不良刺激,以保证患儿充分休息和睡眠,从而精神振作,有利于疾病恢复。急性感染早期,应卧床休息,甚至大小便也不能下床。恢复期,可适量活动,以促进食欲,流通气血,增强抗病能力。
(二)精神调养
首先要设法消除患儿对医生检查、打针、服药的恐惧心理。其次,要有耐心,掌握病儿心理,直顺其所喜。如病情变化,不要在病儿面前惊慌失措,任意呼唤,或哭泣不已,要对病儿进行安慰,以免引起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三)药食防治
1.茯苓苡米粥:苡米仁30克、茯苓20克、粳米50克。先将茯苓打碎入砂锅内,加水300毫升,煎100~150毫升,去渣取汁。苡米仁、粳米加水300毫升,武火煮成稀粥,兑入茯苓汁,煮开2~3沸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
2.黄芪白茅饮:生黄芪、白茅根各30克,肉苁蓉20克,西瓜皮60克,白糖适量。诸品入砂锅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取渣留汁,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
3.滑石粥:滑石30克、瞿麦10克、粳米50克,将滑石用布包扎,与瞿麦入砂锅,加水600毫升,煎至450毫升,去渣存汁,入粳米煮粥,每日3次,温食服。
(四)中医治疗
既成淋症,若湿热不除,日久可损伤脾肾之气,迁延不愈,致使病情加重。
1.起病较急,尿频数短赤,小腹坠胀,腰痛,恶心呕吐,舌红苦黄腻,脉数,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或导赤散:萹蓄12克、瞿麦10克、车前子12克(布包)、滑石15克、栀子8克、木通6克、大黄6克、甘草3克、竹叶3克。
2.若病久,小便频数,淋沥不尽,尿清或尿液不清,精神倦怠,饮食不振,甚形寒怕冷,手足不温,便溏,舌淡或有齿痕,苔薄腻或薄白,脉细弱。当益气补肾,升提固摄。用缩泉丸加减:山药20克、益智仁15克、乌药12克、茯苓12克、车前子6克(布包)、灯芯1.5克。
若温热留恋,肾阴受损,伴低热、唇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用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
(五)推拿
1.补肾水:在患儿小指罗纹面,医者用拇指桡侧,从指尖向指根直推100次。
2.补脾土:在患儿拇指末节罗纹面,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贴于穴位上,依顺时针方向旋转100次。
3.探丹田(小腹部)5分钟。患儿仰卧,医者用掌根贴于小腹,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小儿尿路感染的饮食
1、凉拌莴苣丝:鲜莴苣250g,食盐适量。将鲜莴苣去皮,用冷开水洗净,切丝、食盐调拌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
此方清热利尿,适应于沁尿系感染属膀胱湿热者,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
2、清炒绿豆芽:绿豆芽250g,将绿豆芽洗净起油锅炉炒熟,下盐调味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
此方清热利湿。适应于尿路感染属膀胱湿热者,症见小便灼热不利或尿频涩痛。
3、钱草车前饮:金钱草15g,车前草15g,水煎服 此方通淋化石适应于膀胱结石属湿热郁结者,症见小便不利或小便涩痛,腰腹痛,尿中带血。
小儿尿路感染症状
1.肾盂肾炎:婴幼儿占多数,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常有38.5℃以上的发热,高热时可有惊厥或寒战,同时还有全身不适,神萎,面色苍黄,呕吐,恶心,轻泻,年长儿述胁肋部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新生儿表现如败血症,有体重下降,喂养困难,黄疸,激惹,发热或体温不升。
2.膀胱炎:大多为年长女孩,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不尽,下腹不适,耻骨上区疼痛,尿失禁的症状,有时尿恶臭,有外阴部湿疹,膀胱炎一般不引起发热。
3.无症状性菌尿:无症状性菌尿指小儿尿培养阳性,而无任何感染的临床症状,几乎全是女孩,但若不治疗可能发展为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患者多有感染或尿路刺激的临床症状,结合尿常规,尿培养菌落计数可以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