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易患亚健康应注意饮食
老年人易患亚健康应注意饮食
健康界有条“一零定律”,即健康是“1”,其他方面的成功都是后面的“0”,如果1没了,后面有再多的0都没意义。对于老年人来说,掌握住这个基本的“1”,就要从管理自己的健康开始。
目前,慢病已经成为国人的头号健康公敌,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的居民的比例分别为85.3%和79.5%,而且呈现井喷式增长。老年阶段处于人体生命的衰退期,老年人是患慢性病的主力军,去年发布的《2012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显示,在60岁~80岁人群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占66%,居首位,其次是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率分别为64%和51%。其他依次为体重偏高、血脂异常、白内障、脂肪肝、血压高、血糖高等。可以说,老人是需要健康管理的第一大户。只有管理好健康,已患病的老人才能控制住疾病,提高生命质量;防病的老人才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安度晚年。
每年体检并做好健康档案。许多患有疾病的老人,不重视定期健康检查,让人十分担心。老年人除了保持每年至少体检一次的习惯外,还要注意,体检项目不是越多越好,要针对其特点有所选择。已确定病症的,不用每次都进行普查,而是做好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需要重点检查与生命体征关系密切的项目,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另外,要注意追踪检查结果,记录好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如常联系的医生姓名和电话、既往病史、常服用药物、是否属于过敏体质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但老年人已不用按点工作,也无需社会应酬,有条件把生物钟调整成为最健康的模式。包括,睡眠起居要有规律,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最好有午休;主动饮水,不要等渴了才喝,且以少量多次为宜;每天应晒太阳15~20 分钟,在树荫下停留较久,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避免久坐,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走走,做做提肛、收腹、踮脚等小动作;养成按时吃饭、定时排便的习惯。
膳食营养搭配好。老年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微量营养素,如钙、维生素D、铁、维生素A等。其次,要注意控制油、盐摄入,做饭的时候可以使用限盐勺和控油壶,患高血压、肾病等疾病的老人每日食盐量还应适当减少。再次,建议老年人常喝牛奶,超重、肥胖或血脂异常者可选用低脂或脱脂奶、无糖或低糖奶粉。另外,蔬菜水果也少不了,并应常更换品种,保证品种丰富。但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也有特殊性,不能完全按照普遍规律来,比如现在提倡的粗粮,老年人肠胃不好、消化功能差,就不能多吃。
适量运动强健身体。老年人应选择安全的运动项目,推荐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五禽戏、经络拍打操等。运动时要根据自身情况,掌握次数、时间和强度。运动时轻微出汗、无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运动中最大脉搏次数不超过170-年龄(次/分),说明运动强度适宜。此外,脑力活动也不能少。每天要坚持一定时间的听、说、读、写等练习,有助于预防认知障碍性疾病。
控制好已有疾病。老年人应针对所患疾病进行管理,以延缓病情发展,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生病后,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遵医嘱治疗;不要自行用药、停药;也不能轻信广告宣传的“偏方”、“秘方”。并且,老人要随身携带医保卡、自制急救卡和急救盒。写明姓名、住址、联系人电话、定点医院、病案号等。另外,老年人在家应学会自我监测脉搏、体温、血压等。
除了以上所提倡的健康管理项目外,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他们提供娱乐、精神帮助,让老年人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认可,快乐地老去,也是健康管理应该和必须考虑的问题。建议老人做点喜欢的事,让精神有所寄托,正确、积极地看待退休后的生活,认识到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不妨多走出家门,跟伙伴们一起打打太极拳、跳跳舞、钓钓鱼等,有自己的活动圈子。
也可以报名老年大学,或参加书画班等,老有所学会让心里更满足。如果有兴趣且身体条件许可,也可以做一些喜欢的工作,让自己不与社会脱节。另外,子女应该给予父母精神关怀,尽可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多问问老人还需要些什么。很多慢病老人同时伴有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更需要儿女耐心呵护。
老年人健康饮食原则
一、 老年人饮食饮食宜清淡、宜慢
老年人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要细嚼慢咽。老年人盐吃多了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增高。为了健康,老年人应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另外,吃得慢些也容易产生饱腹感,防止进食过多,影响身体健康。
二、节制饮食,但不偏食
老年人内脏不足,消化功能谁退,不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容易导致老年人身体缺乏身体所需营养,引发各种老年疾病,老年人每餐应以七八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更要少吃。
三、蔬菜要多,水果要吃
新鲜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另外,各种水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金属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为保持健康,老年人在每餐饭后应吃些水果。
四、饭菜要烂、要热
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咀嚼肌变弱,因此,要特别注意照顾脾胃,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烂一些。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性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健康。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应稍热一些,以适口进食为宜。
小编温馨提示:以上就是老年人健康饮食原则的相关介绍,希望通过小编的介绍,老年人能够了解一些饮食保健常识,做好饮食保健,吃出健康。
老年人素食是否有益
有钱难买老来瘦”这句古言,在传统上是指老年人晚年身体健康的一种表现,正如许多人都知道老年人的饮食要“清淡”一样,普遍认为老年人只要多食用清淡的食品身体就会健康了,这些都是一个很片面的答案,其它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很重要。
人进入老年期时,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也随之老化;身体器官的衰老;免疫力的下降,许多分子细胞及系统出现变化,如:皮肤干燥、失去弹性、微细血管扩张和变得脆弱,头发变灰、变白或者掉发,体内口腔唾液分秘减少,味觉的改变容易口干,唇裂或发炎。另外老年人易患牙周病,也造成牙齿的松散而掉光,眼睛视力下降、老花、白内障、胃分秘量的减少,胃酸不足还影响身体铁、钙的吸收,便秘也是老年常见的一种特征。这些身体的变化,如果饮食方面多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而将这些症状改变的。
饮食选择不合适也较易造成老年人肥胖或消瘦,过多的食用动物类脂肪容易造成营养过剩,使人发胖,而肥胖老年人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等疾病,有些早年对于饮食不注意的老人,肠胃多数因消化系统的原因,吸收功能不好,不能完全摄取食物中的营养而导致消瘦,过于消瘦的老人则会发生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
预防心脑血管的食物 新鲜白果银杏果
对中老年人轻微活动后出现的体力不支、心跳加快、胸口疼痛、头昏眼花等,每天吃点这个银杏果,可以降低人体的胆固醇,预防脑梗、脑出血有显著作用。
现如今,除了老年人易患脑梗、脑出血外,由于饮食上的不良习惯、压力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这类疾病。为了健康平时我们多吃一些可以预防脑梗、脑出血的食物。
怎么饮食应对亚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的膳食必须保证富含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营养物质的摄入。
合理摄取脂肪类食物
脂肪类食物不可多吃,也不可不吃。因为脂类是大脑活动所必需的,缺乏脂类会影响大脑的正常思维;但若食用过多,则会使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而且长期累积还会形成脂肪沉积。
适量补钙,维持体内钙平衡
每天的饮食中应多吃牛奶、酸奶、乳制品以及鱼干、小虾等,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以及颈椎病、腰腿痛等各类职业病的发生。
补充必要的维生素
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很大,不可缺乏。
从事文字工作或经常操作电脑者容易出现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维生素A对预防视力减弱有一定效果,可通过多吃鱼肉、猪肝、鳗鱼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来补充。
在校学生和经常坐办公室的人,日晒机会少,容易缺乏维生素D,要多吃海鱼、鸡肝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所消耗的维生素C将显著增加,而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应尽可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于患有神经衰弱者,可经常选用莲子、龙眼肉、百合、大枣、糯米等煮粥食用。
食用碱性食物,增强抗疲劳作用
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后,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乳酸、丙酮就会蓄积过多,造成人体体液偏酸性,使人有疲劳感。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可多吃些碱性食物。
弱碱性食物有:豆腐、豌豆、大豆、绿豆、油菜、芹菜、番薯、莲藕、洋葱、南瓜、黄瓜、蘑菇、胡萝卜等。
碱性食物有:柑橘类、西瓜、葡萄、香蕉、草莓、樱桃等。
还有一些食物因吃起来酸,人们就错误地把它们当成了酸性食物,如山楂、西红柿等,其实这些食物都是典型的碱性食物。
适量体育运动,不暴饮暴食
此外,重视及时的心理调节和适度的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是所有事业有成者的标志。生活在社会中,难免会有痛苦和烦恼,要想应付各种挑战,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心理调节以维持心理平衡。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注意锻炼身体,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在合理调整膳食结构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暴饮暴食或偏食,克服不良的膳食倾向。食物营养、热量过剩,容易造成体重超重,身体肥胖,增加代谢负担;而为了减肥而盲目节食,容易导致食物中某些营养素和热量不足。这两者都是诱发“亚健康”的因素。
一些传统的食疗用品如蜂蜜、花粉、阿胶等,都具有抗疲劳效果,可适当选用。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看成“不定陈述综合征”。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潜伏期一般8~10年,大多有“六高一低”表现,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高体重、免疫功能偏低。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治”,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方法。治疗手段上有“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方法,以食物扶助正气,确立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还提出应做到酸、苦、甘、辛、咸的“五味调和”,不能偏食偏嗜,这种使人体趋于健康的饮食结构具有科学性,也是人们常说的“药补不如食补”的道理所在。选用食疗是调整“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方法。因为许多天然食物营养全面、无毒副作用,长期服食,可达益气、养血、扶正、健脑、强身、抗衰老的目的。
老人吃什么好 虾皮
虾皮是富含钙质的食物,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平常多吃虾皮,还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如何饮食应对亚健康
1.失眠烦躁健忘时: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含钙多的如大豆、牛奶、鲜橙、牡蛎;含磷多的如菠菜、栗子、葡萄、鸡、土豆、蛋类。
2.神经敏感时:神经敏感的人适宜吃蒸鱼,但要加点绿叶蔬菜,因为蔬菜有安定神经的作用。吃前先躺下休息,松弛紧张的情绪,也可以喝少许葡萄酒,帮助肠胃蠕动。
3.体瘦虚弱:体瘦虚弱的人适宜吃炖鱼。在吃前最好小睡一会儿。人们都习惯饭后睡觉,这是不正确的习惯,应改为饭前睡一会儿,因为吃了饭再睡,人会觉得越来越不舒服。
4.筋疲力尽时:可在口中嚼些花生、杏仁、腰果、胡桃等干果,对恢复体能有神奇的功效,因为它们含有大量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和铁,以及植物性脂肪,却不含胆固醇。此外,蛤蜊汤、青椒肉丝、凉拌蔬菜、芝麻、草莓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适度的热量,能保护并强化肝脏,不妨多吃一些。
5.眼睛疲劳时:在办公室里整天对着电脑,眼睛总是感到很疲劳,你可在午餐时点一份鳗鱼,因为鳗鱼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A。另外,吃些韭菜炒猪肝也有此功效。
6.大脑疲劳时:坚果,即花生、瓜子、核桃、松子、榛子等,对健脑、增强记忆力、有很好的效果。因坚果内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很高,且无胆固醇,所以人们常常把坚果类食品称为“健脑”食品。另外,坚果内还含有特殊的健脑物质如卵磷脂、胆碱等,所以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它的营养、滋补作用是其他食物所不能比的。
7.压力过大时:维生素C具有平衡心理压力的作用。当承受强大心理压力时,身体会消耗比平时多8倍的维生素C,所以要尽可能地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清炒菜花、菠菜、芝麻、水果等。工作压力大的人,服用维生素C片剂,会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8.脾气不好时:钙具有安定情绪的效果,牛奶、乳酸、奶酪等乳制品以及小鱼干等,都含有极其丰富的钙质,有助于消除火气。萝卜适于顺气健胃,对气郁上火生痰者有清热消痰的作用,最好生吃,也可做萝卜汤。啤酒能顺气开胃,改变恼怒情绪,适量喝点儿会有益处。
9.丢三拉四时:做事丢三拉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时,应补充维生素C及维生素A,增加饮食中的果蔬数量,少吃肉类等酸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及A的食物有辣椒、鱼干、笋干、胡萝卜、牛奶、红枣、田螺、卷心菜等。
老年人如何健康饮食
一要少 俗话说: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意思就是说呢,每餐不要吃的太饱,要给肚子留个两分的空间。澳大利亚研究发现,如果人类时常保持两分饥饿,其寿命将增长20%~30%。
二要暖 中医讲,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恶寒,所以要避免冰的凉的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烫食,经常吃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是食管癌的诱因之一。
三要早 所谓的“早”呢,就是到吃饭的那个点才吃饭,一般来说,上午7点~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候,所以早饭最好安排在这个时间。中医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饭也尽量早吃,这样才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四要暖 这个“暖”呢,跟第二个暖不同。这个“暖”是说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充分吸收营养、保护肠胃、促进消化等。还有就是想强调要把吃饭当成一件惬意的事情,别吃得太累。
五要软 老年人的牙齿常常会松动或者脱落,肠胃的消化能力也大不如从前,所以应该吃软的不应该吃过硬的食物,想比较硬的果实类食物等,当然像煎炸的油腻类不好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
六要淡 老年人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淡,就是要少油少盐少加工,因为中国人现在食盐和食油量超标,由此引发的高血脂、高血压等病正在增多。所以,老年人要吃的淡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