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青光眼的易患因素有哪些

青光眼的易患因素有哪些

正常眼压及影响眼压的因素: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称为眼内压(简称眼压),维持正常视功能的眼压称正常眼压。在正常情况下,房水生成率,房水排出率及眼内容物的体积处于动态平衡,这是保持正常眼压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三者的动态平衡失调,将出现病理性眼压。我国人正常眼压值绝大多数是在1.33~2.79kpa(10~20mmHg)之间,超过3.19kpa(24mmHg)者为病理现象,介于2.79-3.192kpa(21-24mmHg)为可疑病理眼压。但是有4.55%的正常人眼压超过3.192kpa(平均值±3个标准差)而没有青光眼状态,换言之,这些人的眼压虽然超过一般正常人的高限,视神经却未遭受损害。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值作为划分病理性眼压的标准。将眼压分正常、可疑病理及病理三个范围比较合适。

病理性眼压的范围:如果房水通道的任何部位受阻,将导致眼压升高。正常人在一天24小时内眼压有以轻微的波动,一般傍晚最低,夜间休息后眼压逐渐上升,至清晨醒前最高,起床活动后又慢慢下降,眼压波动范围不超过0.665kpa(5mmHg),双眼眼压也基本相等,或差别不大。如24小时眼压差超过1.064kpa(8mmHg),最高眼压超过2.793kpa(21mmHg)或双眼眼压差大于0.665kpa(5mmHg)时,应视为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高眼压、视盘微循环障碍是引起青光眼性视盘凹陷症、视野损害的主要原因。高眼压虽然是青光眼损害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在临床上,有些病人眼压虽已超越统计学的正常高限,但经长期观察,并不出现视盘和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也有少数病人的眼压在正常范围或临界值,而视盘和视野损害已十分明显,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称为低眼压性青光眼(low-tension glaucoma)或低临界压青光眼(low-criticalglaucoma)。

青光眼是怎么引起的

第一、屈光因素,很多屈光不正的人,特别容易引发青光眼的发生,比如,近视、远视、老花眼等患者需要多加注意。

第二、年龄性别也是造成青光眼的额原因,很多青光眼的患者一般在30岁左右比较高发,而且女性鞥有居多,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第三、药物因素,有些药物也会造成青光眼的发生,因此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服用,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四、不良的情绪,比如喜怒无常、急躁、易怒等这些情绪也会导致眼部的压力增高,造成青光眼的发生。

五大因素容易使你患上青光眼

1、遗传因素: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性病变,有家族史者,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的6倍,占整个发病人数的13%—47%,患者亲属发病率为3.5%—16%。

2、年龄、性别因素:开角型多发于30岁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闭角型45岁以上患者占青光眼病人68.2%—76.8%,女性多于男性。

3、小梁网及其它房水流出通道受阻因素:为开角型青光眼的病因。关于造成小梁组织阻力增加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小梁组织局部变性或硬化,血管神经和大脑中枢对眼压的调节失调所致;有人认为是其它房水排出道阻力增加所致。

4、局部解剖学因素:闭角型青光眼由于前房比较浅,房角狭窄,周边部虹膜前移与小梁接触而堵塞房角。另外,闭角型青光眼的眼轴较短,晶状体不成比例地增大(与年龄有关),扩大了虹膜与晶状体的接触面,增加了房水流经瞳孔时的阻力,使后房压力持续升高,虹膜根部向前推移,房角变得更窄,形成相对性瞳孔阻滞状态,导致眼压升高。

5、血管神经因素:青光眼除了局部解剖学因素以外,尚需考虑全身因素的作用。如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功能失调而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造成睫状体水肿、前移而堵塞房角;另一方面还可能引起房水形成过多,后房压力增高。闭角型青光眼常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或睡眠(睡眠食品)不佳的情况下发作,可能与此有关。

眼睛胀痛是什么原因

眼睛胀痛的原因有很多,如青光眼、角结膜病变、视疲劳、框上神经痛,还有可能是麦粒肿、沙眼、结膜炎。

1.角结膜病变:角结膜因为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刺激造成炎症反应时常有眼睛的刺痛、磨痛,急性期常伴有眼红、眼屎、眼泪增多等。这种情况仅需对炎症或并发的睑结石进行治疗即可

2.视疲劳:常见于近距离工作时间较长者,如学生、编辑等。眼痛通常为酸痛、睁不开眼、易流泪,休息后常好转。

3.眶上神经痛:因为眶上神经支配上方眼眶及周围的皮肤,故眼痛常为眼眶及其周围的刺痛,部分可能有眼球的疼痛。针灸和理疗对缓解这种神经痛有一定的作用。

4.青光眼: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发作时,眼压可升高到70毫米汞柱以上,会出现剧烈的眼痛、头痛,伴眼红、视力下降、恶心、呕吐。

预防青光眼发生

一般而言,青光眼的发生很难预防,所以青光眼的早期发现与合理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青光眼与遗传、种族、年龄等有一定关系。远离青光眼,应做到保持情绪稳定,起居有规律,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和高危病人来说尤为重要,50岁后应每年检查一次等。

患者: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患青光眼?

专家:遗传、种族、年龄都会有影响。

一般而言,青光眼的发生很难预防,所以青光眼的早期发现与合理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什么是青光眼?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青光眼呢?

早期症状有四种:

一,经常觉得眼睛疲劳不适;

二,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

三,视力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

四,眼睛经常觉得干涩。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值得注意的是开角型青光眼往往表现为潜在的无症状性进行性双侧视觉损害,当有临床视觉损害表现时往往已有广泛的视野缺损。

与青光眼相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遗传:青光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在病人的直系亲属中,10%~15%的个体可能发生青光眼。因此,其近亲属应加以警惕和常规筛查。2.种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黑种人和白种人中最为常见。亚洲人群包括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较为常见(开角型青光眼现有增多趋势)。3. 年龄:多50岁以上发病,但开角型青光眼在中青年患者中亦不少见。4.屈光状态:开角型青光眼在近视眼尤其高度近视眼人群中多见,闭角型青光眼在远视人群中多见。5.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也可能是造成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我们应如何远离青光眼?

1.所有35岁以上的人群体检时,眼底镜和眼压检查应该成为常规检查,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和高危病人来说尤为重要,50岁后应每年检查一次。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和兴奋。许多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急性发作与情绪激动有关。

3.起居有规律。有远视者,不宜在黑暗处久留或长期戴墨镜。

4.寒冷多风沙的天气减少外出。不宜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

5.慎用含激素的眼药水,尤其长期使用可诱发激素性青光眼。

6.突然的视物模糊伴眼胀、头痛、恶心呕吐,常常被患者甚至医生以为是急性胃肠道疾病或中风而延误治疗。

7.有远视眼、浅前房的病人扩瞳检查时要慎重,这当然是医生更应当注意的事情。

​常盯着电脑易得青光眼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我们无时无刻都盯着屏幕:上班时一直盯着电脑屏幕;空闲时一直盯着平板屏幕;睡觉前一直盯着手机屏幕……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患上青光眼能治好吗?近视的人更容易患病吗?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听听权威眼科医生的建议吧!

1、什么是青光眼,患上青光眼可以治愈吗?

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病理性眼压升高,导致眼睛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科疾病。其中病理性眼压升高包含高于正常人群统计学的高眼压,部分特殊人群正常统计学眼压水平也可能出现视神经萎缩。

患上青光眼可以说无法治愈,只能很好的控制。大部分人群接受正规医生的治疗可以保证有生之年具有满足日常生活的视力,一些人群错过治疗时机或者没有正规接受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2、近视的人更容易患上青光眼吗?

有科学研究发现,高度近视和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具有相同的病变基因,也有统计研究发现,高度近视人群发生青光眼的几率高于正常人群数倍。因此,可以理解为近视的人更容易患上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分类中的一种,比较隐匿,临床症状发现较晚,建议40岁以上的近视人群定期进行体检排查。

3、看电脑超过9小时容易患青光眼,是真的吗?

看电脑超9个小时易患青光眼,这只是针对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年老、远视眼、浅前房、小眼球的人群,长期看电脑,可能会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并不是所有近视人群都会出现青光眼,不过连续使用电脑这么长时间,可能也会诱发干眼症及视疲劳问题,建议不要这样做。

4、患上青光眼会导致失明吗?

很多有人会有这样的误区,得了青光眼就一定会失明。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很多青光眼患者坚持遵医嘱、定期随访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维持了终生有视力的生活。但是一旦不能很好地控制眼压,导致视神经持续受压,就完全有可能导致失明。因此患上青光眼,失不失明的决定权在患者手中。

5、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防治青光眼?

说到防治青光眼,应该分类说明。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先天性、原发闭角型、原发开角型、混合型四种类型。

先天性和闭角型相对好防治,先天性通过儿童眼睛健康体检即可发现角膜增大、流泪等症状,一旦确诊应该尽早安排手术治疗;

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发现可以通过激光很好的控制,中晚期根据眼压需要需施行手术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人群则需要在40岁以后每年进行眼健康筛查,才能实现青光眼早发现、早预防、早预防。

青光眼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①先天性眼部解剖结构的异常:患者可以先天性的眼部前房短浅、短眼轴、厚晶体等,上述因素存在以后都会使得房水不能正常在眼内排泄,出现眼球内压力升高。

②性别因素:有研究显示,女性青光眼的发病率要多于男性患者,而三十岁以上的患者多发生开角型青光眼,四十岁以上的人群多发生闭角型青光眼。

③遗传因素:有家族遗传史的病人往往比普通人群更容易发生青光眼。

④后天形成因素:现在的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人都比较多,再加上长期处于用眼疲劳的状态,经常看电脑和手机,就会导致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的发生。⑤疾病因素:一些眼部严重的疾病也会诱发青光眼的出现。

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吗

首先要明确青光眼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也不是非常高,有时一次手术并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术后继续依赖药物治疗甚至再次或多次手术。这是因为,无论那种类型青光眼手术方式,设计思路基本是人为建立一条引流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将眼内房水引流至眼外起到降眼压目的,但由于人体修复功能及个体化差异等多种原因,随着时间延长这个“引流通道”可能会逐渐阻塞导致眼压再次升高,故青光眼手术会有一定失败率。

青光眼手术目的是保护现有视功能,阻止视神经损害进展。因为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危害因素,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降眼压,眼压也因此成为评价术后眼压水平是否达到使视功能保持稳定的最直接标准。目前对于手术成功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但比较公认的是:术后眼压≤21mmHg,根据术后是否需要应用降眼压药物分为条件成功和完全成功两类。这是一个很笼统的标准,因为不同的青光眼手术方式成功率也不相同,但临床研究上多以青光眼手术中最经典的小梁切除术为主。有研究估计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率为67%~94%,另外随着时间的延长手术成功率逐渐下降。除了小梁切除术外,根据不同情况青光眼还可选择的手术有: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虹膜周边切除术及应用于先天性青光眼的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及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等,但这些手术的成功率的差异较大。

影响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疾病发现是否及时、发现时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青光眼类型、手术方式的选择、既往手术次数、是否合并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患者自身条件如年龄、营养状况、手术后按摩手法的掌握以及是否为瘢痕体质等。因此,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最终取决于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怎么远离青光眼方法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值得注意的是开角型青光眼往往表现为潜在的无症状性进行性双侧视觉损害,当有临床视觉损害表现时往往已有广泛的视野缺损。

与青光眼相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遗传:青光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在病人的直系亲属中,10%~15%的个体可能发生青光眼。因此,其近亲属应加以警惕和常规筛查;

2.种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黑种人和白种人中最为常见。亚洲人群包括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较为常见(开角型青光眼现有增多趋势);

3.年龄:多50岁以上发病,但开角型青光眼在中青年患者中亦不少见;

4.屈光状态:开角型青光眼在近视眼尤其高度近视眼人群中多见,闭角型青光眼在远视人群中多见;

5.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也可能是造成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我们应如何远离青光眼?

1.所有35岁以上的人群体检时,眼底镜和眼压检查应该成为常规检查,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和高危病人来说尤为重要,50岁后应每年检查一次;

2.寒冷多风沙的天气减少外出;

3.慎用含激素的眼药水,尤其长期使用可诱发激素性青光眼;

4.突然的视物模糊伴眼胀、头痛、恶心呕吐,常常被患者甚至医生以为是急性胃肠道疾病或中风而延误治疗;

5.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

99药剂师温馨提示远离青光眼,应做到起居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和兴奋,研究表明许多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急性发作与情绪激动有关。

引起青光眼的原因有哪些

1、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青光眼病因之一

吸烟嗜酒、起居无常、饮食不规律、喜怒无常、习惯性便秘、顽固性失眠。

2、青光眼病因与解剖因素有关

前房浅、眼轴短、晶体厚、角膜直径短,导致前房角狭窄,房水排出障碍,眼压升高,青光眼形成。

3、屈光因素

屈光不正患者(近视、远视、老花)发病率较高、近视有1/3伴有或发展为开角型青光眼,远视多伴闭角型青光眼。

4、年龄、性别

开角型多发于30岁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闭角型45岁以上患者占青光眼病人68.2%—76.8%,女性多于男性。这也是青光眼病因之一。

5、遗传因素

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性病变,有家族史者,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的6倍,占整个发病人数的13%—47%,患者亲属发病率为3.5%—16%。

青光眼的病因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青光眼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很多的朋友简单地认为青光眼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导致青光眼的因素有很多,这和生活习惯以及年龄和性别等因素也有关联,以下就青光眼的病因作出详细的介绍。

1、不良生活习惯:是青光眼的病因之一,吸烟嗜酒、起居无常、饮食不规律、喜怒无常、习惯性便秘、顽固性失眠。

2、年龄、性别:开角型青光眼多发于30岁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闭角型青光眼45岁以上患者占青光眼病人68.2%—76.8%,女性多于男性。这也是青光眼的病因之一。

3、解剖因素:前房浅、眼轴短、晶体厚、角膜直径短,导致前房角狭窄,房水排出障碍,眼压升高,青光眼形成。

4、屈光因素:屈光不正患者近视、远视、老花发病率较高、近视有1/3伴有或发展为开角型青光眼,远视多伴闭角型青光眼。

5、遗传因素: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性病变,有家族史者,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的6倍,占整个发病人数的13%—47%,患者亲属发病率为3.5%—16%。

以上就是青光眼的病因介绍,大家看到了吧,生活习惯以及年龄性别解剖因素等都是导致青光眼的因素,大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预防,使自己可以远离青光眼的困扰,可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使自己可以享受健康的生活。

青光眼患者请不要摸黑

青光眼是老年人四大致盲眼病之一,而且具有不可逆性。平时除积极治疗并保持心情舒畅外,还应尽量避开“黑暗”环境。如在光线过暗的室内闲居、长时间看电视及电影、夜间散步或在室外照明不足的地方纳凉、戴深色遮光眼镜外出活动等等。因为,在光线变暗时,瞳孔会开大,这恰恰是青光眼所忌。瞳孔散大后,能阻塞前房角,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致青光眼病情加重。

而处于“明亮”的环境,保持一定的光线及照明刺激(并非过强),对青光眼患者来说,就如同点用治疗青光眼的缩瞳剂,极其有益。另外,凡具有青光眼易发素质的老人,如小眼球、小睑裂、小角膜,在生活中也要尽量避开“黑暗”环境,以免诱发青光眼。

青光眼有哪些危险因素存在

青光眼之所以发病与患者眼的局部结构、年龄、性别、遗传、屈光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具备这些因素的人也就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随时受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导致急性发病。

1、解剖因素:前房浅、眼轴短、晶体厚、角膜直径短,导致前房角狭窄,房水排出障碍,眼压升高,青光眼形成。

2、年龄、性别:开角型多发于30岁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闭角型45岁以上患者占青光眼病人68.2%—76.8%,女性多于男性。

3、遗传因素: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性病变,有家族史者,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的6倍,占整个发病人数的13%—47%,患者亲属发病率为3.5%—16%。

4、屈光因素:屈光不正患者(近视、远视、老花)发病率较高、近视有1/3伴有或发展为开角型青光眼,远视多伴闭角型青光眼。

5、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嗜酒、起居无常、饮食不规律、喜怒无常、习惯性便秘、顽固性失眠。

6、眼部以全身病变。(参考:哪些眼部及全身病变可诱发形成,加剧青光眼发展?哪些药物可导致病情变化?)

7、用药不当。(参考:哪些眼部及全身病变可诱发形成,加剧青光眼发展?哪些药物可导致病情变化?)

8、工作、生活环境。

青光眼会对人体的视力造成很大的威胁,同时青光眼的发病一定要详细的关注这几个因素,尤其是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关系的几个危险因素都要注意,关注青光眼一定要重视上面的一些问题存在。

哪四类人是青光眼高危人群

1、有青光眼家族史,尤其是一级近亲的人;

2、40岁以上中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包括外伤史和全身性疾病等;

3、远视眼患者,前房角狭窄,容易患闭角青光眼;

4、高度近视者、糖尿病和某些主要导致微循环障碍的疾病患者,容易患有开角型青光眼。

相关推荐

晚上看手机开灯好还是不开灯好

当然开灯好。 关灯玩手机这件事,轻则视疲劳、结膜充血、干眼症,严重的话青光眼。 我们的瞳孔是用来调节光线进入的,当人处于黑暗环境时,瞳孔会不自觉的放大,以放进来更多的光线。 在关灯时,虽然屏幕会亮,但瞳孔仍会属于散开的状态,这时候的屏幕会格外的“刺眼”,即便你调成什么蓝光模式、护眼模式也没用。这种关灯看屏幕的行为,会直接导致眼压升高。而眼压升高,是导致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诱发继发性青光眼。 总地来说,关灯后玩手机对眼睛伤害还是挺大的,强烈建议大家睡前别玩手机,实在忍不住要玩,最好买一个台灯。

青光眼能治好吗

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青光眼,等到症状明显时,已经难以挽回,濒临失明。青光眼到底是如何引发的呢?的患者家中长辈青光眼病史,就很可能是被遗传而患上青光眼。另外,青光眼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50岁到70岁之间的患者比年轻人更容易患青光眼。一些经常服用激素药物的患者比一般人患病的风险更高,因为激素药物会导致眼压升高,而眼压升高往往无明显症状,所以很多滥用药物的人患上了青光眼也不自知。现代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青光眼,比如劳累过度、睡眠不足、饮食不当、情绪抑郁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血管神经中枢

罹患青光眼的风险因素哪些

青光眼的类型 青光眼主要两类: •开角型青光眼:经常是到晚期才迹象。眼内压力慢慢损伤视神经,双眼均受影响,但可能是一侧的眼睛先出现症状。 •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升高很快,症状突然出现。可能会在一天内造成永久性的视觉损失,因此必须立即就医。 风险因素 罹患青光眼的风险因素: •家人患青光眼 •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近视 •眼睛曾受伤、某些眼部手术或慢性眼部炎症 •曾长期使用类固醇 •年龄超过60岁 •非洲裔美国人或墨西哥裔美国人 •亚裔美国人患封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较高 症状

乳牙龋的易患因素

乳牙较恒牙易患龋,这与乳牙的解剖形态、组织结构、矿化程度及其所处环境等因素均相关。 1.乳牙解剖形态特点:牙齿表面的窝沟点隙、以及牙齿之间的生理间隙等结构容易出现菌斑集聚、食物残留。 2.乳牙组织结构特点:乳牙的釉质、牙本质厚度薄,矿化程度低,抗酸能力弱。 3. 喂养习惯:婴幼儿阶段,无论是人工喂养还是母乳喂养都容易出现哺乳时间长、哺乳或进食间隔时间短、夜奶次数多且夜奶停止年龄偏大等特点。 4.食物:儿童饮食多质软、黏稠,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 5.口腔自洁和清洁作用差:儿童睡眠时间长,口腔处于静止状态,

眼睛胀痛怎么回事

角结膜因为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刺激造成炎症反应时常眼睛的刺痛、磨痛,急性期常伴眼红、眼屎、眼泪增多等。这种情况仅需对炎症或并发的睑结石进行治疗即可。 常见于近距离工作时间较长者,如学生、编辑等。眼痛通常为酸痛、睁不开眼、易流泪,休息后常好转。 因为眶上神经支配上方眼眶及周围的皮肤,故眼痛常为眼眶及其周围的刺痛,部分可能眼球的疼痛。针灸和理疗对缓解这种神经痛一定的作用。 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发作时,眼压可升高到70毫米汞柱以上,会出现剧烈的眼痛、头痛,伴眼红、视力下降、恶心、呕吐。

脾气不好也会引起青光眼

之所以脾气不好的女性容易患青光眼,这主要是因为情绪的波动会引起人体血压的波动,而这些人的眼压通常容易比别人高,很容易被青光眼的问题所困扰。从临床上来看,一部分的患者就是因为脾气急躁引发了头痛、呕吐,在检查之后才发现竟然是青光眼引起的。这些引起她们患青光眼的负面情绪被称为青光眼性格。即表现为忧虑、紧张、不安、多疑、抑郁、强迫性格、不乐观等。而且这些人比较难沟通、不易交流,经常会出现逃避或拒绝接受压力的情况。 青光眼,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虽然经常发脾气对人们的身体一定的害处,但是女性脾气不好还容易患上青

青光眼的危害因素什么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一般将10mmHg—21mmHg的眼压视为正常眼压。但每个人对眼压的耐受能力不同。些人超过21mmHg了,却没视神经及视野损害,就不能确诊为青光眼,医生会建议其定期随访。少部分人的眼压没到21mmHg,但因为耐受能力差,视神经和视野已经受损了,就可以诊断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青光眼怎么预防

易患青光眼的高危人群,需提高警惕、进行筛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阻止或者延缓病程的进展,最大限度地保存视力。 而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屏九小时以上的电脑族,患青光眼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而布满灰尘的荧光屏也是一大因素。所以,荧光屏必须保持干净,并把光度及颜色对比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摆放荧光屏的位置要适中,光线必须来自两边,而不是来自前后面。 由于青光眼患者是致盲的高危人群,因此需要终生定期随访,一定不可大意。在此小心眼呼吁广大群众,平时一定要注意爱护自己的眼睛,尽力保护视功能。

白领办公族轻松防青光眼

青光眼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疾病,青年人也容易患上,尤其是经常使用电脑工作的白领,患上青光眼的几率很大。如果患了急性青光眼,症状会比较明显,多数会感觉眼痛、眼胀、视力急剧下降,当眼压升高到50-60mmHg(正常情况下12-21mmHg)时,还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青光眼则病程较慢。 青光眼最可怕的地方是其隐匿性和不可逆性。专家说,一旦出现青光眼导致视力下降,是无法恢复到正常视力的。而偏偏这些患者多是等到看不见了才来就诊。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青光眼,患上青光眼是取决于视神经可以承受的眼压水平,这数字会因人而异

如何发现眼压不高的青光眼

正常人眼压在11~21mmhg的范围内,但由于每个人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力不同,些眼压虽高出正常值却不发生视神经及视野的损害,称为高眼压症,而不能成为青光眼;另一些人虽由于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但眼压却在正常值范围内,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因此,高眼压并不一定都是青光眼,而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是一种慢性、早期没明显症状的青光眼。病人往往是因其他眼疾就医,被细心的医师发现;或是在接受健康体检包括眼底镜检查时被发现眼底视神经乳头生理凹陷扩大而发现的。一般而言,患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