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下关的位置在哪里 下关的治疗用法

下关的位置在哪里 下关的治疗用法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治10分钟,一天一次,可祛火聪耳,治疗耳鸣、耳聋。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下关穴3分钟,一天一次,可缓解治疗有热邪上扰所致的牙痛

刺灸疗法:直刺0.5—1寸。

按摩手法:用食指、中指指腹每天按揉下关穴3—5分钟,可治疗口眼歪斜。(用食指指腹按压下关,每次1—3分钟)

下关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关穴类属功效

类属:为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功效:疏风清热,消肿止痛,通关利窍。

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颊肿,面痛口噤,牙关开合不利,耳鸣耳聋,聤耳。

下关的准确位置图 下关穴穴位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颧眶支,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下关的定位是在哪里

下关的定位

下关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取穴方法

正坐闭口,手轻握拳,食指和中指并拢,食指贴于耳垂旁,中指指腹所在位置即是下关穴。

下关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腧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刺激这个穴位有消肿止痛,聪耳通络,疏风清热,通关利窍的作用,是治疗牙痛的特效穴,在牙痛发作不可忍耐的时候,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下关穴,立刻会产生酸胀感,止痛效果明显。

主治疾病

1.经常按摩下关穴,能够有效治疗耳聋,耳鸣,聤耳等疾病。

2.长期按压下关穴对于齿痛,口喎,面痛,牙关紧闭,面神经麻痹都有良好的疗效。

3.下颌脱臼,颞下颌关节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等,也可利用下关穴进行治疗。

4.下关配合谷,能清热止痛,主治由阳明热邪上扰导致的牙痛;配大迎,颊车,地仓,巨髎,风池,能够疏风通络,主治风痰阻络造成的面瘫;配听宫,太冲,中渚,还能疏风清热降火,从而利窍,主治肝胆火旺耳聋。

按摩手法

1.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放在同侧下关穴上,适当用力揉按下关穴,有疏风清热,解痉止痛的功效,上牙痛取下关穴,下牙痛取颊车穴,效果明显。

2.取仰卧位或坐位,用中指或拇指点按两侧下关穴约半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左右,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面部放散为佳,每天坚持按摩,可以起到瘦脸作用。

颊车怎么针灸 颊车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合谷,太阳,四白,下关,地仓,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面痛等。

2.配下关,承浆,合谷,水沟,针刺泻法,清热开关,治疗热极生风之小儿惊风,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

3.配合谷,曲池,下关,内庭,劳宫,针刺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治疗风火或胃火颊肿,齿痛等。

4.配翳风,风池,下关,大迎,合谷,中渚,针刺泻法,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疗热毒蕴结之痄腮,咽喉肿痛等。

5.配商阳,内庭,天突,廉泉,针刺泻法,泄热开音,治疗实热失音。

6.配复溜,太溪,针泻颊车,针补复溜,太溪,滋阴补肾,清热通络,治疗肾虚牙痛。

按什么穴位可以瘦脸

1、按什么穴位可以瘦脸

下关穴

位置:颊车穴位在下巴骨外侧,由耳朵下方沿着下巴骨的后端,一路往下可摸到下巴骨有明显的转折处,转折处向前上方就能摸到的明显肌肉隆起处,按压下去有明显的酸胀感。下关穴位于颧骨下方、颊车穴上方

方法:先用大拇指按摩颊车穴放松紧绷的肌肉,再慢慢往前上方按压至两颧骨下方的下关穴,每天操作约10至20次,可拉提脸部曲线,预防老化和下垂,保持脸部肌肉和皮肤的弹性。此外,在下午和傍晚容易合并发作头痛的民众,多按摩颊车穴,也能达到放松止痛的效果。按什么穴位可以瘦脸

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在头部后方,头骨下方的2个深窝处。

方法:风池穴具有驱除风邪、调节免疫的效果,常用于改善因过敏和反覆感冒导致脸部水肿的患者,但若在睡前搭配精油按摩此部位,也能达到放松头部侧面与头顶肌肉的效果,改善气血循环,让人一夜好眠,消除脸肿。

2、减肥茶瘦脸法

通过了功能学和毒理学实验证明,可促进脂肪代谢,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克服了替食型、排汇型、神经抑制型等减肥产品破坏饮食规律,降低人体机能,而诱发其它疾病的缺点。

牙痛的刮痧疗法

一、实火牙痛

(一)症状

表现为牙痛甚剧,牙龈红肿,兼口臭口渴,便秘。

(二)治法

(1)选穴颊车、下关、合谷、内庭、二间

(2)定位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下关: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二间:微握拳,食指桡侧缘,第二掌指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点揉下关、颊车,再刮前臂合谷、二问,最后刮足背部内庭。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点揉下关、颊车穴,用力宜重。再刮手部合谷和二问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内庭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二、虚火牙痛

(一)症状

表现为牙痛隐隐,时作时止,常在夜晚加重,呈慢性轻微疼痛,齿龈松动,咀嚼无力。

(二)治法

(1)选穴太溪、合谷、颊车、下关、行间。

(2)定位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下关: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行间:第一、第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3)刮拭顺序先点揉头面部下关、颊车,再刮手部合谷,然后刮太溪、行间。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点揉下关、颊车穴,用力宜重。再刮手部合谷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太溪、行间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下廉位置图和作用 下廉的治疗用法

1、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摩下廉穴100—200次,每次坚持,能够治疗腹痛腹胀、前臂痛等疾病(用中指指腹揉经渠穴,每次左右各按4—5分钟)。

2、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

3、刮痧疗法:用刮痧板的1/3边缘接触皮肤,从上向下刮拭下廉穴,力度稍重,出痧为度,可调理肠腑、通经活络。

4、刺灸疗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手臂及手指放散。

下关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闭上嘴巴,食指与中指并拢,食指贴于耳垂旁,中指指腹所在处有一骨头会移动,该处为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可通两经经气,疏两经风热而治颜面诸疾;该穴位于下颌关节附近,其通关利窍的作用甚强,可疏利牙关,消肿止痛,是治疗齿痛,口噤,下颌关节疾患的要穴。又因该穴位于耳窍附近,相络之足少阳经气直接入耳中,故该穴还有疏风清热,行气活血,通耳利窍之功,用于治疗各种耳疾。经常刺激下关穴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起到瘦脸的作用。

相关推荐

三叉神经痛针灸什么穴位

按施治常用的穴位有第一支常用攒竹、下关、太阳、头维、丝竹空、医风等。第二支常用下关、四口、迎管、炊牛、防会、角子、颧骨等。第三支常用下关、医风、内庭、颊车、大迎、地仓等。或对疼痛点、扳机点阿是穴给予得气留针即可,另还可配穴选合谷、内庭等。如因风热引起的,可配风池、外关。若因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风池;阴虚火旺的吗配复捆、太溪。 WHO也公布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选穴方案。选取合谷、太冲、太阳、下关、医风穴为主要穴位。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善于调气止痛,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善于调气止痛,两者相配有调理气

牙痛按摩哪里可以缓解

牙疼治疗原则:疏风清火,消肿止痛。 推拿取穴:合谷,下关,颊车,内庭,太溪,行间,太冲,面部。 合谷:手掌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桡侧缘中点处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置对侧手拇,食指指尖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端下即是本穴) 下关: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取穴(此点闭口有孔,张口孔隙消失,闭口取穴)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当牙咬紧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取穴。 内庭: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取穴。 太溪: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行间:足背第1,2趾间缝纹端取穴。 太冲:足背第

如何通过穴位治疗三叉神经痛

穴位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是通过按摩穴位来进行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一种中医方法,一般要按摩下关穴、印堂穴、风池穴、太阳穴等很多关节。具体穴位位置和功效如下: 1、下关穴:位于耳屏前1横指,为两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患者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放同侧下关穴上,再用适当的力度揉按下关穴0.5~1分钟。起到疏风清热,解痉止痛的作用。 2、印堂穴:位于两眉正中,正对鼻尖处。用一手拇指指腹放于印堂穴上,其余4指附于对侧目外,适当用力从印堂向上推至发际处,反复推20~30次可以起到祛风开窍,安神宁志的功效。 3、风池穴

扁平足的日常生活保健

足垫是较常使用的非手术疗法,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支撑足弓,使脱位的关节得到位置改善。此外,穿硬底的鞋可以达到对足底的有力支撑,摇椅底的鞋可以减少行走时足踝部应力。对于踝关节有病变者,可穿行走靴以减轻症状,但是足垫等矫形器并不能完全纠正距骨的异常位置,完全恢复正常足弓。对于畸形严重者,如果非手术治疗失败,可根据病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可采取一系列软组织和骨的重建手术,以重建足弓位置。近年来开展较多的距下关节稳定术通过跗骨管内放置距下关节制动器可有效复位并稳定距骨。儿童患者放置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平足症的适合

针刺下关穴可治疗颞下颌关节炎

颞下颌关节炎又称颞状关节,病情较轻时患者仅出现关节处发紧、张口作响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下颌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影响进食与说话,中医采用针刺下关治疗此病疗效较好。 取穴:下关穴。患者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处,常规消毒,嘱患者吸气,术者选取35号1.5寸毫针患侧下关穴迅速刺入1.2~1.5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捻转角度180°~360°,用力重,食指用力向前为主,频率快,捻转次数行六阴数,操作时间1分钟以上,使患者针感扩散至整个颞颌区及耳前部,以产生走窜的针感为佳,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

消除脸部浮肿的按摩方法

承泣穴 位置:位于眼睛正下方,眼眶骨下缘凹陷处、眼轮匝肌上。 下眼睑有错综复杂的血管网路供应眼皮足够的水分与营养,保持眼睛的明亮与角膜的湿润,若用眼过度、睡眠不足、或是过敏性鼻炎反覆鼻塞与流鼻水,就会导致眼睛周围循环不良,容易出现眼袋及泡泡眼,使脸看起来又浮又肿。 方法:先从下眼皮内侧开始,以食指轻轻往外侧按摩,经过承泣穴后再往外侧推按直到眼睛外侧。建议睡前和早上起床各按摩10次,午餐休息或工作中休息时补充按摩5至10次,不但可消除水肿,更可恢复眼睛的疲劳,常保明亮双眼。 中医师表示,按摩承泣穴、下关

膝阳关的位置与作用 膝阳关的治疗用法

1、疗法原则: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之或水针。 2、日常保健: (1)、常常练习下蹲动作,可以减轻关节疼痛症状。 (2)、按摩犊鼻穴、阳陵泉穴、膝阳关穴、足三里穴,每穴各1—3分钟。 (3)、针对症状:膝关节疼痛、发凉、僵硬、屈伸不利等。 3、针灸疗法:直刺膝阳关穴0.8—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膝部盒大腿外侧。 4、艾灸疗法:艾柱灸或温针灸膝阳关穴3—5壮,艾条灸膝阳关穴10—20分钟。

三焦俞的位置哪 三焦俞的治疗用法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小便不利、水肿。 拔罐疗法: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小便不利、水肿。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而下刮拭三焦俞穴,力度微重,出痧为度,可治疗小便不利、腰痛等。 按摩手法: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用两手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三焦俞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或者用拇指指腹点压此处,点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20次。

牙疼怎么刮痧 风火牙痛刮痧治疗

刮痧取穴:面部的颊车,下关,上肢部的合谷,外关,背部的风池。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1寸,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下关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 外关: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风池:枕骨下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 刮法: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用红花油。先点揉下关穴,颊车,再用刮痧板的棱角或边角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前臂外关,之直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最后挤按合

按哪些穴位可以瘦脸呢

颊车穴、下关位置:颊车穴位下巴骨外侧,由耳朵下方沿著下巴骨的后端,一路往下可摸到下巴骨有明显的转折处,转折处向前上方就能摸到的明显肌肉隆起处,按压下去有明显的酸胀感。下关穴位于颧骨下方、颊车穴上方。 说明:许多人面临紧张和压力时,会不自觉地咬紧牙关,甚至睡眠时也用力磨牙,长期下来容易造成咀嚼肌和咬肌逐渐紧绷,越来越凸起,脸也随之越来越往两边发展。 方法:先用大拇指按摩颊车穴放松紧绷的肌肉,再慢慢往前上方按压至两颧骨下方的下关穴,每天操作约10至20次,可拉提脸部曲线,预防老化和下垂,保持脸部肌肉和